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初中體育教案集錦6篇

初中體育教案集錦6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體育教案集錦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體育教案集錦6篇

初中體育教案集錦6篇1

課題:體育鍛煉重在參與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參加體育鍛煉的意義

2、能力目標:樹立自覺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意識

3、情感目標:正確認識調節好自己心理、情緒的重要性。

重點:明確體育活動對促進身心健康的作用!難點:爭取了解自己的體能!

教學任務:1、參加體育鍛煉的益處2、體育鍛煉重在參與3、瞭解自己的體能

教學內容:1、古希臘人對參加體育鍛煉的益處有的呢地認識:

“如果你想強壯,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聰明,跑步吧!“

我國先秦時期在《呂氏春秋》中用形象地比喻闡釋了“生命在於運動”的真諦:

“流水不腐,户樞不蠢,動也。”

2、體育鍛煉重在參與你必須真正理解“重在參與”的體育精神,並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只有殘疾阿體育鍛煉,才能體會到鍛鍊的樂趣,並得到益處。應具有積

極、樂觀和奮勇拼搏的進取精神,並把這種態度和精神滲透在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之中!!!

3、瞭解自己參與體育的現狀在課本上做出選擇題1——10題算出分

數,對應評價參考標準看看自己在哪一種類型當中!!!4、課堂常規:上好體育課的基本要求

為了完成學習任務,必須認真上好體育課。

體育課是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是開展早操、課間操、課外體育鍛煉、課餘運動訓練以及競賽活動的基礎。

上好體育課,使課內外體育活動很好的結合起來,對搞好學校體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上好體育課的基本要求應注意以下幾點:(1)要端正學習態度,既要重視上好體育基礎知識課,又要重視上好體育實踐課,使學習科學理論知識和掌握動作技術、技能很好的結合起來。

(2)上課時要認真聽講,自己觀察老師或同學的示範,細心領會新學的動作要領,並自覺積極的進行學習,在練習中要勤於動腦,善於思考。

(3)要遵守課堂紀律和學習要求。不遲到、不早退、不無故曠課,因病因事不能上課時,因事先請假;上課前要做好準備,有條件的要穿運動服和運動鞋上課(或輕便裝和軟鞋底);要提前2—3分鐘到指定地點集合;課中要服從指揮,聽從老師和小組長的調動。

(4)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注意自己和同伴的安全,愛護場地器材設備。

(5)要做到課內外結合。在課外體育鍛煉時,注意複習和鞏固課內外所學的內容,加強練習,積極參加《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測試。

(6)服裝體育課必須穿運動服運動鞋。

課後作業:1、根據實際自覺積極的參加課內外體育活動。2、學會發展健康體能的方法!

初中體育教案集錦6篇2

青春期心理健康

一、設計理念

為使學生進一步瞭解青春期心理健康,瞭解自己瞭解同學,培養學生互助、協作、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精神二、學習目標

1、瞭解青春期心理健康

2、瞭解青春期易產生的心理問題3、瞭解調節心理問題的途徑

4、能利用計算機互助、協作、探究性學習5、認真完成教室佈置的作業一、重點和難點

1、重點:青春期常見心理問題2、難點:調節心理健康的途徑

二、教學準備

常規學習用具

三、教學過程

導入:讓同桌的兩位男同學起立,然後握手擁抱一下,觀察學生的表情。讓學生坐下,靜看學生幾秒鐘(使學生疑惑),再讓剛握手的其中一位男同學站起來,再讓他身邊的一位女同學站起來,然後讓這兩位同學握手,觀察情況隨機應變。導出:人際關係敏感(與異性在一起不自在)的心理特徵。從而導出本課題;青春期心理健康。

(一)你瞭解青春期心理健康嗎?1、健康的概念:(略)心理、身體、社會適應2、青春期的三個階段(略)結合課本

前:(女:10-12或9—12歲,男:12—14或10—13歲)中:(女:13—16歲,男:14—17歲)後:(女:17—23歲,男:18—24歲)3、青春期心理健康特徵(p10彩表)

(二)青春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原因(p11彩表)

1、讓學生看清楚布表格裏的內容

2、對照表格的內容看看有哪些心理問題正在困擾着你?3、用小紙條寫下來(三)、調節心理健康的途徑

1、積極的體育鍛煉是調節和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手段。2、解決心理問題的途徑

①自我調節

②進行心理諮詢,瞭解諮詢的方法。

(四)分組討論(五)教師總結

作業:進行心理諮詢,瞭解諮詢的方法。

初中體育教案集錦6篇3

活動思路:

進入中班後,孩子們的基本動作有了進步,他們不僅能夠自如地進行跑、跳、爬等動作。而且隨着我園民間體育活動的開展,幼兒的參與性有了提高,他們敢於嘗試、探索各種動作,他們喜歡合作進行遊戲。《綱要》中指出:幼兒應大膽的進行各種身體運動,喜歡和自己的小夥伴進行玩耍,並具有調整自己身體運動的能力。於是我想:班上有很多的舊牀單,何不廢物利用——用舊牀單編織成繩圈。用布條編制的繩圈又柔軟又結實,安全性高,很適合孩子們遊戲。繩圈的柔軟性又能讓孩子們一物多玩如:佔圈、跳房子、拔河等等。因此我設計了此節活動,希望利用繩圈給孩子們帶來快樂,發展發展幼兒的肩部、腰部和腿部力量及身體的平衡能力。

活動目標:

1、體驗玩民間遊戲的樂趣。

2、發展幼兒的肩部、腰部和腿部力量及身體的.平衡能力。

活動準備:

繩圈、沙包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隊列練習。

隊形變化:大圓→開花→四個小圓→大圓→切斷分隊。

(2)模仿操。

二、基礎部分。

1)a.花樣玩繩圈

請幼兒發揮想象與創造力用各種方法玩繩圈。

教師:我們可以用繩圈玩很多遊戲。可以一個人玩,可以幾個人合作玩。看哪些小朋友花樣玩得又多又好。(放背景音樂)

b.集中請幼兒演示,相互探討輪胎的多種玩法。

c.用剛才沒有玩過的方法再去玩一玩。

d.教師小結。

2)玩新遊戲:拉繩

老師介紹拉繩要玩法:兩兩一組,幼兒套在繩圈裏背對背站立,將繩圈放置腰間,手握住繩圈,事先在每個人的前方二米處,各放一沙包,等信號發出後,各自用力向前拉繩子,盡力去抓沙包,首先拿到沙包者為勝。

3)教師示範,強調繩圈放置在身體的腰部,等信號發出才能各自用力向前拉繩子,盡力去抓沙包。

4)幼兒兩兩自由組合進行練習,老師觀察指導

5)加深遊戲難度,要求3人一組。

提出遊戲要求:3人一組,幼兒套在繩圈裏背對背站立,將繩圈放置腰間,手握住繩圈,事先在每個人的前方二米處,各放一沙包,等信號發出後,各自用力向前拉繩子,盡力去抓沙包,首先拿到沙包者為勝。

6)、幼兒3人自由組合進行練習,教師觀察指導。

三、遊戲:“拉繩比賽”

鼓勵表揚在遊戲中遵守遊戲規則並堅持到底的幼兒。

(可根據幼兒活動量,繼續增加人數進行遊戲,如4人一組)

四、放鬆運動

聽音樂做放鬆整理活動。

活動反思:民間遊戲是勞動人民口頭創作、流傳的一種具有自娛性的活動,它形式多樣,不但具有濃厚的趣味性,易學、易會、易傳,符合了幼兒好動、好學、好模仿、好遊戲的心理特點,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在活動中老師充分發揮了主導作用,為每個幼兒提供了平等參與的機會,注重與孩子的交流。遊戲中,孩子們積極投入,表現出自主探索、樂意合作、挑戰自我的精神。活動過程中,活動練習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地一步步展開,滿足了幼兒自由自在與同伴交往、遊戲的慾望,幼兒在遊戲中結識成現實的夥伴關係,滿足了幼兒合羣的需要,使得幼兒團結合作、樂於助人、遵守規則等社會性的行為得到了逐步的形成。民間體育遊戲對促進幼兒健康心理品質的形成有良好的作用,為幼兒融入社會提供了有益的幫助。

初中體育教案集錦6篇4

一、指導思想

《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改革地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方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它更加關注學生的發展和學生運動的愉快感。從而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的習慣。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它強調學生的運動體驗、強調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形成,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它將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角度,重視學生健康三維觀的培養,增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本課力求靠近這些新的教學理念,所以大膽設計以多種遊戲貫穿於教學中,旨在“玩中練,玩中表現,玩中指導,玩中提高”。

二、本課的設計思路

1、“快速跑”是考察人基本運動能力的重要標誌之一,也是中學體育田徑教材的主要內容之一。本課採用情景教學,假設每位同學都當“消防員”,以消防戰士訓練,戰鬥為一條故事主線,模擬消防戰士訓練,救火的情景設計跑的練習形式。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利用初一學生喜歡競爭比賽的特點,以“三步曲”的形式遞進教學,以情景練習的形式組織練習,使得學生的情緒始終高漲,對練習始終保持熱情。

