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有關科學教案模板五篇

有關科學教案模板五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科學教案模板五篇

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由於小班幼兒年齡較小,對於顏色非常敏感,顏色的變化使他們感到興奮、新奇,由此產生濃厚的探索慾望,於是我們根據幼兒的需要開展了“顏色對對碰”區域活動,讓幼兒在玩玩做做中認識顏色,在快樂的活動中感受色彩帶來的美,使幼兒樂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創造性的表現色彩、美化生活。

活動目標:

1.繼續探索顏色混合產生的變化使幼兒體驗到顏色配色帶來的樂趣。

2.樂於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發現。

3、通過對顏色配色的探索,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初步感知兩種顏色配色後發生的變化,積極關注周圍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

活動準備:

每個幼兒一瓶用礦泉水瓶子裝的清水,瓶蓋內已事先擠有紅色(黃色、藍色)顏色少許。紅、黃、藍標籤若干,裝有少許紅色(黃色、藍色)顏料的瓶蓋若干,抹布。

活動重難點:

1、重點:感知顏色配色後發生的變化。

2、難點:通過對顏色配色的探索,感知兩種顏色配色後發生的變化。

活動過程:

一、導入:

㈠清水變成有顏色的水,引起幼兒對顏色的興趣小精靈

1.教師示範:用來搖晃一瓶清水,使之變成有顏色的水。邊晃邊念:“搖搖搖,變變變,清水變出顏色來。”

2.每位幼兒拿一瓶清水,通過搖晃變出一瓶有顏色的水,並將相對應的顏色標籤貼在瓶身上。

3.請幼兒説説自己變出了什麼顏色的水。

4.教師詢問變出彩色水的原因。教師擰開一個瓶蓋,讓幼兒看到留在瓶蓋內的顏料痕跡,再想一想清水變成顏色水的原因。

5.請幼兒輕輕擰開瓶蓋,驗證瓶蓋內有顏料的事實。

6.請幼兒再輕輕擰上瓶蓋,用力搖晃,重複剛才的變化過程。

㈡變成新的顏色水,繼續探索顏色混合產生的變化

1.幼兒自選一種跟自己瓶內的顏色水不同的顏色標籤,貼在瓶身上。

2.想一想,如果瓶子裏的顏色水與顏色標籤所表示的顏料放在一起會有什麼變化?

3.幼兒根據自己所選標籤,選擇裝有對應顏料的瓶蓋,以此替換原來的瓶蓋。教師提醒幼兒一定要擰緊瓶蓋,一邊用力搖晃一邊觀察顏色的變化。

4.幼兒和身邊的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相互比較各自變出的新顏色有什麼不同。

㈢它們是這樣變出來的

幼兒將自己變出的新顏色水放到展台上,介紹自己瓶子裏的新顏色是怎麼變出來的。

二、展開:

1、教師揭開謎底。

將黃色與藍色混在一起就會變成綠色。告訴幼兒變色的小祕密:老師手裏是一瓶清水,把該擰下來塗成黃色,晃一下就變成了黃色。再用我準備好的瓶蓋上塗上藍色,然後在搖晃瓶子,水就變成綠色了。

2、幼兒動手操作,探索顏色的變化。

(1)師:小朋友想不想也來玩玩變色的小魔術啊?教師為每組準備了紅、黃、藍三種顏料。(水粉、油畫棒)請大家隨便選兩種顏色混在一起調勻或塗勻,看看會有什麼結果。(藍和紅混在一起變成什麼顏色?黃和藍兩種顏色混在一起變成什麼顏色。

(2)教師講解操作時注意事項。

師:好,現在請小朋友也來做一下這個實驗,不過老師有個小小的要求:每人只能哪兩種顏色不能把顏料灑在衣服或桌子上,注意保持衞生,做一個不亂塗亂畫的好孩子。

3、幼兒説説顏色的變化。

(1)個別幼兒展示。請幼兒説説紅寶寶和黃寶寶合在一起變成了什麼寶寶?生活中什麼東西是橘色的?答:橘子等。紫寶寶是哪兩個寶寶合在一起變成的?答:紅寶寶與藍寶寶。生活中紫色的物品有哪些?

