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勞動課教學反思範文

勞動課教學反思範文

篇一:勞動技術課反思

勞動課教學反思範文

勞動技術課程反思

勞技課雖説不是主科,但作為一門學科,也涉及到對學生的評價,如評價不當,勢必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評價得法,就能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剛開始的勞動技術評價我只注重對學生作品的評價,慢慢我發現,其實學生在一次活動中,每個人的體驗和學習的結果是不同的。例如在《製作水果拼盤》一次活動中,有的同學材料準備的比較充分,帶來了各種不同的水果;有的同學作為組長對組內進行分工合作,安排得井然有序;有的同學善於出謀劃策,使製作的水果拼盤與眾不同;有的同學雖然製作的不怎麼樣,可其在完成後,桌面的衞生工作搞得乾乾淨淨…… 因此,這樣一次活動,它的本身就包括了許多可評價也值得評價的因素。為了全面、正確地評價學生的活動情況,我認為勞技課的學習活動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

(1)學習態度 主要指學生在勞動與技術活動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可以通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時間、次數、認真程度、行為表現等方面來評價。(2)合作精神 主要對學生在參與小組及班級活動中的合作態度和行為表現進行評價。(3)創新能力 學生在學習勞動技術過程中,在技術思維和製作作品時對所表現的與眾不同的創造能力。對學生的活動進行全面評價,這樣有利於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篇二:勞技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培養學生設計能力,突出作品主題

對於勞技課的新要求“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我一直在實踐教學中摸索,在真實的課堂中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並認真總結經驗,在反思中提高教學能力。

一、問題分析。從師、生、教學方法、資源等多元因素分析。

1、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在以前的勞技課堂教學中往往過於重視製作步驟、技能的講述,讓學生突破難點問題,初步掌握後期製作的技術要點,順利完成作品的製作,忽視了對作品主題的把握和如何突出主題,就是説學生對作品的設計能力不強,主要原因在於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

2、學生過於依賴老師,不肯思考。後期製作課上一直存在着學生一有問題就去找老師。即便是很簡單的問題也去問,部分問題還沒等我解釋完學生就恍然大悟,經過調查發現學生怕做不完或跟不上的佔少數,大多數學生缺乏主動思考問題的意識,這其中的諸多原因不一一累述,有一個原因值得一提,就是學生的學習目的和心態,壓根就不重視這門課,很多學生在他們學校很規矩一道勞技課就撒歡了。有時課堂紀律不好,這不能完全把責任扣在勞技課老師頭上。

3、學生的審美層次有待提高。這方面體現出了學生間的差異性比較明顯,有的學生作出的作品很好玩,有惡搞的成份在裏面,這需要教師批評教育和加以引導。

4、教學資源利用的不合理。主要是管理上,教師一講完課,學生人手一台電腦,相互之間雖然彼此很近,但是不能很好的交流技術問題和設計問題,缺乏合作和交流。而學生在拍照片時卻能彼此照應,提供幫助。

二、針對這些問題擬從以下方式着手改善,提供學生的設計能力,使學生製作的作品主題更加突出。

1、講述技能時注意引導學生思維,在一些關鍵問題時留給學生以點思考和總結的時間,多從學生製作遇到的問題入手,多注意啟發學生,養成樂於思考的習慣。

2、學生的製作過程要將“設計”這條線一直貫穿下去,先局部進行設計再

整體設計,例如先對相框的設計、然後對文字和效果的設計,再從整體把握作品主題進行設計。這需要教師堅持將設計意識給學生灌輸進去。

3、總結突出主題的方法,在教學中總結出了一些突出主題的方法,例如:對比法、放大,還有人物表情和動作、背景間的協調,這樣利於學生找到方法,而老師也不單單空喊口號,學生在觀看作品時能夠對作品有評價的標準,通過技術和設計兩方面來進行評價。

隨着勞技課要求的提高,教師要改變原來的教學方式,真正像提高學生的能力,做一些真工作,而不是表面文章,這還需要教師在實踐中多反思,多總結經驗,離開一線教學一切理論都是空洞的。

