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5篇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5篇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

本課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教研室編五年級下冊中難度比較大的一課。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立足教材,深挖教材,對教材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利用書本上的一切可利用資源,從課堂實際出發,以學生能準確理解圖層並能通過圖層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加以修改。充分運用“任務驅動法”,讓學生帶着任務在自行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教師用直觀教學法使學生知道什麼是圖層;為什麼要使用圖層;如何使用圖層。學生通過學習學會了建立新圖層;給圖層命名;移動圖層;刪除多餘圖層;鎖定及隱藏圖層的方法。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當學生參照書本上的“做一做”完成了“植物開花”形狀漸變動畫的製作後,教師鼓勵學生對知識進行拓展延伸。這樣設計使學生學習知識有了一定的遞度。從而使分層教學達到了合理、完美的效果。

1、導課環節:從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目的教育為突破口,再用本節實例“植物開花”形狀漸變動畫的預設演示1(多圖層動畫)和預設演示2(單圖層動畫)的比較,使學生明白多圖層動畫能幫助我們實現一些單圖層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從而深入淺出地讓學生明白究競什麼是圖層,為什麼要使用圖層,並使學生消除學習的畏難情緒,激發學生對使用圖層製作形狀漸變動畫的熱情。

實際效果:學生能通過“植物開花”動畫的對比,產生強烈的創作多圖層動畫的熱情,打消了他們對圖層的恐懼感。

2、授新環節:以教材為範本,引導學生自學並嘗試建立新圖層的方法。重點讓學生理解什麼是圖層,學會建立新圖層和給圖層命名的方法。掌握如何使用圖層的方法。除了讓學生掌握建立圖層操作這個書本上要求掌握的知識點以外,補充進去了刪除多餘圖層、給圖層命名、插入、重排、隱藏、鎖定圖層的方法,這些對理解圖層和更好地駕馭圖層有幫助的操作,使學生能通過本課的學習更好地駕馭圖層,學生只有很好的駕馭圖層了,才能在製作動畫的過程中很好地使用圖層。

實際效果:學生的確能很好地駕馭圖層,並能利用圖層製作“植物開花”的形狀漸變動畫。

3、課堂實踐環節:考慮到本課的重點在於讓學生學會使用圖層,故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上節課製作的“植物生長”形狀漸變動畫,避免了學生因使用繪圖工具繪圖浪費時間。結合本課的“做一做”練習把本課要求掌握的知識點(圖層基本操作、形狀漸變動畫、插入延續幀等)融入多圖層環境中,使其變成練習的一個環節,通過這個綜合的練習讓學生的腦海裏有一個清晰的圖層概念,並增加了在複雜圖層中製作“植物開花”形狀漸變動畫的實戰能力。

實際效果: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完成既定目標,突破了本課的難點利用圖層配合複雜動畫的製作。同時學生也明白了圖層的基本操作難度不是很大,難點在於什麼時候使用圖層以及怎樣利用圖層解決製作複雜動畫中的實際問題。使用圖層最終目的在於製作複雜動畫,從而使動畫效果更合理,更完美。

4、拓展延伸環節:在學生掌握了“植物開花fla”形狀漸變動畫製作的基礎上,讓學生再建立新圖層,給動畫添加草地的背景,並對該層進行鎖定。插入新圖層並在圖層上打字,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如何使用圖層的方法,從而使知識得以昇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實際效果:學生不僅完成了“植物開花”形狀漸變動畫的製作,而且在動畫中建立了“草地”背景層和動畫名圖層。使動畫的播放給人栩栩如生的感覺。

存在的不足:評價環節只注重了學生的自評,對於他評做得不夠充分,應該讓學生自己找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加深對本課知識的掌握。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2

教學大綱中指出本課的教學目的在於帶領孩子們複習前面學習過的因特網有關知識,如網址、搜索引擎、關鍵詞等基本概念。但由於我校是建設不久的新學校,當時機房還未真正規劃好導致四年級的孩子們還未真正接觸過因特網的學習,因此此次教學內容不光要達到教學目標,還要帶領孩子們將之前所丟失的“遨遊因特網”的知識重新拾起來,教學任務還是比較重的!

