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體積與容積》教學反思範文

《體積與容積》教學反思範文

體積與容積的學習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一內容是進一步學習體積的計算方法等知識的基礎,也是發展學生空間概念的重要載體。教材非常重視讓學生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理解它們的意義。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本着“依據教材而又不拘泥於教材”的原則,對教材進行了處理;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發展,在學生在觀察、操作、比較中充分感受體積與容積的意義,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反思本節課的教學主要體現了以下幾點:

《體積與容積》教學反思範文

一、藉助情境,初步感知體積

課的開始,創設了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觀看動畫片《烏鴉喝水》,從中提出藴含的數學問題---烏鴉為什麼能喝到水?學生在觀察中初步感知烏鴉喝到水的原因――石子擠壓了水的位置,水面升高了;同時還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我讓學生比較兩個容易分清的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在教室裏找一找、比一比,哪些物體佔的空間大?哪些物體佔的空間小?”進一步把“佔空間”、“大小”這些詞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聯繫起來,喚起學生對日常所見事物的表象和感受。最後比較兩個難以分清的物體所佔空間大小。

二、在觀察、操作、比較活動中,促進學生對體積概念的理解

體積是比較抽象的概念,藉助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新課教學中我設計了兩個操作活動。一是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進一步感知物體是佔有一定的'空間。如讓學生猜想:把一個土豆放入裝滿水的杯中會有什麼現象發生?然後讓學生明白為了驗證猜想,必須得驗證,培養學生對科學嚴謹的態度。通過驗證得出,土豆也佔有一定的空間。二是通過“水面升高了”來體驗“土豆也佔有一定的空間”,使“物體佔有空間的大小”變得可觀察、可感受。師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邊觀察、邊思考、邊表達,逐步建立起體積的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在鞏固練習中讓學生利用小正方體按要求“搭一搭”,讓學生在操作中加深了對物體的體積的理解。

三、觀察比較,促進學生對容積概念的理解

對容積概念的教學,我還是採用觀察的方法,在觀察中讓學生認識什麼是“容器”,明確了什麼是容器後,讓學生明白什麼是“所能容納”,這時我利用水杯中裝有一些水的例子來説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觀念。容積與體積的意義有什麼區別是本節課的難點,我為了能讓學生區別體積與容積意義的不同,我做了一個實驗:用兩個瓶子,一個瓶子裏裝滿水,一個瓶子裏裝了一些水,讓學生説説哪個瓶子裏水的體積就是瓶子的容積。我還讓學生結合課件説説冰箱的體積與容積分別指什麼;我又找了兩個外形一樣大小,但容積相差很大的盒子,讓學生知道體積一樣大,容積不一定一樣大,讓學生在辨別中區別體積與容積的意義。

四、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提升概念

我安排了玩一玩:一團橡皮泥,小明第一次把它捏成長方體,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兩個物體哪個體積大?為什麼?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對橡皮泥任意變形,深化對“形狀改變,體積未變” 這個比較抽象內容的認識。

為了加深學生對體積與容積的深層次理解,設計了“判斷題和選擇題”這一教學環節,2個習題非常有針對性,進一步理解體積與容積的意義,選擇題將“物

體的表面積、體積、容積”三者融為一體,讓學生在似乎探險的歷程中,進一步感受表面積、體積、容積三個概念各自不同的內涵,再次激起了學生思維的火花。

但這節課也有一點遺憾:

1.教學體積、容積的概念時,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自主學習,由教師把概念直接拿出,沒有很好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教師的提問欠缺有效性,導致學生難以回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243y9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