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甜甜的泥土(蘇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甜甜的泥土(蘇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一、 情境導入  : 

甜甜的泥土(蘇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1、 老師講述故事: 

1976年7月28日凌晨3點42分,唐山發生了7.8級的大地震,整座城市夷為平地,24萬人喪生,成為有史以來地震給人類造成的最大的災害。  

在那次的大地震中,很多人都埋在了廢墟里,其中有一對母子也被埋在了廢墟里,母愛的半個身子被混泥土板卡住動彈不得,十多天了,沒有吃,沒有喝,可營救人員發現他們時,母親剛剛嚥下了最後一口氣,可那個只有八個月大的孩子卻還活着,口裏還含着母親的食指。救護人員抱起孩子,發現母親的食指只有半截。原來啊,他的媽媽在危急之時一直用乳汁延緩着孩子的生命,乳汁吸乾了,她拼力咬斷了自己的手指用鮮血讓孩子存活下來。 

2、 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受?(學生談感受) 

3、今天啊,我們也要來學習一篇表達至愛親情的文章--《甜甜的泥土》,(幻燈片)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幻燈片) 

二、學生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講述課文大概情節 

三、討論品讀 

1、 自由朗讀品味 

現在老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請同學們拿出筆來,用痕跡讀書法在課文上勾、點、圈、劃,找出最能打動你心絃的語句來,好嗎? 

2、學生尋找併發言説説自己對詞句的理解。 

   →引入朗讀,要求讀出語音語調來。 

    個別朗讀,指導,再朗讀。(體現、引導來凸顯指導效果) 

        再集體讀 

       讀這段話對你有什麼感覺?你認為可以抓住哪個詞來表達?這句話能打動你,是因為……? 

3、→總結朗讀注意事項 

① 把握感情基調:沉重→快活。  悲憤凝重--喜悦明快 

② 敍事部分要妮妮動聽地以講述故事的風格來朗讀。 

③ 描寫內容處理為場景感、畫面感較強的描述風格。 

④ 人物語言體現人物的年齡、性格、性別…… 

⑤ 朗讀節奏: 輕快型、凝重型 

低沉型、高亢型 

舒緩型、緊張型 

4、現在你明白了土地為什麼是甜甜的了嗎? 

   甜  糖 

       愛 

四、以讀促寫:(幻燈片) 

1、 媽媽把生日禮物送給了小亮,可惜啊,雖近在咫尺,母子卻相見無期,小亮是多麼渴望見到朝思暮想的媽媽啊,假如你是小亮,當你跪在甜甜的泥土邊上時,你最想對媽媽説什麼呢?你想怎樣表達對媽媽的愛?請你馬上展紙把情感寫下來,文章不在於長而在於情,要吐真言訴真情,寫作《媽媽,我想對你説》。 

2、 朗讀習作並請同學進行評價。 

五、結束語:(幻燈片) 

每當我們思想的幽谷中出現空虛時,每當我們人生的旅途迷失方向時,每當我們浮躁困惑時,母親,是升起的金色陽光,是撒遍大地的雨露,是培育萬物的土壤;母愛,是使人復甦的動力,是照亮前方的明燈,是點燃生命的巨大火焰。 

讓我們高聲對母親説:媽媽,我愛您! 

六、教學反思: 

1、 本文我上了兩次。第一次我以朗誦入題,學生沒有被感染,這樣,在情境創設不夠的情況下,學生難以理解一個離異的媽媽對孩子的那種牽腸掛肚,欲哭無淚的悲情。所以朗讀時讀不出母親的悲哀與痛苦。而第二節課我在導語 設置上注意創設情境,用了一個故事來導入  ,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課堂的氛圍就遠遠超越第一節課。 

2、 課堂是教師、學生和文本三者之間的交流,一味地注重討論分析,往往會使課堂表面熱熱鬧鬧實際上卻收穫甚微。因為學生的交流失去了導向,出現了漫無節制的空談散講。我想學生的討論應該在情感的體驗中自然完成,讓文章的情打動他們進入作者 的心靈。 

3、 備課不僅要備文本更要備學生,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與體驗應該建立在他們的品讀與感悟的基礎之上,只有讓學生把文本讀深讀透,才能讓他們的心扉與讀者的心靈相通,課堂的高潮在這個時候才會水到渠成的出現。為了完成教學環節而脱離學生的教學設計是一定要失敗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jl7wl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