本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任務驅動法、合作學習法、演示法,課前準備兩個文本文檔,一個文本文檔存放相關搜索引擎的網址,一個文檔存放生僻字以供教學使用。在教授“搜索漢語字典”時,我屏幕廣播百度引擎的登錄,帶領孩子們瞭解窗口。雖然他們之前沒有上過網,但是因為對此門課程的興趣,聽起課來非常認真,幾乎所有同學都能夠在我演示過後快速的登錄該網站。我幽默的利用最近比較流行的網絡語言:重要的事情做三遍。完成第一遍後,在來兩遍,看看你的速度是不是越來越快!在這樣的反覆操作中,孩子們很快掌握了這項技能。緊接着我佈置任務,讓孩子們用同樣的方法打開“網址”文檔中的其他兩個網址,已檢查是否都能夠掌握。

學生對於使用漢語字典查找生字的內容很感興趣。於是,我採用課標中提倡的任務驅動法佈置了兩個小任務:

1、查一查你名字中的某個字,看一看爸爸媽媽給你起的這個字有什麼意義。結合生活,讓孩子們興致盎然。

2、請你打開“生僻字”文檔查一查這些字。(茆 芶 旌 忡 抔 抮)任務一很簡單,很多同學都能夠自主完成。

任務二需要孩子們仔細觀察、敢於探索。當看到有同學已經完成任務二時,我立即讓這位同學上台演示給大家看,並讓他説説是怎麼知道的。這位同學的話讓我記憶猶新,他説:平時我們對於不認識的生字,首先肯定是查部首,我想往上查生字肯定也是這樣的,然後我就看到了頁面上的“部首檢字”點進去看發現和新華字典的查字步驟是一樣的,我就找到了這些字。是啊,留心觀察是擁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必要條件,相信這樣的孩子會在我們學校的文化薰陶中越來越多!

本節課中,唯一的遺憾是,時間太緊湊,導致最後的總結部分以我為主,下次在備課中,我要結合學生現有水平進行微調整,爭取上出一節完美精彩的課。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3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型的課程,其實踐性強,發展快。經過一段時光的教學,我發覺學生們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初步掌握了計算機操作的基礎知識,在挑戰困難,增強自信心與創造潛力等方面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歡樂。

在初級階段,學生處於學習計算機知識的初步狀態,對於趣味性的知識較為敏感,所以,根據這一階段的年齡心理特徵,開設的計算機課就以指法練習、輔助。

教學軟件的應用以及益智教學遊戲這些容易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動手潛力的知識為主要資料。這樣做,貼合本階段的認知結構便於培養學生的思維潛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處於一種愉悦的學習狀態之中,便於理解老師教授的新事物,並且易於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發展自我的潛力。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資料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餘也教學生玩玩“掃雷”、“紙牌”等益智教學遊戲,以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機操作課中,我透過學校的多媒體展示系統,將有必須電腦基礎的學生的電腦作品製成幻燈片並配上優雅的音樂華考|zk168在教師機上播放,學生們頓時沸騰起來,紛紛舉手詢問,我都一一給他們解答,並鼓勵他們只要努力學,就必須能成功。於是就開始手把手耐心給他們講解畫圖的有關知識。經過一段時光的練習,學生們對電腦已不陌生了,我就帶着他們進入Windows的“畫圖”。在畫圖紙上進行畫點、畫線、畫圖形等操作,經過操作訓練,學生們學會了許多工具和菜單的使用。透過複製、剪切、粘貼和移動,學會了畫一些簡單而美觀的作品,互相欣賞,直到下課,同學們仍然餘興未盡,圍着老師問這問那久久不願離去。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作品做好了,如何輸入漢字給自我的畫取名或將自我的大名也寫在畫上呢?這時我順勢讓學生認識鍵盤,用鍵盤練習卡一遍又一遍的練習,同學們最後能找到26個英文字母的位置,漢字也會輸了,我又指導學生構思新的作品,給自我的畫起上名字,也把自我的大名寫上。看着一幅幅色彩斑斕的圖畫,同學們十分高興。對自我的創新潛力有了全新的認識。找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學習的用心性大大提高。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4

