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珍珠鳥》教師教學反思(通用9篇)

《珍珠鳥》教師教學反思(通用9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珍珠鳥》教師教學反思(通用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珍珠鳥》教師教學反思(通用9篇)

《珍珠鳥》教師教學反思1

《珍珠鳥》是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描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説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寫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閲讀興趣。在指導學生閲讀時,我從以下三點入手設計和組織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讀課文,感受“情意”。

新課開始,我先播放課件,讓學生認識珍珠鳥,引起興趣,引出課題。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讀後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初讀後,有的感受到“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作者非常喜愛它”,有的説“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還有的説“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鳥有種親近的情意”。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自的情感體驗,是真實而可貴的,雖然來自直覺,有些粗糙、膚淺,卻是理解主題的基礎。我們在教學中應珍視這些感受,進而引導學生深入讀書,理解作者寫作的真諦。

二、細讀課文,理解“真愛”。

通過初讀,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的愛。但要理解課文的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僅僅體會到“愛”是不夠的。這“美好的境界”是什麼呢?僅有“愛”就能創造出這美好的境界嗎?顯然,教師這時應抓住學生的初步感受,引導學生向縱深開掘:“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為什麼不怕?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進而讓學生細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珍珠鳥“不一般”的愛。

在我的引導下,學生找到以上相關的句段反覆體會、交流。從中感受到那些描寫“我”為鳥兒做了些什麼的語段是有層次的,作者對鳥兒“不一般”的愛,體現在他順乎了鳥的習性和天性,在“尊重——理解——寬容——勾通——欣賞——信賴”的層層深入的情感體味中,學生對課文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這種感悟由淺入深,除了對本義、引伸義、深層含義的理解,也有對“不言之義”的領會。

三、賞讀課文,欣賞“境界”。

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還應培養學生對課文優美形象、深刻意藴、豐富情感的欣賞能力,通過欣賞,獲得審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淨化。

在教學課文第14自然段時,我設計了一個情境,讓學生邊想象鳥兒伏眠於作者肩頭的情景,邊配樂朗讀。我適時推波助瀾:“在作者眼裏,珍珠鳥太可愛了。小鳥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這是多麼美好的境界啊!這多像一幅畫啊,你能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嗎?”學生的靈感被激發起來,有的説叫“愛”,有的説叫“親近的情意”,還有的説叫“信賴”,我於是用“你是個有愛心的孩子”“你像個詩人”“你像個哲學家”等充滿欣賞和讚美的評價鼓勵學生的創意。

不足之處:課上的提問過多,不利於學生對文章的品讀,而過多的品讀,讓學生自讀自悟又不利於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兩者如何協調值得深入思考。

總之,這一節課留給自己的反思很多,爭取在不斷的實踐和反思中不斷的進步!

《珍珠鳥》教師教學反思2

《珍珠鳥》是我國著名作家馮驥才老先生的一篇優美的散文。文章以豐富、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我”與珍珠鳥相處的和諧與温馨,揭示了“信賴,就能創造完美的境界”的深刻內涵。

此次教學為第一課時,第一課時的教學該教些什麼,怎樣去教,在教學設計時思考良久。讓我想起上次去杭州學習,於永正教師説的一句話“在課堂上,教什麼比怎樣教更重要”。教師在教學之前,先要精心備課,要思考在學習時,哪些是學生理解有難度的,哪些是學生容易掌握的,所以在教學時我關注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導入時,我從瞭解作者入手,經過這個導入,傳遞給學生,在讀作品時,關注作者是很有必要的,能夠更好的幫忙我們把握作品的內涵。

二、在教學生字及通讀課文這個環節,首先我出示的是生字詞,因為四年級的學生,對於生字的學習,已經掌握了必須的方法,難度不是很大,並且課前已預習,所以教學時直接出示生字詞,讓學生認讀,在教學中學生認讀的不錯。對於文中的“綠蔓、垂蔓”這兩個詞語,雖不是一、二類字,但學生在讀音、字義方面應當存在難度,所以教學中,單獨將這兩個詞語列出,先指名讀,學生讀成了“màn”,當我問他可查字典了,他説查了,先肯定他的做法正確,然後指出這個字是個多音字,所以在查字典時應當結合句子去思考,究竟選擇哪種讀音,將這種讀書的方法滲透給學生,相信多次的引導,學生這種主動獲取信息的本事會有所提高。

