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七年級地理《氣温和氣温的分佈》教案設計

七年級地理《氣温和氣温的分佈》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七年級地理《氣温和氣温的分佈》教案設計

l.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現實體驗出發,舉例説出氣温與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關係。

2.初步學會閲讀世界年平均氣温分佈圖,並説出世界氣温的分佈規律。

3.學會使用氣温資料,繪製氣温曲線圖,並能讀出氣温的變化規律。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讀圖,用圖及簡單的繪圖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閲讀氣温變化曲線圖及氣温分佈圖。

教學難點:

理解氣温的變化規律及分佈規律。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可在上本節課前將學生分成三組(每組選出一個代表),讓學生注意收聽連續三天的天氣情況,每個小組分別關注一天的天氣情況,每組代表作好記錄並填在以下表格當中。

天起狀況

時間陰晴狀況風力大小最高氣温最低氣温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教學過程

第一課

引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每一天都會關注當天的天氣情況,那麼,每天的天氣狀況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呢?

(學生回答)

請同學們拿出你們自己記錄的天氣狀況表格,然後看看,在這個季節裏,你們最想知道的是哪一項?是風力,陰天、晴天,還是氣温?

(同學們踴躍發言,各抒己見,答案不是固定的,只要合理,都應當鼓勵與引導,還能調動課堂氣氛)

現在天氣逐漸轉涼了,變冷了,我很想知道什麼時候氣温降到很低了,就可能會下雪了,你們想不想知道呀?所以,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氣温的有關知識。

教學新課:

一、氣温與生活

提出問題: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天氣現象是與氣温有關的?

學生討論:以小組為單位,大家在一起相互討論,然後每組派一位或幾位代表站起來發言。

(教師可在下面邊巡視,邊引導學生從我們的衣、食、住、行等幾方面來思考)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説一説

學生回答完後,讓學生閲讀書上的"活動"部分的五則生活實例,再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每則例子分別説明了氣温與穿衣、飲食、住房、農作物、交通等的關係。如果同學思維較活躍的話,還可引導學生説出氣温與其他的人類生活、生產方面的關係。

讓我們再來看一下剛才的這個表格,最後兩欄是什麼?那麼最高氣温和最低氣温是怎麼測出來的?再看到書上的表3.1,請讀出一天中,8時、14時、20時、2時的氣温是多少攝氏度?從這個圖表中,你能觀察出氣温與時間的關係嗎?你會用數學方法來計算該地的日平均氣温嗎?

大屏幕投影:看一看 算一算

(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很容易地就能得出答案,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既然一天當中,會有最高氣温和最低氣温,那麼我們在不同的時刻測出來的氣温是不是一樣的呢?下面,同學們請看大屏幕,在橫線上填出幾個字,來概括一下氣温狀況。

大屏幕投影:午   晨,冬   夏

在一天中,一年中,我們這裏的氣温是不是相同的?那麼,現在,這個季節,我國的`南方與北方,中國與澳大利亞的氣温又是不是相同的呢?由此,師生共同得出結論,氣温是變化的。從而過渡到第二個問題的學習。

二、氣温的變化

提出問題:同學們請看課本上的圖3.12和圖3.13(或者把這兩幅圖投影到大屏幕上),你們能從這兩幅圖上看出一些什麼信息,然後又能間接地得出一些什麼信息呢?

(學生可以相互討論、比較,老師也可適當地引導、提示)

大屏幕投影:讀一讀 想一想

學生通過仔細觀察、討論、比較,然後經過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結論:

1.圖的縱座標都是表示氣温,橫座標都是表示時間。(教師正好可以引導學生分別分析出如果橫座標表示的是時刻,那麼這幅圖就是反映了氣温的日變化,如果橫座標表示的是月份,那麼這幅圖就是反映了氣温的年變化情況)

2.一天中,最高氣温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數值約為31℃,最低氣温出現在日出前後,大概4時左右,數值約為24.5℃。

3.一年中,最高氣温出現在7月,約為24℃,最低氣温出現在1月,約為-6℃。

4.圖中的曲線形狀都是中間向上隆起,呈波峯式。(當學生得出這個結論時,可趁勢引導他們得出南半球的氣温曲線呈波谷式,這是判讀氣温曲線圖的要領之一)

5.可以間接得出的結論是:通過計算,可以知道一天中的最高氣温與最低氣温之差就是日較差,約為6.5℃;一年中,月平均氣温的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為年較差,約30℃。

(學生在經過這樣的自己分析讀圖,討論整理之後,已經有了一定的讀圖析圖能力)

教師小結:由此可見,這種用曲線的彎曲變化來反映一個地方的氣温變化情況的圖就是氣温曲線圖,它能更直觀地反映出氣温在一天或一年中的變化規律。

好的,下面我想問問大家,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一些什麼知識?

