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集錦八篇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集錦八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集錦八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進入大班後,幼兒不僅樂於唱數,還喜歡各種比較數字大小的遊戲,但是他們對於每個數字在整個數序中的位置和數字區間概念的認識仍不太清晰,如當玩遊戲“猜數字”時,有幼兒猜10,我給出提示“太大了”,結果仍然有幼兒會繼續猜11。顯然該幼兒並不理解教師給出的提示和所要猜測的數字範圍之間的關係。

這樣的例子在一日活動中很常見。當我請11~20號的幼兒去喝水時,仍有一些在這個學號範圍內的幼兒沒有去喝水,而是在同伴的提醒下才懵懵懂懂地跟隨前往。一開始我覺得很奇怪,思考之後便豁然開朗:即使大班幼兒可以唱數到100,甚至更多,但是他們對數字區間的概念還是模糊的,有的幼兒並不清楚17是包含在11~20的數字區間內的。

以上兩個例子,究其原因都是因為幼兒缺乏一個較為完整的心理數軸,以及對數序的理解。基於幼兒的需要,我試圖將代表幼兒學號與數序的核心價值相結合進行活動設計,為幼兒呈現一條有趣的“會無限變長的線”,將抽象的心理數軸直觀地展現給幼兒,引導幼兒在遊戲中體驗數字與線段的關係。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發現線段與數序、數字大小等的關係,提高觀察、推理能力。

2.對數字感興趣,並感受生活中的數序。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知道自己和同伴的學號。

2.物質準備:自制帶箭頭的直線(箭頭可以拉伸延長)、數字卡片(0、10、20、30、40)、學號小人卡片上面有幼兒的頭像和學號)、箭頭、小紅旗、記號筆、空白卡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有趣的線,尋找線上的數字祕密

1.今天我帶來了一條有趣的線,你們發現這條線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很多幼兒馬上發現了線末端的箭頭,“線上有個箭頭!”)

2.你們平時在哪裏見過箭頭?箭頭代表什麼意思呢?

3.幼兒立即交流了很多有關箭頭的經驗。

(“我上次和爸爸媽媽在公園裏見過箭頭,告訴我們兒童樂園往哪兒走。”

“我在地鐵車站也看到過箭頭,告訴人們怎麼換乘。”)

【設計意圖:活動開場,教師就直接出示一條帶箭頭的線,引發幼兒對箭頭的關注,並交流有關箭頭的經驗,為之後環節中理解箭頭的意義作鋪墊。】

4.箭頭能表示方向,不過今天這條帶箭頭的線上還藏着許多看不見的數字。到底會有些什麼數字呢(教師在線的起點和終點各貼上數字0和10)?猜猜這段線上0~10之間還會藏着哪些數字?

5.幼兒—下子説出了0~10之間的數字。“你們説的數字都比0大,比10小,所以都在0~10之間。”

6.如果從10再接着往後數,還會有什麼數字呢?你們説的數字都比10大,都有可能在10的後面。那這條線好像不夠長了。

(教師拉出箭頭,將線拉到大約40左右的位置。)

7.(此時幼兒都覺得這條線很神奇,—下子很感興趣。)

變長的線上還藏着許多數字,這些地方會是數字幾呢?

(在20、30、40的位置貼上翻過來的數字卡片,待幼兒猜出再將卡片翻回來驗證。)

8.有些幼兒猜到這些地方可能是什麼數字。

“因為已經有10了,所以後面肯定是20、30、400"

(幼兒從線段的距離上估測出數字。)

9.如果再把這條線拉拉長,後面還會有數字幾?如果神奇的線變得越來越長,上面的數字會越來越大。原來這些數字是從左往右、從小到大排隊的。

【設計意圖:教師先從1~10“出發刀,引導幼兒發現在一段數字中間還包含着許多其他數字。之後,教師通過會變長的線,引發幼兒初步感知線上數字排列的規律(從小到大排列)。】

二、在線上找學號的家

1.説了那麼多的數字,有沒有數字可以代表我們自己(幼兒立即回答“學號”)?這條線上的數字是從小到大排隊的,我們把學號也來排排隊吧。

2.教師出示學號小人卡片,請幼兒

找到自己的學號卡片,把它放到線上合適的位置。

(幼兒看到貼有自己照片的學號小人,都覺得十分有趣,對“找找學號小人的家"躍躍欲試。)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

(教師發現:幼兒擺放的學號小人之間的距離有些問題。如5並沒有放在0和10的中間,或者幾個相連的學號沒有靠在一起,又或者11和13之間應該空開一點,卻連在了一起。)

4.學號小人都排好隊了,是從小到大排隊的嗎?有沒有問題?為什麼有些學號靠得近,有些寓得遠?

5.幼兒對教師拋出的問題進行思考,表述了自己的理解,並能舉一反三,發現其他學號擺放的問題。

“因為20後面就是21,當中沒有其他人了,所以要靠得近呀。”

“我發現了問題!11和13應該分開一點,因為當中還有12!”

