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桔梗謠音樂課的教學反思

桔梗謠音樂課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桔梗謠音樂課的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桔梗謠音樂課的教學反思

桔梗謠音樂課的教學反思 篇1

一、教師教學方面

我這節課在導人方面很吸引同學的注意力,用朝鮮族語言演唱了《桔梗謠》並扮演了朝鮮族舞蹈的基本步伐,讓同學仔細的觀察舞步的規律,引出三拍子的特點,並教授同學三拍子的指揮手勢,調動了同學的積極性,充沛讓同學感受到了三拍子的韻律特點。由於我課堂上的語言表達非常切合小朋友們的話語,讓同學感覺老師很有親和力,在教授過程中走到同學當中,縮短了和同學之間的距離感,這也是新教師所佔有的優勢,同學覺得很新鮮,注意力也相對要集中些。當然,在聽取了教研員的反饋後更是感覺在教學中還存在着很多的弊端與缺乏。同學隨音樂律動進入教室時的音樂選擇、同學動作方面都有所欠缺,應選擇時間很充沛的音樂伴奏,否則同學沒等做完動作就已經停止了音樂,使課堂缺乏完整性。教師進行發聲練習時的過度語言要巧妙的連接,特別是新課程改革後,不要求很死板的進行一項一項的教學環節。同學注意力不集中時也應該選擇很柔和的音樂作為一種動令音樂,絕對不能影響課堂的氣氛。在指導同學演唱時,假如能有效地運用三拍子的強弱關係進行處置,會讓同學更容易進入歌曲意境。

二、同學參與性

導課時交叉了一句韓國話“加油”,讓同學覺得很新鮮,同時也調動了同學一起參與的積極性。在同學們稍有不集中時,用語言和動作馬上就能使同學精神起來。老師按節奏朗讀歌詞的時候,需要同學們給老師指揮,這就使同學們起了勁。在歌曲編創動作時,大膽的進行的編創,使同學在老師的關注和鼓勵下更自由地發揮自身的發明才幹,並以此激發全班同學的創作慾望,使音樂課堂成了小朋友們學習的天堂。所以,在這節課上同學們都參與到了課堂中,配合很默契,課堂氣氛非常的好。

三、思想教育方面

在教學過程中,我並沒有灌輸任何思想,而是在歌曲的意境中讓同學充沛感受暢遊在夜空中的快感,鼓勵同學們要好好的學習,長大了去圓自身的旅遊夢。這節課我為同學們創設了一種意境,讓同學們在優美、寧靜的旋律中去體驗和表示歌曲的詩情畫意,讓同學走進朝鮮,培養了同學創新意識和獨特的發明行為。

缺乏之處在於提出問題的`都是教師,還沒有達到同學自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程度,同學學習主體性的體現還不夠充沛。在同學自我評價這一方面也體現得不夠,在以後的教學中有待進一步實踐提高。

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教師,應該在教學中不時地進行反思與提煉,從而發現問題,學會研究,不時地去提高教學水平,成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桔梗謠音樂課的教學反思 篇2

《桔梗謠》是三年級音樂上冊,第八課《豐收歌舞》中的一首歌曲。這首歌曲是一首朝鮮族民歌,這首歌展現的是朝鮮族勞動人民山上挖桔梗的歡快場景。根據學科、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用教師身着朝鮮服飾的超片和鶴舞的律動導入,讓學生充分感受朝鮮族的舞蹈鶴舞的優雅美麗,用圖片引導學生對朝鮮族文化有所瞭解。採用小組合作、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等方式,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在歌曲中律動,讓學生在多次感受歌曲三拍子的韻律,並進而讓學生再按節奏朗讀歌詞,從而解決歌曲中的難點。讓學生找開火車的聲音的感覺模唱樂曲,既有練聲的效果又讓學生有意識的再次熟悉歌曲。用相似的樂句引導學生快速掌握全曲。通過欣賞《桔梗謠》的舞蹈視頻,讓學生找準歌曲所表達出的喜悦和歡快的情緒。課堂的拓展方面,教會學生簡單朝鮮族語言道拉基(桔梗),讓學生能夠更加身臨其境的感受歌曲,從而生動形象的表演出朝鮮族人民勤勞活潑的形象。

同時,自我反思,這節課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像上課講話要精練,不要有不相干的口語出現。而且要加強對課堂時間的準確把握。

總之,經過這次講課讓我成長了不少,作為年輕教師,我覺得自己還得多下功夫,多聽、多看、多想,爭取讓我以後的課上的更加精彩!

桔梗謠音樂課的教學反思 篇3

在教學中感覺教學方法比較有針對性,一開始用律動遊戲,讓學生通過身體體驗二拍子和三拍子的韻律,學生通過身體的擺動得到的體驗比老師講解來的更直接更深刻。在分析歌曲有幾個樂句組成時,我提示學生“可以結合歌詞去聆聽,感覺到哪兒,歌曲有了明顯的停頓和呼吸”,在教師的提示下,大多數孩子都能感受出歌曲是一四小節為一個樂句的,這不僅能使學生高效率的聆聽歌曲,還能為以後學習分析歌曲結構打下基礎。當學生找出有幾個樂句後,我有利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找出相同的樂句,讓學生了解到歌曲的發展一般是有規律可循的,當找出規律後,你會對歌曲有個更加宏觀的認識,而且會發現歌曲,歌曲變得簡單易學,當學生髮現歌曲是圍繞一二樂句展開始,我就順勢讓學生跟琴學唱一二樂句,自學後面的樂句,整個環節環環相扣。

不足之處:對比樂句之間的異同時,講解知識過多,學生聆聽較少。

由於時間關係,在課的後半程有些環節“蜻蜓點水”似的,草草一過,意義不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my2zp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