“畫圖”是小學信息技術課必修的軟件之一,由於它功能多、簡單易學,因此,受到學生的喜愛。怎樣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即玩到也學到將是現在信息教學的首要問題。通過“畫圖”軟件的教學,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自主的創新意識是我們信息老師應該考慮到的。

在電腦繪畫課上,我發現學生對於“畫圖”各種基本工具的使用都較易掌握,但不能靈活運用,如我想讓學生畫畫生活中的物品,可是學生面露難色,覺得用這些工具不夠用,難以畫出真實的物品,其主要原因關鍵在於缺乏創造性的思維。因此,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看一幅月亮的`範圖,請同學們思考一下,誰能用幾秒鐘時間完成。大部分學生從常規思維出發,採用了曲線工具來畫,用兩條曲線圈起來,結果花了不少時間,畫出的“月亮”還不夠理想。可是有些同學卻突發奇想,先畫好兩個大小基本相似的圓,然後移動其中的一個圓,把它覆蓋在另一個圓上面,組成一個新月形,然後用橡皮擦去多餘的部分就完成了。我認為這就是一種創造性思維,對於這類同學,我表示了欣賞的態度,並希望其他同學也能像他們一樣創造性地看等問題,能發表你獨特的觀點。通過以上的小練習,學生興趣倍增,紛紛躍躍欲試。看到這裏我便趁熱打鐵,出示了第二個小練習(畫一顆紅心),並説:“同學們,你能在5秒內完成嗎?”在這近乎不可能的目標驅使下,學生興趣大增,課堂氣氛活躍,思維蹦出了火花。有的同學想到了這樣的方法:用紅色畫兩個差不多大小的圓,並相互交叉,然後在下邊畫兩條相交的切線,最後用填色工具填上紅色就可以了。也有同學採用了複製翻轉等方法,真是各有千秋。

又比如在使用“顏色填充”工具時我們可以提供給學生一張沒有顏色的背景圖片,讓學生用用調色板設置出不同的前景色,並用油漆桶將不同的顏色填充圖片中,使用比賽的形式,看誰做得又快又好又非常的漂亮。這個遊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用調色板設置出不同的顏色,並區分前景色和背景色的不同性質。

在以上的練習中,讓學生充分體會到了創造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悦。我主要通過實例,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培着了學生創造性思維,使學生真正成為了電腦的主人。這些遊戲式練習題還有很多,我們可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摸索。不論採用何種活潑的學習方式,分析學生心理特點、以軟件的基本功能為立足點,才是我們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教學關鍵點。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5

本課是在學生熟練掌握運用WORD進行文字編輯的基礎上,採用嘗試操作、自學探究、小組合作交流等多種形式,學習製作電子賀卡,為學生創設寬鬆、自主的學習環境,倡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取新知識,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大膽嘗試不同的操作方法,學會插入圖片和藝術字的方法。通過把背景圖片和文字組合成賀卡,使信息技術學科,語文學科進行整合,讓學生既獲得語言文字的訓練,又受到美的薰陶。把自己親手設計的賀卡送給親人和朋友,使學生懂得感受愛、領悟愛、學會關愛別人。

一、採用“任務驅動法”使教學目標十分明確。

“任務”驅動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若干具體任務為中心,通過完成任務的過程,介紹和學習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模式。本節課,我採用“任務”驅動法,受到了明顯的效率使學生產生了學習的興趣,也體現了建構主義理論精神。例如:在學生熟練掌握了運用word進行文字編輯的基礎上,運用嘗試操作、自學、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形式,學習插入圖片方法後,教師又提出新的“任務”,如何插入藝術字,讓學生自主地完成這一目標,為學生創設寬鬆、自主地學習環境,倡導她們大膽質疑,大膽嘗試,主動探究、樂於探究。通過學生主動學習,培養他們獲取新知,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創設民主平等氛圍。

“愛生”作為教師的天職,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礎與前提,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創設民主平等氛圍是本課的特色之一。通過讓學生講發生在身邊的賀卡故事,談談自己設計賀卡的創意,把賀卡送給同學和親人等活動,體現關愛他人,關愛自己的良好品質。讓他們深刻領悟到人間最美好地真摯的友情、親情和師生情,從而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創設了師生之間的民主、和諧的氛圍。在教學中,我始終保持微笑教學,讓學生從教師的眼神和手勢中感受激勵,感受振奮。其次,做到尊重和信任學生,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不唯師,不唯書,建立一種融洽平等的師生關係,這樣學生才會樂於探究、樂於參與教學過程。

