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折扣》數學教學反思

《折扣》數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折扣》數學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折扣》數學教學反思

《折扣》數學教學反思1

本節課教學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百分數的知識基礎上教學的,實質上這類問題是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是商品經濟中經常使用的一個概念,與人們的生活聯繫密切。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對於折扣並不陌生,每當節假日商場都會有優惠促銷打折活動,學生對於打五折就是計算原價的50%是多少錢,但是對於具體的意義還是模糊。

這節課就是通過具體的活動使學生明確打五折就表示現價是原價的50%,七五折就表示現價是原價的75%,也表示現價是原價的十分之五,同時還要讓學生區分打折雖然是優惠,但是優惠的折扣與打折的折扣不同,七五折雖然表示現價是原價的75%,但是優惠的折扣是25%,也就是便宜了原價的25%,與原價相比減少的部分。

大部分學生還可以掌握。但個別學困生對於優惠與折扣之間的關係理解不是特別清晰,還有的對於現價和原價的判斷不準確,不能正確理解題意。

《折扣》數學教學反思2

成功之處:

學生對摺扣問題應該是比較熟悉的,現在的商場經常推出打折促銷活動,海報、電視等大量的視聽工具使學生也受到了耳濡目染,折扣教學反思。但學生往往沒有把這些生活中經驗用到數學學習中來,因此,在本節內容的教學中,我首先通過附近超市的打折銷售信息引入,使學生建立了相關聯繫。

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習活動,我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討論,重點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準確理解打折的含義,讓學生知道打折就是商品減價,幾折就是現價是原價的百分之幾十,能把折扣和百分之幾對應起來,並理解到“對摺”、“買四贈一”等的意思就是打了幾折。學生對摺扣的有關用語真正理解以後,再去探索例題的解題方法就水到渠成了,教學反思《折扣教學反思》。二是探索解決折扣問題的基本方法,通過整理歸類,得到了“求現價、求原價、求折率”三種基本類型,並與百分數的應用類型建立了連接,找到解決的基本方法。

針對學生本節課要解決的幾個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探究,學生積極性非常高。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讓學生獲得親身體驗,教學中充分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把折扣應用題與百分數乘法應用題結合起來教學,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對比,親自感受它們之間的異同,挖掘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與區別,從而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足之處:

其一,由於這節課的容量過大,對學困生照顧還不夠,當他們回答問題不完美時,我沒有過多去引導,而是讓其它學生去補充。

其二,老師講得過多,給學生的空間有限。

其三,學生回答問題時特別哆嗦,語言不簡潔。

改進措施:

今後在語言表達方面還要加強訓練,上課時還要多給學生的思考空間,讓學生自主去發現、合作、展示,老師再給予評價,也許這樣會使整節課的知識點更完整一些。

《折扣》數學教學反思3

《折扣》是六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分數混合運算》第三節解決問題中的內容。這部分內容包括折扣、納税和利率,是分數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而折扣是商品經濟中經常使用的一個概念,與人們的生活聯繫的更密切。要求學生理解折扣的含義,知道它在生活中的應用,會進行簡單的計算。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聯繫生活實際,體驗學習樂趣

讓學生感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增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在導入新課前,我讓學生調查自身所經歷的打折入手,説説你打折前後價格的不同,以及對打折的感受,然後大家在一起議一議,從而引入新課“折扣”。這樣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關注學生的現實感受,讓學生覺得很親切,容易接受,所以導入很自然,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二)科學引導,理解實質

對於打折問題,學生在現實購物中已經有所認識,但是具體的內涵還不是很清楚。於是我就設計了調查會上打折出售情況的現實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打折。理解重點分為兩部分,一是讓學生知道打折就是商品減價;二是知道打折就是現價是原價的百分之幾,並且能把折扣和百分之幾對應起來。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再去探索例題的解題方法就水到渠成了。

(三)結合實際,體現價值

注重例題的設計,結合實際,貼近學生的生活,比如:肯德基打折,球具打折等等,讓學生自己都好象有這樣的經歷一樣,又是幫助老師解決問題的,解決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折扣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並且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與樂趣。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小組討論解題思路等學習活動,讓學生在非常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折扣”的學習內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把握實際,拓展延伸:

在這一環節中,課件出示購物中三種不同的優惠方式,計算那種更划算,讓學生能夠站在不同的立場上思考和解決問題,並且不要盲目的根據低折扣購買商品,要懂得物有所值,為學生提供一些實用的生活經驗。

(五)今後改進意見

本節課也有不足之處,就是在練習中,當出示了“週年店慶,傢俱一律八折 桌子120元 雙人牀 400元椅子80元”這則消息後,可以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自主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老師再把意義的問題收集起來,讓學生通過努力去解決問題。這樣更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新的課程理念。但由於照顧後面的教學環節,教師重忙結束,沒有為學生提供更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解決。環節的落實,避免走形式。

《折扣》數學教學反思4

《折扣》這節課是百分數這一單元中的獨立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百分數的知識基礎上教學的。本節課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繫非常緊密,大多數同學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新聞媒體、交往、購物等多少都有所接觸、瞭解。但學生的這種認識還只是憑藉生活經驗產生的感性認識。如打折,學生都能想到是便宜了,比原價少了,但問其所以然,能解釋清楚的並不多。所以對摺扣知識概念學生並未真正理解。另外,學生很少會將這種生活中的商業折扣與數學、與課本上的百分數數學知識相聯繫,欠缺知識間溝通互化的意識。所以,需要教師規範、指導形成系統的概念,聯繫生活實踐來展開教學。但是在農村生活中,打折的現象比城市少見一些。所以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儘量考慮到我們農村學生的現狀。

數學本身來源於生活。所以我在新課導入時,就由學生們經常接觸到的自行車為切入點,農村的學生很多都是騎自行車上學的,對自行車學生們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就創設了為女兒買自行車的情境。通過猜測我買的自行車多少錢,與原價對比,從而引出了打折。然後再進一步探究,打折究竟是怎麼回事,並用所瞭解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所投入最多的地方就是創設一些與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情境。如:去商場買衣服,打七折;去菜場買菜的情境;去兩家商店買彩筆;當小經理,設計打折廣告等。

其中,去菜場買菜的情境,是農村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但是在農村買菜量多時,經常説的就是全包了,這樣買就很便宜的,也就是多買少算了。以此,我聯想到這就是相當於打折了,只是沒説“打折”這兩個字而已。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我們身邊處處有數學。但是,課後自我反思,這樣的設計是不是有了點牽強呢?

《折扣》數學教學反思5

折扣是商品經濟中經常使用的一個概念,是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因此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在教學中我注意通過創設情境,喚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身處問題情境中,通過親身體驗,自主探究,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能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個人認為,這堂課在以下幾方面是處理得比較成功的:

一、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程度,關注他們的處境和感受。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本節課中我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徵,以他們熟悉的“購物”導入學習,把簡單、枯燥的學習理性知識的過程變成學生自主探究、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促使學生思維活躍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也使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二、注意到了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繫,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實用性”是這節課的一個顯着特點,無論是“折扣”還是“成數”,都是現實生活中的客觀存在,也正因為此我們才有學習和探討的必要。因此,我結合班級和上課時的實際情況組織教材,儘可能使學習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並通過課後延伸等方式,啟發學生將所學內容在現實生活中進行充分的體驗和感悟,為學生提供一個更為深廣的學習空間。

三、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增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在導入新課時,我從學生熟悉的常客隆超市入手,説超市聽説我們班的同學很聰明,想請同學們幫忙出出主意今年的元旦節可以搞哪些優惠活動呢?然後讓大家互相説説,從而引入新課“折扣”。這樣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關注學生的現實感受,讓學生覺得很親切,容易接受,所以導入很自然,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當然,這堂課也有不足之處,對一些同學而言,這節課的難度較大,尤其是“合作展示”部分。雖然有小組成員間的互助互學,還是有部分同學不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還有在拓展環節中,出示有關“商家到底是虧還是掙?或是不虧不掙?”這個問題後,沒有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自主去發現、合作、展示,再給予評價這樣會使整節課的知識點更完整一些。

《折扣》數學教學反思6

《折扣》這節課是百分數這一單元中的獨立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百分數的知識基礎上教學的。本節課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繫非常緊密,大多數同學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新聞媒體、交往、購物等多少都有所接觸、瞭解。但學生的這種認識還只是憑藉生活經驗產生的感性認識。如打折,學生都能想到是便宜了,比原價少了,但問其所以然,能解釋清楚的並不多。所以對摺扣知識概念學生並未真正理解。另外,學生很少會將這種生活中的商業折扣與數學、與課本上的百分數知識相聯繫,欠缺知識間溝通互化的意識。所以,需要教師規範、指導形成系統的概念,聯繫生活實踐來展開教學。

