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What’s the matter》教學反思

《What’s the matter》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What’s the matter》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What’s the matter》教學反思

我認為,英語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掌握並運用英語的能力,英語教學應該為學生創設他們喜聞樂見的合適的情境,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首先應該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記憶效率,以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如果一味地採用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講授語言規則,讓學生脱離語言環境去做大量機械、枯燥乏味的知識訓練,學生學習興趣當然不高。因而,在本單元中,我設計了很多活動,讓學生在情景中練習what’s the matter? 增強學習的興趣,鍛鍊了口語表達能力。

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我發現活動的效能遠不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樣。例如,在活動伊始,我過高的估計學生的詞彙量口語表達能力。大多數學生無法在頭腦中對生活中的“疾患”沒有認識,不能用英語完整地表達出來,有的甚至對書本中出現過的“背疼,手臂疼”等複述都存在困難。因此,活動的設計以及活動中出現的意外狀況都需要設計者在之前進行周密思考及在課堂上的變通。現對如何發揮活動的效能作如下反思:

(一) 設計與學生實際英語水平相當的活動。

由於教師本人所任教的兩個班級的學生的結構、層次和能力都存在有一定的差異。因此在備課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認清學生的英語實際水平。筆者在本活動的開始時,高估了學生詞彙量口語表達能力。在及時認識這一不足後,調整了呈現與説的順序,讓學生看了再説,再想,再反應。雖然活動也延續了下去,但説的作用似乎不大。筆者在課後與學生的交流中瞭解,學生只是對老師所呈現的情況有所思考,對於沒有呈現的部分還不太明確,甚至沒有思考,去探究。在瞭解學生“説”以及“英語的生活實用的能力這一真實水平,筆者認為在上課之前,事先圈定每組所查閲的生活中人們所存在的實際問題,並讓同學交流,寫出單詞或詞組。這樣保證所有學生能準確地獲取信息。

(二) 重視活動中微任務和並行任務的設計

在任務型教學活動中,任務是無處不在的.,即大任務中包含小任務,小任務中包含微任務。教師不能單純的設計大任務,而忽視小任務,微任務的設計。正是由於它們的鏈接和點綴,任務才更易操作,活動的效能才能更好的發揮。本堂課中出現的一些學生在別人練習時,思想不集中,開小差的情況,正是教師忽略微任務佈置的結果,讓這些學生感到無事可做。筆者在課後想到,在讓個別學生進行練習前,可先把全班學生分組;學生回答時,本組的學生可以補充;其他組的成員可以找錯。通過小組競賽的方式,激起每一位學生的關注。這樣就保證了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同時也讓學生感受集體榮譽感,增強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

同時,在設計個別學生複述任務時,我還設置了其餘同學邊聽邊記錄,這樣整個課堂人人有任務,避免檢查個別,忽視全體的局面出現。在設計個別學生根據中外提示背誦課文時,我設計了其餘學生默寫課文的方式,既檢查了口語,也能有效地掌握學生的筆頭功夫。

(三) 加強活動中的即時評價

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活動中的即時評價,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激發學生自我完善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各項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當一些學習存在困難的學生無法完成學習任務時,教師更應慎重對待。

總之,在教學中活動能否真正的發揮好效能,是能否達到預定教學目標的重要條件。本人在今後備課過程中,應反覆斟酌學生的生活環境,生活經驗,學習興趣和英語水平,努力調整教學方式,大膽取捨教學內容,力求滿足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讓每個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都能感受成功,從而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建議:老師們在使用這一課例時, 應注意根據自己學生的英語實際水平,對活動的設計進行難易取捨,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標籤: matter 反思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8pjzk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