三、創設探究環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問題是人們思想的產物,也是思想的原動力,在問題面前能夠孜孜以求是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的前提。在教學中,學生通過自學、討論、交流、自主探究學習插入剪貼畫、及時發現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學生的主動探究顯然是不能完成的。例如:在設計賀卡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在課前收集了各種類型的生活中的賀卡,並展示給大家,讓學生觀察賀卡、講述賀卡、找出賀卡的共同點(有精美的圖案和文字)創設探究環境,並讓學生以猜猜看的形式談製作賀卡的步驟。學生馬上聯繫已有的知識,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案,併產生了親身體驗的強烈願望。學生通過一系列地主動探究、主動質疑、自主解決從而培養了學生積極的探索意識和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四、注重學生個性差異,學生自己選擇操作。

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清楚地認識到同一年齡段的兒童,存在着不同的差異,在信息技術方面有的同學動手能力比較好、有的同學表達信息能力比較清楚。因此,要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如:在插入來自文件中的圖片時,由於課前準備的圖片素材庫裏有許多漂亮的背景圖片,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選擇不同的圖片進行操作,製作出來的賀卡也各不相同,從而發揮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精神。通過學生寫祝福語,來表達他們的祝福,使信息技術學科和語文學科有機的整合,鍛鍊了他們的語言文字能力,也培養了他們學會關愛他人的良好品質。

五、拓展應用,共同鞏固學習成效。

本課教學,我不僅教會學生在word中製作電子賀卡的知識,還讓學生“學以致用”,瞭解賀卡的發送方法,及電子賀卡在當今信息社會的應用。提高他們的獲取信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傳遞信息的現代信息技術能力。通過拓展鞏固了學習成效,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由於本堂課教學內容較多,因此在執教過程中壓縮時間,未能讓多數學生髮言、展示作品。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克服這一缺憾,以達到完美。同時,我也得到一些啟示:

1、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應用性極強的學科。課堂必須讓學生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去實踐、去探索、去體驗。只有讓學生多去操作、多去實踐,才能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的操作技能,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2、在信息技術課中培養學生為“創作小主人”,計算機輔助教學,創設了情景,激發了興趣,變化無窮的畫面刺激着學生,使學生自始自終處於興奮狀態,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創設了條件。在今後的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在信息世界去創造、去想象,讓學生的思緒插上翅膀,展翅飛翔。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6

週二參加了巴南區的信息技術賽課,課雖然完了,但我的學習還沒有完。我的教學生涯還在繼續。在這次賽課過程中有無數的感慨,但更多的是一種收穫,一次學習,一次進步。

這次進行賽課既有成功的地方,當然也有做得不夠好的地方,結合這次賽課的全過程,以及自己的進步,自己也靜下心來,對整個賽課過程進行一次總結、反思、以促進自己成長。

這次賽課,雖然心中還有一些想法,但已經成為過去。我沒有辦法去改變過去,但是我有能力去改變明天。通過這次賽課,我總是在不停的問我自己:“你進步了嗎?你成長了嗎?如果成長了,你又成長了多少?你反思了嗎?”這些問題總是在我腦海裏不停的浮現。當然,這次賽課,也暴露出了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我該怎麼去面對這些問題,並能逐一的克服、解決這是我想得比較多的。通過這次賽課,總結如下:

一、重新認識自己。

我能做什麼,我做了什麼。因為我不知道,所以我自以為什麼都懂了,因為自以為什麼都懂了,所以才不知道該怎麼去努力。這次賽課,恰恰給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我重重的一擊。重新審視自己,發現自己,定位自己。説實話,這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你要去否定自己過去的很多,要改變自己的一些觀點,一些方法,這也就意味着自己過去做的一些事情、做事的方法是不對的,至少是有問題的。一個人最難做的就是否定自己的過去,因此相信這是很多人教不願意去面對的。但是隻能敢於面對,一定是一個成長的新起點。

