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談生命教學反思

談生命教學反思

導語:通過談生命教學反思,教師可以儘早發現一些教學不足。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談生命教學反思,歡迎借鑑!

談生命教學反思

一談生命教學反思

似乎語文教師的課堂語言比其他科的要求更高,也更能體現一個教師的教學功底,自我感覺吧教學語言很流暢,語言表達似乎很得心應手,這點在課後,從聽課同事那裏得到了首肯。總之這節課,從內容到形式我自認為上得比較成功,當然,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不是完美但求盡善盡美。課後,我認真的反思了一下,從這節課我得到兩點了最深刻的認識。

一、 要想上好課,認真備課是關鍵。

《談生命》之前我也上過,説實話,平時上課隨意性大,一節課的內容可以上成兩節課,兩節課的內容可拖到三節課;而這次是示範課,且要把原先是兩節課的內容壓宿到一節課裏完成,課件設計從內容的取捨、重難點的凸顯及各個環節時間的安排等方面,怎樣才能抓住要點而又不被時間所困,這必須吃透課本,為此我反覆地去讀,至少不下於十遍吧。

而且,作為語文這門特殊的學科,我認為不僅在內容上要求完美,其教學形式上也應該有一種流暢的美,盡顯語文的藝術性。這點我在備課時就考慮到了,比如説本節課的朗讀(教法之一·朗讀教學法),在初讀原文的第一個環節,因考慮到時間問題,我並沒有按照常規聽朗讀錄音帶或大家集體朗讀一遍,而是讓同學們自由選擇其中的一小節朗讀,既能檢查學生預讀情況,也能節約時間;再次,在研析課文時,根據課文的情境,我讓男女生分讀相關的部分,去體味生命中遭遇暴風雨和享受成功快樂時的情境;再到課文最後哲理部分,我讓同學們集體朗讀,理解和感悟課文重點。所以,朗讀不僅要考慮到內容,在形式上我也力求美,讓讀者也讓聽者新鮮而不厭煩。

總之,要想上好課,我認為一個敬業的老師,不管你上的是示範課還是平時的教學課,都必須認真備好每節課,那樣你自己上起課來也會得心應手,有種成就感。

二、 要想上好課,課前備學生也是關鍵。

作為一個老師,你備好課,只能説是你自己完成了對這一課的認識、理解。你怎樣才能有效地把這些知識傳授給學生,這不是個簡單的問題。過去,我們的辦法是填鴨式,整堂課,老師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一道來,唯恐學生記不下來,反覆講來反覆講去,學生被動的在那裏聽,機械得在那裏記,嘗試不到學習的樂趣。長期下來學生的思維滯留,想象和聯想的能力被鎖閉------ ----所以,我認為老師每上一節課前,得在老師和學生間搭建一個橋樑,讓學生參與到備課中來。怎麼參與?這是老師的問題。就拿我的這節課來説,我在備課時遭遇的問題,也是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那麼,何不把相關的任務教給學生呢?讓他們去預習課文。當然這個預習,不僅僅是讀課文、認識生字詞語,要帶着問題去“備”課文,作為老師你只有自己先背好了課,才知道出哪些問題讓學生“備”課去。能讓學生和你一樣提前備課,我認為這點很重要。它既節約了課堂時間,也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體性。

所以,在教學中,老師是方向標,老師是放飛學生風箏的那根線,你想讓它飛得多高飛得多遠,你得認真備課,你得有技巧哦!

