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圖畫與文字》的教案

《圖畫與文字》的教案

教學目標:

《圖畫與文字》的教案

1.樂意觀察各種符號,對文字有好奇感和探索願望。

2.通過對漢字的觀察、分析提高學生對漢字的認知和敏感性。

3.瞭解漢字的演變,知道漢字是古代人在勞動過程中根據物像創造的。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學生觀察圖畫,瞭解漢字。

2.教學難點:學生了解漢字的演變。

教學思路:

課時設計:

1.教師出示學生熟悉的漢字,引起學生注意。

2.討論提問有誰知道漢字是怎麼來的呢?

3.猜字遊戲。

4.以變魔術的方式,激發學生擴展認讀相關漢字。

第一課時

教學準備:

1.漢字、象形文字卡片一套,沿中線對摺好。

2.用漿糊在白紙內寫上漢字;裝入碘酒水的噴瓶一個。

教學過程:

1.直接導入:教師出示學生熟悉的漢字,引起學生注意。

出示漢字卡:大、小、上、下、木等。

教師:“你們認識它們嗎?”和學生一起認讀。

教師:“卡片上所有的符號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漢字,這是我們中國的主要文字——漢字”

2.和學生一起討論

提問:“有誰知道漢字是怎麼來的.呢?”

教師小結:漢字是由象形文字演變而來的。古代人在勞動中根據物像創造了“象形文字”,它就像我們畫的畫兒一樣,後來慢慢地簡化成了橫平豎直,四四方方的符號,成了現在這樣的漢字。

3.猜字遊戲

教師出示象形文字卡片,讓學生猜一猜可能是什麼字?猜對即把另一面的漢字翻出來。

教師:“你是怎麼猜出來的?”通過提問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鼓勵學生積極探索,發展學生的觀察力和對文字的敏鋭性。

4.認讀並書寫漢字“日”“月”教師在田字格里書寫漢字“日、月”

5.以變魔術的方式,激發學生擴展認讀相關漢字。

教師出示提前用漿糊寫好的帶有“日”“月”偏旁的字卡,在紙上噴上裝有碘酒的水後,漿糊寫的字起化學反應便顯現出來了,學生在有趣遊戲氣氛中學習認讀。

延伸活動“老師是怎麼在白紙上變出字的呢?”引導學生生成科學探究活動。

板書設計:

《圖畫與文字》

課後反思:

1.現代社會的進程與改變,西方文化意識的主導,使我們忽略了中國傳統書畫的文化視野和價值。

2.傳統書畫的文化背景包含了中國傳統的儒、道、佛哲學思想和詩、詞、賦古典文學對作品意境的要求。

3.在傳統文化中,師承至為重要,因此中國書畫創作時的理念不是“破舊立新”,不是“標新立異”,而在於怎樣傳承前人的經驗,是“淵源流傳”“承前啟後”!

在我們書畫教學中以怎樣的眼光來對待傳統,研究傳統結合兒童心理生理特徵,有選擇、有批判地繼承傳統,發展出既有傳統文化內涵,又有兒童自身特點的書畫教學之路。這也是一條孩子們賴以自我確立與自我獨立之路。讓他們逐步感悟真正的優秀傳統,並對其產生情感、價值認同以及對傳統未來前景的自信。

標籤: 教案 圖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q8qed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