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小班教案《公雞》

小班教案《公雞》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班教案《公雞》,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教案《公雞》

小班教案《公雞》1

活動目標

1、幼兒愉快地參加活動。

2、幼兒學習兒歌並理解兒歌的內容,感受兒歌的韻律。

3、幼兒會背誦兒歌。

4、激發了幼兒對公雞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5、理解兒歌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教學重點、難點

1、幼兒對顏色的認識。

2、 幼兒背誦兒歌。

活動準備

1、“兒歌”:《公雞》(幼兒用書)。

2、配套CD《公雞》。

3、 電視機、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兒歌引入。

二、 欣賞幼兒用書中的畫面,提問幫助幼兒理解。

1、畫中你看到了什麼?

2、 這隻公雞長的怎麼樣?

3、 現在是什麼時候?

4、 公雞的嘴裏有什麼?它為什麼要吃個牡丹花?

5、 在這幅畫中你看到了哪些顏色?

三、學念兒歌。

1、請幼兒傾聽兒歌。(老師完整地念一遍)

2、 提問:孩子們,你們覺得這首兒歌怎麼樣?

3、 老師教幼兒念兒歌。(用動作輔助念)

4、 幼兒和老師一起念兒歌

四、表演兒歌。

老師邊念兒歌邊和幼兒一起做動作。

五、跟着CD一起鞏固兒歌。

教學反思

通過活動,幼兒能感受兒歌的韻律,誦讀兒歌。能認識一些顏色:紅色、黃色、白色、綠色個別幼兒還需反覆誦讀兒歌,認識顏色。

小班教案《公雞》2

活動目標:

1、能區分公雞、母雞和小雞,瞭解它們的基本特徵和生活習性。

2、願意與小動物親近。

活動重難點:區分公雞、母雞和小雞,瞭解它們的基本特徵和生活習性。

活動準備:教學掛圖《雞的一家》,公雞、母雞、小雞的頭飾各一個。

活動過程:

1、猜一猜:

教師用謎語引出話題:

——“頭戴紅帽子,身穿花花衣,每天早上喔喔啼。”

幼兒猜謎語。

看小雞的剪影,猜測動物;出示母雞的局部猜測,請幼兒説出小雞一家的名稱:

“今天來了三個客人,它們是一家人,請你猜一猜,它們會是誰?”“原來是雞的一家,雞的一家有誰?”

2、看一看:

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

——“雞的一家長得都一樣嗎?哪裏不一樣?”

教師引導幼兒從身體的大小、羽毛、雞冠等方面觀察。

——“它們的叫聲一樣嗎?怎樣叫的?”(學一學)

“它們是怎樣走路的?”(走一走)“它們愛吃什麼?你喜歡雞的一家嗎?”

教師歸納小結:雞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

3、學一學:

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裝扮公雞、母雞小雞,聽到相應指令做出不同的動作、叫聲等。

小班教案《公雞》3

活動目標:

1。 初步學習用唱與默唱交替的方法演唱歌曲。

2。 激發幼兒愛護、喜歡大公雞的情感。

活動準備:

1。 歌曲錄音。

2。 鋼琴。

活動過程:

一。 複習部分。

1。 複習歌曲《丁冬小門鈴》。

2。 引導幼兒唱出迎接客人和做客愉快地心情。

3。 進行簡單地歌表演,重點提醒幼兒左手動作。

二。 學習歌曲《大公雞》。

1。 欣賞歌曲第一遍,聽聽歌曲的旋律怎樣?

2。 學習按歌曲的節奏用左手打拍子。

3。 學唱歌曲《大公雞》,邊唱邊拍手。

4。 分小組繼續學習對唱歌曲,如一組唱“大公雞”。另一組唱“穿花衣”。

5。 啟發幼兒把每句歌詞的最後一個字處理為默唱,並用拍手錶現。

6。 啟發幼兒把每一樂句的前半部分或後半部分處理為默唱。

附:小鳥穿花衣教案

一、活動目標:

1、在老師的引導下能畫出鳥兒的外形特徵。

2、在鞏固線描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裝飾,初步學習前後空間畫法

二、活動準備:記號筆、油畫棒、繪畫紙

三、活動過程:

1、瞭解鳥的外形特徵並用繪畫的方式畫出來。

師:“請小朋友看黑板上誰來了?師邊畫邊引導幼兒猜猜誰來了?大圓形的是它的頭,小圓形是它的眼睛,加上尖尖的嘴巴。橢圓形的是它的身體,身體上有兩個翅膀,一個上一個下,加上象梯形一樣的尾巴,這個動物就變出來了,看看是誰呀?”(小鳥),“小鳥也需要朋友的,看一個鳥朋友從這裏飛來了,”(師再示範一個不同方向的小鳥),

2、初步學習空間畫法。

師:“看這隻小鳥,先畫頭,它的身體躲在這隻鳥的後面了,怎麼畫呢?”請幼兒先説説再畫出來。“原來碰到前面小鳥的地方,只要跳過去後再畫就畫出來了。

3、進一步裝飾小鳥。

師:“小鳥看見小朋友穿了這麼漂亮的衣服,它也吵着媽媽要穿花衣,可是鳥媽媽忙着捉蟲沒空,我們來給小鳥穿花衣好嗎?”