6.有些學號中間沒有其他學號了,所以靠得近;而有些學號中間還有其他學號,所以分得開。剛才你們説有些學號中間還有其他學號,所以要分開一點,那現在請你們把這些學號小人也放到線上吧。

(幼兒將剩下的學號小人也擺放到線上合適的位置。)

7.現在我們的學號都從小到大排好隊了。你們知道嗎?學號的順序裏還藏着一個小祕密。知道某某為什麼是1號嗎?因為她的年齡是我們班最小的,所以她排在最前面。原來我們的學號是按照年齡從小到大來排隊的。這條線除了可以表示數字的大小,還可以表示我們出生的順序。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活動的重點部分,教師提供了貼有幼兒頭像的學號小人,讓幼兒在愉悦的遊戲體驗中,將自己和同伴的學號小人擺放在線上合適的位置,在此過程中體會自己學號與同伴學號之間的位置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逐步呈現出一條完整的數軸,並驗證了之前學號擺放的方法。在分享與糾錯中,教師和幼兒一起分析不同學號在這條線上距離存在差異的原因,瞭解不同數字在排列過程中的規律與特點,並感受數序與線段的關係。】

三、遊戲:猜學號

1.引導幼兒分成兩隊玩“猜學號”的遊戲。

教師説明規則:

(1)兩隊輪流“猜學號”,教師提示猜的數字是大了還是小了。

(2)誰猜中了,那一隊即贏,獲得一面小紅旗。

2.第一次玩遊戲。教師先在空白卡片上寫下心中想的學號。提問:猜猜我心裏想的學號是幾號?

3.幼兒猜出一個學號,教師就給出提示,如11太小了。這時教師要追問:我説的1 1太小了是什麼意思?11比誰小?那接下來要往哪個方向去猜?

4.讓我們用一個小箭頭來幫幫忙吧,請箭頭來幫我們指明接下來應該往哪個方向猜。這個箭頭可以怎麼放?指向哪一邊?現在有幾個箭頭?兩個箭頭是什麼意思?我心裏想的學號肯定在幾和幾的中間?

5.第二次玩遊戲。請一位幼兒來選一個學號,教師將線上的學號卡片都拿走,再來玩一玩猜學號的遊戲。

【設計意圖:此環節是本活動的難點,以競賽的形式玩猜學號的遊戲(在數軸上顯現數字過渡到隱藏數字)。幼兒根據“大了”或“小了”的提示來猜測他人手中所藏的學號。此環節的設計中教師運用箭頭來表示猜測的方向,幫助幼兒理解“大”“小”的提示並顯現猜測的範圍(數字區間)。】

四、討論與延伸

1.今天玩的遊戲都和數字排排隊有關,在生活中你還在哪裏見過數字是排好隊的?數字排好隊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方便?

2.幼兒分享生活中數序的經驗。

“電影院裏有數字,座位是從小到大排好的。”

“馬路上的紅綠燈上也有數字。”

3.教師根據幼兒的經驗進一步梳

理:電影院裏座位上的數字從小到大排

好隊是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找到座位。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並不僅僅是為了解決幼兒在數序認知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讓幼兒發現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的有趣和有用。此環節在與幼兒的有效討論中,引發幼兒關注生活中的數序,而這些生活中的數序可以為我們帶來許多方便。】

本案例榮獲:20xx年上海市中青年教師教學評優(學前教育)一等獎。

點評

簡潔而不失智慧 內秀而更顯專業——觀摩閘北區安慶幼兒園盧世軼老師的“學號小人”有感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黃瓊

20xx年3月25日,全市教研員和示範園園長集聚閘北區安慶幼兒園,觀摩在20xx年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組織的上海市中青年教師教學評優活動中獲得一等獎的盧世軼老師的大班集體學習活動“學號小人”。又一次走近盧世軼老師,再次收穫着無比的驚喜與感動,盧老師為我們全方位展示了她的專業能力與專業素養。下面,以“學號小人’為例,談談我的學習體會與思考。

第一,價值的最大化

今天,幼兒園的數學教學要什麼?其對幼兒發展的真正意義與價值是什麼?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盧老師的這個集體學習活動為我們生動詮釋了數學教學的價值。首先,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尋找線上數字的祕密"“猜猜這段線上0一10之間還會藏着哪些數字”,以及“猜學號”遊戲中,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油然而生。也許,這份被激活的興趣,會點燃幼兒未來對數學學習的探索願望。其次,數學智慧的發展。藉助於“一條帶箭頭的直線”,盧老師把豐富的數學元素予以充分組合:線段與數序、數字大小的關係:線段上數字之間的位置關係;自己學號與同伴學號之間的大小、位置關係等。在這個過程中,別具一格地體現了對幼兒觀察、比較、分析、判斷、推理等能力的發展價值。幼兒在有趣而富有挑戰的遊戲情境中,快樂地發現與學習,自主地建構着初步的、隱形的“心理數軸”,並有效地提升幼兒的數學思維、數學智慧。

