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精品】科學教案6篇

【精品】科學教案6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科學教案6篇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對中草藥產生興趣。

2、認識幾種常見的中草藥,知道它們可以治病。

3、知道中草藥最早是中國人發現並使用的,增強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些常見的中草藥實物,並知道其名稱與作用。

2、課件(1):中草藥的由來與採製。課件(2):可以用作中草藥的各種動植物及礦物質等。課件(3):李時珍及《本草綱目》。

3、準備一些常見的中草藥

活動流程:

一、導入部分

師:前幾天,老師讓你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些中草藥,這幾天小朋友帶來了這麼多的中草藥,你在哪兒找到這些中草藥的呢?你還在什麼地方見過中草藥?引導幼兒聯繫已有的生活經驗想一想,説一説,從而激發幼兒探究中草藥的願望。

二、展開部分

1、引導幼兒認識一些常見的中草藥名稱及作用

師:老師把大家收集到的中草藥佈置成了一個小小的藥店。現在,老師想請小朋友們來仔細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這些藥材,看看你認識多少種呢?它們叫什麼名字?都有什麼作用?是植物類的還是動物類的呢?一會兒老師請你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幼兒自由觀看)

(1)提問個別幼兒,介紹自己認識的藥材的名稱及其功效。

(2)教師介紹名貴藥材——靈芝

師:老師也認識一種藥材,它是生長在山林中的一種植物,是一種非常名貴的藥材,你們知道是什麼嗎?它叫靈芝,可以治很多病,還可以增強抵抗力,延長壽命呢。據説千年靈芝還可以讓快要死去的人活過來呢,神奇吧!

小結:原來,植物做成的藥材是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幫助的,有些還可以治病呢!

2、瞭解中藥的由來與採製

師:小小的植物也能治病,是哪個國家的人這麼聰明發現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下面的課件你就會找到答案的。播放課件(1)。

師:現在大家知道了嗎?對!就是我們的祖先發現的,是我們中國人最早發現植物可以治病的,所以我們稱這些藥物為中藥。你覺得我們祖先聰明嗎?他們的確非常聰明,不僅發現了有些植物可以治病,而且還發現了許多動物和礦物質也可以做成藥材用來治病呢!那麼,哪些地方可以找到這些做成藥材的動植物和礦物質呢?

播放課件(2)

師:原來,大自然中到處都可以找到用來製成中藥的動植物和礦物質呢,又方便又便宜,而且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還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們離不開大自然,我們要保護好大自然。

3、介紹中藥名醫李時珍及其著作《本草綱目》播放課件(3)

師:在明朝,有個非常有名的大夫,叫李時珍,為了給老百姓尋找治病的藥材,不怕苦,不怕累,帶着徒弟走遍了千山萬水,親自嚐盡各種奇花異草,最後終於編寫了著名的醫藥用書《本草綱目》,這本書裏面記載了一萬多種中草藥的作用,是我國醫藥寶庫中的珍貴產物。因為中藥的副作用特別小,所以很多外國人十分佩服我們中國的中醫藥,也來學習我們用中藥來給病人治病。李時珍爺爺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中國人呀!

三、結束部分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很多關於中草藥的知識,誰能告訴大家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關於中草藥的知識?個別幼兒發言,教師總結(如:靈芝是名貴藥材,中草藥是中國人發現的,李時珍是一位名醫等等)。

四、拓展延伸:

組織幼兒參觀附近的中藥店,增加對中草藥的親身體驗。沒有條件參觀中藥店的幼兒園,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區域,請幼兒進行中藥店的遊戲。

活動反思:

科學研究應從幼兒身邊事物開始,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生活和常見事物,發現其中的趣味和奧妙,這有利於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本次活動從幼兒熟悉的幾種常見中草藥入手,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並通過參觀實物、觀看課件等多種形式,層層遞進,讓幼兒瞭解中草藥的有關知識,從而達到活動目的。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活動,讓幼兒感知空氣裏看不見摸不着的特點,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2、培養幼兒學習探索事物的簡單方法和細緻觀察的能力,提高動手動腦能力。

3、培養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每桌一盆清水;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手帕、玻璃杯、塑料袋。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教師做深呼吸,幼兒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問:我們用鼻子吸到了什麼?空氣在哪兒?能用眼睛看到嗎?

