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行路難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

行路難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

 《行路難(其一)》

一、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一) 瞭解詩歌創作背景。

《行路難》古代樂府《雜曲歌辭》。722年詩人應昭入京,供奉翰林,試圖施展自己的經國濟世的宏願,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擠,遭受讒毀離開長安南下,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時,寫下這組詩(共三首),這是其中第一首。

(二)學生初讀詩歌

 “行路難”,一個“難”字道出了李白心中的憂愁,到底李白借這首詩抒發了自己怎樣的感慨呢?下面我們將一起走進詩歌,共同來品味。

二、 再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1、 學生自由朗讀詩歌,並結合註釋解釋重點字詞。

2 、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詩歌內容。

金盃盛着昂貴的美酒,玉盤裝滿價值萬錢的佳餚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飲,拔出寶劍環顧四周,心裏一片茫然。想渡黃河,冰雪卻凍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風雪堆滿了山。當年呂尚閒居,曾在碧溪垂釣;伊尹受聘前,夢裏乘舟路過太陽邊。行路難啊,行路難!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處?總會有一天,我要乘長風,破巨浪,高掛雲帆,渡滄海,酬壯志。

三、研讀詩歌,理解詩歌主旨及詩人形象。

1、思考幾個問題:

A 面對美酒佳餚,詩人的心情如何,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停、投、拔、顧--茫然、憂鬱悲憤

B 李白詩中“欲渡黃河”“將登太行”是寫實嗎?作者為何會有這種感受的?

冰塞黃河、雪滿太行--象徵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象徵前途渺茫。

C詩中借用哪些歷史故事?有何作用? 

呂尚垂釣碧溪、伊尹夢舟日邊-----信心倍增 

D怎樣理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表達怎樣的志向?

長風破浪、雲帆濟海--樂觀自信 

2、這首詩歌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詩人借這首詩歌來表現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積極追求,樂觀自信,頑強地堅持理想的高尚風格。

三、小結

今天的學習讓我們看到一個從憤懣中掙脱,洋溢着自信風采的李白。詩人用浪漫的筆法、跳動的韻律告訴我們:面對困難的時候,請記住: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其實,行路雖難,我們只要努力,精誠所致,金石為開。

四、佈置作業: 背誦並默寫《行路難》 

《行路難》李白

美酒 

一、設宴        朋友的深厚友情

佳餚 

停杯投箸

胸中鬱積的苦悶

拔劍四顧    

二、 欲渡黃河             “冰塞川”

將登太行            “雪滿山”

象徵對某種理想的追求   象徵仕途的艱難

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

三、呂尚垂釣            用典故,表示對前途仍抱有

伊尹乘舟            希望,心情由鬱悶趨向開朗

四、“行路難”      反映了詩人想繼續追求進取,又恐世路艱

難的矛盾心理,情緒又趨低沉。

五、長風破浪                 借南朝宗愨之語,表達自己衝破一切阻礙,

濟滄海                 實現遠大抱負的信念.充滿樂觀和希望

課後反思:

 

永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qkpon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