二、學會放低自己。

可常聽別人説,年輕人出來要多多請教,不要清高,自以為是。要學會放低自己。原來對這些話,有些愛聽不聽,也有些反感。但在現在,我對這些很樸實的話有了新的詮釋,通過這些改變,或多或少的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東西,其實每一個人的成在就有他成在的理由,因此,我們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取長補短。虛心向別人請教,不是丟自己的臉,而是在用最好的方式,在最短的時間裏強大自己。

三、經驗與理論結合的重要性。

初出道者,還是存在很多的不足,如經驗不足,課堂應變能力相比來説要差一些。遇到一些問題還是不能及時解決。理論與經驗脱節,不能將理論更好的運用在課堂上,當然也就看不到經驗在課堂上是理論的個體應用,當自己還不能提升到這樣的高度時,就只能通過不斷的練習,不斷的總結,才能更好的學以致用。

四、研究團隊的重要性。

俗話説“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就意味着團隊的力量是很重要的。因此,一個人的成長,將帶動一個團隊的成長。沒有一個優秀的團隊,個人的成長也將放慢腳步。

五、學生觀得以改變。

以前上不好一節課總是認為學生不行,是學生不好,其實現在想來真的好笑,回想自己的學生時代,同樣對於枯燥無味的課堂毫無興趣。因此課堂的設計是否合理,教師的合理引導,才是吸引學生的真道理。這次團隊的研究,還讓我在上課時的關注點發生了變化,以前我關注的是學生是否守紀律,作業完成情況怎麼樣,現在我逐漸的轉向關注怎樣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生長的意義,是怎麼體現學生主體性的。

六、教師知識面的廣度與深度和老師基本功對教師的重要性。

以前,總覺得學生是一個一個的笨,很簡單的知識教不懂。殊不知,學生現在獲到知識的渠道很多很廣,每一個人的關注點不一樣,各有所長。因此只有教師的知識有了一定的深度與廣度,上課才能信手拈來,很自然。現在上課,我不會再找學生的瑕疵,有問題,先反思自己。教師的基本功對於一個教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次賽課,普通話,教姿、教態、課堂應變能力等一些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正是因為這次課,才會發現自己,認準自己。

一份付出,一份收穫。相信這是絕對的真理。在這次賽課過程中,我可以毫無疑問的説,我在我盡力落實這個教案,積極主動的參與整個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我的收穫也不少。至少現在我可以肯定的説,我該從何入手讀教材,我該怎麼去寫出一個像樣的教案,從那些方面來發現教案的閃光點,可以自己獨立的去提煉一些思想,我想這是這次賽課的最大收穫。因此,這個結果現在對我已經沒有什麼意義,最有意義的是我在這個過程我學到了些什麼,在以後的教學中如何改進。

曾聽説“要改變一個人的觀念,比推翻一個王朝還難”這句話一點都沒有錯。“充分尊重一個的觀點,不要輕易去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多一份尊重,這也是賽課的一種收穫。

因為年輕,所以會有失敗,有無耐,有無知,有思想。也正因為年輕,所以才經得起失敗,能自己主動的去改變自己、強大自己。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7

信息技術課與其它小學課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目前,許多小學都陸續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四年級信息技術的教學重點主要就是圍繞着打字進行,這個內容其實可以不用教,只要大家真能做到在家練習就可以了,但是為了照顧有些家中沒有計算機練習的學生和極個別沒有耐心的學生,是部分同學不至於因為打字速度跟不上,影響了以後的教學進度,還是把他拿到學校裏來。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反思。

兒童心理學研究指出:小學生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活動方式。這就表明,“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自我探索、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應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在上完這樣一節課後,我對此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我在教學word插入圖片和文字時,介紹完後如果讓學生以此工具為主創作一幅作品,儘管生活中的這方面的素材很多,但不限定畫什麼,沒有提示,多數學生無法繼續深入思考,只是在版面上不斷地添加一些圖片比如太陽、氣球、五環旗等,形式上或許帶有偶然的美感,但內容上卻很單薄。在學生的思維有了一個相對充分的醖釀後,我引導讓學生想想生活中還有那些是跟我們的作品相類似的。馬上有學生指出我們經常看的報紙,又有學生指出一些雜誌也是這樣的,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被打開了,興高采烈地進行了討論。在學生的屏幕上也相繼誕生了各種各樣的作品,下課了還意猶未盡。這種先抑後揚的教學節奏,為學生的主動思維在時間和空間上留下了餘地,適時的啟發,利於開闊眼界,引發聯想。使學生克服了思維中的依賴性和惰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從被動轉為主動。從而我想:作為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又有着廣泛實用性的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更應採用能夠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習主體性、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的主