第二,設計的有效性

這個集體學習活動設計的特色在於:一是簡潔。整個活動主要的教具就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制的“帶箭頭的直線”。教具極其簡單,卻在上面創造性地演繹了豐富的數學教育元素。這樣簡潔而不失智慧的教學設計,是非常值得欣賞的,比起那些“豪華版”的教具,也更有利於推廣、複製。二是融合。以往的數學活動,常常是“單打一”的設計,或者“數數”教學,或者“相鄰數”教學,或者“加減運算"教學,再或者“幾何形體”教學等。而盧老師把許多數學教學內容進行了有機結合。數字大小的比較、數數、認數、數序、相鄰數,以及線段與數字的各種關係等。這樣整合性的數學教學,反映了執教者以及安慶幼兒園的團隊對數學教育的駕馭能力和創造性設計的能力。三是挑戰。整個活動,不僅挑戰着幼兒方方面面的數學知識,更挑戰着幼兒觀察與比較、分析與判斷以及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和表達數學經驗的語言能力。幼兒樂在其中,也成長在其中。

第三,互動的現場智慧

這既是一個預設的,又藴涵着諸多生成因素和大量不確定內容的集體學習活動。盧老師機智而沉穩地面對來自幼兒的信息,予以適切的迴應。如,當幼兒把自己的學號插到箭頭上以後,出現了一些問題。盧老師冷靜地迴應,“沒有關係,讓我們先解決‘靠在一起的數字’問題。”於是,幼兒插學號中出現的問題一一解決。又如,當兩隊幼兒做“猜學號”遊戲,一隊輸了,有個幼兒不由自主地説,“要輸得起!”盧老師立即“接球”,迴應道,“是啊,輸得起,才能贏得更多!”現場師幼互動的情況,一方面反映了盧老師沉穩、機智又具有邏輯思維能力的個性特點,同時,更折射出了盧老師心中裝着本次活動目標和幼兒全面發展的目標,眼裏看着幼兒當前的現狀與發展水平,進行着有效的師幼互動。當然,在互動方面,如果用更高的標準來衡量,有的地方還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如,當教師總結幼兒在箭頭上數數“小朋友不但會一個一個數,還會十個十個數”的時候,有幼兒“插嘴”道,“我會五個五個數”“我還會兩個兩個數”。然而,教師沒有“接球”,未對幼兒不同的數數方法、經驗和學習積極性予以及時的首肯。但無論如何,盧老師沉穩而富有邏輯思維特質的互動,給大家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最後,還願意與大家分享的是,盧老師在“評優”活動中,不僅把一個活動上得別具特色,她的個別化學習活動也組織得有滋有味。另外,在“評優”的答辯與“全市展示”的互動環節中,她對主題活動開展效果的評價、對數學與主題關係的見解、對個別學習活動中結構化問題的理解,以及對集體學習活動難易問題的處理等,都很有個人獨立見解和專業底氣。這充分反映了她——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的一位本科生、有八年一線實踐積累的教師比較紮實的專業功底和實踐能力。

總之,盧老師是一位簡潔而不失智慧,內秀而更顯專業的青年教師。我由衷地期待着盧老師把“評優”作為新的發展起點,今後能不斷積極探索,不斷超越自我,在未來的成長與發展中,走得更遠、更好!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獲取有關雨的信息,體驗雨中樂趣。

2.傾聽雨聲,模仿雨打在不同物體上發出的聲音。

3.感知雨水與動植物的關係,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荷葉、塑料大蘑菇、小傘、搪瓷臉盆、報紙等。

2.每人一雙雨靴、一件雨衣。

3.花、草、烏龜、青蛙、小鴨等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1.產生興趣

①昨天天氣預報説今天要下雨。看!現在果然下雨了,我們一起到雨中玩玩吧!

②請幼兒穿上雨靴和雨衣一起走出活動室。

2.體驗雨中樂趣

①引導幼兒説説雨打在手上、臉上有什麼感覺,嚐嚐雨水是什麼滋味的。

②請幼兒看看雨是怎樣從天上落下來的,然後用相應的動作表示出來。

③鼓勵幼兒想出各種方法(可藉助玩具材料)在雨中玩耍。

④讓幼兒安靜地傾聽雨打在小傘、蘑菇、搪瓷臉盆、報紙、荷葉等物體上發出的聲音,並自由模仿。

⑤請幼兒分別到大型玩具和屋檐下聽一聽雨滴的聲音,看一看雨打在地上濺起的水花以及雨水流向下水道的景象。

3.初步感知雨水與動植物的關係

①提供花、草、烏龜、青蛙、小鴨等頭飾,讓幼兒分別扮演這些動植物,體驗雨水與動植物的關係。教師可示範扮演花姐姐,説:“我是花姐姐,喝了雨水(做喝雨水狀)特別舒服,花也開得更大更漂亮。”

②請幼兒分別以自豈扮演的角色口吻説出與雨水的關係。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慾望以及儘量為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使幼兒認識各種形狀、質地、大小不同的帶蓋的瓶子、 盒子。