二、嘗試活動:裝空氣

1、幼兒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動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氣。(告訴幼兒先張開塑料袋口,然後再捏緊袋口)

2、提問:你們在什麼地方抓到了空氣? 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空氣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3、討論:想一想,你見過、用過、玩過的'哪些東西里有空氣?

4、總結。

三、嘗試活動:手帕的變化

1、請幼兒每人拿一玻璃杯,讓他們看看杯子裏有東西嗎?(杯子裏沒有東西,杯子是空的)

2、請幼兒將手帕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壓入水下,觀察發生了什麼現象?教師個別指導幼兒按要求進行操作,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發 現。

3、討論:手帕為什麼沒有濕?水為什麼進不了杯了?杯子裏有什麼東西不讓水進去呢?

4、請幼兒將手帕放入杯底,然後將茶杯倒扣傾餘着放入水中,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同時提醒幼兒觀察手帕的變化,並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觀察到的現象。

5、討論: 第一次手帕為什麼沒濕? 第二次手帕為什麼濕了呢?

6、總結。

四、活動延伸

將一隻昆蟲和一盆花分別放在密封的容器中,觀察它們的變化。

活動反思:

通過這一活動,幼兒都能很好地認識空氣並知道空氣的重要性,環節中粘鈎的運用合理、形象,也增加了趣味性,活動效果很好。本次活動圍繞目標進行,每個環節緊緊相扣,層層遞進,從而激發幼兒保護空氣,保護大自然的意識。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

科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對探究物體軟硬產生好奇心和探究慾望,體驗運用各種感官感知物體軟硬的樂趣。

2、通過感官感知物體的軟硬,掌握感知物體軟硬的方法,並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確的表達出來。

3、初步掌握軟硬的概念,並且能按物體的軟硬分類。

二、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掌握感知的方法。

2、活動難點:能按物體的軟硬進行分類。

三、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

(1)兩個神祕袋、一個大筐兩個小筐;

(2)軟的物品:棉花糖、麪包、娃娃、枕頭、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氣球、面巾紙、洗碗布若干;

(3)硬的物品:硬糖、鐵片、木頭、硬紙盒、茶杯、勺子、積木、石頭、玻璃瓶等。

2、經驗準備:能説出軟硬物體的

四、活動過程:

(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體的軟硬

1、教師出示神祕袋(一個裝軟軟的物品,一個裝硬硬的物品),先請一名幼兒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説一説感覺怎麼樣?猜一猜裏面是什麼?

(教師把東西從神祕袋裏拿出來)

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該物品,驗證這名幼兒説的感覺,讓所有幼兒都感受到物體的軟硬,並且能説出"感覺軟軟的/硬硬的"。

(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種材料並試着進行分類。

1、把軟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壓一壓,嘗一嘗,敲一敲,摔一摔。

3、幼兒分組實驗,把軟軟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兩組,教師做適當指導。

4、操作完成後,交換分組進行檢驗。

5、教師引導幼兒互相討論實際操作和檢驗別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物體軟硬特性的認識。

小結:通過手,牙齒,皮膚,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體軟硬。

(三)鞏固:遊戲"送玩具寶寶回家",學習按物體的軟硬分類。

遊戲規則:天黑了,軟寶寶玩具,硬寶寶玩具都要回家了,我們一起把軟寶寶和硬寶寶送回家吧。

(教師將幼兒剛剛分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兒和教師一起分類,幼兒説感知方法,教師演示)。

五、活動延伸:

讓幼兒尋找並感知身邊的物體哪些是軟的哪些是硬的,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分類物體的

反思:

幼兒科學教育的目標首先是讓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教案設計中先用神祕袋,引起幼兒的興趣,繼而引入主題。

活動過程中,以分組實驗―檢驗―交流討論為主線。

首先讓幼兒分組實驗,科學教育的目標包括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分組實驗可以讓幼兒自己探究各種感知方法,這樣對探究結果印象更深刻;然後讓幼兒交換分組,檢驗其他組的操作是否正確,幼兒在檢驗過程中,在發現別人存在的問題的同時也會反思自己在操作過程中的錯誤,產生好奇;最後,教師引導幼兒互相討論實際操作和檢驗別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物體軟硬特性的認識。《綱要》中明確要求,在科學教學活動目標中,幼兒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教學鞏固階段採用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再次分類,明確物體軟硬的特性並且用多種感知方法進行分類。

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在活動延伸中,讓幼兒尋找並感知身邊的物體哪些是軟的哪些是硬的,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分類物體的軟硬並運用到生活中。

《小馬過河》彭文席

馬棚裏住着一匹老馬和一匹小馬。有一天,老馬對小馬説:"你已經長大了,能幫媽媽做點事嗎?"

