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錯誤》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

《錯誤》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

一、(課件展示1)導入:

李清照在它的詞作《一剪梅》中説過:“此情無計可消除,才可眉頭,卻上心頭”,寫出了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領略到她的萬千愁情,給予人們無止境的遐想。蔣維翰在《春女怨》一詩中寫道:“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兒家門户重重閉,春色如何進得來?”詩中用了花樹、庭院等冷景,通過寫景狀物來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怨意。這些都是表示閨怨的作品,而當代台灣詩人鄭愁予的詩《錯誤》,則描寫了一個女子等候歸人的心情。它是當代的閨怨詩,此詩美麗悽哀,人們評價它堪與宋詞小令相提並論。

二、(課件展示2)簡介作者。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原籍河北,生於山東濟南。童年時就跟隨當軍人的父親走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抗戰期間,隨母親轉徙於內地各處,在避難途中,由母親教讀古詩詞。15歲開始創作新詩。1949年他隨家人去台灣後,一面學習,一面繼續從事寫作。1955年中興大學畢業後,在台灣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夢土上》。他的早期詩作多為關懷社會的詩。1963年成為現代詩社中的主要成員。1968年,鄭愁予35歲那年應邀赴美國愛荷華參加“國際寫作計劃”,1972年在愛荷華大學獲創作藝術碩士學位,並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轉往耶魯大學,在東亞語文學系當高級講師,現任耶魯駐校詩人及資深中文導師。

三、(課件展示3)放課文朗讀錄音,指名讓一名學生朗讀,教師評點。

四、整體把握詩意。

本詩寫了兩個人,“我”和“你”,“你”在閨中苦苦地等候心目中的“白馬王子”,“我”是一個過客,打江南經過,“我”的馬蹄聲讓“你”產生了“我”就是“你”的“白馬王子”的錯覺,但可惜的是一瞬間的“驚喜”換來了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失望”。

五、研討新課:

學生思考:

1、中國閨怨詩一向是含蓄不露,不違温柔敦厚之旨,這首詩的風格也是明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澀,委婉地抒寫了離愁別緒,表達了一段纏綿悱惻的情懷。詩中所出現的意想也是傳統的、中國的,

請同學們通讀全詩,找找看那些是能夠喚起你心中親切聯想的中國式的意想?

(課件展示4) 蓮花(的開落);東風(不來);柳絮(不飛);跫音(不響);春帷(不揭);小小的寂寞的城;小小的窗扉緊掩;青石的街道向晚。

2、這些意向寫出了女子的怎樣的心緒?

描寫的應是春季的江南,春天到了,江南大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陽光明媚,百花盛開,草長鶯飛,但這獨處深閨中的女子卻不能感覺到那温柔的春風,那婀娜的柳絮。它的心如江南的這座小城一樣,封閉、寂寞,又像傍晚的街道一樣落寞、孤單;也像三月不揭的春帷般幽閉;更像緊掩的窗扉,把自己封閉了起來。雖然作者未言一“愁”字,但我們完全可以感覺到劉方平《春怨》中“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句的內涵。但是閨中女子苦苦地等待她的心上人出現,説明了她對心上人的感情執着、專一。

3、閨中女子苦苦地等待她的心上人出現,那麼,她等到了嗎?她的心情又是如何變化的?

在百無聊賴中,街道上分明地傳來了越來越近的“達達”的馬蹄聲,一絲希望在她心中升騰。大家設想一下,這個女子會做出什麼動作來?她在那瞬間的心情又是如何的? 明確:她會快步走到窗前,迫不及待地揭開窗簾向外張望,滿心希望馬兒送來的是“她”的“白馬王子”,心中充滿了驚喜。

4、問:事實又是如何?這女子的心理又是如何變化的?

明確:殘酷的事實,馬上的“我”只是“打江南走過”的一名“過客”,根本不是“她”期盼已久的“白馬王子”。“她”只好千萬個不願意地放下了窗簾,悄然轉過頭去,雙眼已經模糊;馬上過客看到的,依然是一道凝滯的無情的簾子。這時,女子的心裏充滿了失望。

5、問:請大家再深入思考一下,產生了這次錯誤之後,這女子的心理又會如何變化?