篇三:小學勞動課教學反思

小學勞動課教學反思

勞動教育是貫徹落實我國社會主義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勞動教育是小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全日制小學開設勞動課,是向小學生有計劃地進行勞動教育的主要途徑。它對於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學會勞動,在德、知、體諸方面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我校3—6年級安排了勞動課程,每週各年級一節,由各綜合實踐老師或勞動課老師來上這節課,並根據大綱對各年級的不同要求,按年級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教育。

一、寓思想教育於勞動實踐中

在勞動課教學中,勞動實踐是進行勞動教育的基礎,勞動課以勞動實踐為主,寓思想教育於勞動實踐之中,把思想教育與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掌握知識、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做到實踐性、教育性相統一。

二、認真備課,加強現場教學

勞動課也要認真備課,選好教學內容、勞動場地,通知學生帶好勞動工具,加強現場教學,並儘量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操作示範。例如《釘鈕釦》一課,教師備好課後,事先通知學生帶好縫衣針一枚,兩眼扣兩粒,四眼扣兩粒,碎布一塊,小剪刀一把,線團一個。在勞動課上,老師用投影機出示兩眼扣和四眼扣的圖片和一件上衣的圖示,讓學生懂得釘釦子釘在什麼位置合適,又動手做示範怎樣握針,怎樣穿針引線,並教學生:“注意線不能太長,否則容易繞結。”並告訴學生左手怎樣按緊扣子,左右手怎樣配合,防止被針刺手指或不小心釘在自己穿的衣服上。老師講完釘釦子的方法,然後讓學生進行釘釦子的比賽,最後引導學生針線和小刀要放好,不要亂丟亂放,以免扎傷自己或別人,並讓學生談談學會釘釦子的好處,進行思想教育。

三、加強與社會、學生家庭的聯繫

利用勞動課時或節假日期間組織學生到工廠、商店、社隊、車站和軍烈屬、五保户家裏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既開闊學生視野,又學到勞動本領。我校有綜合實踐基地,在勞動課時可以帶領學生到基地觀察、探究、勞動和體驗,真正做到教學做和一。

四、積極開展科技文體活動

我校根據新課程計劃,把“興趣小組”活動列入課程。做到課堂打基礎,課外多實踐。我校設有10多個活動小組。每逢這節課,各輔導教師組織學生學習編織、摺疊、繪畫等手工,並動手做發豆芽、種花、種菜、植樹等試驗,開展穿襪子、繫鞋帶、扣扣子、戴紅領的比賽。通過這些活動,使兒童善於動腦,勤於動手,培養他們的勞動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展他們的創造才能。

通過勞動課,學生掌握了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和簡單的生產勞動的技能和一些基本的勞動知識,培養了正確的勞動觀點,養成了良好的勞動習慣,以及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篇四:勞動教學反思

篇一:勞動教學反思

學習過哲學的人都知道,任何事永遠都不可能有絕對的完美,所以客觀的反思總是能夠讓我發現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後,我習慣性地對自己的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自查,下面就這次的自查情況作一簡單的小結。

一、亮點。

1、能夠以勞動場景為主線,創設一種勞動的氛圍,用不同的勞動場面引導學生走進不同的音樂場景,教學效果頗好。

2、能夠主動積極的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能多角度的利用教具為教學服務。

3、能夠主動適時的對學生進行評價。

4、通過本課的教學,對學生進行了熱愛勞動的思想教育。

5、教師能夠自信且良好的駕馭課堂,親和力的教學風格對學生很有吸引力。

二、存在的問題。

1、沒有能合理的.安排歌曲教學的時間,對於本節課來説無疑是有些缺憾。

2、課堂中沒有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使得課堂氛圍沒有達到我預想的效果。

3、給學生創設自由交流的空間欠缺。

三、需要解決的問題。

學生在欣賞時,教師應做些什麼?