2、嘗試用各種方法打開蓋子,並用語言簡單的表述出來。

3、培養幼兒了與參加遊戲、體驗成功的快樂。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1、各種形狀、質地、大小不同的帶蓋的瓶子、盒子若干。

2、糖果若干。(裝入不同的瓶中)旺仔牛奶、汽水、洗潔精、海飛絲洗頭液、午餐肉各一瓶。

3、自備套盒一組。(大紙箱―電腦紙箱―小盒子―巧克力盒――小玩具)

活動過程:

一、遊戲“送禮物”,引入主題。

1、 出示一個用膠帶封好的大紙箱,請幼兒想辦法打開它。

“小朋友,你們好!今天吳老師要給你們送個禮物,我們來看看是什麼吧。”(大紙箱)“誰來幫老師想個辦法打開它?”(撕開、用剪刀剪開、用鑰匙戳開——————)選一種方法打開。

2、 從中取出一個電腦紙箱,請幼兒打開。

3、 從中取出一個小盒子,請幼兒打開。

4、 從中取出一個巧克力盒子,請幼兒打開。

5、 從中取出一個小玩具熊。

二、請幼兒觀察佈置好的場地中各種各樣的瓶子、盒子。

“今天老師給你們還準備了許多東西,你們看看大門都是什麼?你都看到裏什麼瓶子?”“它是什麼形狀的?什麼東西做的?”請個別幼兒回答,教室可引導幼兒選擇性地講述。

三、請幼兒嘗試用各種辦法打開盒子,並用語言簡單表述。

“吳老師給你們每個小朋友準備了禮物,它們都藏在盒子裏,你們要想一些辦法打開它就能得到禮物了。你們去挑一個你喜歡的瓶子或盒子打開它,看裏面是什麼?拿到裏禮物後,請把蓋子再蓋好放到桌子上。”“打開裏面有什麼?你是怎麼打開的?”教師巡迴觀察引導幼兒講述。

四、請幼兒回座位休息一會兒,提問:

1、 你們找到寶貝了嗎?拿出來看看?是什麼?

2、 你找到了幾顆糖?數數看?(幼兒個別提問回答)

3、 出示一個粘膠帶紙的透明盒、化粧品的瓶子,請幼兒嘗試打開,説説你是怎麼打開的?

4、 請幼兒講講你是用什麼方法打開瓶子、盒子的?

五、教師依次再出示旺仔牛奶、汽水、午餐肉罐頭、八寶粥。

“我這還藏着寶貝呢,小朋友看看是什麼?他們是怎麼開的?”逐個講解演示。

1、 你還見過那種瓶子的開法不一樣,請幼兒講述。

2、 還有什麼東西跟汽水一樣的開法?

六、教師小結。

七、活動延伸:將瓶子進行分類。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基本掌握了多種蓋子的開法,但活動中實物刺激太多,幼兒的注意力被美食轉移了,忽略了自己是怎麼打開蓋子的,致使語言表達不夠。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一定吸取本次活動的經驗,讓幼兒更好的吸取知識!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生蛋和熟蛋的特徵,

2.能用不同方法操作探索,並用標記區分生蛋和熟蛋。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自己的探索結果。

活動重點:

能用不同方法操作探索,並用標記區分生蛋和熟蛋。

活動準備:

電筒、生雞蛋和熟雞蛋人手一個、鞋盒若干、盆子

活動過程:

一、猜測生蛋和熟蛋

1.師:今天海寶帶來了一個生蛋和一個熟蛋,可是它不小心弄混了,要請小朋友們來幫幫它,猜一猜哪一個是生蛋寶寶?哪一個是熟蛋寶寶?

師:在猜之前我先要考考大家,生蛋和熟蛋有什麼不同呢?那誰有好辦法,來區分生蛋和熟蛋呢?

幼: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聽一聽,搖一搖,轉一轉(教師同時將這些辦法記錄在記錄表上)

2.幼兒探索操作,並請幼兒交流自己是用什麼好辦法來分辨生蛋和熟蛋,教師用標記記錄下來。

三、共同探索區分生蛋和熟蛋。

師:現在海寶要用好辦法來做實驗,並且要把實驗的結果用標記貼在蛋上,做區分。

1.搖一搖,通過感官感知生、熟雞蛋的不同

師:海寶先邀請兩個蛋寶寶都要開始玩搖搖樂的遊戲,請每個小朋友拿好自己的兩個蛋寶寶,仔細的聽一聽?

要求:請你輕輕地從盒子裏取出蛋寶寶,然後放在耳邊搖一搖,聽一聽!有聲音的蛋寶寶就貼上五角星,把它和另一個蛋寶寶區分開來!先完成的小朋友做好,老師就知道你已經完成了。現在輕輕開始!

幼兒開始操作,教師巡視,操作過後教師指導一名幼兒演示操作

師:請你來説一説你感覺到1號蛋寶寶是怎麼樣的?2號蛋寶寶呢?(1號蛋是晃動的,有聲音的;而2號蛋是不晃動的,沒有聲音的)教師把結果記錄下來。

師:那我們先給會發出聲音的1號蛋寶寶貼上五角星吧!