師:“想一想用一些什麼圖案來把小鳥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幼兒自由説,根據幼兒説到的,師隨即把這些圖案畫在黑板上。

師:“你可以選擇一種喜歡的圖案,然後密集地裝飾在小鳥的身上。”

4、幼兒作畫,師指導。

重點引導幼兒畫出躲在後面的小鳥和裝飾時圖案有規律,不凌亂。

5、互享幼兒作品。

師:“請你們找找誰畫出了躲在後面的小鳥了,誰把小鳥打扮的最漂亮。”

小班教案《公雞》4

活動目標:

1.在反覆感受、熟悉旋律的基礎上學會唱歌曲。

2.嘗試用動作表現公雞的形象和洗澡方式。

重點難點:

反覆感受、熟悉旋律的基礎上學會唱歌曲。

活動準備:

1.教學電子資源:《大公雞》。

2.歌曲:《大公雞》

3.鋼琴。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教師清唱歌曲兩遍,請幼兒仔細傾聽,並説一説歌曲的主要內容。

歌曲裏面唱了誰在洗澡?它是怎麼洗澡的?

三、播放教學電子資源中的歌曲,請幼兒邊聽音樂邊用動作表現公雞的形象及洗澡方式。

1.請幼兒討論用什麼動作表現歌詞內容。(如果有個別幼兒創編的動作很好,可以請個別幼兒示範;如果幼兒沒有更好的想法,教師可以示範。)

2.請幼兒嘗試伴隨歌曲做動作。(提醒幼兒關注歌曲的節奏,要隨音樂一下一下地做動作。)

四、教師鋼琴伴奏,請幼兒學唱歌曲。

五、播放音樂,鼓勵幼兒邊唱邊表演。

六、分組表演。

七、小結。

小班教案《公雞》5

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內容,知道"漏嘴巴"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2、在故事中感受"吃飯時要專心,不要浪費糧食"的道理。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故事的PPT、錄音

活動過程

1.看圖引出課題。

(請幼兒看圖)師:小朋友們,你看看圖畫上的是誰呀?(大公雞、小弟弟)今天老師要講一個大公雞和小弟弟之間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大公雞和漏嘴巴》。咦,漏嘴巴會是誰呢,難道小弟弟的嘴巴是漏的嗎,聽一聽故事就知道了。

2.傾聽與理解故事(1)第一遍完整欣賞(錄音)師:故事裏都有誰,發生了什麼事情?

(2)第二遍分段欣賞(結合PPT)師根據PPT引導幼兒説出圖片內容,提問如下:①小弟弟坐在院子裏幹什麼?②小弟弟碗裏的飯為什麼撒得到處都是?③大公雞來了説什麼?然後做了什麼?④大公雞為什麼説小弟弟漏嘴巴?⑤大公雞唱的是什麼兒歌?⑥小弟弟為什麼哭了?⑦奶奶對小弟弟説了什麼?⑧後來小弟弟還撒飯粒嗎?

3.引發討論,體會故事主旨(1)幼兒討論:漏嘴巴是不是一個好習慣,平常吃飯的時候怎麼樣才能不做漏嘴巴呢?

(2)教師總結:漏嘴巴是一個壞習慣。小朋友吃飯時要專心,不要浪費糧食。同時將幼兒的討論結果編成一首兒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調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飯,飯菜全部吃光光。

4.活動延伸在日後進餐過程中組織"不做漏嘴巴"的遊戲,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大公雞和漏嘴巴》活動反思故事教學是幼兒園在社會教育中常用的方法,這與單純的説教相比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大公雞和漏嘴巴》是一個形象生動、又極具社會教育價值的故事。《指南》中指出,幼兒的能力和習慣形成是靠日積月累的,並富有重複性的特點,生活活動是一種養成性教育,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不受時間、季節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教育。本次活動意在讓幼兒知道"漏嘴巴"是個壞習慣,同時也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本次活動主要有三大環節:

環節一是導入。我以看圖的形式引出故事的兩大主人公:大公雞和小弟弟,並且開門見山説出故事的題目,引發幼兒的猜想:小弟弟是不是就是這個"漏嘴巴"呢?請幼兒帶着這樣的疑問開始故事的欣賞與理解。這符合幼兒的好奇心理,讓幼兒有聽故事的興趣。

環節二是故事的欣賞與理解。該環節是接下去第三環節的鋪墊,只有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才可以引發幼兒的討論。因為是小班幼兒,所以在第一遍完整欣賞採取錄音播放的形式只是為了讓幼兒有一個簡單的感知,故事的理解主要以分段欣賞為主,因此在故事的第二遍欣賞時同時採用了PPT資料,並且隨故事進展設立問題讓幼兒在思考中一步步理解故事內容。活動中幼兒通過看圖以及回答問題較好地理解了故事內容,對於故事的主旨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即小弟弟的"漏嘴巴"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環節三是討論環節。由於這是一次社會領域的教學活動,上一環節對於故事的欣賞和理解只是該環節的一個鋪墊。幼兒通過故事感知了"漏嘴巴"是個不好的進餐習慣,那麼在進餐的時候怎麼才能做到不漏嘴巴呢,為此特引發幼兒討論,幫助幼兒加深印象以在日後的進餐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這是本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將文學作品迴歸到幼兒的現實生活,以提問:"漏嘴巴是不是一個好習慣,平常吃飯的時候怎麼樣才能不做漏嘴巴呢?"為切入,並讓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先自己探討出好的辦法,最後我及時地將幼兒的回答小結成兒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調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飯,飯菜全部吃光光。

活動的延伸活動則是在日後進餐過程中組織"不做漏嘴巴"的遊戲,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自然,能夠根據教案的流程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不能夠體現幼兒對活動的樂趣。

小班教案《公雞》6

一、活動目標:

1、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知道公雞因貪吃、愛聽恭維話導致上當的原因。

2、學習用推理的方法推測並大膽表達公雞屢次受騙的情節,領會故事藴含的寓意和哲理。

3、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4、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二、活動準備:

利用多媒體制作:背景圖;故事角色、與故事背景相對應的圖示、字卡,配樂故事。

三、活動過程

(一)回憶A段故事,理解角色特點。

1、前幾天,我們已聽過《金雞冠的公雞》中的第一段,知道了公雞第一次受騙的經過。狐狸是怎麼引誘公雞的?誰能來學着狐狸的樣子對公雞唱一唱呢?

