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一單元:生命的律動:《天狗》,講學稿,(教師版) 導學案(人教版高二選修)

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一單元:生命的律動:《天狗》,講學稿,(教師版) 導學案(人教版高二選修)

 課題:《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一單元:生命的律動

年級: 高二(  )班    學生姓名:          學號:        組名:        

教學目標:

 1、理解現代詩歌“生命的律動”的內涵。

 2、體會各篇課文所包含的人格魅力。

 3、結合課文,領悟中國現代詩歌的奇特的思維方式。

4、體會詩的韻律和節奏,學習現代詩的朗誦。

過程和方法:反覆誦讀,選講《天狗》,以點帶面,引導學生領悟並品味這些詩歌所包藴的生命內涵。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天狗》

一、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開貞,號尚武,後以家鄉大渡河及雅河的別稱“沫水”和“若水”取筆名“沫若”。四川樂山人。幼年入家塾讀書,1906年入嘉定高等學堂學習,開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學,這個時期接觸了泰戈爾、歌德、莎士比亞、惠特曼等外國作家的作品。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達夫等人組織“創造社”,編輯《創造季刊》。1923年,他從日本帝國大學畢業,回國後繼續編輯《創造週報》和《創造日》。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參加“左聯”東京支部活動。

 郭沫若是一位開風氣之先的詩人,他的詩集《女神》應和着五四時期的狂飆突進精神,以飽滿的激情書寫了時代的青春和民族的新生。在詩歌觀念上,他主張詩是詩人的自我表現,認為“詩的本職專在抒情”;他相信詩的靈感和直覺,提出“詩不是‘做’出來的,只是‘寫’出來的”;他還強調詩的非功利性,但他承認詩所產生的客觀社會效應。郭沫若開創了現代新詩的自由詩,他的不拘一格的詩歌體式對後世影響很大。

二、課前預習:瞭解“天狗食日”、“天狗食月”的的傳説。

天狗食日是中國古人對日食現象的叫法。由於古時科學水平的侷限,日食這種異象常被誤認為不祥之兆。就古人理解,日食之所以發生,乃上天意志干預人間、警示君王,而“日不食、星不悖”才是“太平盛世”。每當日食現象發生,古人就會敲門擊鼓以祈求太陽儘快復圓。

天狗食月是古人對“月食”這一天文現象的簡稱。月食是指當月球運行至地球的陰影部分時,在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地區會因為太陽光被地球所遮閉,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塊。此時的太陽、地球、月球恰好 (或幾乎) 在同一條直線上。月食可以分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種。這種現象只可能發生在農曆十五前後。

三、整體感知

《天狗》這首詩借用“天狗吞日”“天狗吞月”的民間傳説,塑造了一個狂放不羈、氣勢磅礴的“天狗”形象,這一形象既是五四時期覺醒了的古老民族的自我寫照,又是具有徹底破壞和大膽創造精神的新人形象,體現了個性解放的時代潮流。

 全詩共有四節。第一節的起句“我是一條天狗呀!”猶如橫空出世,“天狗”的形象就此脱穎而出。緊接着,詩人連續用四個“吞”字,展示了“天狗”無比豪放的氣概,這一節末尾的“我便是我了!”是充滿自信的自我肯定。

 為了強化“天狗”的氣勢,詩的第二節又連續用四個“光”和“Energy的總量”,凸顯了“天狗”的穿透力和生命活力。這一節裏的“月”“日”“星球”“全宇宙”,直接承續上節而來,從範圍和氣勢來説是逐步升級的。

第三節是全詩的核心和高潮,通過“天狗”的“動”的形態(“飛奔”“狂叫”“燃燒”),來展現它的狂放不羈的性格。其中,“飛跑”是理解“天狗”的動感精神的關鍵:詩人除了連續用三個“我飛跑”外,還用了一個比喻(“電氣一樣”)和三個“在……上”的句式,來烘托奔跑的速度,勾勒了“天狗”一往無前的姿勢。至於這一節裏的“剝皮”等動作,顯然將“天狗”的恣肆狂放推向了極致。由此,最後一節的兩句才顯得順理成章。

