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三年級數學《口算除法》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0篇)

三年級數學《口算除法》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0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數學《口算除法》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數學《口算除法》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0篇)

三年級數學《口算除法》的教學反思1

本節課是《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二:一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除整十數、幾百幾十數(商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口算;二是使學生掌握兩位數除法的估算方法,並能正確估算。本節課的教學口算是重點,因為後面的估算也是將其轉化成整十數除整十數與幾百幾十數再計算,所以幫助學生掌握好口算方法至關重要。

在教學中由於學生受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影響,在進行80÷20時,多數孩子認為得數是40,這是在教師預設之內的。本節課的重點就是幫助學生弄明白80÷20為什麼等於4。我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讓孩子們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解決問題。很快孩子們就有了答案,有的是利用數的組成,即80裏面有幾個20,得出只有4個20,而不是有40個20;還有的孩子其實就是利用我們後面將要學習到的商不變的性質,將被除數與除數同時縮小,變成8÷2來計算結果。

在教學估算時我則重點幫助學生將其算式變為口算試題。

由於本節課的內容比較簡單,所以全班學生都在課堂內完成的作業,當堂檢驗了教學效果。

三年級數學《口算除法》的教學反思2

《口算除法》是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計算教學的關鍵。在實際教學時,先從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複習開始,讓學生們先熟悉除法算理,然後延伸到除數是整十的除法。讓同桌之間主動探索口算方法,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索過程,獲得新的口算方法。指名讓學生在黑板上説算理的過程,其他同學可以補充,在多名同學的共同講解下,除法的基本算理就已經明朗起來了。在此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把話説清楚,説完整,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算法的選擇上尊重學生的想法,兩種算法各有優點,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

在練習過程中,我發現個別同學出現問題,懂得用乘法口訣來試商,但結果卻要加上一個零,使商變成了兩位數。針對這種情況,我有設計了除法的含義,讓學生從除法含義上理解商的位數。經過反反覆覆的練習,學生已經基本掌握算法,能夠準確地算出結果。

通過這節課口算教學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思維的訓練才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重點。同時涉及的都是計算題,應該讓學生多一點訓練。我們作為指導者就可以了。

三年級數學《口算除法》的教學反思3

在説例1的口算方法的時候,第1種方法沒人説,主要説了這3種(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變成了“200”。我引導學生認識:此時的6已不是我們平時所認識的的6,而是6個百,所以除得的是2個百,要在2的後面加2個“0”(2)受上面的啟發,有學生提出:看成60÷3=20,這是把600看成了60個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個十,在20的後面加1個0即200。我覺得這種説法也非常好,在後面學的首位不夠除的時候就會用的。(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結果。

本週一開始展開了第二單元《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教學。口算除法作為單元的開篇,為後面的筆算除法教學有很重要的鋪墊作用。在原計劃的教學進度的基礎上,結合年級組學生的學習情況,三位教師研究後決定將教學進度放慢,旨在讓學生能夠紮實掌握每一種類型的除法計算。

按照教學計劃,我將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內容作為了今天展示課的教學內容,作為一節常態課,我與三年級4班學生很好地配合,順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課後,與侯主任交流,現將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簡單的總結:

教學流程為:複習導入、明確目標,提出問題、自學指導,鞏固練習,課堂小結與當堂達標。

複習導入環節利用單元知識樹與口算除法習題相結合完成了複習的導入,之後提出本課學習目標並進行相應解釋;之後利用單元主題圖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關鍵問題在於結合具體情境如何提出問題,李萌同學很順利的將“三個人大約平均可以搬運多少箱”,此問題在設置的時候我做好了如果學生第一次提不出關鍵詞“大約”二字如何進行引導,從而在計算時採用估算的方法進行,算式符號使用“約等於”號。此環節很順利,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與估算有關的點撥即可。