2.照一照,利用光線區分生蛋熟蛋的不同

教師請幼兒來示範電筒的使用方法

師:接下去海寶邀請來小電筒,等一會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個大電筒,請你小心的把蛋寶寶放在電筒上,而且要用身體把光線擋起來,仔細的看一看,哪一個蛋寶寶是透光的!先完成的小朋友就先給透明的那個蛋寶寶貼上五角星。

幼兒小組操作,討論交流

師:你們發現了什麼?誰來説一説?(引導幼兒發現透光和不區別)

在投影一下,教師驗證幼兒的發現:原來1號蛋寶寶是透光的,2號蛋寶寶看上去是黑乎乎的。(教師記錄下來)師:好,那我們給透光的蛋寶寶貼上五角星!

3.轉一轉,通過旋轉區分生蛋和熟蛋

師:接下去海寶要請兩個蛋寶寶進行轉圈比賽了,看一看,他們誰的本領大!

要求: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盒子,所以請你把你的蛋寶寶分別用小手讓它轉動起來,看一看哪一個轉的快!就把五角星送給他。

幼兒小組操作:將生蛋和熟蛋分別放在桌上的盒子裏,然後讓幼兒用手轉動雞蛋,並在會轉的雞蛋貼上五角星,教師在旁指導。

師:你發現了什麼?幼:一個雞蛋寶寶轉的很快。

師:現在我們看一看記錄表,他們搖的時候有聲音,在電筒下看是透光的,請你們來猜一猜,這些蛋寶寶是生蛋還是熟蛋呢?

幼:生蛋,因為生蛋寶寶裏面是液體,所以會發出聲音,看上去透明的,而且轉的很慢。

4.教師將貼有兩個五角星的1號蛋敲開,放在盆子中,驗證猜測,並小結:原來,生蛋裏面是液體,搖一搖會發出聲音,照一照,看一看會透光,轉一轉能夠轉的很慢,有這些特徵的蛋就是生蛋。

那誰來説一説,有哪些特徵的是熟蛋呢?

幼兒驗證自己的蛋寶寶,猜測正確的幼兒舉手。

師:今天我們學會了這麼多方法來分辨生蛋和熟蛋,在生活當中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來區分生蛋和熟蛋,回家你可以試給爸爸媽媽看一看!

活動延伸:請幼兒撥蛋並品嚐熟蛋。

活動反思:

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意在創設一個情境,讓幼兒在猜測中激發起興趣,但是提的問題不是很到位,應該更改為“今天海寶帶來了一個生蛋和一個熟蛋,在不敲碎蛋寶寶的情況下請小朋友來猜一猜!你有什麼好辦法?”,將“生蛋和熟蛋有什麼不同呢?”這個問題去掉,猜測過後,可以根據教師記錄下來的內容進行判斷是否可行,從而在第二環節添加一個步驟,幼兒自由探索,並且交流“你會有什麼發現?”在環節二中,共同探索區分生蛋和熟蛋,主要分為三個小操作,第一個操作幼兒基本上都沒有問題;而在第二個操做中,活動中我使用了幼兒操作代替教師教的辦法,但是發現不可行,還是需要教師教幼兒使用電筒,並且,如何照一照雞蛋,從而有利於幫助幼兒操作探索,並且省去了臨時添加的再次操作的環節;

在第三個操作中,同樣也發現了幼兒轉的時候有所不同,有的幼兒像教師一樣雙手轉雞蛋,但是有的幼兒是單手轉雞蛋,從而導致熟雞蛋沒法轉到最快的速度,因而我邀請一名幼兒上前來掩飾轉雞蛋的方法,讓幼兒從中發現在轉圈比賽時需要我們用力轉,才能真正的比出轉圈本領大的雞蛋,因為又添設了一個再次操作的環節,所以時間有些拖沓。在討論中,其他教師也認為可以適當調整三個操作的順序,從而便於幼兒在照一照操作時,仔細的探索,在照一照時需要教師的細緻要求,如電筒的擺放位置,電筒照的時候該如何握,最好夾在腿的中間,將雞蛋放在電筒上面,而且需要用身體遮擋住其他光源,才有利於實驗成功。在第二教中,教師們都設想了多種操作的情況,從而讓幼兒更自主。在最後一個環節中,因為一時疏忽,讓幼兒也敲了生蛋,所以幼兒敲雞蛋的技能還沒學會,把蛋都打在外面了,所以在活動調整後,需要引導幼兒敲熟蛋,從而便於延伸活動品嚐雞蛋的開展。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磁鐵能吸鐵的特性。

2、激發幼兒對磁鐵吸鐵現象的探索興趣,發展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小籃子、一塊磁鐵;積木、積塑、螺絲帽、鑰匙、回形針、硬幣、紙張、布條、茶杯等物品。

2、帶有磁鐵的文具盒、書包等實物及一些圖片。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尋寶"導入活動。

