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關於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錦集七篇

關於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錦集七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課文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錦集七篇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9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詞語。

3、理解課文,領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備堅強的意志和聰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擁有精彩人生

教學重點:結合家庭不幸、艱難謀生的情節,理解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熱愛學習、要強好勝、不甘命運驅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教學難點:抓住生活“再艱苦再勞累,……跟父親讀書”等細節體會主人公熱愛學習、要強好勝的性格。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前先學

1、閲讀全文,讀準字音,理解生詞,注意做好記號。

2、查資料,瞭解夏洛蒂.勃朗特。

3、查資料,瞭解作品《簡.愛》,瞭解它們的大概內容。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感悟形象。

1、師:關於夏洛蒂,文中對她有一個比喻。

2、學生回答:像一朵傲放於風沙中的仙人掌花。

3、問:為什麼會打這樣的比喻?她和仙人掌的命運有什麼相同?

4、同學們自由讀課文。

5、交流:

仙人掌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中,仍然可以生存。夏洛蒂遭遇到不幸,最終還是成功了。

6、問:她遇到了那些方面的不幸?哪些語句讓你體會到出境的艱難?

7、學生自由讀課文。

二、再讀課文,感悟品質

1、交流:遇到哪些方面的不幸?

2、回答:家庭生活上和創作上。

3、説説主人公遭遇了怎樣的家庭不幸。

(1)學生找出語句讀一讀

(2)面對這些不幸,主人公是怎樣艱難謀生的呢?

用筆把表現主人公艱難謀生的詞句畫下來,多讀幾遍,交流感受,體會其中所表現出來的人物性格。

(3)抓住“洗衣、、燒飯、縫縫補補、拾柴、撿破爛”等詞體會主人公為生活而忙碌奔波的形象,感受主人公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人物性格。

抓住生活“再艱苦再勞累,……跟父親讀書”等細節體會主人公熱愛學習、要強好勝的性格。

抓住“始終沒有停止過寫作嘗試,……幸運之門”等細節,體會主人公不甘命運驅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4、結合立志寫作、遭遇打擊的情節,理解感悟主人公百折不撓的性格。

(1)朗讀第三、四自然段,交流感受。在寫作的道路上,夏洛蒂遇到的挫折

(2)重點閲讀第三自然段,體會夏洛蒂向騷塞請教前後不同的心情。

(3)指導有感情朗讀這兩個自然段,體會嚇洛蒂的堅強性格。

(4)理解感悟主人公不服輸的性格。

面對這些沉重的打擊,夏洛蒂服輸了嗎?你從那裏看出來?

(5)結合孜孜不倦、敲開文學聖殿的大門的有關情節,理解感悟主人公

為改變命運所表現出來的勤奮和堅強毅力。夏洛締有沒有通過寫小説實現自己的理想,敲開幸運之門呢?她是如何敲開的?

(6)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感受主人公經過不懈努力最終取得成功的喜悦。

三、迴歸整體、感悟成功

1、交流對課題“小草和大樹”的理解,為什麼以此為題?

領會題目通過鮮明對比抓住讀者,進一步體會主人公與命運和世俗偏見抗爭的勇氣和堅持不懈的追求理想的性格。

2、回顧課文整體把握“小草”成長為“大樹”的艱辛歷程,交流夏洛締取得成功的人生啟示

3、你體會到什麼,用一句話概括。

全班交流。

板書設計:

小草

家庭不幸,艱難謀生

立志寫詩,遭遇打擊

反思權衡,開拓新路

孜孜不倦,敲開文學聖殿的大門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飯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詞語。

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 從閲讀的內容想開去,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

3、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緻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

情感目標:瞭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重點:

1、感受語言美,領悟表達方法。

2、積累語言。

難點:

通過個性化的閲讀,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朱自清簡介及朱自清作品。

2、蒐集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 學生交流課前所蒐集到的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

2、 聽了這些名言警句,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3、揭題:80多年前有一位年輕的作家也和我們有着一樣的感懷,於是他寫下了散文《匆匆》(板書課題,讀題。)這位作家就是——朱自清、(板書:朱自清)

1、 你瞭解朱自清嗎?(生簡介作者)

過渡:朱自清的散文語言樸素、精煉,文筆清新如如水,自然如風,令人回味無窮。在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文章裏,他是怎樣來抒發他的情懷呢?

