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五年級數學《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教學反思

五年級數學《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教學反思

教學 例3時先用邊長6釐米和4釐米的正方形紙片,分別鋪長18釐米、寬12釐米的長方形,教師選擇正方形紙片鋪長方形的活動教學公因數,是因為這一活動能吸引學生髮現和提出問題,能引導學生思考。學生用同兩張正方形紙片分別鋪一個不同的長方形,面對出現的兩種結果,會發現“為什麼有時正好鋪滿、有時不能”,“什麼時候正好鋪滿、什麼時候不能”這些有研究價值的問題。他們沿着長方形的邊鋪正方形紙片,就會想到正好鋪滿與不能正好鋪滿的原因可能和邊長有關,於是產生進一步研究長方形邊長和正方形邊長關係的願望。分析長方形的長、寬和正方形邊長之間的關係,按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成兩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聯繫鋪的過程與結果,從長方形的長、寬除以正方形的邊長沒有餘數和有餘數的層面上,體會正好鋪滿與不能正好鋪滿的原因。第二個層次根據邊長6釐米的正方形正好鋪滿長18釐米、寬12釐米的長方形、而邊長4釐米的正方形不能正好鋪滿長18釐米、寬12釐米的長方形的經驗,聯想邊長几釐米的正方形還能正好鋪滿長18釐米、寬12釐米的長方形。先找到這些正方形,把它們邊長從小到大排列,知道這樣的正方形的個數是有限的。再用“既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概括地描述這些正方形邊長的特徵。顯然,前一層次形象思維的成分較大,思考難度較小,對後一層次的抽象認識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五年級數學《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教學反思

反思:突出概念的內涵、外延,讓學生準確理解概念。

我用“既是……又是……”的描述,讓學生理解“公有”的意思。例3先聯繫用邊長1、2、3、6釐米的正方形正好能鋪滿長18釐米、寬12釐米的長方形紙片的現象,從長方形的長、寬分別除以正方形邊長都沒有餘數,得出正方形的邊長“既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一方面概括了這些正方形邊長的特點,另一方面讓學生體會“既是……又是……”的意思。然後進一步概括 “1、2、3、6既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它們是12和18的公因數”,形成公因數的概念。

由於知識的遷移,學生很容易想到用集合圖直觀形象地顯示公因數的含義。第27頁把8的因數和12的因數分別寫到兩個集合圈裏,這兩個集合圈有一部分重疊,在重疊部分裏寫的數既是8的因數,也是12的因數,是8和12的公因數。先觀察這個集合圖,再填寫第28頁的集合圖,學生能進一步體會公因數的含義。概念的外延是指這個概念包括的一切對象。

運用數學概念,讓學生探索找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

例4教學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出現了兩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有的先分別寫出8和12的因數,再找出它們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有的在8的因數裏找12的因數,這樣操作比較方便,但容易遺漏。我有意引導學生選擇第一種。練習五的第3題就是這種方法的應用。

充分利用教育資源,自制課件,協助教學。

限於操作的局部性,我認真製作了實用的課件,讓直觀、清晰的頁面直接輔助我教學,學生表現積極,課堂氣氛比較活躍,提問、釋疑、解惑,練習的熱情很高。

本課設計目的是使學生學習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的意義,並學會找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從整節課學生表現情況和課後作業反饋來看,學生對本部分知識知識掌握較好,學習積極並具有熱情,就實效性講很令人滿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p20xk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