一、情境導入,用數學的語言解釋折扣。

對於折扣題,學生在現實購物中已經有所認識,但是具體的內涵還不是很清楚。於是我就設計了“十一”長假商場搞促銷,打折出售的現實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打折。理解重點分為兩部分,一是讓學生知道打折就是商品減價;二是知道打折就是現價是原價的百分之幾,並且能把折扣和百分之幾對應起來。三是理解優惠是指在原價的基礎上少多少,是與原價相比減少的部分。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再去探索例題的解題方法就水到渠成了。

二、分析題意,用數學的知識探究生活中的折扣問題

這一過程中的我選擇的所有折扣問題,都是學生實際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例如:買書包、籃球、名著等,除了經常在書店、超市、商場等等有折扣問題,還有我們穿的衣物、某些消費等等的優惠券,購房現金付款優惠……也藴含着折扣問題。這樣學生對於要解決的問題就很感興趣,積極性也就更高了,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用數學的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問題,感受數學的力量,學會理性消費。

三、認識折扣的不同表達形式,把握本質屬性。

“在數學中,同一對象常常有不同的表達形式,能否熟練把握同一數學對象的不同表達形式以及不同表達形式之間的聯繫,進而認識該數學對象的本質特徵,反映了對數學概念本質屬性把握的深刻程度,也直接影響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本節課中,在出現“五折”時,我問學生還能怎麼説?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發現也可以説“對摺”或“半價”,不管哪種表達方式都是指現價在原價的百分之。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所投入最多的地方就是創設一些與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情境。如:去商場買衣服,打七折;去菜場買菜的情境;去兩家商店買彩筆;當小經理,設計打折廣告等。

其中,去菜場買菜的情境,是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但是在買菜量多時,經常説的就是全包了,這樣買就很便宜的,也就是多買少算了。以此,我聯想到這就是相當於打折了,只是沒説“打折”這兩個字而已。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我們身邊處處有數學。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

1、在教學過程中,應值得重視的是,現在好多的商家存在“騙局”,應該教育孩子們多多審視身邊的打折現象!以免讓騙子得逞。

2、在教學過程中,即便有對計算器的使用的教程,也要儘量避免讓孩子使用計算器,以免孩子們產生依賴感。

教學就是一門缺憾的藝術,但我會盡其所能,讓自己的教學更理想化。

《折扣》數學教學反思7

《折扣》是新課標教材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百分數》第三節用百分數解決問題中的內容。這部分內容包括折扣、納税和利率,是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而折扣是商品經濟中經常使用的一個概念,與人們的生活聯繫的更密切。要求學生理解折扣的含義,知道它在生活中的應用,會進行簡單的計算。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充分交流,具體感知

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雖然是知道的,但是又沒有很深入的瞭解,所以當這些事物被拿到課堂上來時,又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慾,急於要去研究它、解決它,向別人炫耀自己的成功,並且想獲取同伴和老師的認可。所以,我緊緊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讓同學們作了非常充分的交流,使他們對摺扣的感知更加的深入和透徹。

(二)製造矛盾,靈活運用

我設計了兩次矛盾衝突。第一次是讓學生能夠站在不同的立場上思考和解決問題,並且不要盲目的根據低折扣購買商品,要懂得物有所值,為學生提供一些實用的生活經驗。第二次矛盾衝突是讓學生學會具體問題具體解決,在買一些大件商品時可以省去零頭,但小商品就不行。另外也為下一節計算利息時對計算結果的處理做了鋪墊。

(三)結合實際,體現價值

例題的設計,結合實際,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自己都好

象有這樣的經歷一樣,又是幫助老師解決問題的,解決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折扣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並且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與樂趣。

《折扣》數學教學反思8

接着通過四個例題來考察應用:

1.爸爸給小雨買了一輛自行車,原價180元,現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買這輛車用了多少錢?

2.爸爸買了一個隨聲聽,原價160元,現在只花了九折的錢,比原價便宜了多少錢?

3.王阿姨600元買了打六折的衣服,原價多少錢?