動學習方式。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起指導、啟發的作用。應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實踐中去親身體驗創新和自學的樂趣。這不僅能深化教學內容,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的興趣推向高潮,而且還有利於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

直觀教學,加深記憶。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徵,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應根據其特點,針對一些計算機術語、理論性概念作有針對性講解,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健而且形象具體,然後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操作來驗證所學生的知識,熟練的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應加強輔導,在通過屏幕監視器或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用這樣的方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

學計算機就是要多練習。在學習打字的課程中,與其讓學生強行學習理論知識,背熟鍵盤字母排列、鍵盤功能還不如讓學生多練習。而實際上,我發現打字熟練的學生,並沒有一個熟記過鍵盤字母的排列,而且也不能夠背出鍵盤字母的排列。而且,我們知道有些離退休的老人,打字也是飛快地,沒有別的原因,是聊天軟件讓他們自然而然的把打字速度提高。還有我看到過有一個編程高手打字時就是隻用2根食指的,而且速度也是奇快。最後一個例子是:通過半個學期的練習和實踐,大部分學生的打字速度都有很大的提高。

小學信息技術課,一定要在平時多留心,而且儘量使用學生易於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從小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相信,只要努力去發現、去探索,信息技術教學效果一定會提高。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8

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新型學科,它的設置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初步瞭解現代信息技術的一些簡單知識,學會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尤其是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信息技術課,教學內容要具備生活實踐性,讓學生不僅能感覺到生活就在身邊,而且感覺到學習掌握信息技術的重要性。

一、教學內容要具備生活實踐性

由於學生無意注意佔優勢,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計算機作為信息技術技術教學的媒介,能演示多變的圖形、動聽的音樂、絢麗的色彩,強烈刺激着學生的視聽感官,吸引着學生的注意。學生有活潑好動的天性,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邏輯思維過渡。但學生形象思維較活躍。對於一些抽象的、枯燥乏味的知識使學生散失學習的興趣,沒有這樣的興趣,快樂學習就無從談起,教學中要選擇學生身邊比較貼近的生活事例來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引起注意,培養學習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中培養創新能力

信息技術課中能借助Internet這個巨大的信息資源庫以及計算機本身具有強大的計算、輔助、管理等功能。這樣教學課堂中根據學生愛玩的特點,指導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擴展他們學習電腦的興趣;利用學生好勝的特點,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學會邊動手,邊觀察,邊分析,啟迪他們在實踐中進行科學的思維;教師不應強行把學生思維納入自己的思維模式之中,善於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認真聽取學生髮表的意見,並放手讓學生大膽試一試。

三、教學內容應注重學生開放性

在完成教學大綱中規定的教學目標的同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有的學生基礎知識比較好,就進行能力方面的訓練。可以把自己的某個方面的能力提高很多;有的學生則在某方面的基礎知識比較差,就在基礎知識多下功夫。

四、整合學科,多面發展。

計算機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於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自覺做到“學有所用”。如在教學Word時,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用計算機進行作文創作、修改等;教學畫圖軟件時,讓他們配合美術課,進行實際的繪畫;在教學上網時,結合自然、語文、社會等學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這樣,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完成其他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到計算機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培養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增長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教育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行開放,不同的教學內容造就了獨特的思維方式,保持學生的個性,給今後創造力的發揮留下潛力。 “授人以魚,未若授人以漁”。在我們的教學內容中,既注重傳授知識,又注重讓學生理解電腦獨特的思維;不公會使用電腦,還時常想一想,為什麼要這樣設計,這樣做有什麼好處,這個程序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思路。

在課堂上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尤其是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大膽地質疑,作出別出心裁的答案。學生智慧的激活,會反作用於教師和其他學生,使其能在更高層次上積極思維,從而在師生、學生間積極思維的互動中,不斷閃耀出智慧的光芒。師生可從中盡情地去體驗教學創造美的樂趣,並可獲得教案目標之處的收穫。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關注知識的結構和學習學習的認知結構,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和獲得的能力的遷移,使這些結構具有適度的靈活性。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9