1、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尋寶,但是去尋寶時我們小朋友都要帶上一樣東西才能尋到,我們看看我們要帶什麼東西進去?(教師出示磁鐵)。磁鐵有什麼用呢?人幼兒自由説説。

2、現在小朋友們可以拿着磁鐵進去玩了?你們看看會發生什麼事?老師巡迴指導。師:小朋友看看為什麼磁鐵吸不住這個東西啊?幼:因為它是木頭的。師:朋友聰明,那你們看看磁鐵為什麼又不能吸住這個東西呢?幼:因為它是塑料的師:小朋友,你們玩好了嗎?現在時間到了,你們去找個位子坐下來,老師請小朋友説一説剛才磁鐵都吸了什麼東西啊?幼:有釘子,有夾子,有瓶蓋,有別針。

師:哇!磁鐵的本領可真大啊!磁鐵吸了這麼多東西?那你們看看磁鐵吸得東西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啊?幼:他們都是鐵做的。教師小結:原來磁鐵可以吸住鐵的東西。

二、兒動手操作,發現磁鐵隔物吸鐵的特性師:現在老師再請你們來玩一個遊戲,現在每個小朋友一個人拿一個紙板,把磁鐵上面的東西拿下來放在紙板裏,你們再玩玩看會發生什麼事?師:小朋友,你們説説看為什麼這些東西在紙板上動起來啊?幼:因為紙板下面有磁鐵。老師小結:小朋友真聰明!告訴你們磁鐵還有一個祕密就是它還可以隔着物體吸鐵,但是這些物體不能太厚 。

三、創設情境,讓幼兒瞭解磁鐵在生活中用途

1、剛才老師不小心把很多的別針掉進了這些沙子裏,你們能不能幫助老師想想辦法撿起來啊?但是用手撿太麻煩了,你們有沒有更好地辦法啊?師:剛才我們剛剛學過了一個磁鐵的特點,你們可以不可以利用磁鐵來把老師的別針撿起來啊!誰來試試?啊!原來真的可以啊!

2、原來磁鐵在我們生活中給了我們這麼多的方便啊!那我們再來看看磁鐵還有什麼用處?教師出示鉛筆盒,揹包,磁性玩具 和圖片引導幼兒觀看了解。

四、活動結束剛才我們知道了磁鐵有這麼多的本領,回家後河爸爸媽媽再找一找磁鐵還有什麼本領好不好?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自始自終都圍繞着老師創設的環境進行,剛開始老師讓幼兒瞭解“發現”一詞,循序漸進,讓幼兒有一個過渡的過程,這個活動基於幼兒在以往的活動中已有發現磁鐵的經驗,啟發幼兒回憶有何發現。在幼兒操作後,在記錄紙上畫下自己用磁鐵吸住的東西,記錄紙下方注有“姓名”一欄,但沒有一個小朋友將自己的名子填上,沒有起到作用。

在幼兒分別講述自己用磁鐵將什麼東西吸起來的時候,老師應引導幼兒是怎樣把不是磁鐵的東西吸起來的,在比賽前,老師沒有交待幼兒一定要吸不是鐵的東西。

在小組活動時,老師應引導幼兒合作探究,在數數量時應讓幼兒自己數自己組的數量,再報出來,或者為了更好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可在比賽時引導幼兒進行分工,幾個人拿東西吸,一個人專門記錄吸到的東西,並數數。

本次活動有靜有動,有可操作性的由西,整個活動安排的比較輕鬆。

本次活動中,每個幼兒都把自己當作一個主體,其它幼兒無法參與進來,幼兒無法實現相互交流,無法實現互動,這個環節值得老師思考。

“讓幼兒與環境對話”表達了環境創設的一種新取向,實現了環境創設的一種質的轉變:變靜態環境為流動環境,變單一環境為整合環境、變局部環境為宏觀環境,變物質環境為心理環境,同時促進了幼兒、教師、家長的共同成長,發揮了環境作為教育資源的最大利用價值,真正實現了環境與幼兒的“對話”。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通過觀察水在不同容器中的形狀變化, 進一步瞭解水的特性。. 樂於參加實驗探索活動,發展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蒐集各種不同形狀的盛水器皿。. 大水箱、盛着水的透明塑料杯。. 隔水圍裙或簡易小雨衣。

活動過程

1. 給每位幼兒一杯水,請幼兒觀察並觸摸杯子裏的水,向幼兒提問:

水有顏色嗎?

水在杯子裏是什麼形狀的?

觸摸水的時候有什麼感覺?

