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關於《畫家和牧童》的教學反思

關於《畫家和牧童》的教學反思

在這裏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修改教案和磨課的過程。

關於《畫家和牧童》的教學反思

在決定教這篇課文後,腦海中就時常牽掛着這節課,教學的思路也想了一種又一種:剛開始時,我是以感悟畫家的著名為主線,學生找到哪句我就教哪句,但後來總感覺這樣操作起來顯得比較凌亂,於是,就作了調整,在第一次試教時,我從第一段介紹戴嵩開始學習,再學戴嵩是怎麼作畫的,然後學誇讚的句子。但這樣試下來以後,感覺還不是很舒服。因為課文第一段的內容介紹性比較強,而低段的學生由於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因此,這樣,一開始就切入第一段的學習,學生對第一段內容的感悟不是很到位,我點撥也比較吃力,所以,我對教材又作了適當的調整(當然,主線仍是感悟戴嵩的著名):學習字詞後,請學生説説畫家和牧童之間發生了什麼有趣故事?學生交流後,引學誇讚畫的句子(第三、四段),在體會戴嵩畫得好中感受他的著名;再看戴嵩當時是怎麼作畫的(即學習第二段中相關作畫的句子),進一步體會戴嵩不僅畫得好,而且畫得快,再次感悟戴嵩的.著名。在此基礎上,適時拋出第一段有關介紹戴嵩的句子,體會戴嵩的畫受人歡迎,加深學生對戴嵩著名的感悟。這樣,在學生對戴嵩有了感性的認識後,再學習相對較為理性的第一段,比較適合學生的接受水平,相對來説,要稍微“水到渠成”一些。

又比如對“濃墨塗抹”和“輕筆細描”我進行了重棒敲打,一開始設想是當場畫這幅荷花圖,讓學生在看中形象地感悟詞義,但是,我私下裏一試,要畫完這幅圖,最快的也要三分零二秒,一般都要三分十多秒,花費時間太多,感覺不可行。於是,我又想了像今天這樣利用圖,再結合我的書空演示來幫助學生理解。

就這樣不斷地反思,不斷地改進,包括每一句導語的設計,使指向性儘量更明確些,更加符合學生的接受水平些。在我磨課的過程中,得到了教研員鄔老師、葉老師,我們年級組的老師以及一年級陸老師的幫助,她們給我指出一個個不舒服的細節,給了我很多的啟發;另外,藍老師成了我學畫國畫的師傅,殷鋒老師給我解決製作課件中的問題,借這個機會向他們表示感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249op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