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名著閲讀指導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童年》《名人傳》 導學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名著閲讀指導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童年》《名人傳》 導學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1、作者簡介: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蘇聯業餘作家。出生於烏克蘭小鎮舍佩托夫卡,並在那裏度過了一個沒陽光的少年時代,後參加革命,1929年,他在全身癱瘓、雙目失眠的情況下,用自己的戰鬥經歷素材,以頑強的意志,歷時三年創作完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其後又開始小説《暴風雨所誕生的》的創作,只完成了第一部,就與世長辭,年僅三十二歲。 

2.主要內容:《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部描寫蘇聯十月革命後第一代蘇維埃青年在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為恢復國民經濟,鞏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同國內外敵人及各種困難進行頑強鬥爭的優秀小説。 小説以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生活經歷為線索,展現了從1915年到到1930年前後,蘇俄廣闊的歷史畫面和人民的艱苦卓絕的鬥爭生活!

3、題目的含義:鋼鐵”是信念、意志、毅力的象徵,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釋這部作品的標題時説:“鋼是在烈火裏燒、高度冷卻中煉成的,因此它很堅固。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鬥爭中和艱苦考驗中鍛煉出來,並學會了在生活中不灰心喪氣。”

3、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徵

保爾柯察金

保爾是一個無產階級英雄的形象:他敢於向命運挑戰,有一種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精神,他有崇高的革命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獻身精神、堅強的鬥爭意志、樂觀的生活的態度以及明確的人生目標。這些精神都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4、經典段落背誦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於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説:‘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二、《名人傳》

1、名著背景:

    作者羅曼?羅蘭,20世紀上半期法國著名作家。1915年因長篇小説《約翰?克利斯朵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世界著名的反戰主義者。《名人傳》是《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的總稱。 

2、中心思想:

本書敍述了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讚美了他們的高尚品格和頑強奮鬥的精神。(他們面對家庭生活的不幸和社會的排斥,進行不屈不撓的抗爭。真實苦難使他們直麪人生,而與苦難的搏鬥,則造就了他們的偉大。) 

3、人物形象及對應的典型情節和性格特徵: 

(1)貝多芬(1770-1827),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有着卓越的音樂天賦、熾熱的叛逆氣質和巨人般的堅強性格。 

性格: 桀驁不馴,普通乖僻,不幸孤獨,自強不息,偉大的音樂之神,堅忍不拔的巨人形象。 

貝多芬的故事主要側重“扼住命運的咽喉”,貝多芬以他的意志,以一種不可抵擋的力量掃空憂鬱的思想,戰勝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摺磨。 

(2) 米開朗琪羅(1475-1564),意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的雕塑家、畫家、建築師和詩人。主要作品有《酒神巴庫斯》、《哀悼基督》、《大衞》、《摩西》、《被縛的奴隸》、《垂死的奴隸》和《末日審判》。他的藝術創作表現當時市民階層的愛國主義和為自由而鬥爭的精神,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頂峯,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珍貴的遺產。 

性格:慈祥,博愛,善良,孤獨,多疑,懦弱,有毅力,身體力行, 家庭富有自己卻貧窮,屈服於教皇勢力。 

米開朗琪羅的故事講的是一個悲劇,展示了一個天才為了征服世界,為了創造不朽的傑作而流出慘痛的鮮血。內容主要分為上篇“戰鬥”,下篇“捨棄”和尾聲“死”。 

(3)托爾斯泰(1928-1910),19世紀俄國著名作家、改革家和道德思想家,主要作品有《安娜?卡列寧娜》、《戰爭與和平》、《復活》。 

性格:博愛,敏鋭,自我完善,具有虔誠的宗教觀點。 

托爾斯泰的故事主要的內容是:童年,高加索紀事,哥薩克,塞白斯多堡紀事,愛情與婚姻,對社會的憂鬱等等,是三篇故事中最長的一篇,也是對主要人物的生平和所創作的東西描寫最詳細的一篇。 

4、閲讀感受:

(1)、人生難免會遇到磨難,生活也並非充滿了鮮花和歡樂。 

(2)、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克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困難。 

(3)、評價人物要看人的品質和價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

5.主要人物事蹟:

(1) 貝多芬,他的音樂受到歡呼,他的困難卻幾乎無人問津,在生命的末曰寫出了不朽的《歡樂頌》。

(2) 米開朗琪羅,每從事一項工程,都必然遭到一批小人的嫉妒和怨恨,他同貝多芬一樣終身未婚,沒有能享受到真正的愛情。他直到臨終前幾天還整天站着塑像,終於留下傳世傑作。

(3).托爾斯泰,要面對整個貴族上流社會,以至被教會開除教籍。他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下定了擺脱貴族生活的決心。

三、《童年》

1、背景及作者簡介:

本書成書於1913年,是蘇聯偉大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自傳體小説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的“童年生活”部分。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4歲喪父,10歲喪母,後靠自己努力學習奮鬥成為了蘇聯偉大的文學家,自傳三部曲是在列寧的鼓勵下寫成的,它們獨自成篇,又前後相連,藝術地再現了主人公阿遼莎成長曆程的三個階段,真實深刻地反映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俄羅斯民眾的生活,反映了小市民階層的庸俗自私和空虛無聊,揭露了沙俄專制的黑暗與罪惡,被視為俄蘇自傳體小説的里程碑和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偉大成就。

2、主要內容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説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講述的是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小説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外祖父開了家染坊,但隨着家業的逐漸衰落,他變得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謝因為染壞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過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樹枝抽得失去知覺。他還暗地裏放高利貸,甚至慫恿幫工去偷東西。兩個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整日為爭奪家產爭吵鬥毆。在這樣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醜惡。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境裏,也有温暖與光明。這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和另外一些人,過的另外一種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着寬大的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她對阿廖沙的影響,正像高爾基後來寫的那樣:“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使他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3、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徵

外祖母:善良樂觀,聰明能幹,熱愛生活

外祖父:吝嗇貪婪,精明兇惡、專橫、殘暴

阿廖沙:善惡分明,樂觀善良,堅強勇敢

舅舅們:吝嗇貪婪,邪惡殘忍

小茨岡:快樂正義,樂觀善良

格里格里:忠厚老實,善良內向

好事情:積極向上,正義

母親:温柔剛強

 

滕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q8vkw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