2. 請幼兒介紹自己蒐集回來的盛水器皿,説説它的形狀。

3. 幼兒操作,嘗試把杯子中的水倒入不同形狀的盛水器皿中。建議幼兒蒐集瓶口較大的器皿,以便進行倒水活動。

4. 與幼兒觀察和討論,當水倒入不同形狀的器皿時,水的形狀有什麼變化。(水的形狀會隨着器皿的形狀而改變。)

5. 老師:水沒有一定的形狀。把不同形狀的器皿放在展覽角,請幼兒欣賞。

活動

能參與討論水的特性。

能投入實驗、觀察活動。

活動建議:

活動的重點在於鼓勵幼兒探索水的特性,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受,不要追求讓幼兒説出水無固定形狀這一特性。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設計意圖夏天天氣熱,各種傳染疾病的害蟲也多,幼兒年齡又小,自我保護意識又差,因此,為了讓幼兒初步掌握一些夏季防暑降温的知識,懂得在炎熱的夏天保護自己,特設計了本活動。

活動目標1、知道夏季要少吃冷飲。

2、簡單瞭解幾種防暑降温的方法。

活動準備1、自編故事:《嚕嚕變成冰激淋了》

2、自編遊戲棋:《防暑降温我知道》、骰子若干。

活動過程1、講故事《嚕嚕變成冰激凌了》,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和情節。

(1)根據故事情節提問:①天氣熱了,嚕嚕想用什麼辦法降温?②嚕嚕吃了冰激淋發生了什麼事情?③小豬嚕嚕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

(2)引導幼兒討論,夏天吃過多的冷飲有什麼危害?

(3)教師小結:夏天不能吃過多的冷飲,要用正確的辦法來降温。

2、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講述:夏天天氣熱了我們可以怎樣做?

(1)鼓勵幼兒説出各種防暑降温的方法。

(2)教師小結:夏天天氣熱了,我們可以扇扇子、開空調、開風扇、吃適量的冷飲、吃乾淨的瓜果、喝綠豆湯、穿短袖衣衫、勤洗澡等來防暑降温。

3、組織幼兒討論:夏天我們應該注意什麼?

教育幼兒夏季注意飲食衞生習慣,如,不要吃過多的冷飲,不要在高温下活動,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或電風扇下睡覺,勤洗澡、洗手,主動多喝白開水,保持充足的睡眠,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要用飲料解暑等。

4、玩棋類遊戲:防暑降温我知道。

(1)教師交代遊戲規則:幼兒兩人一組,擲骰子看點數,遇到"Ⅹ",後退Ⅹ旁邊的數字格數,遇到"↑",直接過橋,先到達終點者為勝利者。

(2)幼兒玩棋類遊戲。(教師也可以參與到遊戲中,幫助幼兒理解遊戲的內容,同時增加幼兒參與遊戲的積極性。)活動延伸日常生活中,家長和教師都要提醒幼兒用正確的方法來防暑降温,同時提醒幼兒要勤洗手、洗澡等,注意夏季飲食衞生,謹防疾病。

附自編故事: 嚕嚕變成冰激淋了夏天天氣真熱啊,太陽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小狗趴在樹蔭下,伸着長長的舌頭直喘氣,小兔子扇動着長長的耳朵,水牛跳進河裏,把自己全部泡在了水裏,小豬嚕嚕趴在地上呼哧呼哧的喘氣,唉,天熱了真難受呀,想個什麼辦法涼快涼快呢?

媽咪÷愛嬰÷網÷幼兒園_教案頻道

突然,小豬嚕嚕爬起來飛快的向商店跑去,原來呀,他想出了一個讓自己涼快的好辦法--吃冰激淋! 小豬嚕嚕來到商店才發現,冰激淋這麼多啊,有草莓味的,巧克力味的,奶油味的,還有彎彎的香蕉冰激淋,小豬嚕嚕每個品種都要了一個,他吃了一支又一隻,真過癮呀!

突然,小豬嚕嚕感覺自己的肚子變涼了,變硬了,緊接着,他感到自己渾身都僵了,他想大聲的喊,可是張不開嘴巴,他想動也動不了,肚子還很疼很疼,慢慢的,小豬嚕嚕變成冰激淋了。

這時候,大象伯伯來商店買東西,發現昏迷的小豬嚕嚕,就趕緊把他送進了醫院,山羊醫生、熊醫生趕緊把小豬嚕嚕包在厚厚的棉被裏,又在他的肚子上放上一個大大的熱水袋,慢慢的,小豬嚕嚕醒過來了,他發現自己躺在醫院的病牀上,這時候,熊醫生温和的對小豬嚕嚕説:"夏天雖然天氣熱,但也不能吃太多的冷飲,吃冰激淋不能防暑降温的。"小豬嚕嚕難為情的低下了頭,他明白了一個道理。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溶解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科學現象,孩子們知道糖化了、雪化了……但是對於溶解與哪些因素有關係卻是模糊的,不確定的。大班幼兒已有了一定的觀察、操作、記錄、分析以及推理的能力,並且對科學現象有濃厚的探索興趣。本節課就是引導幼兒通過實驗來感知、理解物體溶解的速度與物體的形狀、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有關係

活動目標

1、願意思考並積極探索常見可溶物在水中的現象。

2、觀察糖在水中溶解的過程及水在口味上所發生的變化。

3、對溶解的現象產生好奇,能夠大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重點難點

探索可溶物在水中溶解的現象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

吸管 水杯 白砂糖 大米 水 水彩筆 任務卡

經驗準備:

幼兒已會“攪”的動作

活動過程

1、導入

①師:小朋友們好,我是陳老師,今天陳老師給每位小朋友都帶一瓶神奇的飲料,現在請小朋友們嘗一下,然後告訴我你們找到是什麼味道呢?

