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人教版《珍珠鳥》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

人教版《珍珠鳥》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珍珠鳥》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珍珠鳥》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

《珍珠鳥》的教學反思1

《珍珠鳥》是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描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説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感受小珍珠鳥與我親近的過程,體會作者對它不一般的愛,我是這樣做的:

通過初讀,學生們都能感受到作者對珍珠鳥的愛。但要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僅僅體會到“愛”是不夠的。所以,我們邊讀邊抓關鍵字詞進行交流、感受。比如,第三小節,小鳥出生了作者該是多麼好奇啊!可他卻沒有掀開葉片往裏看,我問孩子這是為什麼?孩子們從他不驚擾中,感受到了不一般的愛。

第四小節是個重點段,小鳥在“屋裏飛來飛去”,“落在櫃頂上”、“書架上”、“撞燈繩”,可作者卻沒采取任何行動,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讓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小鳥的包容,感受到了不一般的愛。接着,我們又重點朗讀了句子,用朗讀來加深體會和理解。交流後面的課文內容,我同樣採用抓關鍵字詞的方式,並且進行了板書,讓學生隨着作者一步步和小鳥進行融合,一步步親近。從字裏行間中,學生們能感受到作者對小鳥的那種愛絕對不一般,正是有了這不一般的愛,才有了小鳥在作者肩上睡着的結果。

《珍珠鳥》的教學反思2

《珍珠鳥》是著名作家馮驥才的作品,作者以獨特的角度,新穎的立意,傳神細膩的描寫,準確生動的用詞,記敍了珍珠鳥由害怕人到親近人的變化過程,揭示了“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通過教學旨在讓學生感受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諧發展的深刻意義;喚醒同學內心的愛,激發他們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一、看圖説話,初步感受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

我首先通過看圖説話,讓學生描述珍珠鳥的樣子,初步體會“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並通過課文中作者的描繪,感受作者簡潔質樸的語言,以及對珍珠鳥的喜愛。同時,我引導學生辨析“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與“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真好!”之間情感的細微變化。是同學們更明確了作者內心對珍珠鳥那種情不自禁親近的情意。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特的情感體驗,是真實而可貴的,雖然來自直覺,有些粗糙,膚淺,卻是理解主題的基礎。有了理解的基礎,就可以引導學生深入讀書,理解文章的真正內涵。

二、細讀課文,感受作者對珍珠鳥的細心呵護。

通過初步學習,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的愛。可是要知道“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鳥。”她怎麼會輕易信賴人呢?僅僅體會到“喜歡”是不夠的`。這時,我抓住學生的初步感受,引導學生向縱深開掘:“我是怎樣贏得珍珠鳥信賴的?”進而讓學生細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珍珠鳥“不一般”的愛:起初,作者為珍珠鳥營造了一個舒適而又温馨的家;而且決不去窺探,鳥兒才安心地在裏面生兒育女;小鳥出生了,可作者卻不驚動它們,鳥兒終於漸漸把“小腦袋從葉間探出來”。作者所做的這一切,是對鳥兒生活習性的充分尊重。在我的引導下,學生找到以上相關的句段反覆品味,交流。在"尊重——理解——寬容——溝通——欣賞——信賴"的層層深入的情感體味中,學生對課文最後一句“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有了進一步的感悟。

三、創造性複述,感悟“信賴”創造出和諧生活的情景。

但要真正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主題,只體會作者對珍珠鳥的親切呵護是不夠的。這"美好的境界"是什麼呢?小鳥在"屋裏飛來飛去",可作者卻“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這裏體現了作者的包容,是愛的一種典型的表現形式,即對鳥兒的充分理解和寬容。而鳥兒膽子越來越大,時常接近“我”,這濃濃的愛意,是一種溝通,是零距離的接觸。因此我引導學生複述這一動人的情景,並進一步走進珍珠鳥的情感世界,引導他們在複述的基礎上,再説一説你為什麼會這樣一步一步與作者親近。這就從作者和小鳥的視角,同時出發,真正使學生體會到了相互的“信賴”才會產生美好的境界。學到這裏,我自然引讀下一段落——直到有一天,鳥兒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寫下一時的感受“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種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人鳥合一的感人情景,就這樣呈現在我們眼前。

這種“美好的界”不是每個人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對鳥兒的“不一般”的愛,才有了"信賴",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運。因此,本文的學習,我側重引導學生走進作者的世界,走進鳥兒的情感世界,體會作者的表達,不僅感受着作者平實質樸的語言,也體會到他從筆尖流瀉出的對生命的尊重與珍愛。