二談生命教學反思

課堂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主陣地,教師是教學改革的倡導者和實施者。在課堂上教師只有關注新課標對閲讀教學的新要求,關注學習方式的改變,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知識建構,才能激活整個課堂,迎來教室裏的星光燦爛。

一、關注閲讀教學的新策略

課程改革,強調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提倡學生在閲讀思考的.基礎上,發表獨立見解,在閲讀實踐中逐步學會思考,學會讀書。利用閲讀期待、閲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質量。同時,《語文課程標準》對閲讀的速度有了量化指標,並要求學生學會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瀏覽等。本文是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通過朗讀、精讀、品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和文本對話,品味優美的語言文字,從而達到領會文章主旨的目的。

二、關注學習方式的新舉措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旨在解決語文教學中長期採用灌輸式所帶來的缺憾。灌輸式語文教學中師生雙方一方是主體,一方是客體,作為客體的信息接受者只有被動地接受、理解主體發出的信息。而“對話”不同於灌輸信息傳遞的單向性和非對稱性,它具有多向性和對稱性,在對話中雙方都是主體。在對話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不是一種灌輸與被管束的關係,也不是任何一方的任意闡釋,而是一種平等的雙向的交流關係。教師通過啟發引導,在解讀文字“生命是一江春水” 這一部分,理解了生命的狀態和過程的基礎上,採用了學法指導,分小組合作探究,給學生充分的獨立體驗的時間,教師適時點撥,教導學生用多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閲讀感受。同學相互取長補短,實現資源共享,相互討論、各抒己見,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合作學習,可以培養學生尊重他人、虛心好學的品質;培養幫助他人、共同進步的精神。通過合作學習,發揮羣體優勢,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進一步改善,小組的學習形式得到強化,學生間互動交流的頻率更高,因而研究的氣氛更強烈。 小組學習也有利於發散學生的思維,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關注學生情感的新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多次從不同的角度強調,語文知識的教學和訓練不能代替語文實踐和實踐中的經驗積累。“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就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要激活課堂,就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課堂在導入部分,把學生置於廣袤的沙漠,激起學生的感性體驗,從而喚起他們對更多話題作文優秀範文、高中語文優秀教案、教學實錄、備課資料、同步試卷、美文、高考模擬試卷、文學欣賞盡在語文軒網站/生命本質的探究興趣。在講讀“生命是一江春水”這一部分時,通過分析朗讀時的情感變化,有情感激越,有心平氣和,在不斷變化的情感體驗中認識生命本質和規律。在領悟了冰心老人筆下的生命之後,要求同學們採用“生命象……”的句式,詮釋自己對生命的獨到見解,講練結合,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和組織能力。課文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影響深遠,課堂設計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真正發揮了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

四、關注知識體系的新建構

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在原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對學習材料、學習問題的探索研究、探尋追究,自我建構,自我生成了一些新的東西。由於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不同,存在着個體差異,所以在課堂上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創新精神的發展。從課堂設計看,在品味關鍵語句和課外延伸這兩個環節中,旨在因勢利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從知識到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緯度去實現目標。

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怎樣達到讓語文學科以情育人,以美怡人的目的,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所有語文教師努力的方向。創新教育也是一個嶄新的課題,語文教學需要創新教育為它注入活力,讓它向更加正確、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當然,創新教育這一課題,也離不開語文教學這一龐大的載體,只有把創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語文教學,並從某種程度上指導語文教學,才能推進語文教學整體改革,提高素質教育水平。

三談生命教學反思

《談生命》是世紀老人冰心在仙逝前不久發表的一篇帶有比喻、象徵和哲理意藴的抒情散文,文中時有精當的議論,但又不是理性的直説,而是將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將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論理交融。鑑於學生生活閲歷淺、閲讀理解有限,我在本節課的設計中,着重引導學生感知品讀課文,發現其中的美點,挖掘其中的理趣,理解作者關於生命本質的闡述。

一上課,我就提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4點),給學生一個清楚的印象和一個明確的方向,為了達到這幾個目標,我將這一節課的設計分成四個板塊 (照應教學目標)。

第一個板塊:引用名言導入後,推薦課文和作者,再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初步感知,落實字詞。這一環節主要是落實基礎,積累。

第二個板塊: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層次。這篇文章在形式上沒有分段,可層次標誌卻很分明,這有助於訓練,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各層意思,加強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概括提煉信息的能力。