以前我總得信息技術課就是教會學生如何操作,上課時,無非是教師演示,學生再照着“葫蘆畫瓢”。其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並不好,接受能力強的學生你還沒有講完,他就會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學生還沒有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更有部分學生走神了,壓根沒有聽見你在説什麼。這種方法很不利於學生的學習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它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尤其是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以下方法可以嘗試:

一、活用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學生對計算機早已有着濃厚的興趣與神祕感,渴望更深層次的瞭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在計算機上作動畫,上網聊天等等。信息技術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如今他們已夢想成真,終於能夠直接動手操作計算機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空間,這大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但是,如果課堂採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是"學"跟着"教"走,

只要"我説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術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學生很容易在新鮮感和興趣感過去之後產生枯燥的消極想法。所以在教學中,對於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採用"先學後教"的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攻克了本節的難點。用這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學生都在三十人左右,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教師根本忙不過來,有時不免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同學的積極性,於是,在分組的基礎上,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分組情況下,教師並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感情,瞭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三、嘗試以“任務驅動”的方法組織教學。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性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裏、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另外, 經常利用學科中豐富的內容,為學生展示一些新知懸念, 讓學生課課從電腦上有新發現、有新收穫,讓學生感受到電腦中所藴含的知識、技巧真多,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探索欲,保持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新鮮感和興趣感。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0

信息技術課中能借助Internet這個巨大的信息資源庫以及計算機本身具有強大的計算、輔助、管理等功能。這樣教學課堂中根據學生愛玩的特點,指導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擴展他們學習電腦的興趣;利用學生好勝的特點,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學會邊動手,邊觀察,邊分析,啟迪他們在實踐中進行科學的思維;教師不應強行把學生思維納入自己的思維模式之中,善於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認真聽取學生髮表的意見,並放手讓學生大膽試一試。

“授人以魚,未若授人以漁”。在我們的教學內容中,既注重傳授知識,又注重讓學生理解電腦獨特的思維;不僅會使用電腦,還時常想一想,為什麼要這樣,這樣做有什麼好處,有沒有更好的思路。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1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新型學科,它的設置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初步瞭解現代信息技術的一些簡單知識,學會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教學體會。

一、帶着興趣,自覺學習。

小學生學習一般都憑藉興趣,所以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於遊戲之中,因為特別是男孩子很喜歡玩遊戲,所以我們可以利用遊戲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我在教學中就採取遊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青蛙過河”等遊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於是有的孩子就會問老師,到底用那個指頭來擊鍵。學生通過遊戲,通過自主探究發現問題,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個遊戲時就感到輕鬆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學生主體參與的活動將是勉強的。一旦激發了兒童的學習興趣,就能喚起他們的主動探究和求知慾望。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集直觀性、多變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的特點,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大大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培養了學生主動去學習信息技術的習慣。

二、任務驅動,加深記憶。

現行的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而每章每節的教學內容,也沒有設置一系列讓學生親自動手完成的具體任務,嚴重地制約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主動性。教師在教學中可採取任務驅動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佈置一些實際的操作任務,學生帶着老師提出的問題,通過動手操作進行自主探究,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這樣不僅重視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也真正掌握了知識,他們主動學習的習慣也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自主學習,不斷創新。

學生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教師就更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利用電腦本身自有的特點,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意味。如教學完畫圖軟件後,可以讓學生自由創作作品;教學Word的插入圖片時,讓學生進行詩配畫的創作;在低年級教學“金山畫王筆”時,那美麗的圖案使學生感到無比新奇。講解了如何操作後,學生已迫不及待地動起手來,組合成具有豐富想象力的圖案。可以説利用電腦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學科,多面發展。

計算機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於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自覺做到“學有所用”。

如在教學Word時,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用計算機進行作文創作、修改等;教學畫圖軟件時,讓他們配合美術課,進行實際的繪畫;在教學上網時,結合自然、語文、社會等學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這樣,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完成其他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到計算機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培養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增長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2

