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文言文句式的複習教案

文言文句式的複習教案

一考點;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文言文句式的複習教案

二考點細化: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複習要求:複習掌握文言文各種常見句式知識;在瞭解句式用法、特點的基礎上提高文言文閲讀能力,文言文句式複習教案

四教學內容:

(一)判斷句:

所謂判斷句,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其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例題1:注意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

①陳勝者,陽城人也。②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③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④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

⑤七略四庫,天子之書。⑥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⑦樑,吾仇也;燕王,吾所立。⑧此三者,吾遺恨也。

⑨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⑩斯用兵之效也。

2、採用副詞"乃""即""則""皆""是""誠""為"等表示判斷。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例題2:注意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

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②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④樑父即楚將項燕。

⑤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⑥非死,則徙爾。

⑦此皆良實,志慮忠純。⑧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⑩我乃楚狂人,風歌笑孔丘。

3、採用否定副詞"非"、"弗"、"莫"等表示否定判斷。如:"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例題3:注意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②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堅利也。

③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

 (二)被動句

文言文中,有些語句的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這種句式就是被動句。其常見類型有:

1、"見""…見…於""於"表被動。如:"吾常見笑於大方之家。"

例題4:注意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被動句。

①臣誠恐見欺於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③故內惑於鄭秀,外欺於張儀。④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於時,學於餘。

2、"為"、"為…所"表被動。如:"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①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③為予羣從所得。④恐為操所先。

⑤其後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

 (三)倒裝句:

文言中的倒裝句,是相對於現代漢語的句序而言的,基於此,我們將文言倒裝句式分為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主謂倒裝等。

1、賓語前置:

所謂賓語前置,就是通常作賓語的成分,置於謂語動詞的前面,以示強調。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賓語。賓語前置通常分為四種情況。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大王來何操?"

(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古之人不餘欺也。"

(3)藉助"之""是"將賓語提前。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

(4)介賓短語中賓語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語後置

通常定語應該放置於中心詞的前面,但文言語句中卻有很多句子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強"都是後置定語。文言中的定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1)用"之"使定語後置。如:"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2)用"者"的後置。如:"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3、狀語後置

文言文中,介詞結構作狀語往往都會置於句後作補語。如:"貧者語於富者曰""於富者"就是置於句後作補語的介詞短語。

4、主謂倒裝

這種情況很少,往往是為了表示強烈的感歎。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國。"

例題6:判斷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②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③德何如,則可以王矣?④何由知吾可也?

⑤甚矣,烏紗之橫,皂隸之俗哉!⑥欲祠韋蘇州、白樂天諸公於其中

⑦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教案《文言文句式複習教案》。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

 (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況,對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於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語。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產異蛇,(異蛇)黑質而白章。"

(2)承後省。如:"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愛是溪,(予)得其尤絕者家焉。"

(4)對話省。如:"(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曰:'不若與人。'"

2、省略謂語。如:"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賓語。如:"可燒而走(之)也。"

4、省略介詞賓語。如:"公閲畢,即解貂覆生,為(之)掩户。"

5、省略介詞"於"。如:"今以鐘磬置(於)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焉。"

例題7:補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②故西門豹為鄴令,名聞天下。

③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④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

⑤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⑥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

⑦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⑧使將士更休,而自坐帷幕。

⑨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五)固定結構

在瞭解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不同的特殊句式時,應注意其中的固定結構。這些固定結構大致可分為表示疑問、表示反問、表示感歎、表示揣度和表示選擇五種。

1.表示疑問

①何以…?(根據什麼…?憑什麼…?)

《論浯六則》: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廉頗藺相如列傳》:王曰:"何以知之?"

②何所…?(所…是什麼?)

《木蘭詩》: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賣炭翁》:賣炭得錢何所營?

③奈何…?(…怎麼辦?為什麼…?)

《鴻門宴》:未辭也,為之奈何?

《阿房宮賦》: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④如…何,奈…何?(拿…怎樣呢?)

《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

《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

⑤孰與…?(與…比哪個…?)

《鄒忌諷齊王納諫》:吾孰與徐公美?

《廉頗藺相如列傳》: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⑥安…乎?(怎麼…呢?)

《赤壁之戰》:然劉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

⑦獨…耶?(難道…嗎?)

《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之姊耶?

2.表示反問

①何…哉(也)?(怎麼能…呢?)

《遊褒禪山記》:何可勝道也哉?(兼有感歎)

②何…為?(…幹什麼呢?)

《鴻門宴》:何辭為?

③何…之有?(有什麼…呢?)

《左傳·僖公三十年》:夫晉何厭之有?

④如之何…?(怎麼能…呢?)

《荷蓨丈人》: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

⑤豈(其)…哉(乎,耶),(哪裏…呢?…哪裏呢?)

《捕蛇者説》:豈若我鄉鄰之旦旦有是哉!(兼有感歎)

《採草藥》:豈可一切拘以定時哉?

《鴻門宴》:沛公不先入關,公豈敢入乎?

《殽之戰》:未報秦施而伐秦師,其為死君乎?

《廉頗藺相如列傳》: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⑥安…哉(乎)?(哪裏…呢?)

《陳涉世家》: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兼有感歎)

⑦不亦…乎?(不是…嗎?)

《論語六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察今》: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⑧…非…歟?(…不是…嗎?)

《屈原列傳》:子非三閭大夫歟?

⑨寧…耶?(哪裏…呢?)

《祭妹文》:寧知此為歸骨所耶?(兼有感歎)

⑩顧…哉?(難道…嗎?)

《為學》: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兼有感歎)

⑩獨…哉?(難道…嗎?)

《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

3.表示感歎

①何其…也!(怎麼那麼…啊!)

《伶官傳序》: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②直…耳!(只不過…罷了!)

《孟子·梁惠王上》:王曰:"不可,直不過百步耳!"

③惟…耳!(只…罷了!)

《譚嗣同》:吾已無事可辦,惟待死耳!

④一何…(多麼…啊!)

《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⑤亦…哉!(也真是…啊!)

《五人墓碑記》:…且立石於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為。嗚呼,亦盛矣哉!

⑥…何如哉!(…該是怎樣的呢!)

《〈指南錄〉後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4.表揣度

①無乃…乎(歟)(恐怕…吧?)(兼表反問)

《季氏將伐顓臾》:求,無乃爾是過與?

今君王既棲於會稽之上,然後乃求謀臣,無乃後乎?

②得無(微)…乎?(該不是…吧?)(兼表反問)

得無教我獵蟲所耶?

日飲食得無衰乎?

③其…歟?(不是…嗎?)(兼表反問)

《師説》:其可怪也歟?

④…庶幾…歟?(…或許…吧?)

《孟子二章》:吾王庶幾無疾病歟?

5.表示選擇

①與其…孰若…?(與其…,哪如…?)

《馮婉貞》: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②…歟(耶),抑…歟(耶)?(是…,還是…呢?)

《伶官傳序》: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於人歟?

③其…耶?其…也?(還是…呢?還是…呢?)

《馬説》: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mqzkr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