 總的來説,這首詩從第一節的“吞”(積蓄能量)到第二節的“放”,再到第三節的恣意“飛跑”,也就是由動到靜,再由靜到動,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天狗吞日”“飛奔”的壯美圖景。

這首詩在中國詩壇有開風氣之先的意義。在新文化運動中激情四射的郭沫若,曾經被壓抑的思想得到充分釋放,他的詩作反映了那個時代強烈的反封建意識,表達了追求自由人格的心聲。

四、問題探究

 與“天狗”的狂放氣勢相適應,這首詩不僅主題思想趨於闊大、高遠,而且語言風格極為強勁有力。無論從氣勢還是風格來説,這首詩都是空前絕後的。

 1、“天狗”形象有幾重含義?

 在這首詩裏,“天狗”形象具有雙重含義:它既是一個五四時代追求精神自由與個性解放的大寫的“我”(民族與時代新人),又是一個熱忱、坦蕩和叛逆的“小我”,是“大時代中詩人自我靈魂、個性的真實袒露”。這裏牽涉到詩歌創作與詩人人格的關係。郭沫若是一位充滿激情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主張“詩是人格創造的表現”。田漢在給他的信裏也説:“你的詩首首都是你的血,你的淚,你的自敍傳”。這正是浪漫主義詩歌的特色。

 2、這首詩體現了郭沫若怎樣的思想觀念?

 這首詩體現了郭沫若的泛神論思想和科學觀念。應該説,泛神論思想貫穿整部《女神》。他曾這樣説:“泛神便是無神。一切的自然是神的表現”,“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我的表現”。這就可以解釋,這首詩中為什麼多次出現了“月”“日”“星球”“宇宙”等詞語。同時,郭沫若詩裏的科學觀念與泛神論思想是相輔相成的,“X光線”“電氣”“神經”“脊髓”“腦筋”等科學術語的使用,可以視為一種科學觀念的表現。泛神論思想和科學觀念均開闊了詩人的眼界,激發了他的想象力,有助於他的詩裏包容宇宙萬物,從而使其詩風雄奇、健美。

 3、這首詩中比較突出的修辭手法有哪些?如何理解?

擬人和誇張。 這首詩的整體手法是擬人,“天狗”形象的塑造能夠生動地展現充滿豪氣的自我精神。擬人手法也便於詩人進行富於想象力的誇張:“天狗”的“吞”“月”“日”“星球”以及“全宇宙”,“天狗”的“飛奔”“狂叫”“燃燒”乃至“剝皮”“食肉”“吸血”“齧心肝”,就變得十分自然、合理。因此,這首詩的擬人是巧妙的,誇張也是合理的。

五、閲讀課本P9、10頁《走近詩的世界》

 本單元所附的知識短文《走進詩的世界》,從總體上説明了現代詩的基本特徵。有兩點需要注意:1.這裏沒有給出一個確定的詩的定義,應讓學生懂得,這是由於人們對詩的理解千差萬別所造成的,不過詩有自己的基本格式和規定;2.短文談到的“不是詩”的幾種情況,如“分行寫的不一定是詩”“押韻的不一定是詩”“華麗詞藻的組合不一定是詩”“生活現象的羅列不一定是詩”,要引導學生結合實例逐一辨析。

六、課後自己閲讀理解《井》、《春》、《無題》、《川不號子》,反得誦讀。

本單元都是展示“生命的律動”的詩篇。這些詩篇所顯現的生命形態,或如“天狗”般充滿豪放的氣勢,或像“井”一樣保持着“靜默,清澈”的姿態,或如“春天”一般顯示蓬勃的生機,或者表現戰士直面死亡的勇氣,或者表現船伕在激流中搏鬥的堅韌勇敢。

 

劉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z7xee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