小馬連蹦帶跳地説:"怎麼不能?我很願意幫您做事。"老馬高興地説:"那好啊,你把這半袋麥子馱到磨坊去吧。"

小馬馱起口袋,飛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河水嘩嘩地流着。小馬為難了,

心想:我能不能過去呢?

如果媽媽在身邊,問問她該怎麼辦,那多好啊!可是離家很遠了。他向四周望望,看見一頭老牛在河邊吃草,

小馬嗒嗒嗒嗒跑過去,問道:"牛伯伯,請您告訴我,這條河,我能過去嗎?"老牛説:"水很淺,剛沒小腿,能過去。"

小馬聽了老牛的話,立刻跑到河邊,準備過去。突然從樹上跳下一隻松鼠,攔住他大叫:"小馬!別過河,別過河,

河水會淹死你的!"小馬吃驚地問:"水很深嗎?"松鼠認真地説:"當然啦!昨天,我的一個夥伴就掉在這條河裏淹死的!"

小馬連忙收住腳步,不知道怎麼辦好。他歎了口氣説:"唉!還是回家問問媽媽吧!"

小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媽媽問:"怎麼回來啦?"小馬難為情地説:"有一條河擋住了去路,過……過不去。"

媽媽説:"那條河不是很淺嗎?"小馬説:"是呀!牛伯伯也這麼説。可是松鼠説河水很深,還淹死過他的夥伴呢。"

媽媽説:"那麼到底是深還是淺?你仔細想過他們的話嗎?"小馬低下了頭,説:"沒……沒想過。"

媽媽親切地對小馬説:"孩子,光聽別人説,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你去試一試,就會明白了。"

小馬跑到河邊,試着往前蹚……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説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説的那樣深。

他順利地過了河,把麥子送到了磨坊。

教學反思

幼兒科學教育的目標首先是讓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教案設計中先用神祕袋,引起幼兒的興趣,繼而引入主題。

活動過程中,以分組實驗―檢驗―交流討論為主線。

首先讓幼兒分組實驗,科學教育的目標包括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分組實驗可以讓幼兒自己探究各種感知方法,這樣對探究結果印象更深刻;然後讓幼兒交換分組,檢驗其他組的操作是否正確,幼兒在檢驗過程中,在發現別人存在的問題的同時也會反思自己在操作過程中的錯誤,產生好奇;最後,教師引導幼兒互相討論實際操作和檢驗別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物體軟硬特性的認識。《綱要》中明確要求,在科學教學活動目標中,幼兒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教學鞏固階段採用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再次分類,明確物體軟硬的特性並且用多種感知方法進行分類。

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在活動延伸中,讓幼兒尋找並感知身邊的物體哪些是軟的哪些是硬的,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分類物體的軟硬並運用到生活中。

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在平時的區域活動中發現孩子們對剪紙非常感興趣,經常把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形狀,藉此契機讓孩子再把圓形變成紙條的過程中,通過動腦,比較,培養孩子的認真觀察,手眼的協調能力。

活動目標:

1、養成做事細緻的好習慣,體驗成功的快樂。

2、通過觀察與比較,知道粗細會影響紙條長短的變化。

活動重點:

把圓形變成螺旋形。

活動難點:

説出圓形變成螺旋形的方法。

活動準備:

一人一把剪刀、圓形紙片,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紙片。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操作,把圓形變成長紙條。

小朋友們,老師這有一個圓紙片,你們能把它變成一根紙條嗎?用你們手中的小剪刀一起試一試吧。

二、第二次操作,嘗試剪出螺旋形。

1、小朋友們剪完以後剩下了很多紙片,可不可以一點也不浪費,把一整個圓形都變成一個長長的紙條呢?