葉聖陶先生説;“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其實公開課也是一個例子,它告訴我們教師是永遠的學習者,希望我所承擔的這次公開課也能給各位教師以啟發。

篇二:勞動教學反思

勞動教育是貫徹落實我國社會主義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勞動教育是小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全日制小學開設勞動課,是向小學生有計劃地進行勞動教育的主要途徑。它對於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學會勞動,在德、知、體諸方面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我校3—6年級安排了勞動課程,每週各年級一節,由各綜合實踐老

師或勞動課老師來上這節課,並根據大綱對各年級的不同要求,按年級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教育。

一、寓思想教育於勞動實踐中

在勞動課教學中,勞動實踐是進行勞動教育的基礎,勞動課以勞動實踐為主,寓思想教育於勞動實踐之中,把思想教育與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掌握知識、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做到實踐性、教育性相統一。

二、認真備課,加強現場教學

勞動課也要認真備課,選好教學內容、勞動場地,通知學生帶好勞動工具,加強現場教學,並儘量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操作示範。例如《釘鈕釦》一課,教師備好課後,事先通知學生帶好縫衣針一枚,兩眼扣兩粒,四眼扣兩粒,碎布一塊,小剪刀一把,線團一個。在勞動課上,老師用投影機出示兩眼扣和四眼扣的圖片和一件上衣的圖示,讓學生懂得釘釦子釘在什麼位置合適,又動手做示範怎樣握針,怎樣穿針引線,並教學生:“注意線不能太長,否則容易繞結。”並告訴學生左手怎樣按緊扣子,左右手怎樣配合,防止被針刺手指或不小心釘在自己穿的衣服上。老師講完釘釦子的方法,然後讓學生進行釘釦子的比賽,最後引導學生針線和小刀要放好,不要亂丟亂放,以免扎傷自己或別人,並讓學生談談學會釘釦子的好處,進行思想教育。

三、加強與社會、學生家庭的聯繫

利用勞動課時或節假日期間組織學生到工廠、商店、社隊、車站和軍烈屬、五保户家裏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既開闊學生視野,又學到勞動本領。我校有綜合實踐基地,在勞動課時可以帶領學生到基地觀察、探究、勞動和體驗,真正做到教學做和一。

四、積極開展科技文體活動

我校根據新課程計劃,把“興趣小組”活動列入課程。做到課堂打基礎,課外多實踐。我校設有10多個活動小組。每逢這節課,各輔導教師組織學生學習編織、摺疊、繪畫等手工,並動手做發豆芽、種花、種菜、植樹等試驗,開展穿襪子、繫鞋帶、扣扣子、戴紅領的比賽。通過這些活動,使兒童善於動腦,勤於動手,培養他們的勞動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展他們的創造才能。

通過勞動課,學生掌握了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和簡單的生產勞動的技能和一些基本的勞動知識,培養了正確的勞動觀點,養成了良好的勞動習慣,以及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篇三:勞動教學反思

《擇韭菜》這節課取源於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生活,從每人每天的生活中所必須的吃入手,使學生知道要想吃就得做,自食其力,從中讓學生知道擇韭菜的道理還要學會擇韭菜。所以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們都比較投入,對教學內容的安排也很感興趣,

在他們的操作過程中,反映出來的也是自己學生在生活中常出現的一些問題。在教學設計中,我從生活中經常吃哪些菜,這些菜不能直接吃等問題,導入擇菜的意義、如何去擇菜以及怎樣擇菜,也就是擇菜的主要步驟,讓學生重複擇菜的主要步驟,然後在老師的示範下進行練習擇韭菜,學生擇韭菜很認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也很高。但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

1、在授課時,老師應該先講一講什麼是邊皮,邊皮應該怎麼去掉,怎麼容易去掉,用什麼方法去掉邊皮最快,實際上是沒有把邊皮解釋清楚,所以造成學生擇起來慢。

2、在學生擇韭菜之前,老師示範的還不夠多,應該多示範幾遍,可能學生會擇的快一些。

3、擇菜時,韭菜的量可以減少一些,由於學生是第一次擇韭菜,速度很慢,擇的還不乾淨,出現的問題還是不少的,以後多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訓練。