師幼小結:在我們周圍,到處是各種各樣漂亮的顏色,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就會發現我們的世界非常美好。

4、幼兒動手操作,探索顏色的變化。

1)師:“小朋友想不想也來玩玩變色的遊戲?”老師為每組準備了紅、黃、藍三種顏色,請大家選兩種顏色混在一起調均,看看會有什麼結果?(藍和紅兩種顏色合在一起會變成什麼顏色呢?黃和藍兩種顏色又會變成什麼顏色呢?)

2)教師講解操作時注意事項

師:好,現在,請小朋友也來做一下試驗,不過老師有個小小的要求:

(1)不能把顏料塗在衣服或者桌子上,注意保持衞生。

(2)要在紙上做好記錄。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操作,並注意引導幼兒記錄操作結果。

小結:個別幼兒展示。 幼兒説一種,教師就出示一張調色卡。

紅+黃=橘黃

黃+藍=綠

紅+藍=紫

師: 顏料能變顏色,老師這裏的蠟筆也能變顏色。請你也來試一試。(一邊説一邊示範) 老師提出要求後小朋友操作。把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看一看變出了什麼顏色。

小結:幼兒説説顏色的變化

引導説出:紅和黃手拉手,變出橘色畫橘子;

黃和藍手拉手,變出綠色畫葉子;

藍和紅手拉手,變成紫色畫茄子。

師幼共同朗誦兒歌

活動結束:

1、收拾並整理。

2、鼓勵小朋友下次來玩顏色。

寶寶們,為我們的世界做出一點貢獻吧。老師這有一棵樹寶寶,但沒有漂亮的顏色,我們一起來裝扮一下它吧。把橘色的當樹寶寶的果實,綠色的當樹幹,紫色當花心。樹寶寶終於有漂亮的衣服和大大的果實了説:“謝謝小朋友。”“不用謝”自然結束。

延伸活動:

紅和黃手拉手變出橘色畫橘子。橘色(綠色、紫色)還能畫出什麼東西來?請小朋友把你們剛才變出的顏色畫一畫吧。

活動反思:

顏色,對於幼兒來説是非常喜歡的,本次活動是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瞭解到兩種顏色混在一起變成另一種顏色,也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到顏色變化的快樂,活動開始,我是用魔術師的形式導入課堂,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活動中,讓幼兒自己當小魔術師,從而體驗魔術師帶來的快樂,之後以愛護樹寶寶,引導幼兒做一個樂意幫助人的好孩子,整節活動達到了活動的目標,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發展了創造與想象的能力。導入的形式符合幼兒心理特點,就能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一節科學活動課,要讓幼兒觀察,然後有機會説,能説,大膽説,幼兒在先,教師在後。在我的教學活動中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在講解這環節要非常清晰,詳細。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不足:

1.材料投放要充足。活動過程中,由於用蠟筆和用顏料玩色時間不同,玩色用的塑料小杯很快就用完了,幸好阿姨進來幫忙,才使活動得以正常進行。

2.整節活動對幼兒的提問較少,針對性較欠,在科學的中小結部分比較重要,在教學活動中也漏掉了這一點。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不斷學習與探索創新,不斷豐富完善自己的實踐經驗,給幼兒恰到其分的指導,並以幼兒的心態,興趣和目光參與教學,融入孩子。

温馨提示: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和現象進行科學認識和探究的興趣和慾望。進一步深入研究幼兒,瞭解幼兒的興趣點和內部需要,瞭解幼兒的經驗、能力水平、學習方式、個性特徵,才能使幼兒園的科學教育真正適合於幼兒,才能真正實現我們教育的目標。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做熱脹冷縮。

2. 許多液體受熱以後體積會變大,受冷以後體積會縮小。

3. 培養孩子用科學的眼光看問題的習慣,並熱愛科學。

過程與方法:

1.改進實驗以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

2.製作一個簡易的觀察水的體積變化的裝置。

3.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比如瓶裝水為什麼不裝滿)。

教學重點

經歷對液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探究過程。

教學難點

能設計改進實驗裝置,使之能提供明顯可見的實驗現象。通過實驗探究,知道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教學準備 為每組準備:平底燒瓶,玻璃管,橡皮塞; 冷水,熱水,温度計、紅墨水、滴管。

教學過程:

一、水的體積變化的觀察

師:我們把氣球皮包口的裝滿水的大試管放進熱水中,會看到什麼現象?