聽了這首兒歌,你們感覺這是一隻什麼樣的狐狸?

2、從公雞的受騙中你們感覺這是一隻什麼樣的公雞?

3、公雞被狐狸抓住以後,它們一路上都經過了哪些地方呢?

(二)根據角色特點,推理故事情節。

1、根據貓與畫眉鳥、狐狸的特點,推測情節的發展。

(1)那如果你們是貓和畫眉鳥臨走的時候,會對公雞説些什麼呢?這次它們交代公雞時的語氣會是什麼樣的?

(2)狐狸聽説貓和畫眉鳥不在家,它又會動什麼壞腦筋呢?

(3)當狐狸唱完這首讚美詩,公雞的反應會是什麼樣的呢?

2、感知並理解公雞再次受騙的原因。

(3)可公雞始終不為所動,那如何才能騙到公雞呢?就讓我們一起聽聽這隻狐狸是如何説的?

(4)這次狐狸為什麼説“母雞把它們撿起來,就是不給公雞”?

3、從這兒,你們又發現了公雞的哪些弱點?

4、當狐狸帶着公雞跑回狐狸洞時,公雞繼續“喔喔”地喊救命,誰學着公雞的口吻來喊一喊?

(三)感知三次受騙的過程,歸納公雞的特點。

按理説,公雞受狐狸騙過兩次後,應該不會再上當了,可事情到底是如何的呢?請小朋友繼續往下猜一猜。

1、你們想,公雞已經受騙兩次了,貓和畫眉鳥更加擔心了,所以它們臨走的時候又會如何對公雞説呢?從貓和畫眉鳥三次關照公雞的語氣中你們發現了什麼變化?為什麼?

2、狐狸聽説貓和畫眉鳥不在家,又一次來到了窗子下面,它可能會故伎重演,於是把前兩次唱的歌又對着公雞搖頭晃腦地唱起來。

3、兩首兒歌都唱完了,可是公雞仍然坐在那裏一動不動,你們想,當小豆和麥子都騙不了公雞,狐狸又可能會想出什麼好吃的來欺騙公雞呢?

4、那狐狸第三次到底又是怎樣唱的呢?

5、你們想,當公雞聽到這裏時會怎麼樣?

(四)提升歸納公雞的特點,感悟藴涵的寓意和哲理。

故事發展到這裏,公雞前後一共受騙了三次,你們明白公雞一次次受騙的原因了嗎?

(五)完整傾聽故事,整體感受原著。

剛才我們一起創編了《金雞冠的公雞》這個故事。其實,這是一個非常著名的童話,是俄國的大文學家托爾斯泰老爺爺編寫的。

那麼,最後貓和畫眉鳥到底有沒有救出公雞呢?還是讓我們一起完整地聽一聽這個故事吧!

附故事:

金雞冠的公雞

從前有一隻貓,一隻畫眉鳥,還有一隻公雞--一隻金雞冠的公雞。他們住在樹林子的一間小房子裏。

有一回,貓和畫眉鳥要到樹林子裏去砍柴,他們臨走的時候,叮囑公雞説:"我們走得很遠,你在家裏看門,一聲也不要響。狐狸走來的時候,你千萬別把頭探到窗子外面。"

狐狸聽説貓和畫眉鳥不在家,就跑到小房子前面來,坐在窗子下面唱歌。他唱道:"公雞呀公雞,金雞冠的公雞,你的腦袋油光光,你的鬍鬚絲一樣,你把頭探出窗口,我給你吃顆小豆。"

公雞忍不住了,把頭探出窗口。狐狸一把抓住他,就往狐狸洞跑。

公雞於是"喔喔"地叫救命:"狐狸把我抓住,走過黑幽幽的森林,跨過急騰騰的河流,翻過高聳聳的山頭……貓啊、畫眉鳥啊,來救救我吧!"貓和畫眉鳥聽見了,馬上來追,從狐狸手裏把公雞救回來。

過了些時候,貓和畫眉鳥又要到樹林子裏去砍柴,臨走的時候,他們嚴歷地叮囑公雞説:"你待在家裏,千萬別把頭探到窗子外面。我們這次走得更遠,是聽不見你的叫喊聲的。"

他們剛走,狐狸又來了。他坐在窗子下面唱道:"公雞呀公雞,金雞冠的公雞,你的腦袋油光光,你的鬍鬚絲一樣,你把頭探出窗口,我給你吃顆小豆。"公雞坐在那裏一聲不響。狐狸接下去又唱:"孩子們跑啊跑,麥子撒了一地,母雞把它們撿起來,就是不給公雞……"公雞忍不住了,把頭探出窗口:"喔喔喔!幹嗎不給?"狐狸一把抓住他,就往狐狸洞跑。

公雞於是"喔喔"地叫救命:"狐狸把我抓住,走過黑幽幽的森林,跨過急騰騰的河流,翻過高聳聳的山頭……貓啊、畫眉鳥啊,快來救救我吧!"