設計意圖:師生談話,學生彙報課前收集的有關時間的詩詞、名言、朱自清的生平,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篩選信息的能力,由此也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本文自主閲讀的狀態。

二、整體感知,讀中悟學

1、 整體感知:錄音朗誦《匆匆》。

聽了朗讀你感受到了什麼?

2、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文章,不僅要讀通、讀順,還要讀懂文中的每個自然段。

(1) 老師選擇幾個難度的自然段指名學生朗讀,師生評議,正音。

(2)每個自然段分別説了什麼?

(3) 文中作者向我們提出了一個什麼問題?

(媒體映示句子: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3、指導有側重點地讀好問句。

(1)指名讀。要求:讀出自己的疑惑。

(2)假如要強調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該怎麼讀?指名讀、齊讀。

(3)小結方法: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要求就有不同的讀法和感受。

設計意圖:緊扣題眼,用不同的語氣朗讀重點語句,通過不同角度的朗讀,引導學生獲取不同的體驗,引發聯想,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並且獲得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

三、 細讀探究,品味感悟

1、課文中,作者以他細膩而獨特的筆觸,具體形象地描述了日子的來去匆匆,請同學們細細讀讀課文的第2、3自然段,找出有關的語句,讀讀品品,並在旁邊做些批註,寫寫自己的感受。

2、學生自讀自悟。

設計意圖: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這一環節指導學生自主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味,在讀讀寫寫中探究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薰陶。

3、交流,隨機映示語句,相機指導朗讀。

(1)在默默裏算着,八千多日子已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A、指名幾聲讀,談體會。(在交流中瞭解作者運用比喻的寫作方法,形象地寫出了自己八千多個日子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B、請讀的出色的學生介紹為什麼能讀得好,讓學生們明白怎樣讀進文字中去。

C、小結方法:朗讀時展開豐富的想象,並融入自己的感受,就能把文章讀好。

D、運用上述方法朗讀這句話。

設計意圖:教學時一方面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並且又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學生自己朗讀喜歡或感受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獨特體會,真正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而師生共同研讀討論重點句段,有利於解決重難點,也體會了課堂的互動。

(2)於是——洗手時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時,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圈畫:“水盆”“飯碗”“雙眼”下面加點。)

A、讀了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麼?

B、學生評議:他讀得怎樣?聽了同學的'朗讀,你還想到了什麼?

C、讀出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只是瞭解內容,也不僅是一時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老師不斷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讀後的感受,創設不同的情景引導學生説話,落實了讀的訓練的同時指導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3)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一次從遮挽着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牀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

A、教師範讀,你能體會到什麼?是你想到了那些時光飛逝的詞?

B、時間能”跨”能“飛”,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誰也能把日子的這種飛逝的感覺讀出來?和老師比一比。指名讀。

C、男女生賽讀。

D、喜歡這個句子的同學站起來讀。設計意圖:該環節為學生創設了個性化閲讀的時空,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重視學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視學生朗讀中談體會和朗讀中的師生評價、交流,真正達到有感情朗讀的要求。

四、配樂齊讀,深化情感

1、學生配樂讀第2、3自然段,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受。

2、此刻讓我們再來回味文章開頭的問句,你是否有新的體會呢?再讀。

設計意圖:抓住文中的設問句在課堂首、尾的運用,既起到了首尾呼應的作用,又對理解文章的內涵起到了很好的幫忙。

五、總結全文

既然日子這樣容易匆匆而逝,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下節課我們再來品味,尋找答案。

