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教學活動的課後反思

教學活動的課後反思

關注細節,體現教學機智——語言活動《笨老鼠》課後反思

教學活動的課後反思

本次幼兒園組織教學比武活動,我執教的是小班語言活動《笨老鼠》,反思我所執教的這一活動的全過程,我發現我們教師的教學機智實質上就藴含在分析教材、製作教具、進行執教等每一個環節的每一個細節中,教師只有把握好一個個看似簡單、平常的細節,從小事入手,以小見大,才能構建理想的課堂。

一、解讀教材,修改故事,體現教學機智

“笨老鼠”是一個有趣而幽默的故事,故事中的語言簡短、有序,非常適合小班幼兒理解和學習。但是我在分析教材時覺得,原故事的表達不太適合小班幼兒的理解,故事中的語言也不太適合小班幼兒學習,我根據我班幼兒的實際,將原故事進行了適當修改,使故事中有較多相似的反覆句式,便於幼兒更好得學習和掌握。如:“你的聲音太輕,我不要你哄!”“你的聲音太響,我不要你哄!”“你的聲音太難聽,我不要你哄!”(這一句原故事中是“你多兇啊!快走,快走!”)另外,我還把“你的聲音太吵”改成了“你的聲音太響”,使“響”與前一句的“輕”形成對比,不僅使故事內容更加嚴謹,也便於幼兒理解。我將本次語言教學活動的重點目標就定位在讓幼兒理解故事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大膽學説故事中的短句。從活動過程中看到,我對故事內容的修改是成功的,符合幼兒的實際水平。

二、制訂目標,把握角度,體現教學機智

在制訂本次活動的情感目標時,我又認真仔細地研讀了教材,發現“苯老鼠”這個故事中藴含着“不要在意講話聲音是否柔和好聽,而要留意温柔的陷阱,小心上當”的教育思想,這也是反映老鼠 “苯”的實質,但這對於小班年齡的幼兒來説比較難以理解,而且在這個主題活動中也不必去如此引申,因此我將其不作為主要目標,在活動中只是一筆帶過。我選取了故事中“好聽的聲音才讓人喜歡”這一角度作為我設計的這個教學活動的主要情感目標,通過故事使幼兒懂得平時要用好聽的聲音與別人講話,這樣才能使別人喜歡。

三、準備教具,適應幼兒,體現教學機智

在深刻理解與把握教材的基礎上,要為幼兒創設出適合幼兒年齡特徵,自然而巧妙的情景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的心理活動和行為都是無意性的,小班幼兒的這個特點更為突出,他們具有顯著的直覺行動思維特點,他們的思維不能離開對事物的直接感知,因此,我們在製作、準備教具時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準備直觀而形象的教具,才能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

基於以上認識,我為活動佈置了一個“老鼠的家”場景,故事角色小老鼠、老鼠媽媽、青蛙、豬、貓運用的是布絨玩具,小老鼠安靜地躺在小牀上,用一條温馨的被子蓋着,背景是將黑板佈置成透射出月亮、星星的夜景的窗户。採用這一情景教學的方式,我看到孩子們在活動過程中始終保持着比較興奮的情緒,參加活動的興趣也很高。

四、教案設計,精心預設,體現教學機智

成功的教學必定離不開精彩的預設,雖然我們有時無法預料課堂會生成些什麼,但我們可以通過預設一些細節,預約一些精彩。我的活動過程設計有四個環節,第一個環節運用故事內容談話採用直接導入主題的形式。第二個環節分段講述故事,理解故事內容。這個環節是活動的主要部分,每一次分段講述後,通過提問引導幼兒理解和學習故事中我預設的讓幼兒學習的內容。每次提問的問題我都採用相同的模式:“老鼠媽媽去請了誰呢?**怎麼哄鼠寶寶睡覺的?鼠寶寶喜歡**的聲音嗎?它是怎麼説的?”相似的問題,不同的內容,有助於幼兒把握故事內容的重點,就象一根線把故事給串起來,不僅有助於幼兒理解故事,更有助於幼兒紮實的學習故事中的對話。接下來教師的小結是本次教學活動情感目標的.體現,“使幼兒懂得平時説話應該要用好聽的聲音,這樣人家才會喜歡”。由“貓小姐的聲音為什麼好聽?”幼兒自由討論後得出這一結論既自然又巧妙。第三個環節既是引出故事題目,也是讓幼兒初步感受一下故事的有趣。因為這一主題思想不列在主要目標中,所以我輕描淡寫地帶給了,但也使幼兒簡單地瞭解了一下故事題目“笨老鼠”的意思。最後一個環節師幼完整講述故事,在老師的引領下給幼兒一個完整故事的印象。