貓和畫眉鳥聽見了,轉身就來追趕。貓在地上跑,畫眉鳥在天上飛。他們趕上了狐狸,貓用爪子抓,畫眉鳥用嘴啄,把公雞救回來了。

過了些時候,貓和畫眉鳥又要到樹林子裏去砍柴,臨走的時候,非常嚴歷地叮囑公雞説:"你千萬別聽狐狸的話,千萬別把頭探到窗子外面。我們這次走得更加遠,是聽不見你的叫喊聲的。"

貓和畫眉鳥這回去砍柴,走得很遠很遠。狐狸又來了。他坐在窗子下面唱道:"公雞呀公雞,金雞冠的公雞,你的腦袋油光光,你的鬍鬚絲一樣,你把頭探出窗口,我給你吃顆小豆。"公雞坐在那裏一聲不響。狐狸接下去又唱:"孩子們跑啊跑,麥子撒了一地,母雞把它們撿起來,就是不給公雞……"公雞還是一聲不響。於是狐狸接下去唱:“人們跑呀跑,核桃撒了一地,母雞把它們撿起來,就是不給公雞……”公雞忍不住了,把頭探出窗口:"喔喔喔!幹嗎不給?"狐狸一把抓住他,帶回自己的狐狸洞去。他走過黑幽幽的森林,跨過急騰騰的河流,翻過高聳聳的山頭……

儘管公雞叫了又叫,喊了又喊,貓和畫眉鳥都沒聽見。等到他們回家,公雞沒有了。

貓和畫眉鳥於是跟着狐狸的腳印走。貓在地上跑,畫眉鳥在天上飛……跑啊跑啊,飛啊飛啊,他們來到了狐狸洞口。貓調好琴絃彈起來:“特令令,勃令令,金絃線的小提琴。狐狸在不在家中,在那熱烘烘的狐狸洞?”

狐 狸聽了又聽,心理想:是誰琴彈得那麼好,歌唱得那麼甜,讓我去看看吧。他於是爬出洞口,貓和畫眉鳥一把抓住他,貓用爪子抓,畫眉鳥用嘴啄,又抓又啄,狐狸痛得逃走了。他們救出了公雞,用樹皮籃子捧回家去。從此以後,他們太太平平地過日子,狐狸再也騙不了公雞啦!

公雞小百科:公雞,家禽,品種很多,翅膀短,不能高飛;啼能報曉。

小班教案《公雞》7

活動目標

1、觀察比較公雞和母雞不同的外形特徵。

2、激發孩子有興趣瞭解家禽。

環境創設

公雞和母雞的標本,小公雞和小母雞及狐狸的頭飾。

重點與難點

瞭解公雞和母雞的不同。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咯咯咯,咯咯咯”是誰在叫呀?(母雞,出示標本)“喔喔握”,這是誰呀?(公雞,出示標本)

二、觀察比較:

1、公雞和母雞有什麼不一樣?(引導幼兒按順序觀察)

2、看看公雞頭上有什麼?母雞有嗎?

3、公雞的羽毛和母雞的羽毛的不同。

4、公雞的腿和母雞的不同。

三、遊戲——“小公雞和小母雞”

1、隨着音樂小雞做出各種動作。

2、聽着音樂信號“狐狸來了”小雞們去追啄狐狸。

3、狐狸躲進山洞小雞不能再啄。可反覆進行多次遊戲,角色可變化。

小班教案《公雞》8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山羊踩痛小公雞》,理解歌曲內容,懂得影響了別人要説"請原諒"、"對不起"。

2、嘗試根據歌曲內容進行表演。

活動準備:

1、掛圖15號;《小朋友的書。我們都是好孩子》;磁帶及錄音機。

2、山羊、小公雞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甜嘴巴娃娃看到別人要有禮貌地打招呼,到別人家做客要輕輕地敲門,有禮貌地請求。今天我們教室裏又來了兩個甜嘴巴的朋友,它們是誰呢?它們用甜嘴巴説了那些好聽的話呢?

二、出示掛圖,引導幼兒發展。

説説它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他們説了哪些話?

三、欣賞歌曲《山羊踩痛小公雞》

1、欣賞歌曲第一遍,提問:山羊和小公雞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山羊踩痛了小公雞,它是怎麼做,又説了什麼?

小公雞聽了後怎麼樣,又説了什麼呢?

2、欣賞歌曲第二遍,提問:山羊向小公雞表示歉意,歌曲裏是怎麼唱的?(幼兒學唱山羊向小公雞表示歉意的兩句歌詞)小公雞又是怎麼唱的呢?(幼兒學唱小公雞唱的兩句歌詞)最後,兩個好朋友握握手,又説了什麼?(請幼兒聽着旋律、和着節拍、節奏説"對不起"、"沒關係"、"再見"。

3、欣賞歌曲錄音,請幼兒注意聽歌曲第三、第四樂句音量的變化,説説為什麼要輕輕地唱?(體現山羊表示歉意和公雞原諒山羊的心情,他們都很懂禮貌)我們能稱甜嘴巴山羊和甜嘴巴公雞嗎?為什麼?

4、幼兒跟着錄音邊唱歌曲邊自由表現歌曲內容。

四、嘗試表演。

1、教師和配班教師分別扮演山羊和小公雞,聽錄音表演歌曲內容。

2、請兩位幼兒分別扮演山羊和小公雞,聽錄音表演歌曲內容。

3、幼兒分組扮演山羊和小公雞,聽錄音表演歌曲內容。

(結束)教學反思:

《山羊踩痛小公雞》是一首帶有故事情節的歌曲,容易幫助幼兒記憶。在欣賞歌曲,理解歌曲內容,懂得影響了別人要説"請原諒"、"對不起"之外,還讓幼兒嘗試歌曲內容進行表演。在開始之餘,教師利用前面的"甜嘴巴娃娃"來進行故事的延續,然後在進行。分段欣賞,根據故事內容來記憶歌詞。在最後的環節讓幼兒對歌曲內容進行表演。但是課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就是有些幼兒對歌曲的內容的記憶還是不能很全,經常唱一句,忘一句,以至於在後面的表演環節孩子不能根據自己的.理解來進行表演。

小班教案《公雞》9

一.教學目標:

1.學習冷暖色彩的基本知識,體驗色彩的基本知識,並有目的的加以 運用。

2.通過對色彩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在繪畫中體驗豔麗的色彩給他們帶來的快感。

二.教學重點:

學習色彩的搭配,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創造力的培養。

三.教學難點:冷暖對比和冷暖搭配。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

謎語:頭上頂着大紅冠,身穿五彩花花衣,每天早上要歌唱,人 們聽了忙穿衣。

謎底是什麼?