三、在理解課文資料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找出文中的主角,然後思考他們之間的關係。因為概括文章的資料,是四年級閲讀教學的一個重點,我想經過這種教學,讓學生感知,文章資料的概括能夠這樣去做:先找出主要主角,然後説説他們之間發生的事情。讓學生在課堂學到一些閲讀的方法。

四、在感受“信賴”的環節,首先讓學生找出文章中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信賴,不就能創造出完美的境界嗎?”進而讓學生去發現“完美的境界是怎樣的境界?”“小珍珠鳥把我的肩膀當成了什麼?”“它會夢到什麼?”以及配樂朗誦,引導學生去想象,更深地去理解“信賴”,去感受完美的境界。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1、在整體感知課文資料時,如果先讓學生再次通讀課文或者教師進行範讀,這樣學生的整體感受性會更好。2、在理清文中主角之間的關係這一環節,處理的有些倉促,能夠引導的更充分一些。同時“他們之間的關係怎樣?”這一問題的提法,還不夠精準。

閲讀本事的培養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必須經過一個系統的學習過程。這就是要求教師必須始終把培養學生的閲讀本事放在重要位置,讓學生逐步掌握閲讀的方法,授人以漁。

《珍珠鳥》教師教學反思3

《珍珠鳥》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以生動細膩、富有情趣的語言寫出了珍珠鳥由“怕人”到信賴“我”的變化過程,揭示了“信賴,往往能創造出完美的境界”的深刻道理。在教學中,我採取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緊緊抓住珍珠鳥和作者情感變化這一主線,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讓學生經過朗讀感悟感受作者和珍珠鳥之間深厚的情感。

一、初讀課文,暢談體會

在學習中,我首先創設情境並展示珍珠鳥圖片,讓學生認識珍珠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引導學生初讀課文,談感受。初讀課文後有的孩子説“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作者十分喜歡它。”有的孩子説“珍珠鳥是一種很怕人的鳥,可是唯獨不怕作者,因為它和作者有感情。”只要學生能説出自我的體會,我都會及時的表揚並鼓勵他們,因為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最真實的情感,是難能可貴的。根據學生的體會,我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文章,理解作者的寫作真諦。

二、細讀課文,理解信賴

經過初讀課文,學生感受到作者對珍珠鳥的愛。順勢我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給出的閲讀提示:想想“我”是怎樣逐漸得到珍珠鳥的信賴的?同時理解課文最終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

經過默讀課文,要求學生分別用橫線和波浪線畫出作者與珍珠鳥相處時“我的表現”和“珍珠鳥的表現”的有關語句,經過朗讀從而體會出作者和珍珠鳥之間感情變化的過程。深刻明白由“尊重——理解——寬容——欣賞——信賴”的情感,明白信賴是人和動物,人和人之間友好相處的基礎,僅有經過信賴才會產生的愛、温暖和包容。

三、抓關鍵語句,體會珍珠鳥的可愛

瞭解到作者和珍珠鳥在相處時的不一樣表現後,我再次詢問學生,你們認為珍珠鳥可愛嗎?你們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經過拋出問題,引導學生經過小組合作,抓關鍵語句説體會的方式理解珍珠鳥的可愛,學生學習進取主動,交流時妙語連珠,體會深刻。

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會加強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和語言文字的積累,因為僅有真正理解了課文資料才會把自我的情感融入到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去,僅有在學習中鼓勵學生積累語言文字,學生的語文寫作才可有提高。

《珍珠鳥》教師教學反思4

思維實際是一種過程,只要一個人在思考,它就處於不斷地變化中;而兒童正是發展中的人,在不一樣的階段下,他們就會有不一樣的多種思維、心和經驗。所以整個教育教學就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