五、執教過程,捕捉細節,體現教學機智

教學活動是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它不可能完全按教學預設進行的,執教老師必須要機智、靈活地把握好每一個活動細節,善於發現、捕捉有價值的細節,進行有效的引導。雖然活動後,有的老師反映我的活動組織的還是比較成功的,但我自己覺得我的教學機智還不夠,有的細節我沒有很好得把握和關注到,如,當我講述第一段故事後提問時,第一個回答的小朋友答非所問,可能是他還沒有聽清楚故事內容,這時我應該再將故事講一遍,可我沒有講,就請其他小朋友回答了,雖然從其他小朋友的回答中看出,大多數小朋友聽清楚了故事,但我也應該關注個別反應比較慢的孩子。

再如,故事中有一個詞“蹦來蹦去”,我的教案預設中不準備讓幼兒學習,可在活動中有個能幹的小朋友運用得很好,我應該馬上接過孩子的“球”,引導大家一起學習,可我當場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沒有珍視這一教育細節,可惜地失去了一次教育機會。

本次教學比武活動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我們教師的教學機智是源於對教材的解讀,教學目標的制訂,教具的準備,教案的預設,教學過程的組織等各種教學環節中的細節的有效組合與利用,其原則是“以幼兒的發展為本”,關注幼兒,把握細節,落實理念,構建靈動智慧的理想課堂。這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需要我以後不斷摸索、感悟。

科學活動《了不起的輪子》課後反思

汽車、摩托車、自行車、三輪車都有輪子。軲轆軲轆的輪子滾動着、轉動着,給幼兒驚奇,引導幼兒遐想,令幼兒着迷,讓幼兒去觀察、去操作、去發現、去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經驗。科學活動《了不起的輪子》,讓幼兒既獲得了極大的情感滿足,也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課前我和孩子們收集了很多有關輪子的圖片和實物,如:各種各樣的汽車圖片;玩具汽車、火車;實物:滑板車、自行車、溜冰鞋等等。孩子能通過圖片及實物認識很多有關輪子的車。

本次活動我採用:設置情景,引發討論——聽聽輪子的自述,瞭解輪子的作用——探索操作,感受體驗。

一、設置情景,引發討論

活動開始我以自演小烏龜來引起幼兒的興趣,果然,孩子們個個都集中注意力,看我的表演,從而也進入了主題,小烏龜很傷心,讓猜一猜小烏龜為什麼不高興?你有什麼辦法讓小烏龜高興起來?輪子會怎樣幫助小烏龜?這三個問題都需要孩子充分展開想像,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進一步提出為什麼這些車能幫助小烏龜走得快,從而進入正題——因為有了“輪子”。在這過程中不僅讓孩子體驗對輪子特點及作用的瞭解,也使孩子在情感體驗中完成對已有經驗的提升和運用。

二、聽聽輪子的自述,瞭解輪子的作用

通過輪子的自述,孩子們對輪子的作用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讓孩子們體會到輪子的自豪,知道輪子給我們帶來了方便,輪子是如何來幫助我們的。

你們還看見過哪些東西也有了不起的輪子?幼兒的思維相當活躍,從教室講到幼兒園,到馬路上,再到家裏,充分發揮了想象,語言得到了發展。

三、探索操作,感受體驗

根據小班孩子喜歡玩的特點,同時也觀察到他們對輪子的興趣,因此,在最後一個環節我設計了遊戲,讓幼兒進行探索讓輪子(圈)滾動起來。通過動作體驗來感知輪子會滾的特性,這些方面既考慮了孩子的年齡的特點,也能體現對幼兒探索可能性的考慮,基於孩子已有的經驗,對於幫助小烏龜跑得快、及讓輪子滾起來的目標。通過玩玩輪子,孩子們探索到了輪子的好幾種玩法,在玩玩中瞭解了輪子的作用。