篇五:勞動課教學反思

篇一:勞動課教學反思

勞技課教學反思對於勞技教學來説,不應有一個統一的模式或者固定的程序,勞技課堂永遠是充滿動態和變化的,其過程充滿了創造性,我深深體會到教學反思在勞技課教學中的重要性。

教學反思,是教師個體對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所作出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自我審視和分析,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

1、記教學的成功點

上完一節課,對自己設計的教學環節,採用何種教學方式、方法,總會發現成功之處。及時地記錄,不斷地積累,對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2、記教學的失敗處

教師應該把每節課中某些失敗的地方及時記錄下來,並認真尋找原因,同時用另一種形式來解決這些問題。

3、記教學機智和學生見解

在課堂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發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時過境遷,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同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

4、記課堂上的一些突發事件

勞技課的紀律一直是勞技教師普遍頭疼的問題,雖然很多教師能隨機應變予以解決,也應該在教學後記中予以記錄,以應付今後課堂上可能出現的類似的問題,避免今後在課堂上出現尷尬的局面,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應變能力。

總之,教學反思有着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作為新課改背景下的勞技教師,我認為更應該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反思與提煉,從而發現問題,學會研究,不斷地提高教學水平,通過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在反思中提高,成為科研型、反思型的勞技教師。

篇二:勞動課教學反思

《勞動》是一篇表現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艱難生活的文章,由於文章所處年代與我們較遠,學生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也較難感悟其中流露出的勞動的艱辛。針對這點,結

合新課程教學理念,在設計教學時,重點放在抓住課文一個突破點,並運用大量課外知識來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有層次,循序漸進地進行朗讀的方法。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

在教學時,我就有意轉變以往老師有聲有色地講,學生毫無感受地讀的傳統的教學方法。我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瞭解大意後。再讓學生住抓住學生感受最深得的句子去讀,從課文中可以感受自強自立、刻苦磨鍊自己的堅強意志。本課重點內容是 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經過,在學習過程中,先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的段落,接着,再讓學生思考:作者在描述“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是按什麼順序來敍述的?然後再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表示時間先後順序的詞語。這樣讓學生在閲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性,進而提高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除了引導學生抓住第一次挑煤的情景,還特別抓住本課中的比喻句和寫體會的句子,引導學生細細體會比喻句的用法,進一步體會這些句子的深刻含義,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思考體驗,體會生活的艱難和舊社會人民命運的悲慘。

通過學習課文,大多數學生對勞動有了新的認識,感悟到勞動是歷盡艱難的,勞動是為了生活所逼迫。

篇三:勞動課教學反思

《勞動》是大班的一個音樂活動,通過歌曲活潑的歡快情緒,從中體會勞動的快樂、勞動的光榮,懂得勞動使生活>幸福的道理。大班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礎,能理解歌曲所藴含的意思。本活動為了激發幼兒的興趣,引導幼兒主動去學習歌曲,採取由聽入手,由聽展開。在聽賞教學環節中,先聆聽一遍《勞動最光榮》,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説説你聽到了歌曲裏有哪些動物?孩子們對歌曲裏的動物還是比較敏感的,能準確回答,第二遍欣賞的時候,我請幼兒用歌曲裏的話來告訴老師,你聽到了什麼?這點還是比較困難的,許多幼兒能理解歌詞的意思,但是有些卻不能準確地唱出。第三遍幼兒看着圖譜跟着老師一起輕輕地跟唱,到最會能脱離圖譜唱,幼兒的興趣始終未減,但時整個活動下來,我也發現輔助的手法較為單一,使得整個活動較為平淡。其實,適當給幼兒相關的學習信息,幼兒的學習慾望會更高。因此,我覺得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滲透歌曲的知識,待到教學時,似曾相識的知識更能激發孩子學習的慾望。正所謂“跳一跳摘到果子”。

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看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似乎每一個環節都在走過場,並沒有實扎穩打。其實,只有腳踏實地的落實每一個環節,孩子們才能夠在隨着環節的深入達到我們所要求的教學目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7r9m4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