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牛郎織女》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1

《牛郎織女》是一篇神話故事,説的是古時候一位孤兒牛郎經過老牛的幫助,在湖邊的樹林裏結識了織女,織女同情牛郎的遭遇,便留在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王母娘娘得知後非常憤怒,派天兵天將到人間捉織女迴天庭,牛郎披上牛皮、挑起孩子就去追趕,卻被天河隔開,後來變成了牽牛星和織女星的故事,讚揚了牛郎織女勤勞、善良的品質和他們真摯的感情。

課文語言樸實,寄託了勞動人民美好的願望,牛郎吃苦耐勞,織女賢惠淑德。王母娘娘則代表了封建保守勢力。

讓學生讀民間故事的目的是透過故事情節,引發對價值觀的正確判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如何讓學生通過平實的語言,感受人物的精神內涵呢?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導課時,我列舉民間節日所不同的習俗,歸類區分。這樣一來,順理成章的就講到了“七夕節”的由來。又讓孩子們大顯身手,關於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家喻户曉,先讓他們講講自己聽説的內容。

二、根據相關點,引導先進行復述課文語言寫的很白,很質樸,學生讀文後,,然後有創意地複述,把平淡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三,理清思路,概括標題。對於概括內容,很多孩子總是沒完沒了,於是,我在這裏設計讓學生根據內容概括小標題,這樣的效果真的不錯,內容醒目,容易理解,又能抓住重點,學生興趣也很濃厚。

四、抓住重點,突出主題。同樣的年齡,牛郎卻有非人的遭遇,他的“可憐”不言而喻,孩子們以自己僅有的價值觀和生活體驗來加以評價,哥嫂的虐待,命運的不公,都沒有讓這個命運多舛的孩子折服,他的善良、勤勞表現的是淋漓盡致,這也是本堂課所重點突出的問題。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用。

五,循循善誘,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感受牛郎的勤勞善良,讓他得到了老牛的幫忙,織女的愛慕。循循善誘也是一種更好的教學方法,給孩子充分的空間,意想不到的效果。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2

本次公開教學我執教的是《牛郎織女》,這篇課文是一篇民間故事,它通過平淡的語言,反映了人物的精神內涵。備課的時候我在想,學生們都早已知道這個故事了,在教學中,我應該怎麼教才能更有效呢?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説,顯然不能停留在簡單的瞭解故事、指導朗讀的環節上了。所以我想應該引導他們透過故事情節,引發對價值觀的正確判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在“學情調查”環節,我設計了三個題目,第一個題目旨在讓學生了解民間故事的特點,以便課上閲讀的時候,知道從何處入手去閲讀民間故事。第二個題目是回憶故事情節,完成本課的一個教學目標——複述課文。第三個問題是為本節課做準備而設計的。

在“設疑探究”環節,我也設計了三個題目。第一個題目的設計,是讓學生走進文本,研讀文本,瞭解人物關係,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第二個題目是想通過具體的段落閲讀,認識王母娘娘的性格特點,體會細節描寫,便於寫作。第三個問題是體會本文的思想感情,從而理解民間故事所藴含的思想感情。

一、學生樂學,敢於表達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充分閲讀文本,瞭解了人物關係。學生們根據問題,認真閲讀課文,不僅找句子,還寫批註。在回答的時候,能通過文中句子談個人體會,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我覺得學生不僅能走進文本,還能走出文本,不單單是以往的“讀句子”,而是能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分析,闡述個人看法,暢所欲言。尤其是一些平時比較膽小的學生都能讀出自己的感受並敢於交流,我覺得這是我班學生一個最大的進步,這顯示了學生閲讀能力在逐漸提高。其實,我一直在追求這樣的課堂,今天這一節課上,我至少看到了希望,所以感到很欣慰。

二、教學節奏不夠緊湊,教學時間分配不合理

整節課下來最大的感受就是從從容容開頭,匆匆忙忙收尾。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教學設計存在欠缺。“學情調查”中關於複述課文的一項耗時太多,這屬於我課前估計不足造成的,事先我想用大約五分鐘的時間足夠了,但沒想到居然用了十多分鐘,這是一種不必要的浪費。再者,在理清人物關係問題的設計中,我以為學生會抓住課文內容簡要分析,沒想到學生太想表達了,重複性回答等致使耗時太長而我又沒有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因此,到後兩個重點問題時已經沒有時間認真解決了,只好草草收場。