六、作業

1、課外讀一讀《跟時間賽跑》。

2、協議據有關珍惜實間的句子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3、讀一讀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荷塘夜色》《春》等著名的散文,學習積累優美的語言。

設計意圖: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教師要注意拓寬學習資源,使課內外有機的融合,創造性的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3

《畫風》是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本課要求認識七個生字,會寫十二個生字。通過學文朗讀感受大自然中風動的景物,從而養成留心觀察,遇事愛動腦筋的好習慣。

針對本課教學目標和我班學生實際,我確定以下教學策略和教法。

一、以讀為本,感悟朗讀,體現語文課上的“書聲朗朗”。

二、以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協作學習為主要學習方法

三、作業設計體現活動性、開放性、體驗性、創造性。

本着以上宗旨我設計本課第一課時教學環節如下: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你們喜歡猜謎語嗎?我們來猜個謎語:看也看不見,摸也摸不着,能讓樹跳舞,能使土飛揚。(打一自然現象)。學生回答後,師評價:你們真聰明!一下子就猜出來了,

就是[風][出示一幅學生畫]請大家看畫面:圓圓的荷葉、美麗的荷花,兩個小青蛙正在打電話,畫面充滿了童真童趣,真是太美了!這時一陣風吹來,池塘裏的景物就會動起來,想不想把它畫下來?下來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畫風。板書[畫風]

可是風看不見,摸不着怎麼畫呢?今天我們就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探討。請大家把書打開,翻到六十六頁。

二、初步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聽課文錄音標出自然段,畫出生字詞;

2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生字詞。

3出示生字詞、多音字 ,學生認讀、交流識字方法。

三、學習課文。

1、這麼一會兒功夫你們就學會了生字,真了不起!大拇指送給你們。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A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B你喜歡文中的哪個小朋友?為什麼?學生讀後彙報

[喜歡宋濤,因為他愛思考 愛提問;喜歡陳丹,因為她善於向別人學習;喜歡趙小藝,因為她愛動腦筋,第一個畫出了風。]師提問:“從文中哪裏能看出趙小藝愛動腦筋?”學生在文中找、讀抓住:“眨眨眼睛”“想了想”去體會。師追問:“經過思考趙小藝畫出風了嗎?”學生彙報,師板書[飄動的旗子]師追問:“旗子為什麼會飄動?”學生彙報,師説:“原來風就在飄動的旗子上。”

師接着問:“看到趙小藝的畫,宋濤是怎麼説的?”學生彙報,師指導朗讀宋濤説的話。師繼續問:“受到趙小藝的啟發宋濤是怎樣畫風的?”學生彙報,師板書[斜斜的雨絲]

師接着問:“看到趙小藝畫的風陳丹是怎麼説的?”學生彙報,師追問:“之前陳丹是怎麼説的?”學生彙報,師引導學生體會陳丹善於向別人學習,知錯就改的好品質。師繼續問:“陳丹是怎樣畫風的?”學生彙報,師板書[彎彎的小樹]這時趙小藝又想出了一種畫風的方法,她是怎樣畫的?學生彙報,師引導學生體會趙小藝善於動腦的好習慣,相機板書[轉動的風車]

2、師引導啟發學生學習文中小朋友的好習慣。師説;“文中的小朋友都畫出了風,解決了畫風的難題。其實在生活中 學習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難題,當遇到難題時你是怎麼做的?”

學生彙報,師相機引導學生對比,學習文中小朋友的好習慣,並板書[勤於動腦 善於創新]

3、指導朗讀。範讀、分角色朗讀。

4、實踐活動:學生動手、動腦、畫風。

四、佈置作業:一陣香味飄來,香味怎麼畫?