請同學們思考:

同樣的兩個試管,把它們放進温度不同的兩個大燒杯中應該可以看到什麼現象呢?

你們看到了什麼?

換過來試一試,你們能不能從看到的現象判斷出哪個燒杯的水熱呢?

實驗研究:

水在受熱和遇冷後的體積變化

材料

杯子、試管、瓶塞、細管、紅墨水、滴管。

步驟:

1 .試管的水要裝滿,蓋上蓋子後不能漏水。

2.插上細管,黑色的小圈放在細管原水位的位置上,保持不動。

3.把試管放到熱水中三分鐘,觀察細管上的水位的變化,做好記錄。

4.把試管放到冷水中三分鐘,觀察細管上的水位的變化,做好記錄。

注意:

①小組要分工合作。

②仔細觀察水柱有什麼變化?

③做好記錄。

④注意安全,小心熱水。

小結:

我們把水受熱體積膨脹,遇冷體積收縮的這種性質叫做水的熱脹冷縮。 (板書:熱脹冷縮)

二、觀察其他液體的熱脹冷縮現象

師: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那其他液體有沒有這種性質呢?

除了水,你們還知道有哪些液體?

用同樣的方法來實驗,觀察和水的`實驗現象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組彙報實驗情況:

説明該組是用什麼液體來實驗?實驗看到什麼現象?説明這種液體有什麼性質? 師總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液體受熱和受冷後有什麼共同的性質?

像醋、飲料、醬油等等,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板書:液體的熱脹冷縮)

思考:瓶裝的液體為什麼不裝滿?

板書設計

液體的熱脹冷縮

醋 受熱 體積膨脹 熱脹

果汁

醬油 受冷 體積縮小 冷縮

牛奶 ......

液體 熱脹冷縮

科學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組織和指導學生在經歷“制定方案——動手製作——不斷改進”的製作蠟燭鐘的活動過程,意識到科學成果的產生是一個需要不斷改進的過程。

2、經歷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活動中,發現科學中的細節問題並加以修正。

3、引導和推動學生開展對計時工具的探究實踐活動,感受人類對時間的認識發展過程。

二、教學準備。

每小組粗細不同的蠟燭、一把尺子、一支黑色的記號筆、一張白紙、一個橡皮泥、一個蠟燭鬧鐘、一盒火柴、計時錶、沙漏。

三、學生分析。

對於小學五年級來説,用蠟燭做一個能夠計時的工具,是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會想到,但是製作起來又不是很難的活動。他們的動手能力強,但是發現問題和思考的能力一般。因此,本課的教學活動緊緊圍繞在“蠟燭鐘的設計方案有問題嗎”“怎樣讓你的蠟燭鍾計時更準確”“還有哪些因素干擾我們實驗結果”等一系列的關鍵性的問題,以及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引導學生思維向深度廣度發展。

四、教學過程:

(一)前後課銜接,引出問題。

1、考考你,古人晚上用什麼計時?

2、出示蠟燭。

用蠟燭來做一個蠟燭鍾,照明計時兩不誤,一舉兩得。今天我們就用蠟燭做一個夜間的計時器。(板書:夜間的計時器———蠟燭鍾)

(二)設計方案。

1、設計計時5分鐘蠟燭鍾。

(1)討論:先説説怎樣用蠟燭做一個能計時的蠟燭鍾。

(2)任務:做一個以一分鐘為單位計時5分鐘的蠟燭鍾。

2、討論並思考:(出示討論內容)

要求:蠟燭鍾計時儘量準確。

①怎樣用一根蠟燭製作一個可以計時5分鐘的蠟燭鍾?

②需要哪些材料?

③畫出預計做成的蠟燭鍾草圖。

④討論並及時記錄在設計方案的表格中。

3、描述自己的設計:

哪個小組上來介紹自己組的方案,請其他小組認真,看他們方案是否科學合理。(要求蠟燭鍾設計草圖,並講清設計思路,再介紹選用的材料及各材料作用。)

4、完善自己的設計:

聽完彙報小組的介紹後,其他學生參與質疑,重點就方案設計的科學性和選材加以關注。在彙報小組和師生的討論辯析中形成一套比較科學的實驗方案。

5、教師關鍵性問題:

①有小組可能會採用觀察蠟燭燒5分鐘後長度,再取另一根標上長度。教師則及時引導:要是讓這一蠟燭可以計時一個小時或更長呢?這種方案明顯存在不足。能不能根據推理方法,先觀察某一段時間內蠟燭燃燒的長度,再推算出10分鐘或更長的長度?