小學階段是學生想象力最豐富的時期,有趣的故事特別能激發學生想象力的發展,而豐富的想象力往往來自於聯想,許多學生可以在你講到一個事物時聯象到多個與此有關的事物,這就是想象力的開端。從小學培養孩子們的想象力,對他們以後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在本課中我想簡單的談一下我在教《勾勒我的想象力》這一課中的點滴體會:

首先繪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動手能力主要開發的是人的左半腦,這是會促進左腦的智力開發。同時在會顏色運用、空間位置等方面的能力是對右腦開發也大有好處。

更為重要的是,孩子在畫畫的過程中時候是他的腦、眼、手並用,因而能促進身心的成長髮育,讓孩子的潛能與個性多了一條途徑來展現,同時更加培養了學生們的想象力。大家共同給小狗設計一個家,一個温暖的小窩,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動手的熱情,大家各抒己見,充分拓展思維,令小狗的房子五顏六色,造型各異,漂亮極了,學生們在設計的過程中對空間的把握,對色彩的運用都經過了用心地思考,可以説是在興趣中學到了知識,掌握了技能,身心都得到了發展。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3

一直以來傳統教學以書本知識的靜態傳授為主要目的,而信息技術的參與使教學中的結構材料多元化,並能提供對多種結構材料進行加工、組合、整理的技術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認識和實踐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於是我在實際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與數學整合教學,為課堂教學增加了新的活力,藉助信息技術打破時空的侷限,利用豐富的學習資源,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去查閲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把學習數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其課餘知識,培養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蒐集數學素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如:在對“時間單位”這部分知識進行整理和複習時,我讓學生在課前查閲相關知識,並把所找到的資料在課上與同學們共分享。通過交流,發現學習的資料極為豐富,如:年的傳説,農曆和公曆的產生,平閏年的來歷,地球自轉和公轉的資料和圖片……在蒐集資源、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輕鬆地完成學習任務,還感受到了我國古代文化的博大情深,成功接愛了一次愛祖國、愛科學的思想教育。

再比如:教學《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時,課前安排學生自己通過各種途徑(包括上網),蒐集有關數據,課上讓學生彙報他們帶來的材料:有的是某兩個星球之間的距離,有的是中國土地面積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電視台春季晚會的收視率……通過生動的、富有教育意義的、有説服力的數據、統計材料,學生不僅輕鬆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思想教育。

數學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改變了傳統的數學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信息技術今後必將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因此,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數學課程的整合,將複雜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形象生動,對於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4

《輸入文字》一課是在學生學習啟動和退出“WPS文字”方法後安排的教學內容,本節課的教學對象四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學習過畫圖,也初步認識金山打字軟件,大部分學生已經會在不同的軟件中進行輸入文字,因此在教學文字輸入內容時,我採用了學生自主探究和任務驅動的方法跟學生學習,讓學生先掌握單個漢字的輸入,然後引出詞組的輸入,讓學生知道詞組的輸入可以大大提高漢字輸入的速度,減少選字的時間。在進行詞組輸入時,部分學生在進行輸入“西安”詞組時碰到了困難,引導學生髮現有些字沒有聲母,這樣和前面的拼音組合時,就會產生歧義,此時可以引入隔音符的用法,讓會輸入的學生充當小老師介紹方法。在

進行文章輸入時,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標點符號,而標點符號的輸入恰是本課的一個難點,如何突破這個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讓學生先進行自主探究的方式進行中文符號輸入方法的學習,同時也請一位優秀的學生到前面示範,由於這位同學在其中的一些符號不懂怎麼輸入,通過請同學回答方式,老師進行點播的方式解決教學重難點,從而讓學生能夠順利的完成教學目標。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5

通過本課學習,學生學會使用windows movie maker軟件為視頻添加效果、視頻片段之間設置過渡效果及增加背景音樂等知識。教學過程中,以任務為驅動,引導學生分析視頻,瞭解美化視頻可以通過視頻效果和過渡效果兩種方式來完善。

在學生探索過程中,教師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能自主完成,有少部分學生對設置視頻效果較為隨意,導致視頻播放效果並不好。教師留有心眼,並不立即指出,在作品展示環節中,讓問題作品的學生先自評,然後再讓其餘學生指出視頻效果隨意設置出現的一些問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828px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