此刻回頭來看看我們現如今的孩子們,他們普遍早早地脱離野外生活和觀察思考,早早地遠離周圍的生活,終日困坐在鋼筋水泥鑄就的藩籬之中,沉浸在電腦的網絡世界中,更多的在紙面上、在虛幻世界中來完成自我的成長。

記得那天我進行了《珍珠鳥》的教學,在學完課文後,我安排學生進行小練筆,讓學生模仿課文的第四小節,也來寫一寫自我和小動物的一個親近的過程。在此之前,我設想他們必須有自我很多的話要寫,我心裏還想着、等着能夠美美地欣賞、分享他們的各種歡樂。可是在寫完後交上來的練筆中,我卻沒有看到預想中的一種欣喜,看到的卻是一種悲哀。在他們寫的片段中我看到了兒童語言的蒼白,體驗的缺乏。他們只是模仿着文中的寫法,編寫了一個自我和小動物的親近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沒有讓人感受到兒童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情感體驗。

這不得不讓我們思考,我們的孩子是怎樣了?我們是怎樣了?兒童是發展中的人,在不一樣的階段,他們會有不一樣的思維、心理和情感等,可是為什麼我們的兒童卻隨着年齡的增長,隨着心智的成熟、拓展,他們的那種生活體驗卻並不豐富,甚至還顯得那麼匱乏呢?這不得不令我們所有的教學者值得反思,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優越的今日,兒童應對周圍生活的體驗、思考卻反而更少了,他們可能更多的是在網絡世界裏,在紙上完成自我的成長。兒童小小的記憶力和知識領域被全人類的這種社會現實壓得窒息了。

我們明白孩子實際是基於其個性、興趣和智慧而發展的,具有獨特性、階段性、多元性,他的見聞、思想、言語、勞動都是天性成長中的重要部分。而在成人主導的教育體系中,我們對待兒童的觀點往往是靜止的。那麼,應對這樣的情景真的令我不覺冷汗直流,如果我們忽略整個教學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那麼我們是錯的。所以,我想在教育教學中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教學是一個過程,我們要重視過程,要引導兒童持續發展,讓他們不能總是困坐在鋼筋水泥鑄就的藩籬之中,要帶領兒童走出去,走進野外生活,走進周圍的生活中。我們要慧眼識童,讓兒童在這樣的過程中有多種的思維,在這樣的持續發展過程中成長!

《珍珠鳥》教師教學反思5

《珍珠鳥》是一篇描寫生動、富有詩情畫意的狀物散文。課文以細膩親切的語言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説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的前半部分寫了兩件事,細膩地表現了作者對小生靈真誠的、無微不至的愛。後部分,生動地記敍了小珍珠鳥與作者之間逐漸挨近,直至熟睡地作者肩頭,對作者真誠信賴的變化過程。學生初讀後,有的感受到“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作者非常喜愛它”,有的説“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還有的説“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鳥有種親近的情意”。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自的情感體驗,是真實而可貴的,雖然來自直覺,有些粗糙、膚淺,卻是理解主題的基礎。教師應珍視這些感受,進而引導學生深入讀書,理解作者寫作的真諦。但要理解課文的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僅僅體會到“愛”是不夠的。這“美好的境界”是什麼呢?僅有“愛”就能創造出這美好的境界嗎?顯然,教師這時應抓住學生的初步感受,引導學生向縱深開掘:“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為什麼不怕?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進而讓學生細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珍珠鳥“不一般”的愛。在學生通過欣賞性閲讀獲得情感滿足的基礎上,我設計了讓學生談讀後感的評價性練習。其實,課文的最後一句話,已經是作家馮驥才對人生的感悟,體現了大家手筆的匠心獨運。