2、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大公雞。

大公雞漂亮嗎?你喜歡大公雞嗎?你為什麼喜歡大公雞?

生:

1、顏色看着漂亮,供人觀賞。

2、早上叫人起牀。

3、能鬥

雞給人樂趣等。

同學們真棒!説出了大公雞這麼多的好處!我們今天就來走進大 公雞,瞭解大公雞。

板書:大公雞

(二).自主探究

1、剛才我們看了生活中的公雞,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畫家作品中的 大公雞。

看看這幅農民畫家畫的大公雞的身上的有哪些顏色?

生:藍色、紅色、黃色、紫色、黑色、白色??

2.在這些顏色中,哪些是冷色?哪些是暖色?你知道嗎?讓我們來 感受一下吧!

(1)、出示冷色和暖色系列圖片。

(冰川、海洋、火、風葉)

(2)、説説這些圖片都以哪些顏色為主?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藍、綠、淡紫——寒冷、涼爽等)

我們把這些能讓人感覺寒冷、涼爽的顏色稱為冷色。

(橙色、紅色、黃色——温暖、激動等)

我們把這些能帶給人温暖,能使人感覺興奮、激動的這些顏色稱為暖色。

把這些冷色和暖色恰當的搭配在一起,畫面效果會更好。不信, 你來看看。

3、對比真實的大公雞和畫出來的大公雞在色彩方面有什麼差別。鼓 勵學生作畫時大膽用色。

4.要想畫好大公雞除了漂亮的顏色還要抓住大公雞的形體特徵。大 公雞有哪些特徵?

5、教師示範大公雞的畫法,並注意強調構圖飽滿。

這些大公雞這麼漂亮,看看老師怎樣畫大公雞的。

首先設計構思畫一幅奔跑中的大公雞,起稿畫出大公雞的基本形狀,強調大公雞的幾個特點部位(頭部大紅的雞冠,粗壯的爪子,翹起的尾巴)塗上豔 麗的色彩。注意色彩的對比,過度,漸變。

(然後出示已畫好的豔麗的大公雞畫面)。

6.用冷暖色對比的方法,畫一幅色彩豔麗的大公雞的創作畫。

(三)、評一評

1、説説被選上的“大公雞”你喜歡哪一隻,為什麼?

2、小組間再評一評誰畫得有創意、有特色,並向他學學是怎麼畫的?

3、小結:注意觀察生活中冷暖色的運用,想想為什麼要這樣設計?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探究色彩的冷暖,使學生了解、認識冷暖色,感受以冷暖 色對比為主要表現方法的作品所產生的特有的美感,並且學習運用冷暖色對比的方法來表現作品。本課我採用的是自主探究教學模式,首先讓學生觀察各種顏色,瞭解冷暖色。然後學生通過小組內的交流討論真實的大公雞和畫出來的大公雞在色彩方面有什麼差別, 感知冷暖色對比所產生的豔麗感覺。並運用冷暖色對比創作繪畫,給學生充足的創作時間。作品展示,是推選優秀的作品貼在展板上,這樣可以讓 更多同學欣賞到優秀的作品,同時這種辦法有利於維持課堂紀律,也讓更多人看見作品,參與了評價。本節課的教學思路:冷色和暖色的 認知-冷暖對比所產生的豔麗色彩 -如何用豔麗的色彩表現大公雞-解決大公雞的構圖、動態、色彩搭配等問題-學生繪畫-師生共同評價-

小班教案《公雞》10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能夠邊唱歌邊玩遊戲。

2、能在歌詞的提示下,大膽地用肢體表現遊戲中的動作。

3、願意遵守遊戲規則,體驗與同伴共同遊戲的快樂。

4、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説説歌曲意思。

5、認真傾聽並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活動準備:

1、公雞、母雞紙偶,公雞頭、母雞頭

2、假花一朵,糖果一個,一塊布,芸豆、簍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複習音樂《 》

指導語:林老師聽説小四班的小朋友會唱一首好聽的歌曲《 》,你們一起唱給我聽聽好不好?

二、遊戲導入

1、猜碗裏的花

指導語:我的碗裏有一樣東西,等音樂停下來的時候請你猜猜在哪個碗裏?

2、猜口袋裏的公雞頭母雞頭

師:我的口袋裏還有東西呢,等會兒請你們來猜一猜在哪個口袋裏?

三、初步學唱歌曲《公雞頭》

1、出示公雞頭、母雞頭紙偶,自然引入歌曲。

指導語:看你們玩得這麼開心,公雞頭母雞頭也來湊熱鬧啦!

公雞頭母雞頭會唱一首好聽的音樂,我們來聽一聽。(教師範唱)

你們剛才聽到了什麼?

2、教師再次進行範唱,幼兒仔細傾聽

指導語:我們再來聽一聽,歌曲裏還唱了些什麼?

3、教師再次歌唱

指導語:我們來聽一聽《公雞頭母雞頭》。

4、師幼一起唱

指導語:我聽到有的小朋友已經會唱這首歌了,那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四、邊唱歌邊遊戲,會玩《公雞頭母雞頭》的遊戲。

1、教師請一名幼兒示範玩遊戲

指導語:現在老師要請一位小朋友和我玩遊戲,

老師來藏豆豆,那誰來猜豆豆?(我要把我的豆豆放在後面藏藏好,小手握握緊,不讓她看見。)

(交代遊戲規則:如果猜對了,就由猜對的人去喂,猜錯了,就由藏豆的人去喂)

我的公雞頭和母雞頭呢?我們來喊一喊:公雞頭,母雞頭!