上好每節課,教師都要考慮到每個環節、甚至每個細節,如老師的每個提問,孩子會出現什麼樣的回答,老師的提問孩子是否能聽懂,老師的提問是否為了目標而進行的等等,讓我們的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

音樂活動《糖果真好吃》課後反思

今天上午我上了一堂音樂活動《糖果真好吃》。我在上課前,想讓幼兒通過感知巧克力是香香的,棒棒糖是長長的,糖果是甜甜的,然後在唱這首歌曲時能以愉快情緒演唱這首歌曲,能想象出糖果真好吃的感覺。

我發現幼兒通過聞一聞巧克力的味道,看一看棒棒糖的形狀,嘗一嘗糖果的味道能感受到糖果香香的氣味和甜甜的口感,我覺得這裏上的還是很好的。可是在唱歌時,在唱“巧克力香香,棒棒糖長長”時,幼兒不能很好的唱對這一句歌詞的旋律。

剛剛我思考了一下,為什麼這一句會幼兒會唱不好呢?我發現,可能我在示範時,沒有考慮到這句歌詞對幼兒有難度,應該在示範時要着重示範,讓幼兒演唱時,可以在這句演唱時,着重演唱,或是幼兒第二次演唱時,給幼兒提要求,給幼兒再範唱一遍,這樣幼兒才能對這句歌詞才能又理解又唱的完整。

我覺得下次再上音樂課事,應該要給幼兒在演唱歌曲時提要求,和對幼兒可能會覺得難唱的部分做一下更充分的準備。

語言活動《啊嗚啊嗚吃得香》課後評析

在這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裏,我們來到了魚圻塘這個美麗的新園舍,聆聽了兩個精彩的教學活動,許老師執教的語言活動《啊嗚啊嗚吃得香》和顧老師執教的科學活動《好朋友夾心餅乾》。

許老師選用的語言活動《啊嗚啊嗚吃得香》主要是針對剛入園的幼兒進入集體生活,對家人還有強烈的依賴心理。平時在家裏衣食都是大人包辦,兒歌《啊嗚啊嗚吃得香》短小、簡單,表現了各種動物自主獨立的心理,並借助學説“啊嗚啊嗚吃得香”這句話,鼓勵幼兒在園在家都能自己吃飯,養成獨立進餐的良好習慣。

活動從教師帶領孩子念,到孩子看圖集體念,再到分角色自己念共三個環節,環節安排由易而難,層層遞近,過度自然。整個活動教師教態親切、自然,肢體動作豐富,始終牽引着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學習積極、主動,課堂氣氛活躍,在邊念兒歌邊做動作的過程中,孩子逐步懂得了要養成獨立進餐的好習慣。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角色表演,把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許老師請幾位小朋友扮演兒歌中的小動物,然後念兒歌,唸到某小動物時,請扮演該小動物的小朋友去籃子裏找相應的食物。在第二組小朋友表演時,“小兔”沒根據兒歌中的句子拿蘿蔔,拿了魚,“小貓”卻拿了蘿蔔,許老師馬上説:“小兔覺得一直吃蔬菜不好,要吃點葷的,小貓也認為一直吃葷的不好,要吃點蔬菜,葷菜蔬菜搭配着吃營養才均衡,我們小朋友也要向小動物學習。”孩子的一個小小失誤,卻給老師帶來了一個很好的隨機教育機會,由此也可以看出,許老師有着很好的課堂應變能力,這也是我要學習的地方。