《珍珠鳥》教師教學反思6

《珍珠鳥》是一篇美文,通過珍珠鳥由一開始對人的懼怕,然後一步步轉變為和作者人鳥相依的美好境界,使得作者有感而發:信賴往往創造美好的境界。這樣的一篇美文,要在一課時的時間內完成,如何做到讓學生在品味語言的過程中體味那一種情誼,那一種境界,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在一定的思考之後,我讓學生緊緊抓住小鳥在和我不同相處階段的不同表現,以及我對小鳥細緻、體貼的照顧這條脈絡來研讀文本,體會小鳥這種變化並不是意味着它改變了自己的鳥性,而是由於信賴。信賴往往創造了美好的境界。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重視培養學生探究性和創造性閲讀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閲讀。而實施探究性、創造性閲讀,關鍵在於我們要把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方能引導他們去搭建自主探究和發現的平台。設計這堂課時,我先叫學生找找“作者為什麼寫這篇文章,究竟想告訴我們什麼”,由此引出“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一中心。指導學生讀這句後,我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針對這句話提出問題。學生毫不猶豫地道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團:“作者是如何得到珍珠鳥的信賴的?”“誰信賴誰?”“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將幾個有價值的問題板書寫在黑板上,接着抓住第一個問題:“作者是怎樣照顧和呵護珍珠鳥的?”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詞、字探究。除此之外,我還結合學生的感悟,隨機指導朗讀。在交流“作者是怎樣照顧和呵護珍珠鳥”時,有一個學生談到作者稱呼珍珠鳥為“小傢伙”,突出了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還結合父母平時稱他為“小傢伙”進一步説明。我覺得他體會得很獨特,隨機讓學生找到出現了“小傢伙”這個詞的句子,自己反覆朗讀體會。學生自由讀完後,我又指名讀、部分讀、齊讀,在一遍遍朗讀中,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深深的愛。

教學快結束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給插圖起名”。在學生讀完第13自然段後,我出示書中的插圖,並深情地配上話語:“在作者眼裏,珍珠鳥太可愛了。小鳥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這是多麼美好的境界呀!你能試着這幅圖起個名字嗎?請寫在插圖的旁邊。”

學生起的名字五花八門:“愛”、“信賴”、、“温馨的一家人”……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的擴散思維,而且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培養了學生概括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當然,教學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時間的分配不夠合理,前半程耗時太多,後面的處理就比較倉促。另外就是朗讀的指導還不夠充分,這也是我個人的一個缺點,今後還要在這個方面多下工夫。

《珍珠鳥》教師教學反思7

《珍珠鳥》是著名作家馮驥才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文旨兼美,我很喜歡這篇文章。所以在教學設計時,主要想讓學生領會文章的主旨,並能賞析文章本身,所以我的教學重點就放在這兩個方面。通過課堂實踐有如下體會:

課始,我用“聽朋友説,這是一種害怕人的鳥”和“漸漸地,它的膽子大了。”這兩句話進行比較作為文章的切入點。通過分析珍珠鳥的變化,來讓同學們找出“我”默默地為珍珠鳥所做的一切,進而感知文章要表現的信賴這一主題的深層含義:信賴就應該尊重、欣賞,而不是佔有。這一問題的提出,不僅使學生對課文發生興趣,而且帶動全文閲讀,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

整堂課教學我都試着根據文章的特點採用學生自讀自悟的方法,結果效果非常好,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熱情極高,普遍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反思以前上的課總是不能徹底的解放思想,經常不敢相信學生,生怕他們不會,説不出來,總喜歡按照自己所設計的問題循規蹈矩地牽着學生走,結果往往事倍功半,適得其反。所以把機會讓給學生吧,學生們便會具有善於思考的能力,能提出較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會創造出更多的奇蹟!

當然,縱觀整節課的教學,也發現一些經驗上的不足,如,我將發現“我”與小珍珠鳥親近的過程,作為這節課的一個重點,如果同學們能很順利地找出這個過程,那對文章主旨的理解會水到渠成,可能也是因為心裏有這個想法,所以在進行這一個教學環節的時候,我把主動權掌握在了自己的手裏,沒有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而是根據老師的思路來整理,老師來總結。教完後我仔細想想,這一部分內容,如果讓學生細讀,是完全能夠自己概括出來的,讓學生自主完成比老師的強硬灌輸可能效果要更好。

《珍珠鳥》教師教學反思8

《珍珠鳥》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的一篇優美散文,描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鳥————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從而説明了“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寫的生動活波,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閲讀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把目標定位在體會作者的寫法,因而從理解小鳥與人關係的變化去啟發學生,出示兩道題:

(1)我是怎樣照料和呵護珍珠鳥的?在文中畫出相關的語句,從這些舉動中,你可以看出“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2)珍珠鳥在我的照料和呵護下發生了哪些變化?讓學生通過自主讀文,勾畫、批註,然後再小組內討論、交流。最後全班交流彙報,在老師的引領下,學生明白文章抓住了動作描寫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珍珠鳥怕人,但作者的精心照顧、無盡關愛化去了這一切。作者為他們營造了一個温暖的巢,讓他們住的舒心,不去驚擾他們,讓他們住的安心。正是作者對鳥兒們的喜愛,它們由不敢出籠,到敢伸出嘴,到在作者書屋裏自由飛翔,以至於——喝作者杯中的水,啄作者握好的筆,玩得盡心,樂不思“窩”,竟酣睡在作者肩頭!這種“膽性”的開放的背後,是關愛做的橋樑,信任作的基礎。不僅學生們明白了信賴是人與動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基礎,還感受到作者的表達方法。由此,我在教學本課時,注重啟迪,自我領悟,讓學生熟悉課文、理解內容,感中得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尊重。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第三條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指出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這樣才能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課上,讓學生自主學習生字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品讀‘我’的舉動的語句與鳥的反應”的相關句子後,讓學生從中感悟作者抓住了“我”和珍珠鳥的動作描寫來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

二、學習語言表達方法,落實到運用。

在學生自己感悟到作者的表達方法後,我創設情境,將語言表達落到實處。“當我注視着肩頭的珍珠鳥,此時,它睜開眼睛……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故事呢?拿起你手中的筆,用本節課學到的表達方法,展開想象,把故事寫下去。”此時,學生的情緒高漲,學習興趣油然而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抓住了人與鳥的動作描寫續寫出一篇篇感情真摯的小故事。

三、以文為本,昇華情感。

語文教學不但要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教學,還要充分利用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情感的薰陶,培養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在本課教學中,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及中心思想後,引導學生擴展延伸:作者僅僅是想表明生活中人與鳥之間需要信賴嗎?他還要告訴我們什麼呢?讓學生討論交流後明白人與人之間更需要信賴,並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從而使學生明白到人與人之間要真誠相對,才能互相信賴,才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最後,讓學生在一組多媒體課件的欣賞中再次感悟“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我想,語文課要根據文章的特點,大膽地使用教材,讓學生不僅從課文中學到知識,還要學習語言表達,更要把語言文字的運用落到實處。這節課很好地體現了語文的聽、説、讀、寫。當然,教學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

1、由於老師課堂上的情感不夠充分,個別語言出現不流暢,未能將學生的學習熱情發揮到最大。

2、課堂上雖然對文章中重點詞句進行了品讀,但力度不夠,未達到預想的效果。在今後的教學中將努力克服自身不足,加強對多媒體與教學方面的學習,讓多媒體在課堂上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珍珠鳥》教師教學反思9

《珍珠鳥》是一篇描述生動富有詩情畫意的狀物散文。作家馮驥才以細膩親切的語言寫出了珍珠鳥由“怕”人到“信賴”人的變化過程。

在講課過程中,當我問到:“小鳥為什麼不怕我了呢?”有學生站起來根據課文的資料總結到:“因為作者為剛來家的小鳥安排了一個安全的住處,又茂盛又幽靜。珍珠鳥做爸爸媽媽了,作者決不去驚動它們,每一天精心為小鳥一家添食加水,不睜大好奇的眼睛去看它們,讓大鳥和小鳥們無憂無慮地生活。”

學生回答得很對,他把課文資料作了概括。就在我想進行下一環節的教學時,赫赫突然站起來説:“教師,我覺得作者所做的這些加起來,也不如給珍珠鳥自由,讓它生活在大自然中好。”我不由得一驚,多麼有思想的孩子!他敢於質疑大作家的文章。他平時的談吐也異常有個性,好像對人生總是有自我與眾不一樣的看法。