2、請兩名幼兒示範玩遊戲

指導語:這一次我要請一個男孩子和一個女孩子來玩遊戲。(誰來藏,誰來猜?)

3、兩兩結伴玩遊戲。

指導語:請你和身邊的好朋友面對面做做好,看着他的小眼睛。

請椅子下面有豆豆的小朋友來藏豆豆,沒有豆豆的小朋友來猜豆豆。

4.散點玩遊戲

指導語:這一次我們請女孩子來藏豆豆,那誰來猜豆豆啊?(男孩子)

等一會兒請一個女孩子找一個男孩子,手拉手找一個空地方站站好。

小班教案《公雞》11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進一步學習4以內的數數。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會用不同的數數方法,會手口一致的數4以內的數。

【活動準備】課件小黑板圖片小籃子棒棒糖

【活動過程】

一、以給“大公雞過生日”引題,激發幼兒興趣。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朋友,小朋友聽是誰呀?大公雞今天很高興,因為它要過生日了,它請了好朋友來給他過生日,小朋友們看是誰?

二、播放課件可愛的小動物,幼兒看課件回答。

1、有幾隻小狗?(1只小狗)

2、有幾隻小兔?(2只小兔)

3、有幾隻小鴨?(3只小鴨)

4、有幾隻小花貓?(4只小花貓)

小動物們給大公雞帶來了好多生日禮物,大公www、jy135、com雞很高興,請大家參加它的生日宴會。

三、情境遊戲:快樂的生日宴會。

1、出示生日蛋糕,讓幼兒説出是大公雞幾歲的生日。並唱生日快樂歌。

2、好玩的篩子。

幼兒看篩子上有幾個點,請幼兒拿出幾個棒棒糖。練習幼兒按點取物的能力。

3、豐富的午餐(紙箱上貼動物的圖片,掉在黑板下面)幼兒説出都有哪些好吃的東西,練習用不同方法來數數。

①1個肉骨頭。②2個胡蘿蔔。(豎着數)③3只蝦。(環繞數)④4條魚。(不規則物體的數法)⑤小動物。(按特徵和不同數)數完後請小朋友給小動物餵食物。(小狗、小貓、小兔、小雞的家)

4、快樂抱一抱。

玩法:音樂開始,幼兒聽着音樂跳舞,音樂停下後小朋友自由結伴抱一起。

規則:音樂停,幼兒能説出是幾人抱一起的。

小班教案《公雞》12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進一步學習4以內的數數。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

會用不同的數數方法,會手口一致的數4以內的數。

活動準備:

課件 小黑板 圖片 小籃子 棒棒糖

活動過程:

1.以給"大公雞過生日"引題,激發幼兒興趣。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朋友,小朋友聽是誰呀?大公雞今天很高興,因為它要過生日了,它請了好朋友來給他過生日,小朋友看是誰?

2.播放課件可愛的小動物,幼兒看課件回答。

(1)有幾隻小狗?(1只小狗)

(2)有幾隻小兔?(2只小兔)

(3)有幾隻小鴨?(3只小鴨)

(4)有幾隻小花貓?(4只小花貓)小動物們給大公雞帶來了好多生日禮物,大公雞很高興,請大家參加它的生日宴會。

3.情境遊戲:快樂的生日宴會

(1)出示生日蛋糕,讓幼兒説出是大公雞幾歲的生日。並唱生日快樂歌。

(2)好玩的篩子。

幼兒看篩子上有幾個點,請幼兒拿出幾個棒棒糖。練習幼兒按點取物的能力。

(3)豐富的午餐(紙箱上貼動物的圖片,掉在黑板下面)幼兒説出都有哪些好吃的東西,練習用不同方法來數數。

①1個肉骨頭。方法

②2個胡蘿蔔。(豎着數)

③3只蝦。(環繞數)

④4條魚。(不規則物體的數法)

⑤ 小動物。(按特徵和不同數)數完後請小朋友給小動物餵食物。(小狗、 小貓、 小兔、小雞的家)

(4)快樂抱一抱玩法:音樂開始,幼兒聽着音樂跳舞,音樂停下後小朋友自由結伴抱一起。

規則:音樂停,幼兒能説出是幾人抱一起的。

4.教師總結、評價。

小班教案《公雞》13

活動目標:

1、學習單腳站立的方法。

2、嘗試在不同高度的物體上單腳站立5——10秒。

3、體驗集體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大公雞胸飾

2、大小椅子、梅花樁、積木等若干

活動重點:學習單腳站立的方法,體驗遊戲的樂趣。

活動難點:嘗試在不同高度的物體上單腳站立5-10秒。

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熱身運動

教師戴上大公雞胸飾:你們看,今天周老師變成了誰?(大公雞)

是阿,我是公雞爸爸,你們就是我的小公雞寶寶!今天天氣真好,小公雞們,跟着爸爸一起去鍛鍊鍛鍊身體吧!

小公雞做遊戲(頸部、上肢運動)——小公雞喝水(腰部運動)——整理羽毛(體測運動)——合作遊戲(下蹲運動)——捉地上、莊稼上的蟲子(跳躍運動)——回家(放鬆運動)。

2、學習單腳站立的方法。

(1)孩子們,你們知道我們公雞有什麼本領呀?爸爸告訴你們呀,我們公雞還有一項本領叫“單腳站立”(老師示範),你們想不想試一試呀?