《珍珠鳥》的教學反思3

《珍珠鳥》是一篇描寫生動、富有詩情畫意的狀物散文。課文以細膩親切的語言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説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的前半部分寫了兩件事,細膩地表現了作者對小生靈真誠的、無微不至的愛。後部分,生動地記敍了小珍珠鳥與作者之間逐漸挨近,直至熟睡地作者肩頭,對作者真誠信賴的變化過程。教學時,“我”對小鳥的精心照顧、小鳥的變化,兩條主線並進。為更好地解決教學重點,讓學生閲讀後,結合課前導讀,確定着重研究的問題:鳥在“我”的照料和呵護下前後有些什麼變化?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哪裏體現出我對鳥的喜愛之情?

先是由學生圍繞問題自主進行讀、思、畫、批,再小組合作探究,最後全班共同交流。在學生交流問題的過程中,我有機地穿插了三個引導學生想象思維進行説話交流的問題:

1、這時,我不理睬小珍珠鳥,而它卻繞着我的筆尖蹦來蹦去,一點也不陌生,假如小鳥會説話,它會説些什麼?2、看插圖好好想一想,作者在笑什麼?3、作者的笑是一種對自己孩子般愛的笑。小珍珠鳥真的把“我”當作親密無間的好夥伴、好朋友了。那麼,小珍珠鳥趴在我的肩上做夢,它夢見了什麼呢?通過這些問題為學生創設了大膽想象的空間,允許有不同的見解,引領學生用自己的心靈主動去與文本對話,學生對這些問題很感興趣,馳騁想象,個性解讀,發言很熱烈。

總結以上教學,我想,興趣是學生創造力、求知慾的原動力,只要學生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就會去追求、去探索。學習時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學生就會願學、愛學、樂學、主動學。讓學生享受到課堂學習快樂的同時,又學到知識,發展了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最好的學習動力是對所學材料有內在興趣。看來,這個學生的“內在興趣”需要我們老師去認真解讀教材,再精心地設計,課堂氣氛是一定可以調動起來的。

《珍珠鳥》的教學反思4

《珍珠鳥》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第四組教材的一篇略讀課文;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精心撰寫的優美散文。作者為我們生動地描述了珍珠鳥在“我”的細心照料、誠心呵護下由害怕人到親近人的變化過程。告訴我們: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根據本組教材的整體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領會作者從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啟示;抓住關鍵詞句,體會這些詞句的含義及表達果。)我以“珍珠鳥是種怕人的鳥、怎麼會變得不怕人?”這一線索,引導學生尋找文中人鳥關係的變化及原因,由此自然而然地領悟“信賴,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一文章主旨。

教學中我還結合學生的感悟,隨機指導朗讀。在交流“作者是怎樣照顧和呵護珍珠鳥”時,有一個學生談到作者稱呼珍珠鳥為“小傢伙”,突出了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還結合父母平時稱他為“小傢伙”進一步説明。我覺得他體會得很獨特,隨機讓學生找到出現了“小傢伙”這個詞的句子,自己反覆朗讀體會。學生自由讀完後,我又指名讀、部分讀、齊讀,在一遍遍朗讀中,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深深的愛。

為了引領學生用自己的心靈主動去與文本對話,獲得課文豐富的、多元的理解。在教學中,我提出“假如小鳥會説話,它會説些什麼呢?”“作者看着小珍珠鳥在笑,他愛笑什麼?”“小珍珠鳥趴在我肩上做夢,它夢見了麼?”讓學生馳騁想象,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另外還注重課內外延伸,訓練學生對信息的蒐集與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讓學生學會學習;在讀中質疑,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讓學生學會讀書;讓學生讀議結合,讀寫結合,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表達機會。讓學生學會表達。研讀課文精彩部分,重在品析課文優美生動的語言,在品析中受到美的薰陶,領悟其中深刻的哲理。再結合學生自己的親身經歷拓展延伸,引導他們體驗反思,激發他們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珍珠鳥》的教學反思5

《珍珠鳥》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以生動細膩、富有情趣的語言寫出了珍珠鳥由“怕人”到信賴“我”的變化過程,揭示了“信賴,往往能創造出完美的境界”的深刻道理。在教學中,我採取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緊緊抓住珍珠鳥和作者情感變化這一主線,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讓學生經過朗讀感悟感受作者和珍珠鳥之間深厚的情感。