2、那請小朋友來試試看誰可以剪出長紙條。幼兒操作,教師引導幼兒自由探索操作方法:順着圓形一直往下剪。

3、展示幼兒的作品,引導幼兒説出剪螺旋形的方法。

三、第三次操作,比比誰剪的長。

1、 比較紙條的長短:紙條都剪完了,你們剪得紙條一樣嗎?(不一樣)哪不一樣?(長短不一樣,)還有哪不一樣?(短的粗,長的細)如果讓你剪出一個長長的紙條你會怎麼剪?(剪得細一點,剪得越細紙條越長)

2、 現在我們來比賽請小朋友們剪出一個長長的紙條,誰剪的最長,誰就是冠軍。

3、 評出冠軍 。

四、總結:

除了圓形可以剪出一個長長的紙條,那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能不能剪呢?讓我們一起回班剪剪看吧。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感知吸管的位置與噴壺噴水的現象的關係。

2、樂意隨着發現不斷地參與探索,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探究的慾望。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個裝有水的瓶子、吸管、橡皮泥。

2、三張圖表。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激發幼兒對製作小噴壺的興趣。

1、小朋友你們給小花,小草澆過水嗎?平時是怎麼澆水的?用什麼工具?

2、老師也做了一個澆水的工具,這噴壺使用什麼材料做的?怎麼讓噴壺噴出水來?

3、教師交代規則:用正確的方法握住瓶子,放正、不傾斜。提醒幼兒記住自己的瓶子上的號碼。

二、幼兒嘗試製作小噴壺。

1、幼兒製作,用吹的方法讓噴壺吹出來。

2、集中交流分享:(將瓶子分兩邊放好—成功的,還沒有成功的)

(1)先請製作成功的幼兒介紹:你是怎麼做的?你的小噴壺為什麼能噴出水來?

(2)你覺得為什麼噴不出水來呢?

(3)請幼兒上來示範,教師:請幼兒觀察瓶蓋(大考吧幼兒教育 )小孔的大小,並用吸管演示,讓幼兒感知小孔的大小。

(4)請剛才沒吹出來的小朋友利用教師所的材料想辦法讓小水壺噴出水來,已經噴出的小朋友幫助他們。

三、猜測,吸管的位置與噴水現象的關係。

1、現在我們小水壺都噴能噴出水來了!

2、出示三張圖表,先看看,你覺得這樣水會噴出來嗎?這三種情況你都去試一試,你又會有新的發現。

3、幼兒再次操作、探究。

4、集中討論分享,提升經驗:

(1)你試過嗎?説説你的發現?

(2)驗證幼兒的猜測,引發觀察和思考。

(3):為什麼小水壺會噴出水來?我們再往吸管裏面吹氣的時候空氣會跑進去,形成壓力水就會從另一個小孔跑出來,所以當我們把吸管插進大空中時空氣會從大孔中跑出來,水也就出不來了。

四、活動延伸

用自己製作的小噴壺去給自然角的植物澆澆水吧!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繪本初步感知螺旋彎繞,瞭解生活中的螺旋彎繞。

2、嘗試用身體動作來表現螺旋彎繞,體驗身體彎繞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繪本。

2、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遊戲“可愛的小彈簧”。

師:你們喜歡玩遊戲嗎?我們先來玩一個“小彈簧”的遊戲。

附兒歌:小彈簧,繞繞繞,按一按,跳一跳,按得輕,跳得低,按得重,跳得高。

二、幼兒觀看繪本。

1、出示圖片:繪本《美麗的螺旋》幼兒觀察後猜測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

2、通過圖片,瞭解螺旋式一種舒服的形狀,他將好好適合小小的地方,緊緊的團在一起,温暖、安全、等待着……一個時期舒展開來。

3、通過圖片,螺旋式一種不斷成長的形狀,一開始小小的,然後慢慢變大。它舒展着自己柔軟的卷,依次打開一圈。

4、通過圖片,螺旋是一種結實的形狀,最外面的那一層保護它的裏面。它知道怎樣捍衞自己。

5、通過圖片,螺旋還會伸展開,探索周圍的世界。它們一圈一圈的纏繞。

6、通過圖片,螺旋是一種聰明的形狀,它優雅又強壯。

7、通過圖片,對於浪花螺旋是運動的,它永往直前。

8、通過圖片,螺旋是美麗的,螺旋形的排列鮮花又美麗,能讓它們準確得找到花心。

教師小結:

大自然中有各種各樣的螺旋,因為他們在許多方面都非常有用。

活動延伸:

一起尋找生活中的螺旋。

標籤: 精品 科學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wo0m2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