在三年級3班試講時我採用兩種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發現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間存在很大跨度,關鍵在於學生無法通過自學看懂方法二的每一個步驟,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學生自學方法一,學會後立刻鞏固練習,學生自學了什麼,教師點撥了什麼,學生掌握了什麼那麼在練習中我們就練什麼。在此處,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縮減例題量和例題難度,在適量且難度適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學。之後重點是結合小組彙報,通過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體過程,最後對於兩種方法進行總結,這是本課的亮點,方法一稱為“找近似數估算法”,方法二稱為“拆數估算法”,對比兩種方法,引導學生在估算的同時可以結合精確計算,此過程潛移默化地運用了數學思想中的類比思想,不足之處在於可以讓學生自行體會兩種方法,並在今後的練習中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方法的篩選,在這裏面也有優化思想的體現,這一點,今後教學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難點後,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題是另一個難點,在學生學習了方法二的基礎上,再來處理做一做第一題,學生理解起來難度小了很多,此時,教學內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過程相對順利,學生的學習與教師的講授還算高效。後面按照計劃進行了相應的當堂測試,並通過達標試題量化學生得分情況,組內解決了部分學生殘留的個別問題,至此,整個教學過程順利完成。

三年級數學《口算除法》的教學反思4

《口算除法》是本單元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生熟練地掌握表內乘除法,一位數乘多位數的基礎上教學的。它為學生掌握除法估算,學習筆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識和思維基礎。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找準教學起點,探究導入,充分使用學生已掌握的有關口算乘法的知識和對“乘除法之間的關係”認知的感性積累來同化、順應,所以我先讓學生複習口算乘法,並説説的算法。這樣即找準了教學的起點,又調動了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在得到反饋後,對學生可以遷移的知識沒有詳講,如:當學生學會60÷3後,他們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3、6000÷3、60000÷3…、基於對學生的瞭解,我把討論、研究的“新知”和核心問題確定為:

(1)將所解決的問題先進行分類。

(2)我們應先解決哪道算式,再解決哪道算式?

(3)60÷3得多少説説你是怎樣想的?

同時給學生儘可能大的探究空間。如“再算什麼會容易些?你發現了什麼?”來組織學習活動。至於再算什麼?能發現什麼?這些我都沒有明確規定,而是留給學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尊重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力,並且我還改變了“一問一答”這種師生之間的單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導學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發現。

口算除法的知識,對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説,並不是一張白紙,如何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經驗上建構新知呢?新的數學理念教會我,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樣化。本節課我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探究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體會解決問題的喜悦;並且通過學生自主探索的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年級數學《口算除法》的教學反思5

執教了《口算除法》一課,通過自我反思並傾聽學校各位老師的評課,使我受益匪淺,下面對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及改正方法總結如下:

一、教師的語言缺乏感染力。

通過這次課堂展示活動,聽了學校其他老師的課,使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在語言表達方面雖然能夠做到簡練、準確,但是語言缺乏生動性、對學生的鼓勵性語言比較單調,缺乏感染力,以後在平時教學時也要在這方面下功夫。

二、教材內容可以大膽的組合。

這節課的內容是口算除法,但是在學習算理的時候和“商不變的性質”又有着很大的聯繫,所以我在課堂上僅僅是對“商不變的性質”進行了滲透,其實,這節課的內容完全可以把“商不變的性質”和口算除法合在一起教學。

三、在一些細節上處理的不太恰當。

1、在教學“80除以20,你是怎麼想的”時候,有個孩子説等於40,我引導孩子用商乘除數等於被除數的方法發現這個答案不對。這時應該把這個問題放手給孩子,讓其他孩子説一説這麼做問什麼不對,這樣做會更好。

2、在教學過程中我製作的課件出現了錯誤,但是老師顯得有些慌亂,比較好處理方法是:讓孩子自己看課件,發現問題之後,藉此提醒孩子,你在平時做題的時候也會出現這種錯誤,提醒孩子對待學習要認真。