(2)幼兒分散在場地上探索單腳站立的方法

(3)相互交流探索結果

説説你是怎樣讓自己站得穩,不搖晃的,請幼兒學學同伴的方法。

(4)教師示範正確的方法

(5)集體練習,數數、比比,看誰站得久一點。

3、嘗試在不同高度、不同大小的物體上單腳站立

(1)我們已經學會了在平地上單腳站立,瞧,那邊有很多小椅子,請你再去試試能不能在椅子上單腳站立。

(2)幼兒每人選擇一把椅子嘗試,教師請個別幼兒師範。

(3)小公雞們,那邊還有一些更小的樹樁,你們也去試試看,能不能在小樹樁上單腳站立。

(4)孩子們,那邊還有更小的樹樁,你們願不願意再去挑戰一下。

4、遊戲:小公雞和懶惰蟲。

(1)我們都是勤勞的小公雞,每天都早早起牀,可是樹林裏住着一條懶惰蟲,它每天早上要睡懶覺,我們小公雞有什麼辦法讓懶惰蟲不再懶惰呢?(幼兒自由想辦法並回答)

(2)懶惰蟲呀它喜歡我們小公雞站在樹樁上用單腳站立的方法來喊它它才會醒。

(3)集體遊戲“小公雞和懶惰蟲”

請小公雞任選一條路穿越小樹林,到達懶惰蟲的家門口,每隻小公雞選一個樹樁進行單腳站立,然後集體把懶惰蟲喚醒,如果它沒醒,就再換個樹樁試試。

5、放鬆活動

懶惰蟲終於被我們小公雞喚醒了,小公雞真開心,我們大家一起來跳個小公雞舞吧。(幼兒一起做放鬆運動,懶惰蟲醒來和小公雞一起跳舞)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主要採用遊戲的形式來幫助幼兒學習和練習單腳站立的動作。因為教學的過程需要層層遞進,所以在準備材料的時候我也進行了分層準備,分了三個層次的材料(椅子、大梅花樁、小梅花樁),有高低的不同,有大小的不同。又考慮到幼兒年齡層次和能力層次的不同,我對每個層次的材料又進行了再次分層,如椅子用的是大班和小班的兩種高低大小稍有差別的椅子,以滿足不同幼兒的需求。活動前感覺自己對材料的準備已經比較充分,但是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最後一種材料也就是最小的梅花樁不太適用,對中班幼兒來説太難,孩子們在上面很難站穩,所以這種材料在下次活動中可以刪減掉。刪減了一種材料,那麼幼兒練習的強度和密度也就相對減少了,我覺得評課的時候,同事們提出的雙腳交替進行單腳站立的方法非常好,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練習的強度和密度。

小班教案《公雞》14

(一) 活動目標

1、要求幼兒能夠正確發出“g、j、h”的音,正確説出公雞、母雞、黃豆等詞,並會用禮貌用語打招呼。

2、在遊戲中培養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要求幼兒能夠聽懂理解簡單的遊戲規則。

3、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共同參與猜測和判斷的遊戲活動。

(二)活動準備

1、手指玩偶公雞和母雞。

2、黃豆、紅豆、積木等小物品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出示手偶玩具,設置遊戲情境。

*教師分別出示手指玩偶。通過自我介紹和相互問好的形式帶領幼兒練習發準“公雞和母雞”的字音。

*教師以玩偶的口吻與幼兒問好,如:我是公雞頭,小朋友好!公雞頭和母雞頭分別與個別幼兒問好。教師及時糾正幼兒的發音。告訴幼兒下面做個遊戲,猜猜黃豆在哪頭。

2、教師出示黃豆,表演遊戲。

*教師邊念遊戲兒歌,邊表演動作,最後伸出兩個拳頭,請幼兒猜猜黃豆在哪頭。遊戲進行2——3次。

教師帶領幼兒學習遊戲兒歌,啟發幼兒一起和教師一邊念兒歌一邊表演動作。

*教師重點帶領幼兒練習:公雞、母雞、黃豆等詞的發音,先集體練習,後請個別幼兒念一念,及時糾正不正確的發音。

3、教師引導幼兒遊戲

教師請2位幼兒表演“公雞頭,母雞頭”的遊戲活動,讓幼兒糾正不正確的發音,掌握遊戲的玩法。提醒幼兒注意規則:猜錯了就繼續遊戲,猜對了就將黃豆交給對方,交換角色,重新開始遊戲。

4、幼兒自主遊戲

*幼兒與同伴兩兩結伴遊戲,培養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的能力。

*教師出示紅豆、積木,用紅豆怎麼來玩這個遊戲呢?

教師帶領幼兒朗誦創編的兒歌。

*幼兒與客人老師玩遊戲。

兒歌《秋葉》

幼兒園小班教案

活動目標

1.從兒歌中感受秋風,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秋葉的認識。

2.能用自然的聲音有感情的朗誦兒歌。

活動準備

1.課件-秋葉

2.幼兒用繪畫紙,蠟筆。

活動過程

1.出示一幅秋葉圖

啟發幼兒回憶已有的秋的生活經驗。

2.欣賞兒歌-秋葉

提問:兒歌裏説了什麼?