這節課,我根據二年級學生邏輯思維差,但天生愛畫、愛説的特點,對課文的感知主要通過朗讀理解。通過實踐,我覺得我的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陶冶了情操。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瞭解海濱小城的美麗、整潔,受到愛家鄉、愛大自然的感染教育。

2、學習作者觀察景物的方法與角度,提高觀察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目標1、2

三、教學時數:1課時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以廈門為例,説説自己熟悉的海濱小城,談談她的景色之美。

2、導入新課。

〈二〉、讀通課文,瞭解大意

1、輕聲讀課文,遇到容易讀錯的字詞要註上拼音

2、思考:課文按什麼順序寫?畫出有關的詞句。

3、交流

〈三〉、學習、討論

1、理解海濱

2、讀1、2段,説説這2段描繪了海濱的什麼樣的景色,用什麼方法來寫的。畫出自己喜愛的句子,仔細讀一讀。

3、交流閲讀收穫,品味優美詞句

4、作者又是如何來介紹小城的?介紹了什麼,怎樣介紹的?

5、小結:海濱、小城各有什麼特點?小組討論。

6、文章結尾在課文中起了什麼作用?

〈四〉、鞏固練習

〈五〉、課堂小結

〈六〉、佈置作業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寫4個生字,理解“焚燒、千錘萬鑿、粉骨碎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竹石》。

3.藉助註釋和詩歌背景,瞭解詩的主要內容,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

4.瞭解詩人的崇高志向和節操,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以及堅韌不拔、不怕犧牲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瞭解詩的主要內容,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件出示馬圖)

馬,在中國古代具有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戰場上,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唐代有一位詩人生平寫了幾十首有關馬的詩歌作品,馬對他來説有着怎樣的特殊意義呢?今天我們就通過一首古詩,去探索李賀的精神世界。(板書課題:馬詩)

二、簡介作者

李賀(約公元790年—約817年),字長吉,是“長吉體詩歌開創者”。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並稱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歎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説來託古寓今,所以後人常稱他為“詩鬼”。李賀因長期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在元和八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時英年早逝。

三、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通詩句。

2.誰來把這首詩讀給大家聽一聽?(教師隨機指導,出示詩的朗讀節奏)

3.指名再讀,評價。

4.教師範讀,學生跟讀,最後全班齊讀一遍。

5.通過剛才的朗讀,請大家思考:詩題中的“馬”是指哪種馬?(戰馬)

6.從哪裏能看出這是一匹戰馬?(大漠、金絡腦)

7.理解字詞。

大漠:廣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國境內杭愛山。這裏借指邊塞。

鈎:古代的一種兵器,形似月牙。

何當:何時將要。

金絡腦: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

踏:跑。此處有“奔馳”之意。

師小結:通過了解字詞的意思,我們可以判斷這是一首邊塞詩。

四、品味古詩

(一)學習第一、二句。

1.朗讀第一、二句詩,小組討論:

(1)這兩句詩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2)這是什麼描寫?寫了哪些景物?有什麼作用?

(3)作者為什麼特意描寫“大漠”“燕山”這些地方?這對錶現馬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2.小組派代表彙報。

3.結合註釋,思考這兩句詩寫了什麼樣的場景。(引導學生想象)(空曠的大漠上,沙子如雪一般。連綿的燕山上,月亮像彎鈎一樣。)

4.“沙如雪”是從哪些角度來寫沙子的?(觸覺:冰涼的;顏色:白色。)

5.為什麼沙會是如雪的白色?(因為月光的照耀,所以是潔白的。)

6.第一、二句所描寫的景色給你帶來什麼感受?(空曠寂寥,清冷荒涼)

7.師補充:“鈎”在古詩中一般指吳鈎,是春秋時的一種兵器。“月似鈎”不僅寫出了月亮的形狀,同時也是一種勵志報國的精神象徵。

(二)學習第三、四句詩。

1.為什麼作者會期盼給馬戴上金絡腦?(給馬戴上金籠頭,説明這匹馬很貴重,很受重用,作者明寫馬受到重用,實際暗指自己渴望受到重用,上陣殺敵。)

2.詩人想借“快走”“清秋”表達什麼?(“快走”是快跑的意思,寫出了馬馳騁的樣子;“清秋”是深秋的意思。表達出詩人渴望馳騁疆場,肅清敵人的志向。)