3、在教學79頁做一做時,我讓孩子“找出每組兩個算式的聯繫”,這個問題問完之後孩子有點迷茫,如果問:找出每組兩個算式的相同和不同之處,這樣問比較有針對性、

三年級數學《口算除法》的教學反思6

“口算除法”人教新課標版四年級上冊第6單元第1課時,本課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已經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除法的基礎上,本節課包含了整十數和整百整十數除以整十數,以及相應的估算,它既是日常生活中經常要用到的,同時又是學生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筆算除法的重要基礎。本課教材內容呈現得比較簡單,只有兩道例題,分別是80÷20=和150÷50=,然後就是各自對應的2道估算,以及8組相應的“做一做”。怎樣才能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學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口算的方法,能正確的進行口算、估算,並讓學生體會到遷移類推的數學思想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難點。為了順利突破本節課重難點,我進行了精心設計,主要突出了以下幾點:

1、以一個具體的情景“口算測試題的排版問題”為主線,把估算也融入到口算的情境中進行教學。

教材安排的例題講完整十數除以整十數的口算,接着是相應的估算,之後是幾百幾十數除以整十數的口算和相應的估算。整個設計中估算和口算的主題圖並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繫,例2和例1也是獨立存在的,這在教學上就變得比較生硬,不利於學習的順暢性。於是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用一個情境把整堂課的口算和估算串起來,讓學生在一個比較熟悉的情境中學習,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

2、講清80÷20的算理。

部分學生在80÷20等於4還是40時容易出錯,根本原因就在於算理不明,因此算理的講解應該是十分必要的。教學中我主要採取的的是“説計算思路”的方法,讓學生在説的過程中明白算理,先讓學生説想法,在逐步教學生怎麼説,怎麼説完整,這樣,讓學生在説的過程中理解了為什麼計算80÷20可以計算8÷2。這一點,在聽完苗菊平老師的課後又有了新的想法。原本我覺得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説直觀的小棒圖有些多餘,所以在上課時就沒有用,但是在聽完苗老師的課之後,覺得教材的安排還是很有價值的,讓學生利用小棒圖圈一圈,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會更充分,在下次上課時會進行改善。

3、提倡算法的多樣化的同時注重算法的最優化。

算法多樣化是計算教學改革的一個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另外,無論是用想乘法算除法還是轉化成表內除法,對學生的後面學習都是有用的。但是多樣化的基礎上的優化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這節課中學生就比較喜歡用轉化成表內除法,為什麼呢?通過對學生的追問,讓學生體會算法的優化。

整節課教學思路非常清晰,在每個環節的處理上也比較到位,較好的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練習設計的具有層次性,紮實高效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就連班上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學習熱情也很高,並且通過最後的速算比賽,發現效果也不錯。

三年級數學《口算除法》的教學反思7

本節課的設計理念是;引導學生自主遷移,建構知識網絡;我是通過兩個方面來體現這一設計理念的。

一、情境的作用,算用結合。

解決學校總務處遇到的問題引出了一組除法口算算式,四個問題都用除法解決讓學生自然地進行了除法意義的遷移:四道算式由淺入深,即對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進行了回憶,又使學生自主地對口算方法進行遷移:不管是簡單的還是複雜的除法口算,都可以想乘算除,當然,口算算理的理解畢竟是抽象的,為使學生切實掌握,我們巧妙地對“情境”進行了再利用:數學味很濃,生活味兼顧;

二、題組的運用,形成網絡。

本節課設計了五個相關聯的題組,分別達到探究口算、估算算理、鞏固算法和拓展提升的目的。口算層層深入,估算橫向聯繫,歸根結底,都可以轉化成表內乘除法計算;課中,好多學生看到題組發出了會心的微笑,他們是體驗到了數學的魅力呀!還有什麼比這更讓老師舒心呢?

當然,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一次的磨課,有太多欣喜,也總留下些許遺憾。估算教學是否需要在本課如此濃墨重彩,口算方法是否需要化歸到乘法口訣,教師的課堂語言如何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等等還需要我們繼續磨下去。

三年級數學《口算除法》的教學反思8

《口算除法》是在學生掌握了表內乘、除法,一位數乘多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後面學生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學習除數是多位數的除法奠定了紮實的知識和思維基礎。本節課教材在編排上注意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實用價值。本節課教材安排了主題圖和例1,主題圖為我們提供的資源是一幅運送蔬菜的場景圖,通過小精靈的問題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引出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確進行口算,教學難點是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算理。

