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大班科學活動《紙寶寶力氣大》

大班科學活動《紙寶寶力氣大》

【設計意圖】

大班科學活動《紙寶寶力氣大》

在區角活動中,幼兒在美工區用各色的手工紙進行摺疊、用宣紙和圖畫紙繪畫、用紙團裝飾,在科學角用各種紙玩吸水實驗、用紙漿學做紙的實驗等活動,他們通過各種關於紙的活動感受着紙的質地、用途,對紙的探索興趣越來越濃厚。為了更加深入開展對紙的探索活動,我以幼兒所熟悉的餐巾紙為活動載體,設計“紙寶寶力氣大”的教學,試圖讓幼兒通過實驗,進一步感知紙的纖維及紙的承重力,豐富幼兒對紙的認識,激發其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試驗,大膽探索,感知餐巾紙的承重力,初步瞭解紙的纖維。

2。體驗實驗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餐巾紙若干,帶拎把的、裝滿水的瓶子若干,記錄紙和筆若干;黑板、磁鐵或透明膠布。

2。製作ppt(紙的纖維、紙袋子、紙盒子及繩索的圖片)。

三、活動過程

(一)直接引題

1。感受餐巾紙:這是什麼紙?什麼形狀的?你們每人拿一張看一看、摸一摸、拉一拉、揉一揉,用各種辦法感受餐巾紙是怎樣的。

2。集中交流:你感覺餐巾紙是怎樣的?

(二)教師拋出問題,幼兒第一次試驗。

1。問題:這麼一張薄薄的紙能拎起裝水的瓶子嗎?餐巾紙有沒有這個承重力呢?

2。教師介紹實驗材料並提出操作要求。

操作要求:每人每次只能用一張餐巾紙嘗試;要幫助紙寶寶想辦法;用完了的紙要放進籃子裏;聽到信號要及時坐回位置。

3。幼兒動手實驗。

4。集中分享實驗結果:你用餐巾紙拎起瓶子了嗎?你是怎麼做的?

教師鼓勵幼兒上台展示自己所使用的方法,並將幼兒的操作方法張貼在黑板上,並用數字①、②、③、④標示出來。

小結:我們通過實驗,驗證餐巾紙是能拎起裝滿水的礦泉水瓶子的,而且方法有很多。

(三)提出問題,引發探索。

問題:紙寶寶拎起瓶子的方法可真多,哪一種方法紙寶寶力氣最大,能拎起最多的瓶子呢?

1.幼兒分組實驗自己猜測的方法。

(1)提出要求:選擇自己認為能拎起最多瓶子的方法進行實驗,每一次嘗試完要把拎起的瓶子數量用筆在記錄紙上記下來,最後和同桌的小夥伴比一比、討論一下,看看哪一種方法的紙寶寶拎起的瓶子多。

(2)幼兒自主選擇小組,進行第二次實驗,教師巡迴觀察。

2.集中交流,根據紙的方法,請幼兒説實驗結果,教師把結果記錄在黑板上。

3.和小朋友一起驗證,得出最後的結論。

結論:經過多重摺疊的紙和擰繩子的紙拎起的瓶子是最多的,説明它能承受物體的`力量最大。

(四)幼兒瞭解紙的纖維。

1.提出問題:為什麼這薄薄的紙寶寶經過折、擰的方法,能拎起這麼重的物體?為什麼這張長方形的餐巾紙,用長邊拎瓶子和短邊拎瓶子結果會不一樣呢?

2.結合PPT,讓幼兒瞭解紙的纖維。

小結:我們把紙摺疊,就使纖維變多、變密了,把紙擰成繩,就把許多細細的纖維擰成了一根粗繩,這樣就能拎起更多的瓶子啦。

3.生活遷移:生活中,人們增加紙的纖維的密度、厚度做出不同的紙,有牛皮紙、硬紙板等,再用這些紙做成盒子、袋子、箱子用來裝東西,方便又環保。還利用擰繩的辦法,做出繩索,結實又耐用。

延伸活動:

老生活中還有報紙、皺紋紙,歡迎你們課後去用它們做更多的實驗。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在班級“各種各樣的紙”主題活動開展的前提下,利用幼兒熟知的餐巾紙作為實驗的材料進行探索活動,其設計貼近幼兒的生活、滿足幼兒的探索需要。

活動主要通過猜測結果、驗證操作實驗的方式推進的。開始時,幼兒通過感官感知餐巾紙的質地,從表面上瞭解餐巾紙的形態、猜測餐巾紙“有沒有承重力?”,這既引出了後面的活動,又與後面要進行的實驗結果形成鮮明的對比,激發了幼兒對實驗探索的興趣,增加了幼兒對紙結構、用途等的深刻認知。活動中,教師根據幼兒在實驗操作中的現象,抓住中心問題,激發幼兒一步一步深入探索操作,比如在幼兒認識了餐巾紙之後,提出“薄薄的餐巾紙能不能拎起瓶子”的問題,激發幼兒嘗試餐巾紙拎裝滿水的瓶子的實驗,之後及時幫助幼兒歸納出餐巾紙拎起裝滿水的瓶子有幾種方法,同時提出下一步的探索問題:哪一種方法餐巾紙的力量最大?由此激發了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慾望。其次,教師為幼兒提供自主的實驗操作環境,如幼兒自主選擇方法進行實驗、自主選擇同伴共同合作、自主表達觀點等等。該活動有個亮點的地方,就是用幼兒實驗得出的不同的結論之間進行驗證的環節(用自己所認為的餐巾紙承重力最大的方法進行對比實驗,得出最終結論),教師邀請幼兒上台一邊展示自己的方法、一邊進行實驗對比,每個孩子心中都帶着疑惑、每個孩子都以熱情的方式支持自己認同的一方,教室裏充滿着緊張而熱烈的氣氛,用擰繩方法的餐巾紙拎起了一個又一個的瓶子,在孩子們一聲聲的“加油”聲中,最終拎起了13個瓶子的高峯,孩子們直觀地感受到餐巾紙用“擰繩”、“對摺”的方法拎起瓶子的力量之“神奇”,進一步加深了對紙的認識。本次活動從組織形式上看,從最初幼兒自己嘗試動手,到小組同伴合作、觀察,到最後請各組代表上台集中對比實驗操作,形式設計既滿足了幼兒個體探索的需求,又有集體操作對比實驗現象的結論需要,組織形式多樣而靈活,活動推進從淺入深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但活動之後仔細分析與反思,還是存在着一些遺憾,如由於評優課對授課時間的把控比較嚴格,受其影響,在第二次實驗要求方面,沒有要求幼兒對每一種方法都要進行實驗嘗試,從而沒能讓幼兒獲得更詳細、更直觀的對比認識;我對幼兒第二次的實驗結果沒有做到更加細緻、有條理的分析(就是每個孩子用了幾種方法實驗、對比出什麼結果等),導致幼兒對自己的實驗情況不能有更明晰的認識。另外,在組織語言方面,存在反覆與囉嗦的現象,語言的精準概括和簡要方面做得不夠,這方面有待今後加強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qrdgy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