學生經過回憶,思考,先後回答出:

1.瞭解了氣温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2.知道了氣温有最高值和最低值

3.會計算氣温的平均值

4.學會了怎麼讀氣温變化曲線圖

下面,我就想來考考大家,看同學們掌握得怎麼樣了,我們自己動手來繪製一幅氣温曲線圖。(根據書上表3.1中的氣温數據,按有關提示的步驟,畫一幅氣温曲線圖)

大屏幕投影:畫一畫 比一比

以小組為單位,大家可相互討論,商量,教師可在下面進行適當地引導、指點,然後繪圖,最後,各小組選出一到兩幅畫得比較好的圖放到屏幕上投影,讓大家進行點評,這樣可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

第二課時

複習舊課,引入新課:(把下面的“三城市氣温比較表”投影到大屏幕上面)

l月(℃)4 月(℃)7月(℃)10月(℃)

北京4.310.222.710.4

倫敦3.05.017.010.0

開普敦24.612.99.816.2

請同學們將這三個城市的氣温數據變成氣温曲線圖,並且在同一幅座標圖中反映出來,也就是説,在同一幅圖中,用三根氣温曲線來反映出三個城市的氣温年變化情況。

(在上節課的基礎上,既複習了舊課,又增加了一點難度。學生可以分小組進行討論、繪圖,教師注意在下面引導和提示,然後把畫的比較好的圖放到大屏幕上投影出來)

大屏幕投影:練一練

畫好之後,提出問題:這三根曲線有什麼不同?説明了什麼問題?

(學生在經過思考討論之後,可以回答出有兩根是波峯狀,一根是波谷狀,分別表示的是南北不同半球的氣温分佈情況。考察了學生上節課所學的知識)過渡:所以現在,我們來學習一下同一時間,不同地方的氣温的分佈情況。

教學新課:

三、氣温的分佈

(大屏幕展示世界年平均氣温分佈圖)

教師引導讀圖並提問,這是一張什麼圖?你是怎麼判斷出來的?

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能夠回答出來。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提問:世界的氣温是怎麼分佈的呢?有什麼規律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要先學會讀等温線圖。

引導學生讀書上圖3.15,然後回答下列問題:

1.什麼是等温線?它與我們以前所學的等高線有什麼不同?

2.同一條等温線上,各點氣温是否相等?

3.相鄰兩條等温線之間的温差是多少?

4.等温線的稀疏與氣温差之間有什麼關係?

5.在等温線閉合處,如何判斷是高温中心還是低温中心?

等學生答出這些問題後,再回到“世界年平均氣温分佈圖”上,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中的等温線,並找出下列問題的答案:

1.等温線分佈有什麼特點?與緯線有什麼關係?

(經過小組討論思考,學生可以答出:等温線大致與緯線平行,並且,低緯度氣温高,高緯度氣温低。)

2.在圖中找出北半球的20℃等温線,看看它的分佈怎樣?在經過陸地與海洋時,等温線是不是平直的?這説明影響氣温分佈的因素有什麼?還有什麼因素也會影響氣温分佈?

(不平直,等温線會發生彎曲,這説明除了緯度會影響世界氣温的分佈外,還有海陸的分佈也會影響氣温的分佈)

3.在炎熱的赤道附近的高山上,可不可能有終年不化的積雪,為什麼?

學生對這個問題,可能還不太熟悉,教師先引導學生舉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説明氣温受海拔的影響,比如,我們爬山的時候,會感覺爬到山頂就很涼爽;夏天,人們願意去城市郊區附近的山地乘涼,然後再引導學生看看書上的圖3.16,並根據有關的提示,計算出該座山頂的氣温應該是24℃。所以説,在同一座山地,海拔越高,氣温降的越低。即使是赤道附近的山地,只要海拔夠高,山頂也可能終年白雪皚皚。

歸納小結: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世界上氣温的分佈,會受到緯度、海陸分佈、地勢等因素的影響,從而使得氣温的分佈變得很複雜了。

做一做:

最後,讓學生做一做書上53頁的“活動”題,並進行講解,鞏固課堂所學知識。

教後記:該教案對教材的處理合理,既考慮了教材的重點、難點、又考慮了學生接受能力,突出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填鴨式"為"啟發式",由"我要學"轉變為"我會學",極大地活躍了課堂的教學氛圍。繪製氣温曲線圖,計算山頂的氣温來達到學習目標,使學生學會了氣温日較差,氣温年較差的計算,利用氣温遞減率計算山上的氣温,關心身邊的科學,利用氣温與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關係,闡明學習科學知識,可以為我們的生產、生活服務的道理。

通過上面對氣温和氣温的分佈課時教案的設計知識學習,希望上面的內容講解給同學們的學習很好的幫助,相信同學們會從中學習的更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pewr9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