本節課教學內容比較簡單,由於學生前面已經有一位數乘整十數與整百數口算的基礎,多數學生應用知識的正遷移已經知道了口算除法的方法,因此本節課我主要是採取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學習的方法進行教學把課堂還給學生。

從學生彙報的結果看,多數學生都是應用的添0法,還有少數學生則應用的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從課堂效果看,學生都是從簡單的算法上想方法計算,沒有想到利用除法的意義來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學中我則增加了利用教具進行展示,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算理。

由於本節課教學內容較簡單,在後面的練習設計中,我則採取了不同形式的連續,如:記時比賽、奪紅旗、,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達到了鞏固練習的訓練要求。

三年級數學《口算除法》的教學反思9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內容包括用整十數除整十數、幾百幾十數的口算,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這些知識,同時又是學習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重要基礎。

成功之處:

明理馭法,加強計算教學。算理和掌握算法是計算教學的兩大任務。算法是解決問題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賴以成立的數學原理。“算理”是學生走向算法的橋樑,是學生學習算法的知識基礎,而算法是學生學習的中心任務。如果單是強調算理,能理解了新問題,但無法實現計算方法上的質的飛躍;如果單是強調“算法”,知其然,必須知其所以然,很難穩固。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自主探究,找准算理與算法的連接點,在計算中算理與算法相結合來進行計算。這節課的口算除法有兩種,一種是算除法想乘法,另一種是根據算理來解決。在説算理的過程中,圖式結合,讓學生根據分的過程列出豎式。

不足之處:

學生對於除數是整十數,被除數也是整十數掌握的較好,但是出現除數是整十數,而被除數是整百數的時候,學生往往出現商是一位數的錯誤,究其原因,如果在學習口算除法時,以商不變性質為基礎,學生會掌握的更好。

再教設計:

可以嘗試先教學商不變規律,再進行口算除法教學,讓學生能從多角度掌握口算方法。

三年級數學《口算除法》的教學反思10

《口算除法》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表內乘、除法,一位數乘多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後面學生掌握除數是兩位數及除數多位數的除法奠定了紮實的知識和思維基礎。作為本單元的起始,如何讓孩子們理解除法的算理是重點也是難點。

根據以往的經驗,學生對於計算的法則掌握的較快,但對於理解算理過程卻只能做到似懂非懂,或者“懂你在心口難開”無法用語言來完整有條理的去描述。但新人教版的這冊書很多內容都將重點放在了讓孩子探究計算的過程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結果,這對我們的教學是個不小的挑戰。

在上本節課之前,我思索了很久,如何讓孩子能夠在課堂上對探究算理感興趣、如何讓孩子自然的理解除法計算的道理?圍繞這些我在細節上做了一些準備,然後發現恰恰是這些小的細節讓孩子們很快進入了狀態,從而順利的完成了學習任務。

在教學例1之前,我利用讓孩子們去數100張手工紙並提問:如何能快速的數出100張手工紙?有一部分孩子很快就發現,要一張一張的數得數100次太慢了,於是就有同學舉手提問:老師,這些紙能不能10張10張的分成一摞一摞的,這樣數10次就可以了。大家一聽覺得這個想法很好,於是我利用將100張手工紙捆成了10摞並且提問:如果一張一張的數,100裏面有多少個“一”?如果一摞一摞的數100裏面還是多少個“一”嗎?孩子們馬上反應出計數單位由“一”變成“十”,所以數的速度加快了。接下來我又提出:如何快速的數出40張手工紙?這時很多孩子都選擇一摞一摞的去數。問他們原因,孩子們非常自豪的用數據跟我説明:如果一張一張的數要數40次,而如果十張十張的數只用數4次,可以省下36次。於是我利用孩子們的理解引入到本節課中,説明既然是口算除法那麼一定要體現出快速計算,所以如何省事便是本節課的重點。這樣進入例1過渡就比較自然,同時孩子們對於蓋“0”再添“0”其實是在轉換計數單位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通過本節課的嘗試,我充分的感受到老師只有在課堂上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感悟,去交流,去學習,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新知識,才能提高他們的自我學習能力,也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m4v2p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