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領會思索---《瓦爾登湖》教學案例(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學案例)

領會思索---《瓦爾登湖》教學案例(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學案例)

                  張桂陽

領會思索---《瓦爾登湖》教學案例(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學案例)

一、背景:

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中,高中語文必修2的第一單元裏面就有《瓦爾登湖》一文,這是一篇應當靜靜捧讀,充滿寂寞、恬靜、智慧的美文,其中所體現的人文情懷,我們所面對的這些生活在農村的孩子恐怕難以理解。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説:“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因此,在考慮教學設計時,我的第一個層次是放在對課文內容的解讀上,只有理解了作者所描寫的景物中所藴涵的人生體會,才能進一步闡釋梭羅用心追求人生靜謐和探索人生規律的態度。因此所有的教學安排都遵循這一思路進行。

二、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用細膩的筆調有層次地描寫自然景物的寫法。

2、理解作者熱愛自然的情感和追求淳樸生活的人生態度。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在十九世紀中葉,美國正因商業和技術的發展走向大工業國家,這樣的社會變革,讓一個青年很是不安,為此選擇了離羣索居的方式。這個人就是畢業於哈佛大學的美國作家、哲學家亨利梭羅。1845年的3月,28歲的梭羅拋開塵世生活的羈絆,“借來一柄斧頭,走到瓦爾登湖邊的森林裏”,砍伐一些樹木來做建築材料,他“蟄居的生命開始延伸了”,在那裏,他自耕自種兩年有餘。《瓦爾登湖》就是他對兩年林中生活所見所思所悟的記錄。

2、研讀課文,理解文意  (1)老師選讀課文最後一節。要求學生靜聽,同時抓住語言信息,展開想象。

提問:通過老師的朗讀,瓦爾登湖在你的心中是怎樣的印象,你能用一個什麼詞來概括它?

--“人間的仙境”。“香格里拉”。“天堂”。

--瓦爾登湖不隨世事而消逝,作者還想象“瓦爾登湖是他們的喀斯塔里亞的靈感之泉”,是“康科德桂冠上最璀璨的一顆鑽石”。由此可見,作者對它喜愛之深,對它讚美之高。

追問:這“人間的仙境”有何特點?請從課文中找出能概括他特點的詞語?

--“深邃和清澈”

追問:對瓦爾登湖“深邃”的這個特點,另外一個版本是把它譯為“深度”,請同學們比較“深度”和“深邃”這兩個詞的區別。

--“深度”,就是深淺的程度,而“深邃”除了有“深”的含義之外還有深奧。那麼也就意味瓦爾登湖不是一個普通的湖泊,簡直就是一部自然之書,需要認真的閲讀,方能體會出它的妙處,所以,“深邃”這個字用得妙。

(2)學生齊讀課文“我們......很值得讓米開朗琪羅去琢磨一番。”

問題一:寫康科德的所有湖畔的特點與寫瓦爾登湖有什麼關係?

問題二:作者寫瓦爾登湖抓住了什麼特點來盡情渲染,給我們寫作有什麼啟發?

解決一:--寫康科德湖泊的顏色特點是為寫瓦爾登湖作鋪墊,起烘托作用。如果把對康科德的描寫看作是“面”,那麼,對瓦爾登湖的描寫就是“點”,這樣,點面結合,遠近一體,自然之美,盡收眼底了。

解決二:--作者寫瓦爾登湖同樣是抓住湖水顏色變化這一點來寫的。作者從不同視角:同一地點,不同地點;,近處,遠處;春天,冬季;實景描寫,泛舟感受;瓦爾登湖,其它湖泊,進行細膩的描寫和精雕細琢,多方位渲染和烘托,勾畫出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同時,我們要學習把作者的這種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手法,運用到平時的寫作中去,避免在景物描寫中的單一,呆板。

追問:從景物描寫的字裏行間,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愉快的心境,那麼你能看出作者的生活狀況嗎?

--作者寫了自己赤足涉遊看到的鱸魚和銀魚,就聯想到它們是“逃離塵世,到這清淨世界定居的”,看到湖邊的水草,也想到他們和“生於斯長與斯的湖水一樣清澈無垢”,從這些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澄明的胸襟,一種淡泊,坦然的純潔。最妙的還是作者描寫打撈斧子一節,寫得輕鬆,看不出苦累,反倒是充滿情趣和快樂,看不出這是一個“農夫”的辛苦,而是一種悠閒生活所帶來的愜意和愉快。

3、課文探究

通過研讀課文,學生初步理解了文章的內容以及從中體現的作者的生活態度,但是梭羅這種脱離塵世生活的行為,我們應當又怎樣來看待,這樣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又圍繞這一個話題開始讓他們討論,但這些內容是以學生的思考,分析為主。

同學甲:我欣賞梭羅的人生態度,在滾滾紅塵中,他為了追求自己的一種理想,獨闢蹊徑,去完善自我,對我們今天一些過多地關注物慾的人,這是一堂最好的人生教育課。他就是一個最好的精神導師,如果有一定的條件,我也要這樣去做。

同學乙:我不太贊同這樣的做法。梭羅固然可以求得一種心靈的解脱和寧靜,但不與塵世發生往來,這樣豈不是消極遁世嗎?如果為追求自我完美而與世相隔絕,我看,這是給“自我”“自私”的表現。

學生丙:我不認為這是消極遁世的做法,他在瓦爾登湖僅僅生活了兩年又回到現實生活中去了?這應該是他人生中的一段“心靈休假”。消極遁世是戴高帽,我不同意。(學生笑)

學生丁:瓦爾登湖和山林的澄淨與清新,讓我想到了一個環保的問題,在當今環境,資源遭到日益嚴重的破壞的情況下,瓦爾登湖就讓我們格外的羨慕了和心馳神往了,讀到這樣優美的文字,就激起了我們要保護自然,敬重自然的願望,因為,它帶給我們人類的是美好和享受。

學生髮言比較踴躍,經過討論,最後形成了共同的看法。

梭羅到瓦爾登湖生活是進行一種理性的旅居,他需要有一塊檢驗其“簡樸生活”的實驗地,以此去謀求可供“放逐心靈”和“提升精神”的角落,因此 ,我們不能把他獨居湖畔看作什麼隱士生涯,消極的逃避人生,其實,他是有目的探索人生,批判人生,振奮人生,去闡述人生更高的規律。

看到學生聚精會神,若有所思,若有所悟的神情,我暗暗高興,教學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最後送給他們海德格爾的一句名言:人,詩意的棲居在大地上。

四、反思:

這一節課我所設定的教學目標應該説是達到了。注重於學生閲讀,分析能力的培養,這應該是閲讀教學的共性要求,從整體上把握文體內容,理清思維,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這是語文教學所要遵循的規律。我們所面對的是一些知識積累有限,閲讀狹窄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就不能忽視實際情況,去作一些空洞的分析。因此,我遵循“綜合--分析--綜合”的思路。教學中,首先從局部上感知課文,通過朗讀,讓學生的情感始終與文本融合交流,產生共鳴,去產生主題參與的意識,同時也是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形象力。這一環節,在課堂產生了十分理想的效果。然後再去分析課文,在分析中也是注意從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抓住主要點,着重從他對瓦爾登湖景色的描摹和他的生活細節入手,再去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新課程標準對閲讀鑑賞目標提出了根本性的要求:“在閲讀鑑賞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高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和認識。”所以在後一個綜合中,我設計了一個話題讓學生領悟探究,思考梭羅的人生選擇對我們今人的啟迪,讓學生從中得到啟發,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用心營造好自己的精神家園。

 

張桂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r3zle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