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最後一課教案反思

最後一課教案反思

《最後一課》是一篇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説,各位,我們看看下面的最後一課教案反思吧!

最後一課教案反思

最後一課教案反思

由於其主題表現的深刻與藝術手法的生動,被許多國家先進課本,作為中小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瞭解法文學的教材。但這又是一篇與學生的生活背景相差甚遠的文章,由於時代關係,或者生活經歷的原因,學生無法真正走進韓麥爾老師和小弗郎士的世界。以往教學,每次總有不少的遺憾,總覺得學生一直在文本外打轉,雖然也能説出小説的主題等等,但總覺得隔靴搔癢。相關的背景是學生必須要了解的,關鍵就在於怎樣讓學生進入人物的情感世界。這就使得提高有效閲讀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要讓學生真實的閲讀。讓學生成為閲讀的主體,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讓學生去迎合老師的體驗,圍着老師的心理感受轉,而應該讓學生讀出自己的哈姆雷特,自己去發現。所以,有時候課前的導引,未必是好事,多説不如少説,少説不如不説。如在這堂課上,講背景,講作者,講歷史,給學生的閲讀設好了樊籠,只會讓課堂成為老師思維的再現,效果不好。倒不如,讓學生將作品認真細緻地閲讀,學生可能依照自己的興趣,結合自己的經驗進行自由度極大的閲讀。這樣壓力小,學生反而容易被作品本身吸引,達到真實閲讀的目的。

其次,要引導學生的閲讀動機,要讓學生產生直接閲讀的意念,這個意念最好不要是外界壓力下的'閲讀願望,而應該是沒有明顯的外力作用下,由自己的主觀要求(如理想、求知慾、審美趣味)產生的讀書熱情。變閲讀的某種刺激為自我要求。如教讀《最後一課》,我作了如下設計。課文中的小弗郎士和同學們年齡相近,然而他卻不能學習自己祖國的語言。課文寫他上“最後一課”的感受,重點寫了他的所見、所想,可以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①小弗郎士的眼睛具有很大的穿透力,透視出韓麥爾先生上最後一課同以前上課的許多變化,你能找出這些變化嗎?②小弗郎士的心理具有神奇的折射作用,折射出最後一課和往常上課教師、學生的 不同感受,文中究竟寫了哪些不同的感受呢?這樣以設疑作為閲讀的導語,通過激發求知慾,很快將學生閲讀內動機激發出來,成為推動閲讀的內驅力。

去除旁雜,突出重點。這是學生上中學以來第一次接觸到小説這種文學體裁,所以我決定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整節課僅圍繞着小弗朗士作小説人物形象分析。

深入共感,激發共鳴。七年級學生與小弗郎士年齡相仿,班上不少同學就像最後一課之前的小弗郎士一樣:天真幼稚不懂事,學習不認真自覺,甚至有厭學情緒。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在上一節課中,我們已經大概瞭解了《最後一課》的故事情節,或許你與文中的小弗郎士一樣,也有過厭學的時候。討厭學校,討厭課本,害怕被老師提問。現在老師問你:假如有一天,外敵入侵,家園淪喪,不再允許你學祖國的語言,也不再允許你説母語,那麼,你將如何面對?

全面參與,動腦動筆。中我發現現在的這批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相當差,不少同學沒辦法用恰當得體的書面語言把心中想説的話描述出來,鑑於此,我不追求表面的熱鬧,設計了為課文做旁批,發揮想象力,對課文進行創造性續寫這些既動腦又動筆的環節。

水到渠成,暢談感想。中國自古講究“文以載道”,所以,當學生通過交流慢慢了解小弗郎士之後,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最後一課,不僅使小弗郎士變懂事了,更喚醒了他的愛國熱情。那麼,你從小弗郎士身上得到了什麼有益的東西?沒有生硬的説教,學生自然而然就得出“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美好東西”,“熱愛祖國,就要熱愛祖國的語言,學好祖國的語言”等體會。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課上完之後,我覺得根據小説故事情節分析小弗郎士形象;領會理解課文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等教學目標基本實現了。

不足之處依然存在,這一次備教材備得較充分,但沒真正備好學生,課堂氣氛沒有原來想象的那麼熱烈。而且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更加體會到學生提取信息能力的欠缺,例如在為課文作旁批之後,不會將相關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告訴大家;在談小弗郎士內心變化的時候,對老師的態度變化只想到由於老師變得温和而產生的親切感,未能注意到韓麥爾先生由一個普通教師變成一個愛國者令人油然而生的敬仰之情。所以,在以後的教學當中還須對學生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標籤: 一課 反思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rk747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