細想這篇文章,是不是確實有令我們質疑的地方呢?電影《金剛》中的大猩猩,比人類強大卻遭遇到了人類釀造的杯具。課文《珍珠鳥》中的珍珠鳥比人類弱小,因而成了人的籠中鳥。作者由這個與鳥的故事引發了:“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的感慨,這是不是杯具?這是關係到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甚至是人與整個世界的多元複雜的問題。地球不只是我們人類的唯一,該怎樣和眾生彼此信賴,互相尊重,共同分享甚至達成“天地與我並存,而萬物與我為一”的至高境界?……

沉思片刻,我説:“赫赫的這個觀點很有價值。我們來看課文,作者給珍珠鳥真正的自由了嗎?”學生細讀課文了解到:“作者並沒有給珍珠鳥真正的自由。小珍珠鳥之所以能自由活動,也是因為它小,能輕易地由疏格的籠子裏鑽出來。文中並沒提小珍珠鳥的父母能自由地活動。而小珍珠鳥之所以站在窗框上沒飛出去,可能也是因為小珍珠鳥的父母還在籠中的緣故。”

我説:“是啊,看似小鳥眼前的自由,也只可是是在房間活動,它壓根不明白窗外的世界有多寬廣、多美妙。文中的大鳥總是生氣地叫着,再三呼喚,它是要告訴小鳥什麼呢?”有的同學説:“大鳥是要告訴小鳥,小珍珠鳥的歡樂是有限的。等小珍珠鳥長大就會像它們一樣被關在鳥籠裏。”我説:“是的,小珍珠鳥的歡樂是有限的,是被人玩弄於鼓掌之中的自由。原本自由的大珍珠鳥明白人類的殘忍,因為不能忘懷的恐懼,它們從身體到心靈剝奪了對人類的信賴和對再度擁有自由的期待。那應對小珍珠鳥的信賴,作者該不該放掉珍珠鳥呢?”同學們都説作者應當放掉珍珠鳥,那相關的問題又來了:“假如把珍珠鳥放掉,鳥會不會飛走呢?”同學們立刻意識到:“籠中鳥”因為人類的長期豢養,已經失去了獨立生活的本事。他們有的説小鳥可能會重新鍛鍊自我,會飛向大自然的。有的説,小鳥會在籠中繼續過這種不自由的生活。因為離開了人類,它們已經無法生存。

我説:“你們的回答讓我想到了19世紀挪威最偉大的戲劇家易卜生的著名社會劇——《玩偶之家》。女主人公娜拉出身中等家庭,美麗活潑,天真熱情。可是因為自我經濟不獨立,不自覺地成為丈夫的應聲蟲,成為丈夫的影子。當她最終最終看清了自我的‘泥娃娃’處境,發現自我只可是是丈夫的“玩偶”時,她憤然離家出走。可是在那個素把婦女當作玩偶的社會裏,娜拉真能求得獨立解放嗎?茫茫黑夜,她又能走向何處?魯迅曾發表過著名的演講——《娜拉走後怎樣》。魯迅在演講裏以一個讀者的身份給予瞭解答:娜拉走後,‘不是墮落,就是回來——————還有一條,就是餓死了。’魯迅認為婦女要擺脱任人擺佈的地位,必須獲得與男人同等的經濟權。同學們,娜拉就像我們文中的珍珠鳥。小鳥在籠子裏固然不自由,而一旦出籠門,外面便又有鷹,又有貓,以及別的什麼東西之類。倘使已經關得麻痺了的翅膀忘卻了飛翔,也誠然是無路能夠走,可能會餓死。由此你想到了什麼?”

同學們紛紛站起來發表自我的想法,碩碩説:“我們從此刻起就要鍛鍊自我獨立生活的本事,別想着長大了依靠父母。因為父母早晚有一天會離開我們。父母是我們最信賴的人,他們都無法依靠,別的人更不行。在這個世界上最靠得住的人是自我。”……

赫赫的一個觀點,引發了學生們對人生問題的思考和感悟。這篇課文的解讀可能有些遊離了課文的主旨,可是我們的課堂為什麼非要擺出一副“嚴肅”的面孔呢?它應當讓我們去了解更加寬闊的人性空間,時刻觀照自我所處的課堂是什麼樣的現實和內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m0gl0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