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我的母親》三步一體高效課堂學案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

《我的母親》三步一體高效課堂學案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

 

《我的母親》三步一體高效課堂學案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

課題 2 《我的母親》學案 課時:2 教師:毛勇

導學

目標 知識與能力 

複習圍繞我的母親的發生的幾件事和母親的品性;教學過程中,通過一些身邊事例的介紹,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利用換位思考的方法,培養學生學會關心他人,能長在他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替他人着想;培養學生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聯繫社會背景,來領會作品深刻的思想內涵的方法。2、通過私反覆朗讀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親情,激起心靈的共鳴,然後引導他們關心家庭,關心父母。從而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他們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感,幫助他們形成尊重別人、關心別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態度。

導學

重點

難點 教學重點:複習圍繞我的母親的發生的幾件事和母親的品性,培養他們家庭責任感。

教學重點:利用換位思考的方法,培養學生學會關心他人,能站在他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替他人着想。

導學

方法 閲讀後積極討論,品味感情、感悟人生、學會做人 。 

導學

過程

設計 一、預習導學(10分鐘)

第一課時

1.給下面加點字注音。

    文縐縐(        )    綽號(        )    庶祖母(        )  吹笙(        )  

     摹畫(        )    眼翳(        )     舔去(        )     侮辱(        ) 

 2.解釋下列詞語。

    責罰:                            。    管束:                                 。

    氣量:                                   廣漠:                          。

    寬恕:                         。        質問:                                 。

    文縐縐:                                 。 面紅耳赤:                                 。

    仁慈:                                 。   侮辱:                                 。

  4、作者胡適,    代作家、學者。曾提倡文學改革,為        運動的著名人物。1920年創作第一部新詩集<嘗試集>。

 二、課堂自主、合作、探究(20分鐘)(小組內討論)

(一)、導人

(二)、閲讀課文.整體感知

    默讀提示及要求: 1.抓住關鍵句、段。 2。注意字詞,讀準字音,辨清字形。

    3.讀完後,用一句話總結全文。    

  4.理清文章結構。

    明確:

    文章開頭主要憶述了作者九歲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斷。接下來作者採用情隨事現的記敍方法,詳略得當地回憶母親對“我”的教誨目的、方法和態度。再接下來寫母親和家人相處的情況。

 (三)、學習課文內容

    1.讓學生提出自己在閲讀中遇到的難題,或者值得思考的問題,集中起來加以討論。

    2.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討論交流。

    提問:

    用一句話概括母親的形象特點。

    明確:

                                                                                

    提問:為什麼説她又是“嚴父”?

    明確:

                                                                                  

    提問:

    課文寫了母親哪幾件事?這些事情突出母親的什麼品性?

    明確:

    課文寫了母親這樣幾件事情:

A.                                                                              

    B.                                                                              。

    C.                                                                              。

    D.                                                                              。

    E.                                                                              。

    通過寫這些事,表現母親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師,對我諄諄教誨,對我要求嚴格,卻從不拿孩子出氣,氣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話。

(四)、探究活動

  請你就作者母親的為人、教子方法,談談自己的理解與看法。

  學生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不要求統一答案,也可以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暢所欲言。

  第二課時

   (五)、朗讀下面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含義。

    1.我在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學得了讀書寫字兩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點底子。

    2.在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

    3.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細細體會品味語句中暗含的語意,以學生的理解為主,教師作必要的點撥,提示。)

    三、體會文章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

    學生朗讀課文,交流心得。

    明確:

    文章在平淡的語言下,多了一份感情。這份寬廣、持久的母子之愛,通過淡似白描的勾勒,顯示出那樣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當然不是憑藉什麼宏偉的結構和華麗的文字。而是仗憑它的平實。

    平實的語言,樸素明淨,把母親的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剛亮時,我母親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學”。在儒家思想佔統治地位的舊中國,女性的地位極低。更何況胡適之母是一個封建大家庭的主婦,她身為寡婦又兼後母,除了巴望親生兒子“踏上”他“老子”的腳步外,還企盼什麼?所以“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對於非己所生的兒子、媳婦,母親則“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實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門去”,母親忍辱負重的痛苦形象.只通過這平淡的敍述,便躍然紙上,並在讀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響。沒有華麗詞藻的堆砌。對母之愛倒顯得深沉而質樸。

    其實,平實的風格來源於作者的真情實感。因此任何虛情假義、矯揉造作都不會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通讀全篇,我們能夠感到胡適對母親的深深愛意。胡適作為書香門第的後代,在幼年時期接受的便是論述傳統儒家忠孝仁愛的倫理教育,以後又從朱子(小學>中,學會了“勤謹合緩”,因而對於母親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説出了家鄉“九年的生活,除了讀書看書之外,究竟給了我一點做人的訓練,在這一點上。我的恩師便是我的慈母。”當然,對於自己的母親,也就愛得更深。“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愛母之情,敬母之意,透過字裏行間,強烈湧現出來。感情之真、之純,動人心絃。