第三個板塊:探究瞭解,主要是突出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富於深意的句子,從而理解文章內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培養學生欣賞語言的能力。第四個板塊:聯想體驗,目的是通過“仿寫”訓練,由課文拓展到現實,讓學生從更深的意義上感悟生命的美好,理解作者關於生命本質的闡釋,從而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這節課也有遺憾之處,特別是品讀不夠細膩,不夠充分,教師在這一環節指導不夠,學生的交流不夠開放,不夠精彩。如果在閲讀這一環節上處理得好一些,課堂氣氛、學生表現會相應地好起來,這一節課將會更圓滿。

四談生命教學反思

在教學各環節中,自己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營造了一個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特別在感悟生命的形象美(春水,小樹)和哲理美時(在文中選擇一句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並説明理由),學生的語言表達,對文字的品析已經有了一定的深度,讓老師無比欣喜。另外,學生聯繫生活用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司馬遷,屈原,張海迪,霍金,凡高,雷鋒,叢飛等)和自己生活中的實例(如剛學過的課文,剛結束的運動會等)談對自己生命的啟迪時已經打開了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豐富的情感閥門,不僅學生的熱情達到了高潮,同時也達到了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正確引導的作用。

但是本節課也還存在遺憾,在賞讀了作者形象生動,富含哲理的語言描寫後,讓學生也來表達生命時(生命像……),學生的仿寫比較膚淺沒能引導他們學習作者不僅形象而且具體的語言表達,另外對於精美散文,學生讀得還不夠充分。學無止境!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不斷學習,努力改進,讓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更上新台階。

五談生命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冰心的一篇哲理性的散文,闡述了生命的意義,告誡人們要積極的、樂觀的面對生命。本文無論從語言,還是文章所透露的意義,對學生來講,都是值得學習的,所以這節課我主要從語言和文章的意義兩方面來引導學生學習。採用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教學方法,通過“生命像……,他經歷…… ,他是這樣做得……。”“我喜歡……,(句子或詞語)因為它採用了……的寫法(修辭),表現……的感情,我從中領悟到了……”這些開發性的問題,和自由式的思考方式,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文章。從授課效果來看,學生比較適應這樣的形式。

講完這節課後,最大的感觸是自己在教學經驗上的不足,在對文章知識的擴展上,與學生能力的訓練上,都是有欠缺的。例如,對冰心散文知識的擴展,語言的能力滲透,都很深入。並且把課堂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以教師講授為主,一部分以學生自學為主,這樣既能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情況,又能鍛鍊學生的能力。

通過這節課,最大的收穫是,懂得了九年級授課與其他年級的不同,也明白了知識的儲備對教師的重要,更讓我明白了同研一節課的意義。

六談生命教學反思

《談生命》是世紀老人冰心在仙逝前不久發表的一篇帶有比喻、象徵,帶有哲理意藴的“生命體驗”散文,它不僅哲思深邃,宏闊形象,鮮明生動,而且文字精練、老到,像一篇精美的散文詩。全文為“一片作”,一氣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嚴整。開篇引出話題,接下來描寫“一江春水”“一棵綠樹”的生命歷程。最後直抒胸臆,昇華哲理,説出了作者歷經百年滄桑,備嘗酸甜苦辣的生命“體驗”。文章揭示生命由生長到壯大再到衰弱的過程和一般規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與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則,表達了生命不止奮鬥不息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

針對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我在上這篇課文時,強調朗讀。我雖然注重了朗讀,但是,從整體來看,朗讀兩還是不夠。在理解內容、分析比喻句的含義方面花了很多時間。因為,學生閲讀完之後,好像又懂得了一點意思,有説不出,也説不明白,沒辦法,只好臨時改變主意,對學生的閲讀進行多次的指導。另外,在品析句子的時候,也花了不少的時間。從這兩方面的情況來看,我們的學生在閲讀理解方面缺陷很大。如何提高他們的閲讀能力,是我最迷惑的問題。長期以來,我都在研究這個問題,但一直都沒有找到好的方法。想在理解作者的感情的問題上,進一步拓展,但也未能達到要求,在下一篇課文儘可能做得更好。

標籤: 反思 生命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3rnv8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