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靜默草原》課程教案設計

《靜默草原》課程教案設計

一、教學目標

《靜默草原》課程教案設計

1、通過對文本的學習,領略散文優美的文字魅力,積累對散文這一文體的審美體驗。

2、體會作者文字下的草原之美,感受作者對草原的深切情感。

3、鼓勵同學親近大自然,體悟自然景物的美感,豐富情感體驗,淨化心靈世界。

二、教學難點

1、對沒有真正體會過草原的同學,僅從字面上感受草原之美是困難的。

2、對初二學生而言,散文是記敍文中比較新的文體,鑑賞比較有難度。

三、教學重點

1、理解文中藴含深義的語句,理解作者對草原的深情,掌握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2、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審美能力,從中獲取美好的情感體驗。

四、教學方法

圖片展示法--師生交流互動法--提問法--課文分析法--講授法

五、教學課時:1課時

六、預習要求

1、通過,掌握生字詞的讀音、意義。

2、通讀課文,在各段落之前標上序號,並背誦第十一自然段。

3、有條件的情況下,課前通過查找一些圖片圖像,從而對草原這一自然景觀有更直觀的印象。

七、教學過程

1、以上節課學過的《刺勒歌》導入,全班齊聲背誦。

2、導入課文後,抽查預習情況,請同學到講台上為生字詞注音,解釋文中的生詞意義。

3、進入課文講解環節,提問同學對文章的閲讀體驗,鼓勵同學自主發言。

4、同學發言完畢後,老師説説自己的閲讀感受,師生相互交流對課文及作者情感的初步理解。

5、分析課文,選取重點句段講解。

A.從“遼遠”、“蒼茫”“困惑”這幾個詞語歸納出“看不到”這個特點,第七段歸納出“看不盡”這個特點。

B.“看不到”“看不盡”--單一,但是單一中的豐富體現在哪裏呢?在與海的對比中,看出“包容性”(接觸,撫摸,打滾兒,過夜等)。

C.重點段,第11自然段,結合第12自然段,一起分析。自由感和不自由感是否矛盾?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因為壯闊,感到很自由,不受拘束;但是完全沒有拘束,也就沒有指引,人突然感到侷促,無措--引導學生體會這種感覺。另外,人被突然放置在大自然面前,顯得那樣渺小,由此感受大自然的博大。

D.為什麼作者要説願意像“母牛”和“烈馬”一樣,温柔和剛烈的對比--作者陶醉在草原的懷抱中。草原可以給人感受到寬容温柔的一面,也可以體會殘酷堅硬的一面--豐富人的`性情。

E.最後兩段,作者冥想。由草原到人,由外在景物昇華至內心情感。

F.總結,作者對草原懷有什麼樣情感呢?深沉厚重的熱愛,像兒女對母親的那種熱愛和仰慕。

找出文中運用對比手法的地方。--都市景色和草原的不同的欣賞感覺;牧人和城裏人看草原的不同感覺;草原和大海的對比;自由感和不自由感的對比;母牛和烈馬的對比;草原與人的對比。

6、理解完課文,請同學分組分段把整篇課文朗讀一遍。之後,檢查同學背誦情況,請兩位同學背誦第11自然段。

7.結束課文,佈置課後作業和下節課預習任務。

八、板書(部分):

靜默草原

草原的特點:

遼遠、蒼茫、困惑--看不到

草一直延伸到天際--看不盡

單一(單純)--豐富(包容性)

相關對比:

壯闊無邊 --無拘束、自由

侷促、無措--不自由

母牛--烈馬

草原與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pj7px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