   

小結   這是一首質樸動人的對母親的讚歌,作者懷着深深的敬意和愛戴,記下了自己的母親這可親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頌歌,“愛”的感情貫穿全文。

    本文是著名學者胡適自傳--<四十自述>中的一個章節。作者敍述了母親對自己人生成長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向我們再現了中國傳統社會的“母親”形象。學習這篇課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啟迪的同時。能夠從中瞭解和感悟自傳的語體特點。這篇文章的語體特點主要是質樸自然,平實中含有真摯的情感,既表現了自傳的語體特點,又體現了作者的人格特徵。

書 事件              母親的形象            我的認識         

                (朦朧--清晰)      (淺顯--深入) 

元宵夜“巡閲” -- 笑:美麗、慈愛 -- 初識母愛

讀小説熱淚湧流 -- 哭:善良、多情 -- 富有才能和同情心

“我”背書捱打 -- 哭:痛苦、無助 -- 感念、理解

夏夜勞碌的身影 -- 忙:勞苦、能幹 -- 歉疚、感恩

業 三、課堂分層鞏固訓練(10分鐘)

1、抄寫詞語及注音: 

2.歸納文章的主題:

                                                                                        

                                                                                         

3、閲讀下面文字,完成後面的題。

我是開春上的小學,放暑假的第二天,父親回來了。我正在院子裏看着晾曬的小麥,不停地轟趕麻雀,祖母最討厭麥子裏摻和上麻雀糞。新打的小麥經陽光曬透發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夢。父親把我喊醒,我見他用手翻着金黃的麥粒,回過頭問我:“你考的第幾名?”我説:“第二名。”父親摸摸我額頭上的“馬鬃”,欣慰地誇獎了我一句:“不錯。”祖母在房子裏聽着我們説話,大聲説:“他們班一共才三個學生。”父親問:“第三名是誰?”我低頭不語,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黃毛。”二黃毛一隻手幾個指頭都説不上來,村裏人誰都知道。父親板起了面孔,對我説:“把書本拿來,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書認字倒難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見那本悽慘的課本生氣。父親是一個十分温厚的人,我以為可以賴過去。他覺出其中什麼奧祕,逼我立即拿來,我只好進屋把書拿了出來。父親看着我拿來的所謂小學一年級國語第一冊,愣了半天,翻來覆去地看。我垂着頭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課本哪裏還像本書!簡直是一團紙。書是攔腰斷的,只有下半部分,沒有封面,沒有頭尾。我以為父親要揍我了,可是沒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淚水盈眶的眼睛,問:“那一半呢?”我説:“那一半送給喬元貞了。”父親問:“為什麼送給他?”我回答説:“他們家買不起書,教師規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擺在課桌上,我只好把書用刀裁成兩半,他一半我一半。”父親問我:“你兩人怎麼讀書?”我説:“我早已把書從頭到尾背熟了。喬元貞所以考第一,是因為我把自己的名字寫錯了,把‘史承漢’的‘承’字中間少了一橫。”父親深深歎着氣。他很瞭解喬元貞家的苦楚,説:“元貞比你有出息。”為了好寫,後來父親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親讓我背書,我一口氣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父親跟喬元貞他爹喬海自小是好朋友,喬家極貧窮,喬海隔兩三年從靜樂縣回家住一陣子,他在靜樂縣的山溝裏當塾師。臉又黑又皺,脊背弓得像個“馱燈獅子”(陶瓷燈具)。

父親對我説:“你從元貞那裏把那半本書拿來。”我不懂父親為什麼要這樣,送給人家的書怎麼好意思要回來?元貞把半本書交給我時,哭着説:“我媽不讓我上學了。”

晚上,我看見父親在昏黃的麻油燈下裁了好多白紙。第二天早晨,父親把我叫到他的房子裏,把兩本裝訂成冊的課本遞給我。父親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們兩個的半本書修修補補,裝訂成兩本完完整整的書,補寫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樣好看。父親把兩本課本用牛皮紙包了皮,在封皮寫上名字。元貞不再上學了,但我還是把父親補全的裝訂好的課本送給他。

這就是我的第一本書。對於元貞來説,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書。

1).為何“父親板起了面孔,對我説:‘把書本拿來,我考考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親問清“半本書”的原委後,為何“深深歎着氣”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親又為何要裝訂成“兩本完完整整的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對於元貞來説,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書”,聯繫全文,這對你有什麼啟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指的是那半本書?你的理解是怎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oevp7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