②一根蠟燭就標一個長度,如果剛好讓10分鐘可以,要是讓計時7分鐘或7分30秒?怎麼辦?

③每一小組根據這幾點反思整改自己組設計方案重新作一份設計草圖,並領取自己需要的研究材料。

(三)製作計時5分鐘的蠟燭鍾。

請同學們學生按照討論完善後的實驗方案進行製作蠟燭鍾,活動時間為7分鐘,(出示沙漏)老師用計時7分鐘的沙漏計時,現在開始。

分組製作蠟燭鍾。

(四)展示、評議蠟燭鍾。

1、哪一小組願意向大家展示並介紹自己組的得意之做———蠟燭鍾?(要説清自己的製作過程,闡述自己的思路。)

2、接受其他小組的質疑。

(五)測試蠟燭鍾計時是否準確。

1、第一次計時比賽。

(1)要求:

想不想看看大家做的蠟燭鍾到底準不準?

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個計時比賽。計時時間為一分鐘。為了公平起見,我們同時划着火柴後共同倒數3個數,然後點燃我們的蠟燭鍾,如果你們認為燒到一分鐘了就想辦法把它熄滅,然後迅速舉起組牌示意,老師在這裏用秒錶計時。聽清楚了嗎?(計時比賽)

(2)公佈比賽成績。

①關鍵問題:什麼原因導致你們蠟燭鍾計時不準確?

②學生交流人為因素、材料影響、環境因素。

2、兩分鐘修正蠟燭鍾。

3、第二次計時比賽。

4、根據比賽成績分析修正以後的計時情況,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

(六)拓展延伸:製作蠟燭鬧鐘。

我們發現了很多影響蠟燭鍾計時準確的因素,經過我們的改進誤差縮小了,但是仍有一些地方需要改進。我們的祖先象你們今天這樣,在經過了千百年來不斷的改進中,才有了今天計時準確的鐘表。今天回家後每一位同學可以再仔細做做,可以換種材料做做:比如用流水做一個水鍾,用沙子做一個沙漏還可以用點燃的香(盤式蚊香、拜佛的香甚至香煙都可以),然後把自己的體會心得和大家以及老師分享一下,可以嗎?

今天,通過同學們的集體智慧,我們讓普通的一根蠟燭成為了一個可以計時的計時器,你們多了不起啊!但是老師想提出更高的要求,你們能在今天的蠟燭鐘的基礎上做出一個能報時的蠟燭鬧鐘嗎?想想怎麼做?(看教學時間而定:如時間夠展開談,如時間不夠,作為課後延伸活動)

(出示蠟燭鬧鐘)老師這裏有一個做好的蠟燭鬧鐘,相信你們一定能作一個比我更好的。下課。

五、課後反思:

在本節課準備過程中和在實施課堂教學後,讓我對科學課教學中的教師引領作用和點撥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面就本節課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談一些我的教學感悟。

(一)實現學生的輻合型思維發展。

輻合型思維是當認知主體面臨一個認知問題的時候,通常注重考慮各種相關因素,收集儘可能多的相關信息,找出各因素之間的相互關係,最後提出一種解決問題的的具體方法。基於以上認識,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緊緊圍繞實現學生的輻合型思維發展這一定位。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環節的設計中充分創設了實現學生輻合型思維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從有結構實驗材料的準備,到“測試蠟燭鍾比賽—分析數據發現問題—修正問題——再測試——再分析數據—再發現問題”等教學設計。最終實現了:當學生面臨影響蠟燭鍾準確的因素的的認知問題的時候,學生通過查找各種相關因素(人為因素、環境因素、材料因素),找出影響蠟燭鍾準確與因素之間的關係,並通過思考最終得到解決影響蠟燭鐘的計時準確的方法(即:刻度要準;多次測量減小誤差;觀察要認真;及時點燃和及時熄滅等)。

