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初三課文捕蛇者説教案

初三課文捕蛇者説教案

學習目標:

初三課文捕蛇者説教案

1.掌握本文的重要字詞的含義及用法;瞭解“説”的特點;

2.理解本文襯托、對比的寫法;

3.認識柳宗元同情勞動人民、痛恨苛政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預習課文,能大概掌握課文情節。

學習過程:

第一課

1.導入:

背景介紹:唐玄宗天寶中期起,戰爭仍頻,安史之亂、對吐蕃的戰爭、朱沎(cǐ)叛亂等禍亂接連發生,全國税户比唐玄宗早期減少四分之三,而兵員卻增加三分之一。朝廷隨意增設税收官,多立名目,舊税加新税,無休無止,民不堪命。人民在重賦逼迫下逃往他鄉,但悍吏仍不放過,“有流亡則攤出(由存留户共同負擔),已重者愈重”。在這種情況下,當時卻有一種職業可以免其賦税,到底是什麼職業呢?他們又過着怎樣的生活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捕蛇者的世界。

2.解題釋疑:

“説”是古代的一種文體,跟現在的雜文大體近似,其內容大多是一事一議,常具有以小見大的特點,行文較為自由靈活。“説以感動為先”(李善),文中藴含着感情,這是“説”的一大特點。《捕蛇者説》中就藴含着柳宗元當時的悲憤之情。

3.梳理字詞:

朗讀課文,請學生口譯課文,教師補充註釋,並歸納重要字詞。

可分為三類歸納:

(1)詞類活用:

如:動詞作名詞:殫其地之出(出產的糧食),竭其廬之入(收入的財物)

名詞作狀語:歲賦其二(每年)

(2)古今異義:病:古義(困苦不堪)今義(疾病)

(3)一字多義:食:謹食之(餵養)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吃)

(教師舉例,請學生補充歸納)

4.小結設疑:

(1)用精練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

(2)思考:文章是如何表現蔣氏一家悲慘遭遇的'。

第二課時

1.複習鞏固:

將準備的字詞測驗發給學生,進行復習鞏固。

2.問題研討:

形式一:學生針對文章的內容、寫法、感情深入探究,提出問題並在小組內解決。

形式二:教師進行指導性地提問,帶領學生逐步解讀課文,並給學生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間。

問題集錦:

①永州之蛇“異”在何處?永之人為何爭奔走焉?

②蔣氏三代命運悲慘,令人同情,你認為他哭訴時想讓作者幫助他嗎?為什麼?

③文中描繪蔣氏鄉鄰“今其室十無一焉”,你能用一個成語來概括嗎?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④蔣氏捕蛇九死一生,卻不以捕蛇為苦,反而自得其樂,造成這種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⑤作者引用孔子的語言有什麼用意?

⑥作者對“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的現象抱以怎樣的感情和態度呢?

⑦對於作者的期望——“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3.寫法探討:

本文寫作上有兩個突出特點:

①襯托。寫毒蛇之害以襯托重賦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賦,蔣氏之祖、父死在這上頭,而蔣氏卻甘願幹此差事,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

②對比。以其鄉鄰60年來由於苛賦之迫而“非死則徙”的遭遇與蔣氏“以捕蛇獨存”的狀況作對比,觸目驚心地表明“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

包括:生存情況之對比,生活狀況之對比,危險次數之對比,死亡時間之對比等。

4.質疑之聲:

柳宗元作為封建時代的一名官吏卻寫出如此“大逆不道”之文章,有人認為他是為百姓之生活困苦而疾呼,但也有人認為這不過是他被貶官後的失意所為,對朝廷之不滿更多的是一種私心,你如何看待?(可結合其經歷及當時社會背景來談)

5.歸納總結:

本文通過對蔣氏三代人寧肯冒死捕蛇而不願受苛政之害的描述,深刻揭露了封建統治者殘暴的罪行,表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6.課後思考:

若你就是那位考察民情的官吏,你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請發揮想象力,為本文續寫一段文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wz3ej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