(提示幼兒試着用兒歌裏的話説)

3.全班幼兒跟隨老師念兒歌,

教師可利用肢體動作,幫助幼兒熟記兒歌。

兼顧全體幼兒基本會朗誦。

4.讓幼兒戴上頭飾,扮演秋風,隨配樂朗誦《秋葉》,

師幼共同表演,動作根據兒歌自編。

5.引導幼兒將《秋葉》的內容畫下來,可聽錄音作畫,並可發揮想象,增加有關秋天的情節

《秋葉》

秋葉跟着秋風,

悄悄溜出家門。

秋風吹口哨,

秋葉把舞跳。

轉轉轉,轉上天,

搖搖搖,搖下地。

累壞了,躺在地上睡一覺。

小班教案《公雞》15

設計意圖:

《山羊踩痛小公雞》描述了山羊踩痛了小公雞,就向公雞表示歉意。體現了山羊懂得禮貌的美德。歌曲是2/4拍節奏。我們知道,節奏是音樂要素之一。因此,知識點是2/4拍節奏的強弱特點。

活動目標:

1. 欣賞歌曲,熟悉歌曲內容,能進行簡單的表演。

2. 學説禮貌用語“對不起”“沒關係”,能原諒別人的錯誤。

活動準備:

1. 在幼兒自由活動時播放歌曲,讓幼兒提前熟悉旋律和歌曲內容。

2. 錄音機、磁帶,山羊和小公雞的胸飾。

3. 主班教師和配班教師表演情景劇

活動過程:

一、欣賞歌曲,邊聽邊拍手,初步熟悉故事內容

今天老師要來找一找我們班哪個小朋友的耳朵最能幹,老師要請小朋友們聽一首好聽的歌曲,小朋友呀要仔細聽,聽完後我要請小朋友舉手告訴老師,歌曲裏面有誰,好不好?

還有啊,錄音機告訴老師,它待會給我們放好聽的歌曲想請我們小朋友呢給它拍拍手伴奏好不好?

我們呀跟着歌曲拍出好聽的聲音,能不能亂拍啊?

亂拍的話錄音機會生氣的!好,小手準備!

師幼一邊拍手一邊欣賞歌曲。

歌曲聽完了,看誰最能幹,已經知道故事裏有誰了,請舉手告訴我

哦,故事裏有山羊和小公雞對不對啊?誰知道他們兩個人發生什麼事了?

好,現在老師就請小朋友來看錶演《山羊踩痛小公雞》,小朋友們仔細看,看看山羊和小公雞到底怎麼了?他們是怎麼説的,他們的動作怎麼樣,好不好?

二、分段欣賞情景表演,通過提問,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並能模仿山小公雞的動作進行簡單的表演。

1. 欣賞歌曲第一段的情景表演。

好,節目看完了,誰知道山羊和小公雞怎麼了?

哦,山羊呀不小心踩痛了小公雞。那山羊的動作是怎麼樣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小公雞的動作呢?我們來學一下。它的表情是怎麼樣的?我們也一起來學一下。

那山羊踩到了小公雞它是怎麼説的?我們一起來説一下。

小朋友們你們學會山羊的動作了嗎?現在,老師來唱歌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學山羊做動作,我們比一比看誰學的最像,好不好?

師幼共同表演第一段山羊的動作。

剛才我們看了山羊的表演,我們現在再來看看小公雞的表演好不好?看看小公雞被山羊踩痛後有沒有生氣,有沒哭好不好?

2. 欣賞歌曲第二段的情景表演。

節目又表演好了,小公雞有沒有生氣啊?它的動作是怎樣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那小公雞有沒生氣啊?那它是怎麼樣的?我們也一起學學看。

小公雞一點也沒生氣,那它是怎麼説的啊?我們也來説説看。

小朋友們你們學會小公雞的動作了嗎?我們一起來學小公雞來表演一下好嗎?老師來唱歌,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做動作,看看是你們做的好還是老師做的好,好不好?

三、請幼兒分組進行角色表演

1、教師與集體幼兒進行角色表演。

哇!小朋友們表演的可真好!我們一起來誇誇自己。

錄音機呀剛才看了小朋友的表演,可喜歡了,想再放一次好聽的歌,請我們小朋友來作動作,你們願意嗎?

好,我們先學山羊的動作再學小公雞的動作好不好?

師幼 隨音樂進行集體的歌表演。

2、請集體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進行分組的角色表演。

恩,我們表演的可真好啊。我們請鄭老師和我們一起來表演好不好?

老師來表演山羊,鄭老師表演小公雞,請想當山羊的小朋友來蔡老師這,想表演小公雞的小朋友到鄭老師那去。

當山羊的小朋友要做誰的動作啊?對了,要和老師一起做山羊的動作。當小公雞的小朋友能不能做山羊的動作啊?對了,你們要和老師做一樣的動作。明白了沒有?

好,那我們比一比,看看是山羊做的好,還是小公雞表演的好好不好?

分角色進行歌表演。

四、教師小結。

誰表演的好啊?

我覺得山羊和小公雞都表演的很好,我們送自己一個大鞭炮。

那你們喜歡不喜歡山羊和小公雞啊?為什麼?

對了,因為山羊和小公雞都是有禮貌的孩子,山羊不小心踩到小公雞就馬上説什麼?小公雞被踩到也沒生氣,馬上説什麼?

小朋友們你們會説嗎?

那老師給了你東西要怎麼説?早上看到老師和小朋友要怎麼説?回家的時候要和老師説什麼啊?

好,那從今天開始老師就來找一找我們班的小朋友,誰最有禮貌,誰最會説禮貌用語,我就把這個小獎章送給它好不好?

教學反思:

《山羊踩痛小公雞》是一首帶有故事情節的歌曲,容易幫助幼兒記憶。在欣賞歌曲,理解歌曲內容,懂得影響了別人要説“請原諒”、“對不起”之外,還讓幼兒嘗試歌曲內容進行表演。在開始之餘,教師利用前面的“甜嘴巴娃娃”來進行故事的延續,然後在進行分段欣賞,根據故事內容來記憶歌詞。在最後的環節讓幼兒對歌曲內容進行表演。但是課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就是有些幼兒對歌曲的內容的記憶還是不能很全,經常唱一句,忘一句,以至於在後面的表演環節孩子不能根據自己的理解來進行表演。

標籤: 小班 教案 公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rey8w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