3.那詩人的願望有沒有實現呢?(沒有)從哪裏看出來?(“何當”説明沒有實現。)

五、理解情感,學習寫法

1.再讀本詩,作者通過寫這首詩抒發了怎樣的情感?(渴望建功立業,但是又不被賞識,無法實現夢想的無奈。)

2.這與“馬”又有什麼關係呢?(詩人把自己想象成戰馬,將自己的感情寄託在馬身上。)

3.作者是用什麼方法來表達他的感情的?(託物言志)

4.講解“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將個人之“志”依託在某個具體之“物”上,於是這個“物”便有了某種象徵意義,成為作者的志趣、意願或理想的寄託。)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李賀的《馬詩》,領略了古人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感受到古人報效國家的愛國熱情,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也能像李賀一樣,不忘初心。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的古詩《馬詩》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指名説)

2.指名背誦《馬詩》。

3.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古詩《石灰吟》和《竹石》。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一)初步感知大意。(以學生自學、彙報為主)

1.認識生字詞,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瞭解詩的意思。

2.教師相機指導。

3.學生交流彙報。

(二)學習《石灰吟》。

1.逐句理解詩意。

(1)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千錘萬鑿:指用鐵錘擊,用鋼釺鑿。這裏形容開採礦石非常艱難。等閒:平常。這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鑿才出深山的石頭,把烈火焚燒看作是很平常的事。)

(2)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粉骨碎身:指石灰使用時,要碎散成粉末。渾不怕:一點也不怕。渾:全,全然。清白:指高尚的節操。這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骨碎身也全不懼怕,只要將高尚的節操留在人間。)

2.整體理解詩意。(用自己的話,説説這首詩的意思。)

(三)學習《竹石》。

1.逐句理解詩意。

(1)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這句詩的意思是:竹子抓住青山決不放鬆,竹根扎入破裂的山巖之中。)

(2)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磨:折磨。堅勁:堅定強勁。任:任憑。爾:你。這句詩的意思是:遭受無數磨難打擊,它還是那樣堅韌挺拔;不管是東風西風,還是南風北風,都不能把它吹倒,讓它屈服。)

2.整體理解詩意。(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首詩的意思。)

三、品讀古詩,感悟感情

1.這兩首詩,分別描繪的是石灰與竹子,説一説石灰與竹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石灰:開採石灰時非常艱苦,石灰燒製時要面臨嚴峻的考驗。(學生朗讀,讀出石灰面對各種考驗時的泰然自若。)

竹子:長在高山巖石中,高大挺拔,經受各種磨難仍永不屈服。(看圖,感受竹子的堅強。學生朗讀,讀出長在巖石中的竹子那種在艱難、惡劣的環境中仍然堅韌不拔、頑強不屈的精神。)

2.再讀古詩,思考:詩人僅僅是在讚美石灰、竹子嗎?聯繫作者寫詩時的時代背景及作者生平,小組討論,看看你有什麼新的發現。(彙報)

(1)《石灰吟》:抓住“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來感受,重點體會“清白”,“清白”到底指什麼。(“清白”指的是石灰的顏色,隱指高尚的節操。表面上寫石灰,實際上是拿石灰自喻,説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是粉骨碎身,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表達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潔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教師小結:這種寄意於物的手法就叫作“託物言志”。

(2)朗讀,把詩中“物”的形象與所藴含的精神融合起來,讀出作者的情感。

(3)《竹石》呢?你又有什麼新的發現?(引導學生舉手説)

①《竹石》也用託物言志的方法,表達了詩人的情感。作者借讚美巖竹的頑強,説明做人要有骨氣,不能隨風倒。(指導學生朗讀,讀出這做人的道理)

②再聯繫詩人的時代背景,我們也能看到詩人對當時黑暗、污穢的社會不妥協的鬥爭意志和高尚節操。(指導學生朗讀,讀出詩人所言的志向)

四、總結

1.同學們,我們這兩節課學的三首古詩,它們具有什麼共同特點?(託物言志)