三、學習方法及情感價值觀體現不充分。

由於時間匆忙,因此所設計的對學生進行價值觀取向的教育沒有體現出來,使本節課失去了靈魂。另外,讓學生感受民間故事的寫法,也是應該讓學生了解的,也沒有點到,感覺整節課容量太小,這是一個失誤。

四、提高備課能力及駕馭課堂的能力刻不容緩

通過此次公開教學,讓我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如:教材處理、駕馭課堂的'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欠缺。我們進行高校課堂教學改革以來,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還需下一番功夫。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3

《牛郎織女》(二)是一篇略讀課文,根據單元目標的要求,第一、要讓學生了解牛郎和織女的故事結局;第二、要給牛郎織女繪製連環畫並配上相關的文字,而且只需要一節課就結束這一篇課文。看看長長的一篇文字,該如何在一節課就完成所有目標呢?開始的時候,有一點燙手山芋,無法下手的感覺,但是隨着對課文的梳理,慢慢就有了思路。

第一步:快速默讀全文,思考故事結局。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孩子們讀完課文之後,就能夠用一句話説出故事的結局:牛郎和織女被天河分隔兩岸經過奮鬥,每年七夕相見。根據孩子們的回答,我要去他們思考: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呢?聰明的孩子稍微一思索就紛紛説出“幸福生活”、“織女被抓”、“鵲橋相會”這三個部分。

第二部:教師引領,學做連環畫。在這個環節,我首先説自己想給其中的一個部分——幸福生活,製作成連環畫。我準備配上織女一手牽着一個孩子,在夜色中看着天空,牛郎靜靜地坐在織女的身邊,老牛躺在他們不遠處。我給這幅畫配上這樣的文字:牛郎織女幸福生活,牛郎耕田,織女織布,夜晚一家人靜靜地在暮色中享受幸福的時光。

第三步:孩子有選擇地為故事製作連環畫。小組交流,大家開始為自己喜歡的部分配上圖畫並寫上文字。先組內分享,再全班交流。孩子們上了講台之後,紛紛説出自己選擇的部分並給這一部分配上圖畫並添加文字,講得精彩紛呈,不時博得其他同學的陣陣掌聲。

如今,面對新的教材新的版本,需要教師不斷學習,積極思考才能夠應對新的要求。如今的每一篇課文,對我來説都是一種挑戰,也能成為一種戰勝自己我的樂趣。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4

我在教學《牛郎與織女》一課時,設計了一個這樣的問題:你覺得文章有沒有“不合理”的地方?問題一出,學生擁躍發言:有的説,他們沒有戀愛就結婚;有的説,他們孩子是人還是仙沒有交代;有的説,老牛怎樣知道這麼多的事?有的説,人與仙結合可以生小孩嗎?等等。我明知這些問題自己回答不了,也知曉學生會為這些問題所不解,但問題終究是問題,是不能迴避的。雖然上述學生所提問題中,不是該課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但我認為可通過這些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問題,且正是這些難以理解的問題,才充分體現了該課的神話色彩,反映了語文課的文學性和浪漫性特徵,為今後學習語文開發學生的思維空間。

韓愈説:“人非生而知之,熟能無惑?”説明學生有疑問是很正常的;古人又説:“於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由此可見質疑的重要性。愛因斯坦在成名後介紹經驗時也説:“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究底的追問罷了。”可是傳統的教育卻恰恰沒有給學生的質疑解惑留下暢想的餘地,往往是課堂上老師精心設計出種種問題,制訂出標準答案,再一步步引導學生往事先設計好的圈圈裏跳,於是乎出現了這樣一個真實的傳説:某老師在上課時畫了個月牙狀的東西,問學生説這是什麼?學生紛紛發表看法:鐮刀、豆角、髮夾等不一而足。但最後教師説:“你們都錯了,應該是小船。”。聽課者無不譁然。所幸的是,課改的春風吹進了中小學校,新課改教育理念強有力地佔據了語文課堂,對文章整體的感知質疑,及對疑惑的解答,由學生自主解答或小組內合作解答,學生把握課堂的權利大了,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語文教學日漸豐富多彩了。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5