一、初讀課文,暢談體會

在學習中,我首先創設情境並展示珍珠鳥圖片,讓學生認識珍珠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引導學生初讀課文,談感受。初讀課文後有的孩子説“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作者十分喜歡它。”有的孩子説“珍珠鳥是一種很怕人的鳥,可是唯獨不怕作者,因為它和作者有感情。”只要學生能説出自我的體會,我都會及時的表揚並鼓勵他們,因為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最真實的情感,是難能可貴的。根據學生的體會,我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文章,理解作者的寫作真諦。

二、細讀課文,理解信賴

經過初讀課文,學生感受到作者對珍珠鳥的愛。順勢我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給出的閲讀提示:想想“我”是怎樣逐漸得到珍珠鳥的信賴的?同時理解課文最終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

經過默讀課文,要求學生分別用橫線和波浪線畫出作者與珍珠鳥相處時“我的表現”和“珍珠鳥的表現”的有關語句,經過朗讀從而體會出作者和珍珠鳥之間感情變化的過程。深刻明白由“尊重--理解--寬容--欣賞--信賴”的情感,明白信賴是人和動物,人和人之間友好相處的基礎,僅有經過信賴才會產生的愛、温暖和包容。

三、抓關鍵語句,體會珍珠鳥的可愛

瞭解到作者和珍珠鳥在相處時的不一樣表現後,我再次詢問學生,你們認為珍珠鳥可愛嗎?你們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經過拋出問題,引導學生經過小組合作,抓關鍵語句説體會的方式理解珍珠鳥的可愛,學生學習進取主動,交流時妙語連珠,體會深刻。

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會加強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和語言文字的積累,因為僅有真正理解了課文資料才會把自我的情感融入到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去,僅有在學習中鼓勵學生積累語言文字,學生的語文寫作才可有提高。

《珍珠鳥》的教學反思6

《珍珠鳥》是一篇美文,通過珍珠鳥由一開始對人的懼怕,然後一步步轉變為和作者人鳥相依的美好境界,使得作者有感而發:信賴往往創造美好的境界。這樣的一篇美文,要在一課時的時間內完成,如何做到讓學生在品味語言的過程中體味那一種情誼,那一種境界,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在一定的思考之後,我讓學生緊緊抓住小鳥在和我不同相處階段的不同表現,以及我對小鳥細緻、體貼的照顧這條脈絡來研讀文本,體會小鳥這種變化並不是意味着它改變了自己的鳥性,而是由於信賴。信賴往往創造了美好的境界。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重視培養學生探究性和創造性閲讀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閲讀。而實施探究性、創造性閲讀,關鍵在於我們要把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方能引導他們去搭建自主探究和發現的平台。設計這堂課時,我先叫學生找找“作者為什麼寫這篇文章,究竟想告訴我們什麼”,由此引出“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一中心。指導學生讀這句後,我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針對這句話提出問題。學生毫不猶豫地道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團:“作者是如何得到珍珠鳥的信賴的?”“誰信賴誰?”“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將幾個有價值的問題板書寫在黑板上,接着抓住第一個問題:“作者是怎樣照顧和呵護珍珠鳥的?”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詞、字探究。除此之外,我還結合學生的感悟,隨機指導朗讀。在交流“作者是怎樣照顧和呵護珍珠鳥”時,有一個學生談到作者稱呼珍珠鳥為“小傢伙”,突出了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還結合父母平時稱他為“小傢伙”進一步説明。我覺得他體會得很獨特,隨機讓學生找到出現了“小傢伙”這個詞的句子,自己反覆朗讀體會。學生自由讀完後,我又指名讀、部分讀、齊讀,在一遍遍朗讀中,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深深的愛。

教學快結束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給插圖起名”。在學生讀完第13自然段後,我出示書中的插圖,並深情地配上話語:“在作者眼裏,珍珠鳥太可愛了。小鳥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這是多麼美好的境界呀!你能試着這幅圖起個名字嗎?請寫在插圖的旁邊。”

學生起的名字五花八門:“愛”、“信賴”、、“温馨的一家人”……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的擴散思維,而且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培養了學生概括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當然,教學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時間的分配不夠合理,前半程耗時太多,後面的處理就比較倉促。另外就是朗讀的指導還不夠充分,這也是我個人的一個缺點,今後還要在這個方面多下工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pkxp7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