2.在學古詩時,我們不僅要從字面上理解古詩的表面意思,還要結合作者生平與時代背景來理解古詩隱含的意思。這種方法你學會了嗎?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帶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領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學習作者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從閲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那份情感。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1、雨聲錄音。

2、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聽雨聲想象,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訪問了山裏的朋友,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親密無間。今天,我將再向大家介紹一位自然朋友。他是誰呢,咱們一起聽一聽吧。(播放雨聲)你們聽到了什麼?説説你想象到的情景。

自古以來,雨就在文人筆下展現了多彩的形象:渭城朝雨巴山夜雨斜風細雨,還有沾衣欲濕杏花雨清明時節紛紛雨。雨不僅潤澤萬物,更是丰姿綽約,帶給人們無窮的想象。下面,就讓我們隨着課文,去欣賞、體會一場山雨的魅力。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順序

1、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

2、交流: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按什麼順序寫的?(雨起、雨中、雨後。)

三、重點朗讀,感悟特點

1、學習雨起,感知悄悄:

⑴ 看,山雨來了。請有感情地讀讀第一自然段,山雨初來乍到時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⑵ 練習説話,朗讀品評。

2、學習雨中,感悟神奇:

⑴ 那課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樣的一番韻味呢?拿起書,輕聲地讀,體會山林中飄飄灑灑的山雨帶給你的感覺。

⑵ 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韻味?細讀課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感觸的話語,將它們劃下來。

⑶ 有側重地交流、品析、朗讀:

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體會由遠而近,由遠而近的意味:這裏連用兩個由遠而近,後面還用了省略號,體會這樣表達的妙處。帶着體會朗讀。在自由讀的基礎上指名讀,並點拔,然後集體有感情地朗讀。

雨聲裏,山中的每一塊巖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着幻想的色彩。

讀一讀這話,感受感受:山雨神奇在什麼地方?雨絲是飄飄灑灑的,還會是怎樣的?請換一個疊詞來説説。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仔細聽,用心靈去感受。帶着遐想朗讀。

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綠之中,綠得耀眼,綠得透明。這清新的綠色彷彿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這雨中的綠色,在畫家的調色板上是很難調出來的,然而只要見過這水淋淋的綠,便很難忘卻。

自由讀,感受雨中的綠。討論:如何理解這清新的綠色彷彿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這句話。

3、學習雨後,感受韻律:

⑴ 學生自由朗讀文章的最後三個自然段,同桌交流感受。

⑵ 彙報交流,自主朗讀。教師適時點撥。

四、通讀全文,積累背誦

1、分小組輪讀整篇課文,要求讀出感情讀出韻味。

2、自由讀課文;選擇喜歡的段落背誦。

五、作業設計

1、背誦喜歡的段落。

2、觀察練筆:雨。

【板書設計】

山雨

雨起:悄悄

雨聲

雨中:神奇

顏色

雨後:餘韻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第一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正確讀記“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悦、清脆、凝聚、奇妙無比”等詞語。

第二個.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第三.領悟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繼續學習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個性化地感悟。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感受語言的優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情感。

教學準備:

1.學生讀熟課文,勾畫好詞佳句,旁批寫感受。收集寫“雨”的優美詞語,語段或寫“雨”的詩文。2.課件:課文插圖,賞讀的語段,拓展資料。

教學課時:

1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情感

1.啟發談話:自然界中,美無處不在,只要細心觀察,它準會讓你一飽眼福。朗讀“導讀”。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作者留心觀察後為我們描繪的美麗的自然景觀。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提醒讀準字音,理解生詞(課件)

水淋淋(lín)啼囀(zhuàn)傾吐(tù)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悦、清脆、凝聚、奇妙無比

輕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條,動作輕快。

啼囀:形容鳥婉轉地叫。

2.談談對課文的初步印象。再分組競賽朗讀,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明確:課文是按雨來、雨中、雨後的順序來描寫山雨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kq2dq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