《牛郎織女》是一個民間故事,課文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孤兒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美麗的姑娘織女。他們男耕女織,過着美滿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後,拆散了他們,並帶着天兵天將抓走了織女。牛郎急忙披上老牛的皮,用竹筐挑着兩個孩子去追趕織女,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劃出的天河隔開。從此,牛郎織女只能隔河相望了,天長日久,他們就成了天河邊上的牽牛星和織女星。文章的語言平等樸實,但卻寄託了勞動人民美好的願望,對我國傳統道德文化進行了一個折射。

在課堂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自讀課文,通過課文中的一些字詞句,説説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一切都按我預設中的進行着,同學們各自選擇了自己喜歡的人物進行了評價,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着。很多同學都説牛郎非常的善良,勤勞;織女也是美麗賢惠;而老牛是知恩圖報。所以他們三個人的生活過得很愉快。我一一肯定了學生的回答。但在舉手的學生都回答過後,我發現他們説的要麼是牛郎,要麼就是織女或者老牛,卻沒人説另外一個人——王母娘娘。於是我就問學生,那王母娘娘給你的印象是什麼?幾乎沒有沒人舉手。等了半分鐘左右,有同學舉手了。

一生説:我認為王母娘娘脾氣十分暴躁,因為課文第八自然段中説了,“王母娘娘得知織女下嫁人間,氣得暴跳如雷,發誓要把織女抓回天庭,嚴厲懲罰。”如果王母娘娘心不狠,她就不會暴跳如雷,對織女進行嚴厲的懲罰。於是我乘機引導學生想象王母娘娘暴跳如雷的場面,更加深了王母娘娘的形象。

另一生説:老師,我從課文第九自然段看到:“兩個孩子跑過來,死死地抓住媽媽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兩個孩子跌倒在地。”所以我認為,王母娘娘是個六親不認的人,她連跟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小孩也不認,她太壞了。抓住這個句子我組織學生説了另外一些描寫王母娘娘的詞語,如“鐵石心腸、心狠手辣”等。通過這些環節學生對王母娘娘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通過這堂課我發現,學生在潛意識中對一些正面的人物比較欣賞,而不願面對一些反面的人物,思想確實很單純。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6

《牛郎織女》是一篇民間故事,語言淺顯易懂,對於文中所涉及到的幾個人物,學生也能作出比較準確的判斷。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圍繞幾個人物所表現出來的特點在文中哪些地方能體現出來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再次去體會感受。在熟讀的基礎上,由小組合作完成對課文的脈絡的把握,列出小標題,展示彙報後,全班一致通過“名字由來——相依為命、老牛牽線——樹林相識——幸福生活——隔河相望——鵲橋相會”這樣的提綱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以方便複述課文。為了降低學生複述課文時的難度,對於“隔河相望”一部分,我又引導學生按照“知道下落——發誓抓回——闖入家裏,抓走織女——心急如焚——,攜子追趕”的順序説説這段課文的內容,以分散複述課文的難點。

從整個教學過程來看,對於課文的結構層次,文中的人物等內容,學生都能比較好地去掌握,但是我總有一種感覺,學生好像對於任何一篇課文都不怎麼感興趣,好像都是在應付老師,沒有多少的主動。在《上好課的智慧與策略》中的“課堂教學中的師德修養”一文裏,我看到這樣的話“要能低下身子去傾聽學生的聲音,瞭解學生聽課時最想知道什麼,已經知道什麼。……我們應該讓學生帶着學習問題走進課堂,走進教材,走近教師。”讀後,我陷入了沉思。

我在問自己:在上課之前,對學生我瞭解多少?在上課時,對學生我知道他們掌握了多少?在課後,對學生我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嗎?對於學生,我知道他們希望我怎樣去教他們嗎?……一連串的問題之後,我如坐鍼氈。原來我的教學是處在空中樓閣,對學生我一無所知,我怎麼能上好課呢?怎麼能把學生的學習興趣給調動起來呢?“課堂教學的過程是教師思想與學生思想交流的過程,而不僅僅是教師思想單向灌輸的過程。”這種思想與思想的交流是建立在互相瞭解的基礎之上。

我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後來,我讓學生把自己在學習新的知識已經知道的和不知道的或是想知道的寫在小紙條上交給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我該怎樣去備課,怎樣去上課。

但願在今後的教學中,情況會有所轉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7q8nd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