2、本課教學中貫穿消防知識教育,使其體驗消防戰士的艱辛與其職責的光榮,培養勇敢頑強,敢於爭光的作風。

三、教學目標

a)通過故事化的快跑情景練習結合,激發學生參加快速跑練習的興趣,有效地完成快速跑的練習。

b)在練習中使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快速跑動作技術的概念,同時發展學生快速跑的能力。

c)練習中貫穿消防知識教育,使其體驗消防戰士的艱辛與其職責的光榮,培養勇敢頑強,敢於爭先的作風。

d)通過相互競爭、合作比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

四、發展快速跑的能力

五、課的流程

一個故事(消防戰士的一天),串聯三個情景(練習本領、軍事競賽、接警救火)。

課的導入:通過湖南衡陽大火消防官兵的英雄事蹟引出消防戰士這一話題,鼓勵同學都來當一回消防員,同時提出今天的“訓練科目”是快速跑。

課的過程:

(一)練習本領,包括兩個內容:1、搶點遊戲(反應練習),作為快速跑練習前的熱身運動。2、緊急集合(反應練習),設置兩個情景:白天,坐着的時候聽到緊急集合信號快速起身跑到集合地點。夜裏,躺在牀上時聽到緊急集合信號快速起身跑到集合地點。

(二)、軍事競賽,兩個內容:1、收放水管水槍(兩小墊子代替)比賽,模擬消防隊員快速放、收水槍的動作組織比賽。2、過障礙比賽,模擬消防隊員快速跑梯子和跨障礙動作組織比賽(步頻和步幅練習)。在練習中請同學邊練習邊思考怎麼樣的動作才能跑的更快,在休息時候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老師幫助總結輔導。

(三)、接警救火,情景:休息時突然警鈴大作,接到火警報告,城中一弄堂裏發生火災,萬分緊急立刻集合投入戰鬥。弄堂太窄,只能隻身穿過,且地形複雜,需跨、跳、鑽過才能到達火場,於是幾個小分隊開始分頭組織接力滅火競賽,中間允許同學自己佈置幾個障礙物的位置,次序後再進行比賽。

(四)、課的結束部分採用自創放鬆球操,既培養了創新精神又加強了同學間的合作交流。同時也達到消除疲勞,愉悦身心的目的。最後學生自評本課的感受及收穫,教師點評。

初中體育教案集錦6篇5

一、教材分析

教材內容為籃球(複習直線運球,學習變向運球)和迎面接力遊戲,均選自省編中學《體育與健康》水平四的教材內容。

球類運動是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它具有良好的綜合健身作用,能夠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積極進取和拼搏精神。中學籃球教材由基本技術、簡單戰術和教學比賽三部分組成,基本技術在整個教學內容中比重較大。選擇變向運球技術作教材,是依據初一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認知、技能水平的實際情況。

本次課是籃球運球的第1課(共3次課),學生對第1次課後,大多數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籃球直線運球的基本技術動作,為本次課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為初一(3)班和初一(4)班的男生,共40人。該兩班男生喜歡體育活動,特別是籃球運動,籃球運動基礎和身體素質普遍較好。他們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只是有些過於好動,組織紀律性相對較差,因此要設計好課的組織工作。

三、教學理念

貫徹突出學生主體性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採用小組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重點和難點

重點為:兩手觸球部位與力度;難點是:左右手交換時的銜接。

五、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明確直線運球與變向運球的區別,以及變向運球的動作要領。

2.技能目標:80%以上的學生正確掌握變向運球動作;通過接力賽跑,發展腿部力量。

3.情感目標:培養籃球運動興趣和遵紀守法的品質。

六、教學方法

1.講解法與示範法:用富有啟發性的講解和直觀優美的示範,讓學生能較清楚地認識到“球的反彈角度與手按(拍)球的部位有直接關係”等技術原理,建立清晰的變向運球的動作表象。

2.探究法:對比較難的快速變向運球動作,分小組討論探究,最後教師進行點評、歸納。

3.競賽法:迎面接力賽跑遊戲的教學採用競賽法,營造團結協作、奮發進取的氛圍。

七、教學流程

(一)準備部分(9分鐘)

1.內容安排與活動順序:

持球全身關節操——原地熟悉球性——繞球場直線運球——原地體前左右變向運球練習(練習圖示:略)

2.設計意圖:

活動關節,熟悉球性,為基本部分的教學奠定基礎。

(二)基本部分(32分鐘)

1.籃球·運球(20分鐘)

(1)教學步驟:

①原地體前左右變向運球練習

②前進2-3步變向運球練習

③集中講解示範動作要領

講解:右手斜下壓,左手斜上接;換手同樣做,交叉向前進。

④找一學生試做,其他學生點評,教師總結。

⑤前進2-3步變向運球練習

⑥前進5-6步變向運球練習

⑦分組討論:怎樣變向運球快速前進?各組代表發言,教師總結:左右手銜接快,推壓球的後上部位。

⑧前進運球到籃下投籃(如下圖示)

要求:中場開始,半場運球投籃,每人3次以上。

(2)設計意圖:利用誘導性練習,逐漸讓學生掌握動作;選擇分組討論,讓學生探究動作要領,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有利於提高教學效果。

2.接力跑(12分鐘)

(1)練習順序

①試跑體驗

②講解規則要求

③賽前試跑

④迎面接力比賽(如下圖示)

要求:5局3勝,教師裁判,犯規無效。

(2)設計意圖:

首先,試跑體驗是為正式比賽所做的身體上、心理上和路線上的準備。其次,賽前試跑,讓學生進一步熟悉規則。比賽中犯規無效,讓學生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比賽,有利於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優良品質。

(三)結束部分(4分鐘)

1.內容安排與活動順序:

放鬆走——遊戲(笑與不笑)——小結與鼓勵(練習圖示:略)

2.設計意圖:

安排放鬆走和“笑與不笑”的遊戲,都是為了身心放鬆,同時有利於讓學生養成鍛鍊後整理放鬆的習慣;最後的小結,在對本課的效果進行講評的基礎上,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鼓勵性評價,有利於學生的進步和發展。

八、效果預計

本課能夠較好地達成事先設定的教學目標;

此外,本課的平均心率預計為130~135次/分,練習密度預計為30%-40%。

九、課後延伸

佈置課外作業(課外練習變向快速運球20分鐘以上),並説明檢查方法(下節課抽測作業情況)。

初中體育教案集錦6篇6

任務:越過障礙

目標:通過這個任務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增進生與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並通過比賽,發展學生的奔跑能力和戰勝困難的意志品質。

場地器材:一個籃球場、體操墊四塊、跨欄架四隻、長板凳四張、體操凳、標誌物四個。

活動形式:全班分四組討論、設計、比賽

課前準備:課前教師將所需的障礙器材放置到位,分別是鑽過跨欄架、走過體操凳、跨過體操墊、跳過長板凳、繞過標誌物,並檢查各器材的牢固性和安全性。如下圖:

教學過程:

1、任務活動前教學。

①、在準備活動或一個內容之後,將學生組織到障礙跑場地上。

②、教師講解、示範過障礙方法,學生分組依次做嘗試性練習。

③、分四組進行過障礙比賽,教師評價、引導比賽情況。學生討論小結,並改進方法。

2、教師下達設計障礙任務(在規定的範圍內,自行設計障礙物的放置順序和距離);學生分四組進行討論、設計後,對障礙物按設計的方案進行放置。

3、在新設置的道上進行接力比賽。

4、討論:“怎樣擺放障礙物最合理,通過速度最快”?

5、各組進行調整方案,再比賽,最後評價。

教學反思

1、通過教與學,學生基本上溶入到課堂氛圍中去,大多數學生表現出較高的參與度與興奮度。特別是在各組自行設計的障礙跑中,使課堂推向了高潮。

2、本教學,改變了以往一貫由教師做主的傳統做法,給出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地學習,讓學生自己來設計,讓學生自由地發揮,讓他們體驗自己是課堂的真正主人。

3、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在下達任務後,各組學生能發揮聰明才智,集思廣益、暢所欲言,直至協調統一,所設計的方案各不相同,但都有自己的創意説明。

4、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和挑戰自我的意志品質。學生在討論、設計方案過程中,就要考慮服從整體的利益;通過反覆的比賽中,在大家的助威聲裏,戰勝了困難,戰勝了自己,戰勝了膽怯,增強了自信。

5、應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體質的差異性,而給出相同的障礙標準,個別困難學生(特別是小個子女生)在過體操墊時,在跨不過去後,可採用滾翻方法取之。教師對此應利用體育比賽公平、公正的精神和做人的品質來教育,或者每次一人跑改為兩人合作跑(以最後達到的人作為交接棒)等。這可以避免類似現象的出現,同時,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

標籤: 體育 初中 教案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x82px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