4.一部手機原價4800元,現價4650元,請問手機打了幾折?

之後帶領學生總結出數量關係式:原價×折扣=現價;原價×(1-折扣)=節約。

最後通過課本中的做一做和練習二中的題目進行鞏固和反饋。

通過學生的做題我發現,對於比較簡單的題目,如“籃球原價80元,打六五折之後多少錢?”,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很快做出來;對於需要逆運算的第3題(王阿姨600元買了打六折的衣服,原價多少錢?),出錯率還是比較高的;對於練習二的第3題(書店圖書憑優惠卡可打八折,小明用優惠卡買了一套書,省了9.6元。這套書原價多少錢?)有部分同學沒有做出來。

我思考或許我應該把總結數量關係式那一步提前到出考察的4道例題前,學生知道了數量關係式之後,再做題目會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課前也可以出示幾道關於“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題目,給學生提供多一個支架。從效果來看,我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還是高估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另外,課堂上依舊有部分學生不愛聽講,不動腦筋,思緒遊離於課堂外,對於他們,我雖説有時感到力不從心,但還是在盡力引起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嗯 加油吧!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折扣》數學教學反思9

一、成功之處

1、以逛商場為整節課的主線,脈絡清晰,不會給學生和聽課者有雜亂無章的感覺,同時,例題的設計,我適時地結合生活情境和學生的認知發展,由易到難,層層深入,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自己都好象有這樣的經歷一樣,又是幫助老師解決問題的,解決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與樂趣。

2、強調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好的數學問題,是激活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教學中,不斷地提出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很好地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如在學生掌握髮現折率與百分比的相互關係的前提下,分別提出了“求現價、求原價、求折率”等一系列問題,使學生不斷地理解折率表示的是現價與原價的關係這一核心內容。

3、注意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情景的設計貼近生活,把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讓學生去感受數學、學習數學、應用數學,豐富學生的解題策略,為學生創設了展示智慧、發揮潛能的空間,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折扣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並且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二、不足之處

個別學困生還是有理解較慢的情況。由此看來,教師應在講授新課前,適當增加對百分數應用題的複習。

三、改進措施

進一步強化現價和原價的關係,理解什麼是現價,什麼是原價,以及優惠與折扣的區別20xx年折扣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教師還應在講授新課前,增加一些有關百分數應用題的複習。

《折扣》數學教學反思10

《折扣》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百分數的知識基礎上教學的。本節課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繫非常緊密,大多數同學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新聞媒體、交往、購物等多少都有所接觸、瞭解。但學生的這種認識還只是憑藉生活經驗產生的感性認識。如打折,學生都能想到是便宜了,比原價少了,但問其所以然,能解釋清楚的並不多。所以對摺扣知識概念學生並未真正理解。另外,學生很少會將這種生活中的商業折扣與數學、與課本上的百分數數學知識相聯繫,欠缺知識間溝通互化的意識。所以,需要教師規範、指導形成系統的概念,聯繫生活實踐來展開教學。但是在農村生活中,打折的現象比城市少見一些。所以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儘量考慮到我們農村學生的現狀。

數學本身來源於生活。所以我在新課導入時,就由學生們經常接觸到的自行車為切入點,農村的學生很多都是騎自行車上學的,對自行車學生們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就創設了為女兒買自行車的情境。通過猜測我買的`自行車多少錢,與原價對比,從而引出了打折。然後再進一步探究,打折究竟是怎麼回事,並用所瞭解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反思這節課的教學,我注重了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強調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好的數學問題,是激活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教學中我適時地結合生活情境,結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正確把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不斷地提出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很好地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如在發現問題環節,在學生掌握髮現折數與百分比的相互關係的前提下,分層提出了“原價相同折率不同、原價不同折率也不同、原價不同折率相同”等一系列問題,使學生不斷解折率表示的是現價與原價的關係這一核心內容。

2、注意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情景的設計貼近生活,把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讓學生去感受數學、學習數學、應用數學,豐富學生的解題策略。如拓展提高環節,習題的設計使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多種促銷方式、不同的解決方案,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為學生創設了展示智慧、發揮潛能的空間。