(二)關鍵性的問題,引發學生有效率的探究活動。

教師在教學中的關鍵性問題,引領學生的思維走向,從而實現課堂的有效教學。本解課可分為五大版塊:設計方案;製作;驗證活動;查找影響因素;修正活動。其中在討論設計方案和驗證活動後的查找影響因素是本節課的關鍵環節。“怎麼知道蠟燭一分鐘燒多長;刻度怎麼標;還要注意哪些問題”等關鍵性的語言讓學生在茫然中在教師引領下一步步的邁上科學的階梯。又如學生在第一次測試蠟燭鐘的準確度以後,教師和學生共同查找干擾因素中,學生只是在蠟燭刻度上和計量準確上找原因,總是在材料因素的“圈子”裏轉,“除了材料因素,還有沒有人為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影響”,接下來的活動不用説都可想而知當時的課堂場景。

(三)取捨之間的課堂。

科學課的教學是有計劃的活動,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認知水平、思維特點、個性差異等都會給教學帶來不確定性,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留有一定的空間,必須充分考慮會出現哪些情況,每種情況如何處理,並事先作出相應的教學安排,要求教師形成“彈性化”方案。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將製作蠟燭鍾作為取捨之間的教學環節。其實製作蠟燭鬧鐘對一個孩子來説是一個極富挑戰的活動,用簡短有限的時間來實現對它的設計和製作,我想不會在孩子腦中留下多深的印記。莫不如在教學的尾聲用富有挑戰性的語言,吊起學生們足夠的胃口,讓他們在課後的大量時間淋漓盡致發揮想象力完成這個活動。我想這樣的“舍”是為了“得”到學生更寬泛的思維發展,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手是非常常見的身體器官之一,小小班的幼兒非常喜歡用手來做遊戲,但是要讓他們説出自已的手能做什麼,有什麼用途,確實不知,這節課就是認識手,讓幼兒通過這節課來認識他們的小手,手上有幾個手指頭,或是小手能夠幹什麼,並且,兩隻手也能做很多的事情,讓幼兒能進一步的瞭解手的用途及認識自已的小手。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知道自已有兩隻手,而且還能做很多的事情。

2、在活動室中增強幼兒和同伴與老師的情感交流和互動能力。

活動準備 小豬布偶 泡沫地毯若干 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 出示布偶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們知道他是誰嗎?

師:小朋友們好,我的名字叫“小豬”你們知道為什麼我會動嗎?

師:因為是老師的手在幫助小豬動起來。

1、小手變魔術師:小朋友知道自已有幾隻手嗎?(兩隻)師:一個手指頭呀,變呀變.一直到五個手指頭.

2、認識手心、手揹我們一起來和小手玩個遊戲。請你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如果我説“手心手心拍拍”小朋友們就要手心手心拍拍,看看誰的小手最能幹。

手心手心拍拍,我的小手轉起來。

手背手背拍拍,我的小手舉起來。

手心手心拍拍,我的小手藏起來。

師:小朋友們真棒,給自已鼓鼓掌吧。

3、出示小手能幹的圖片(幻燈片)比一比師:小朋友們把自已的小手伸出來,來和老師的手比下和自已的好朋友比下看看誰的手大,誰的手小。

師:看看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麼呀?它們用自已的小手在做事情。

師:你的小手會做什麼事情呢?

二、保護小手:

總結:

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幹,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要懂得保護自已的小手,不讓自已的小手受傷,並且講衞生、勤洗手,做一個講衞生的好寶寶。

科學教案 篇5

1、讓幼兒在沙地裏自由自在地玩沙子。可以光着腳在沙子上走一走、跳一跳;可以用手摸一摸、抓一抓;可以用鏟子、小桶、篩子等玩具玩沙子。

教師啟發幼兒:

在沙子上跳一跳,有什麼感覺?

用腳踩過幹沙子後,看看留下的腳印什麼樣?

用手捏一把幹沙子,試試能不能捏成一個球?

用鏟子挖洞、挖井、造房子,試一試能不能成功?

用篩子篩過的沙子什麼樣?摸一摸這些沙子有什麼感覺?

2、模仿遊戲:讓幼兒在沙池裏或沙灘上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如烏龜、螃蟹爬,小兔跳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ynmxv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