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二年級語文《一封信》教學反思範文(精選3篇)

二年級語文《一封信》教學反思範文(精選3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一封信》教學反思範文(精選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語文《一封信》教學反思範文(精選3篇)

《一封信》教學反思1

成功之處:

1、訓練學生從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課文主要講了兩封信的故事。我讓孩子們仔細讀課文,找出兩封信的內容。

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寫上批語,做上記號;同座的兩位同學讀完了,互相議一議,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確。讓孩子們初步瞭解圈點批註的讀書方法。同時鼓勵孩子們只要用心讀書,用心思考,用心體會,用心傾聽就會有收穫。

2、學會比較閲讀。

通過兩封信內容的對比,表達態度的對比,看出第二封信更能表達出一種樂觀、堅強地對待生活的態度。

不足之處:

1、課堂設計內容過多,不利於學生吸收。

2、缺少“讀”,孩子讀得少。

改進措施:

1、在今後的教學中,精簡課堂,刪繁就簡,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

2、重視閲讀,在讀中感悟和理解。

《一封信》教學反思2

本次教研課,我上的是部編二年級上冊中的第6課《一封信》。這是一篇生動有趣兒童故事。用極具生活化的語言講述了露西在媽媽的指導下給出國在外的爸爸寫信的事,傳達出媽媽的教育智慧。全文篇幅較長,旨在讓學生在閲讀中識字,瞭解信的內容,感受故事表現的濃濃親情。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正確認讀16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正確、連貫朗讀課文。

3、藉助不同的提示語和標點讀出不同的語氣。

這篇課文重點應在前後兩封信在朗讀時語氣語調的區別上。本課分為兩個課時,這節課為一課時。

不足之處:

一課時中,我首先帶領生掃清字詞障礙,在做這一步時,孩子們分多種形式讀記,但是識字的方法較單一。在落實字、詞的基礎上初讀課文,明確露西一共寫了幾次信(兩次)。第一次和第二次信的內容分別在哪個自然段,用“——”和“~~~”勾畫出來。指導學生掌握提取信息的方法,並提高準確率。

在課堂中,適時運用遊戲吸引學生注意力,培養小老師、注重積極性的培養。需要改進的地方也還有很多,比如在寫字板塊中,沒有範寫的環節,展示評價不到位。學生的學習習慣還不夠好。

在以後的教學中,這些方面都應及時改進。

《一封信》教學反思3

作為一名老師,每一天的快樂與煩惱都來源於孩子,或許原本早上起來莫名糟糕的心情,就會被孩子在課上可愛的樣子所轉變。最近在講瞿祖紅翻譯的課文《一封信》。又讓我對如何能夠在“零經驗”的情況下,真正的掌握學情,同時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產生了新的想法。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於語文學習來説,“預習”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學習習慣,這是調動孩子主動學習、思考和創造的重要環節。一直以來,我的預習要求就是熟讀三遍課文,但是在上課時,我卻發現好像作用不大,並未達到我想要的預習效果。

預習:

所以從《一封信》開始,我對學生的預習提出了新的要求:

1、 將課文至少讀三遍;

2、能夠認讀本節課要求會認識的生字;

3、 利用字典和工具書,查清楚會寫字的筆順,並且組兩個詞。

這是我對學生課前預習的要求,在第二天上課前,我先下發了一張小的前測試卷,就是針對昨天預習的內容。在孩子答題的時候,我開始拿着語文書開始進行記錄,記錄孩子都有那些字還不太認識,哪裏還會有問題。在整個巡視過程中我發現,大多數孩子對於“肩”和“背”這個兩字的記憶出現混淆,“束”這個字的sh容易寫成s,除此外“刮”、“削”這兩個字也有一部分同學記不清。對於寫字表中的字,問題都集中在“寫”這個字的筆順上,個別同學將“封”和“電”的筆順寫錯,其他字都沒有錯誤。

所以在將近15分鐘的測試後,我基本掌握了本節課學生最容易出錯的地方,那接下來的25分鐘,我就開始集中火力,將學生易錯部分進行了集中攻克。在這一環節上,我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將講台交給學生,由一些基礎知識牢固的同學作為小老師,走到黑板上,為大家進行講解這些易錯點,而我則扮演一名“助教”,起到一個補充的作用。

整節課下來,我發現孩子在這節課上的注意力格外集中,即使平時幾個愛溜號的學生,今天也開始目不轉睛的看着講台上的小老師。這節課,不僅學生上的開心,連我自己都覺得這節課上的踏實!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經常會出現的問題就是容易抓不到教學重點,總是眉毛鬍子一把抓,感覺樣樣都重要,整節課下來教師累的.夠嗆,學生聽的迷糊。所以通過課前預習,課堂前測的方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讓教師更清楚這節課重點該放在那裏,着重講哪裏。

而且,通過課堂前測的15-20分鐘,我再巡視的過程中,也有機會對一些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進行單獨輔導,進行更加更個性化的教學。

第二課時的現場生成。

在第一課時結束後,今天我又上了第二課時。在學生已經掃清了生字障礙後,這節課我的教學目標就是通過辯論的方式,讓學生讀課文進行進一步的理解,同時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

在這節課上,學針對“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哪一個更好”為辯題,進行了激烈的辯論。大多數學生會選擇第二封信,主要觀點就是:爸爸遠在國外,不想讓他擔心家裏的事。而也有人覺得第一封信更好,理由是第二封信寫的那麼歡樂,然後又説思念爸爸,就會覺得很虛偽。但是因為第一次辯論,孩子們熱情過於高漲,所以我臨時決定,在孩子進行激烈的辯論後,將自己的想法寫在作文本上。此處就是課堂上臨時生成的東西,孩子們將自己的觀點用文字記錄在作文本上,又進行了一次寫作的練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2jd4k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