3、突出培養了學生思考問題的全面性。

事物往往包含兩面性,促銷的背後同時也包含着正常的商業競爭與虛假欺騙的兩種情況,如請你策劃環節,使學生在理解其實際意義的同時,學會多角度地分析問題。

《折扣》數學教學反思11

關於折扣的問題,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繫密切,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容易理解。所以剛上課我就用課件出示了一個服裝店店慶的畫面,讓學生仔細觀察,並根據生活經驗進行合理的想象,這樣一下子就把孩子們的興趣調動起來了。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我就用提問的方式解決了本節課的知識點。從練習上看,學生對本節的知識點掌握得比較好,説明這個方法是可行的。在例題的處理上,我採用了小組合作的方式。例題4就是在知道原價的基礎上,求打折後的現價,學生很快就討論出求打折後的價格是多少就是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這樣就把這節課要學習的新知識轉化成了以前的知識,學生很容易就接受了。

在練習鞏固時,我從最基本,最簡單的題目入手,目的有兩個:一是鞏固知識點;二是讓那些學困生從這裏找到自信。基礎好的孩子沒一點問題。基礎差的孩子能當堂掌握這個問題肯定就很有成就感!最後設計了拓展和延伸題,這是給那些吃不飽的孩子準備的,同時也激發了別的孩子的好勝心,使更多的孩子參與進來了!

課後反思一下這節課,覺得有些地方還是做的比較好的。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的比較好。這可能與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有關,他們在這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悦,所以一下子興致就高了。我給他們營造了一個寬鬆的環境。關注了每一個孩子,這一點這節課做的特別好!但也有些地方不盡人意,我還是比較急躁,沒有十分的耐心來等待那些學困生表述。以後要多挖掘學生的潛能,要想盡辦法用不同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尤其是要面向中下成績的這一批學生。

《折扣》數學教學反思12

《折扣》是新課標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分數》中解決分數應用題中的一個內容。折扣是商品經濟中經常使用的一個概念,是分數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因此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在教學中我注意通過創設情境,喚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身處問題情境中,通過親身體驗,自主探究,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自主學習,探索新知——實踐應用,鞏固新知——課外延伸,拓展新知。引導學去了解、探究、解決生活中的折扣問題。上了這節課後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增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比如在導入新課時,我從學生熟悉的文昌恆興超市入手,説超市聽説我們班的同學很聰明,想請同學們幫忙出出主意今年的五一節可以搞哪些優惠活動呢?然後讓大家互相説説,從而引入新課“折扣”。這樣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關注學生的現實感受,讓學生覺得很親切,容易接受,所以導入很自然,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二、創設了具體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之中體驗“折扣”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整節課從頭到尾一個教學情境貫穿其中,主人公是小雨和爸爸。先是小雨和爸爸來到了恆興超市看到超市門口掛着的關於五一節大酬賓活動,商品打折的好消息很興奮,各自買了自己喜歡的商品,這樣子問題就出現了:要買這件商品打折後應付多少錢,比原價便宜了多少錢?所以我很順利地引出例4進行教學。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小組討論解題思路等學習活動,讓學生在非常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折扣”的學習內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接着小雨和爸爸又去文具店,這裏同樣也在折扣銷售。也就是引導學生完成課本97頁的做一做的練習。最後因為小雨他們家剛搬了新家,他們又去商店看中了這樣一套傢俱。也就是完成課外延伸,拓展新知中的練習:

週年店慶,傢俱一律八折

桌子雙人牀椅子

120元400元80元

請同學們幫幫算一算打完折扣後分別應付多少錢?與原價相比,分別便宜了多少錢?

正因為創設了這樣的情景教學,這節課學生不但學得很輕鬆,很愉快,而且知識掌握得也很好,教學效果很好,得到了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

三、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問題是數學學習的的生命,數學學習的過程也就是教師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本節課中我設計了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習情境,把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讓學生去感受數學,應用數學,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探索新知和鞏固新知等環節,都是創設了小雨和爸爸去超市、文具店和商店購物的情景,在這個過程中,碰到了打完折扣後要付款了問題?也就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能運用折扣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我引導學習通過自主探究,小組討論解題思路等數學活動,使學生不僅掌握了折扣這方面的知識,也很好地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也有不足之處,就是在拓展新知的環節中,當出示了“週年店慶,傢俱一律八折桌子120元 雙人牀 400元椅子80元”這則消息後,可以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自主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老師再把意義的問題收集起來,讓學生通過努力去解決問題。這樣更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新的課程理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9yg4w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