今天的魚幼之行讓我看到了執教老師的課堂智慧,也讓我感受到了魚幼小朋友的聰明可愛。

小班教研組繪本研討活動《小黃雞和小黑雞》課後反思

這是一個定於10月份的小班繪本教學活動《小黃雞和小黑雞》,小班幼兒剛從温馨的家庭中走出來踏入幼兒園大門,他們需要逐步適應集體生活,需要學習與人交往。因而,在小班初期有意識地幫助幼兒學習與人交往,學習和同伴友好相處是非常重要的。《小黃雞和小黑雞》是一個充滿濃濃友情的講述着同伴間相互友愛的故事,是很適合小班幼兒閲讀,能有助與幼兒學習與同伴交往,學習關心關愛他人。同時,該故事畫面生動形象,圖片表現力強,有利於幼兒觀察畫面,積累閲讀經驗,提高閲讀能力。但無論怎麼説,選擇繪本作為教學內容,對我的確是種挑戰。

我一共試教了三次,第一次我選擇在小三班,這個班級的孩子思維活躍,語言表達能力也很不錯。可是很不湊巧,斷電。多媒體沒法使用,圖書正好其她老師借去了,我們就只用了筆記本電腦上課。可能是屏幕太小了吧,導致孩子們觀察畫面不夠清楚,所以整個活動不是最理想。幸虧這個班級部分孩子夠機靈,夠大膽,聽的夠仔細,有碰到看不清楚的地方她們會主動跑到前面來觀察。所以整個活動下來,能夠初步達到教學目標,但沒有預期的理想。

第二次我選擇在小二班。小二班的孩子和小一班的孩子有點相似,聰明可愛、特別天真!這次我只選擇用了一本大圖書,我想如果配上小圖書的話,可能效果會更好。孩子們很投入,部分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教好,並且他們特喜歡角色表演。彷彿自己就是圖書裏的主人公——小黃雞和小黑雞。他們也能夠簡單的複述故事,但是在關注細節方面還非常欠缺,可能是我引導的不夠的緣故吧。

經過小班教研組老師兩次研討,大家獻計獻策,我再次調整了教案。這次我和自己班的孩子們一起進行繪本活動《小黃雞和小黑雞》。此次活動主要是運用了多媒體,通過多媒體教學,把繪本里的內容一張張的展現在多媒體的大屏幕上,使圖象更加清晰、清楚,內容顯示想象逼真,引起孩子們的興趣。

整個活動我始終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依託,努力調動幼兒的説的慾望和想象力,引導幼兒主動地説,使孩子們發展了思維,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説話習慣也得到了培養。這次活動我還特別重視我班孩子的自主性,力求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充分的表達和表現,在活動過程中我注重激發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熱情,讓孩子們進行多次角色表演,孩子們玩的很開心,整個活動也充滿了童趣。但是我結合平湖市第四次主題式研訓活動看自己的繪本教學活動,真是小巫見大巫——差遠了。她們那個繪本教學活動真叫精彩。

老師和孩子們把個繪本教學活動演繹的淋漓盡致,讓我佩服的拍手叫好。更是讓我看到了我在繪本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我發現我班孩子們雖然能夠在我的引導下能夠進行主動的講述,但講述的面還不夠廣,不象我那天聽的課,孩子們個個踴躍發言,爭先恐後的要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並且還是和別人的觀點不一樣的。而我班孩子也許是我的引導語言還不夠精準,部分孩子主動參與性還有待於激發,在班級常規的培養上還需加強(如良好的傾聽習慣、舉手發言的常規等)。

通過那天的聽課,我還發現在繪本教學中,選取經典畫面的呈現相當重要,教師一定要關注文本,關注孩子,關注細節。我想不管是我們幼兒園剛剛有點起色的紙趣藝術,還是剛剛有點起步的繪本教學,相信在園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孩子一定會成長快樂!!

語言活動《香香的被子》課後反思

我們小班組正進行着行為跟進式活動,其中我執教了語言活動《香香的被子》,現在我就説一説我的執教情況和執教體會。這個活動選至我們“冬天來了”這個主題活動中的一節課,我的活動目標有兩個方面:

1、傾聽故事,學説故事中角色的對話。

2、瞭解太陽的好處,喜歡在陽光下活動。

在開始導入部分,第一次我選用了第三人稱“小豬”,讓它來引出故事,第二環節,我安排的是出示掛圖,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在出示掛圖時,我沒有讓幼兒仔細看圖,只顧自己講述故事,幼兒的興趣就不是很濃導致幼兒對於故事的理解不是很透,對於引出學説故事中角色的對話鋪墊的也不是很明顯,第三環節是完整欣賞故事,由於幼兒對故事的理解不透在這一環節角色的對話,幼兒就很難完整的説這句話了,最後我是用了一個角色表演,幼兒自由選小動物練習故事中的對話,孩子們對於小動物很感興趣,但是不能完整的説故事中的話,孩子的注意了就轉移到了動物的圖上,整節課在重點練習故事中角色的對話體現的不是很明顯,進過組內的老師分析、交流、指導,第二次就變成了,導入部分我利用幼兒的已有經驗來提問,“冬天了,太陽出來了,我們小朋友都去曬太陽了,小動物們去幹什麼了呢?”引出故事,第二環節,我先出示圖(1)讓幼兒先自由觀察,發現小動物們都在幹什麼,再有老師講述故事,依次來出示其它圖片,第三環節是教師完整講述故事,練習故事中角色的對話,第四是角色表演。

圖片的出示,再通過故事的講解,對於故事的理解十分容易。在第一次試教時,重點的不突出,對於故事的不理解,孩子在練習角色表演時,對話就不是説的很好,第二次把圖片出示先讓幼兒觀察,再講述,幼兒對於故事的理解就吃得透點,對於動物的對話就做好了鋪墊,把幼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一個有生活來的故事,再有故事回到生活,把活動昇華,讓幼兒的經驗也有所提升。

我們教研組內的研課活動,提高了我的自我反思的能力,讓組內全體教師相互交流教學活動中的經驗,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

搶凳子活動反思

“搶凳子”活動,早在10多年以前,我在上學前班時也會做得遊戲,今天再次讓我的孩子們去做時,依然是那麼的好玩、逗樂和開心。

幾個小朋友圍在少於他們總人數的凳子面前不停地走動,當老師節奏拍重時,他們像只大象;拍輕時,他們又像只小貓;拍快時,他們就端起小胳膊,像個小丑似的扭來扭去;拍慢時,又像只有病的唐老鴨,一晃一晃的。還有的小朋友,眼睛就直盯着小凳子,恨不得抱在懷中;有的小朋友不敢直腰,好像這樣就能第一時間搶到小凳子;有的下朋友便轉邊用手在旁邊指控這,好像這個就成了自己的一樣,有的、、、總之,一幫孩子可愛極了,我也忍不住哈哈大笑。

這一輪比賽,盧明宇沒有搶到凳子,正準備罰他表演節目。忽然,他跑到我的面前,一跺腳,就哭着説:“老師,不玩了,搶不到凳子。”就趴在他的座位上嗚嗚大哭,好一副委屈的樣子。

這出乎我的意料,更不在我本次活動的設計思路之中。但我還是走向了他。蹲下來注視着孩子的眼睛説:“明宇,受到了點不高興,是嗎?可你再看看剛才沒搶到凳子的小朋友,他們也表演了節目,並且還樂呵呵的,我們照樣還很喜歡他,我們只是在做遊戲,假如搶不到凳子的小朋友都哭,那老師今後還讓你們做遊戲嗎?想一想,是不是?在比賽中我們只要加油了,就是最棒的孩子,待會再做你可要繼續加油呀,來笑一個。”我撫摸這孩子的頭,希望有收穫。不一會,孩子終於“陰轉晴”,撲哧一聲笑了、、、我心中的石頭也落了地,頓覺的輕鬆好多。

活動之後,精心反思,小小的遊戲能引起孩子抹眼淚,這很正常。因為他努力了,但沒有搶到凳子,所以他流淚。其實我們的現實生活豈不也是如此,面對生活,競爭的社會,我們必須得去做,去爭,才能生活下去。期間,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敗,還有的人失敗後一蹶不振,自暴自棄,覺得生活對他不公平。

我們一直倡導幼兒教育要從小培養孩子一個良好的習慣。我想,幼兒教育要從小讓孩子收點挫折,小小的困難,就像搶不到凳子一樣,然後學會去面對,去克服,去承受。我想這對他今後的生活也會有幫助有好處的,因為生活本不可能一帆風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9gjgq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