明確:她會在心裏嗟歎“應念我,終日凝眸。從今又添,一段新愁”。然後,她又會在“期待”到“驚喜”再到“失望”之間不斷地反覆。為什麼呢? 明確:我們想象一下,這位過客走了之後,如果窗外又一次響起馬蹄聲,她會怎樣?顯然,她還是會重複剛才的動作,即使“過盡千帆皆不是”,但當第一千零一片帆過來之時,她還是會舉目遠眺,隨帆移動自己的目光,無怨無悔。情至深處,“腸斷白頻洲”啊。

八、討論

1、(課件展示5)問:本詩題為“錯誤”,這是一個怎樣的錯誤?(學生討論,教師分析訂正)

明確: (1) 一方面:女子痴痴的深情,女子誤以為我”是她的心上人歸來了; (2) “我”的出現打攪了深院中的女子。

2、(課件展示6)

問:為何又説這個錯誤是美麗的呢?

明確:達達的馬蹄聲給了女子希望,雖然最後以失望告終,但這過程是美麗的,因為女子的生活起了褳漪,有了情節,打破了原本的死寂。

九討論本詩的特色

1、結構美

(1)大景到小景再到特寫:江南--小城--街道--帷幕--窗扉--馬蹄;

(2)倒裝 :開頭兩句應該是結尾,倒敍式的結構,使得詩歌詩意盎然 。從語言運用上來講,第二、第四個比喻的原句應是“你的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的心是小小的緊掩的窗扉”,如今把“向晚”和“緊掩”倒裝,化板為活,去俗生新,加強了語言的變化,婉曲的表現了思婦的懷人心理,描摹出思婦幽閉的內心世界,形象地刻畫出一個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怨婦的心封閉、沉悶、沒有生氣,在這個“城中”東風不來,柳絮不飛、街上寂無人跡,她將失望的心扉緊掩。

2、語言美

(1)優美的意境、前後情景的逆轉,具有高度的戲劇性

(2)、古典美:講着一個永恆、美麗的中國的 故事。傳達出了深層的中國傳統意識 十(課件展示8)拓展延伸

2、閲讀鄭愁予的《天窗》,體會其抒發的思想感情。

天 窗

鄭愁予

每夜,星子們都來我的屋瓦上汲水

我在井底仰卧着,好深的井啊。

自從有了天窗

就象親手揭開覆身的冰雪

--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

星子們都美麗,分佔了循環着的七個夜,

而那南方的藍色的小星呢?

源自春泉的水已在四壁間蕩着

那叮叮有聲的陶瓶還未垂下來。

啊,星子們都美麗

而在夢中也響着的,只有一個名字

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

這首詩的動人,是因為他用了鮮活的現代生活語言,表現了甚具古典意味的純然之美。它是那麼滿溢着熱切的情緒一-因為懷想着一個人,詩人自喻為天窗--並由這一情緒帶動着意義的推展,使詩意發揮得淋漓盡致。在這過程中,讀者的心被深深吸引,他們被一種美的情愫感動着,直到詩的末尾,當詩人的彩筆照出:“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心中雖意猶未盡,但卻得到欣賞上的滿足,並且領悟到,這“天窗”,是詩人的化身,而詩人之所以化身為天窗,乃是藉此懷想一個人--“那南方的藍色的小星”,於是,我們也會進一步發現,《天窗》一詩,原來是一首美麗的情詩

[打包下載]   [引用該文]   [發表評論]   [轉寄該文]   [關閉窗口]

此文章相關評論:

該文章有2個相關評論如下:(點這兒論壇方式查看)

--------------------------------------------------------------------------------

davidluxiang 發表於: 2004/11/27 02:51pm

、(課件展示2)簡介作者。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原籍河北,生於山東濟南。童年時就跟隨當軍人的父親走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抗戰期間,隨母親轉徙於內地各處,在避難途中,由母親教讀古詩詞。15歲開始創作新詩。1949年他隨家人去台灣後,一面學習,一面繼續從事寫作。1955年中興大學畢業後,在台灣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夢土上》。他的早期詩作多為關懷社會的詩。1963年成為現代詩社中的主要成員。1968年,鄭愁予35歲那年應邀赴美國愛荷華參加“國際寫作計劃”,1972年在愛荷華大學獲創作藝術碩士學位,並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轉往耶魯大學,在東亞語文學系當高級講師,現任耶魯駐校詩人及資深中文導師。

我認為這部分可以省略,因為這是垃圾信息!

頂部

yuanling79 發表於: 2004/11/27 06:43pm

你説的是,但是這是我剛上班時候上的第一課所準備的教案。當然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誠懇的借鑑您的建議的!

那麼您覺得在上新課的時候是否需要跟學生介紹一下作者的情況呢?給學生説一些這樣的事實,是否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呢。特別是詩歌教學方面,您覺得聯繫作者本身的情況是否更有利於教學呢?

標籤: 教學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pwx8o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