幼:沒有味道

②變魔術引導幼兒説説水的味道有什麼變化。

師:現在我來給小朋友變一個魔術,小朋友們再來嘗一嘗水的味道有什麼變化?

幼:變甜了

師:那你們知道他為什麼會變甜嗎?

幼:因為往裏面加東西了,加糖了。

教師總結:糖放進水裏,攪一攪會消失不見,這種現象叫做溶解現象。

2、幼兒動手操作

①認識材料

師:那小朋友們想不想自己來做一杯神奇的飲料?

幼:想

師:那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我們都需要哪些東西吧,小朋友們仔細看哦,我請舉手的小朋友們來回答一下。

幼: 杯子、吸管、大米、糖

師:小朋友們真棒都認識

②示範如何操作實驗

師:首先我們有兩個水杯,面前有兩種材料,一個水杯裏面放一種材料。由習慣幾天假吧。輕輕的攪拌,看看哪個可以消失不見溶解哪個沒有消失不見沒有溶解。

③請幼兒動手操作

師:每個小朋友都有兩個水杯,小朋友可以從桌子上拿兩種材料,放進你的水杯裏,一個水杯裏放一種材料,然後用吸管進行攪拌,看看哪種材料是可以溶解的那種是不能溶解的。

師:小朋友們要記住水杯裏面有水,小小朋友一定要小心,不要把水灑到衣服上,用吸管時也不可以往別的小朋友身上戳,要輕輕的握住水杯進行攪拌哦。那請小朋友認真等待老師給你們發材料。

師:那你們做完實驗以後舉手老師給你們發任務卡,任務卡上面有什麼?

幼:大米、糖、笑臉、哭臉

師:那一會兒,小朋友做完實驗就可以去收,然後老師給你們彩筆你們就可以就可以在任務卡上面聯繫那怎麼連呢?仔細聽老師説。如果你放進去糖和大米它溶解了消失了那你就把它跟笑臉兒連起來,如果它沒有溶解沒消失不見,那你就跟哭臉連到一起。知道了嗎?

幼:知道了

師:那小朋友們可以開始操作實驗了

幼兒一邊操作實驗教師一邊巡迴指導

3、活動延伸

師:老師悄悄告訴你們哦。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好多東西。是可以想糖放進水裏一樣消失溶解的,也有很多東西像大米一樣,是不能溶解的,小朋友回家以後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去觀察一下,然後來幼兒園後分享給你們的好朋友,看看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哪些東西不能溶解,好不好。

幼:好

師:他這節課到這裏就結束了,小朋友們表現的真棒,給自己鼓鼓掌吧。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我主要設計了一些簡單、明確、的問題,來突破活動的重點與難點,活動中教師提問,如何能夠引起幼兒的興趣,是很重要的。

通過本次活動,我也發現並總結了不少小問題,如操作時提醒幼兒看好杯子,注意力要集中。口語上也要注意,在幼兒知道了那是溶解的現象時,教師在後面的講解時就要用上溶解一詞並且總結一下操作結果。整個過程的課堂氣氛還是比較安靜,應該更積情一點提高整堂課的積極性。幼兒的參與性比較少。另外,在本次活動中我選擇一些幼兒回答問題,但幼兒比較膽小、怯懦,所以幼兒回答問題十,比較磕巴聲音比較小,不自信。使幼兒得不到發展。活動中還可以設計一些比較有深度,但是經過思考後肯定可以回答出來的問題,適當地請幼兒勇於嘗試回答問題,我想每個幼兒都有自身的優點和長處,在活動中我們應該讓每個幼兒都能體會到成功感,從而增強自信心。相信在這樣的引導和鼓勵下,幼兒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在操作實驗的環節,可以使用多種材料,讓幼兒自己嘗試動手操作。讓幼兒自己思想,想自己動手。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老師儘量地支持幼兒,鼓勵幼兒,老師可以讓做完的實驗先放在幼兒的面前,等幼兒做完任務卡以後,再把實驗材料收回。這樣可以更好的讓女兒觀察實驗結果。

教師問隨便成什麼味道了沒有等幼兒直接回答,直接代替了幼兒回答,這裏教師的有效提問應留給幼兒探索的空間,可以提示和鼓勵幼兒回答問題。在最後也應總結本節課實驗結果,也可以適當的提問幼兒還有哪些東西是可以溶解的,哪些是不能理解的,讓幼兒根據平常生活經驗進行思考。如:豆子、石子等物體不能溶解,如:食鹽、等物體是可以溶解的。讓幼兒回家後可以和父母一起做實驗一起操作後再來告訴老師,此處的靈活性很大,這需要在將來的教學中善於積累經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y9nyq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