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大班科學教案(15篇)

大班科學教案(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教案(15篇)

大班科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觀察、感知氣温情況變化的興趣。

2、引導幼兒感受冬天氣温的變化,探索水的形態變化與氣温的關係。

3、引導幼兒學習動手製作冰花、欣賞冰花,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

活動準備:

1、礦泉水瓶、清水、細繩、花瓣、樹葉、小石頭等。

2、温度計若干。

活動過程:

1.在天氣不是很冷的時候佈置幼兒回家製作冰花後,請帶來冰花的幼兒講講怎樣做的冰花,請沒帶冰花的幼兒講講為什麼沒帶。讓幼兒知道天氣不太冷的時候室外是凍不出冰花的。

“你的冰花在哪裏做成的?”(冰箱裏)

“你為什麼不放在院子裏或房間裏凍冰花”?

“為什麼院子裏、房間裏凍不成冰花”?

(注:第一步先讓幼兒感知氣温是否適合凍冰花,不急於關注冰花的造型欣賞。)

2、請幼兒帶温度計到幼兒園,認識温度計後分別放在室內和室外,每天觀察、記錄氣温的變化。

3、在天氣寒冷時再佈置幼兒凍一次冰花,要求幼兒在室外凍。請幼兒觀察室外温度到多少度時水會結冰。

4、觀看冰燈、冰雕的錄像、圖片,向幼兒介紹哈爾濱冰燈,為下一活動《不同地方的冬季》做知識鋪墊。

幼兒園科學、健康領域生成活動:捲起報紙做運動

生成原因:

“追、趕、跑、跳、碰”這一課程單元進行了剛一週,發現幼兒對於運動性的遊戲十分感興趣,孩子常常信手拈來,隨意物件在他們的手中就能玩出許多新花樣。上週結合海嘯賑災活動請幼兒收集相關資料,一張帶來的報紙在林海韜小朋友的手中被捲成了小棒,海韜小朋友一邊揮動着一邊唸唸有詞:“接球、過網……”,其他的幼兒似乎也來勁了,紛紛搶過報紙耍弄起來。緣於對“魔法繩”活動的思考,我設想,一張簡單的報紙是否也可以象一根簡單的繩子一樣成為孩子既動手動腦又快樂學習的好素材呢?於是,我大膽地嘗試了將報紙與運動主題結合在一起,生成了此活動,試圖通過有趣的活動設計將運動與學習巧妙地融合。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在折、卷活動中感知報紙承受力的變化。

2、發揮幼兒創造力,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運動。

活動準備:

1、用皺紋紙在地面佈置成小河的情景。(4條小河)

2、報紙足量,玩具小動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師提出問題,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師:小動物到了河邊沒法過河,哎,有張報紙,我們用它搭座橋讓小動物過河吧!

觀察:立即有幼兒提出:“報紙那麼軟那麼輕,小動物怎麼過河呢?

師:那你們想想辦法吧!

二、幼兒操作探索:如何幫助小動物過河。

觀察:幼兒兩人一組積極地行動了起來。大部分幼兒都能很快地將報紙進行摺疊,讓其變得牢固,讓小動物安全過河,並激動地跳起來:“我們成功了!”也有部分幼兒兩張椅子的間距太近,不用折報紙就能讓小動物安全過橋,經教師引導後才又做嘗試。

三、為了讓幼兒摺疊報紙的方法更多些(如瓦楞狀),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獨木橋小動物很害怕,怎樣才能讓橋變寬一些,更安全一些呢?”幼兒再度探索操作。

觀察:經過反覆的嘗試、引導,有幼兒折出了瓦楞狀的橋、有欄杆的橋。

四、嘗試用報紙做運動。

1、師提議:“不如我們用報紙來做操吧!”

觀察:拿着又大又輕的報紙做操,幼兒有些不滿意,很快有幼兒將報紙捲成棒,於是大家都高興地這樣做,然後大家一起高興地做棒操。

2、師又提議:“既然報紙又可折又可卷,我們用它做材料,開個小小運動會吧!

觀察:孩子們很興奮,回顧了暑期剛結束的雅典奧運會比賽項目後,幼兒很快創造性地用手中的報紙玩起了這些項目:

1、用報紙捲成棒,兩頭摺疊讓其站立,反覆多個,當成跨欄的欄杆,幼兒學百米跨欄冠軍劉翔越過欄杆,比賽跨欄。

2、簡永川小朋友用捲成的小棒當成槓鈴,學石智勇練舉重。

3、洪屹威、郭正霖等四位小朋友將報紙團成球,用報紙小棒擊球玩棒球遊戲。

4、還有幼兒將報紙折成一個面當成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玩球類遊戲,另有幼兒玩起了擊劍、跳高、跳水等項目。小小的紙棒在他們的手中妙用無窮,孩子們開心極了。有幼兒問:“紙棒可以帶回家嗎?”户外活動時他們又把紙棒帶了去。

備註:

反思:

這是一個科學與健康領域相結合的活動,整個活動過程幼兒都非常地積極和興奮。只是在前半部分的“造橋”活動中,教師的要求不夠仔細明確,如椅子的間距、怎樣叫安全過河等,以及教師對科學探索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沒有明確的度的把握,因此活動效果有些不盡人意。在後半部分的活動中,幼兒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令教師十分欣喜,小小紙棒在幼兒手中玩出的花樣讓教師也感受了無窮的樂趣。更可喜的是那些平時不愛動、年齡小的幼兒也非常投入地參與了這些遊戲。這個活動非常符合孩子的興趣和需要。看來,無論再小再簡單的物品,只要教師做個有心人,加以巧妙的利用和設計,就一定能成為孩子快樂學習的好素材。

大班科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瞭解小汽車在不同角度的斜坡上行駛的情況,知道過大的斜坡,會使汽車翻掉。

2、通過實驗記錄養成幼兒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

3、培養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三人一組、板、積木三塊。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1) 與幼兒討論小汽車在什麼情況下能夠跑的有快又遠。

(2) 介紹記錄方法。

2、幼兒進行操作。

3、討論操作結果。

教師:大家看了活動,很有收穫,也有一些想法想和您交流。我們邊回顧邊交流好嗎?

楊:先説説設計這次活動的起因。現在的孩子不論男孩女孩都有小汽車,都玩過小汽車。從他們擁有的汽車檔次來説有遙控的、裝電池的賽車、最差的也是回力車。車有很多玩法卻很簡單。在玩得過程中也沒有得到多少知識經驗。我希望通過這個活動引起幼兒開動腦筋去玩,同時獲得有關汽車、摩擦力、慣性等方面的經驗。養成記錄總結的習慣。

活動回顧:師生進行討論

教師和小朋友進行討論怎樣使我們的小汽車跑得又快又遠。

生1:用力推小汽車就跑的又快又遠;

生2:在斜坡上小汽車跑得又快又遠。

教師:孩子討論的氣氛特別熱烈,情緒高昂,師生互動起來。

楊:因為,我覺得這個活動內容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有話可説。在和幼兒課前非正式活動的討論中,幼兒充分表達了自己對這一活動內容的已有認識。現在,所研究討論的問題正是幼兒自己提出的,也是幼兒很想了解的。

教師:這正是體現了您從孩子的實際出發,善於發現幼兒感性趣的事物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活動回顧:介紹記錄方法,嘗試記錄

請小朋友把汽車跑得情況記錄下來。

師:沒有到紅線的在紅線上打 √ ,沒有到綠線的在綠線上打 √ ,超過綠線的在紅旗上打 √ 。這個 × 表示什麼呢?請小朋友猜一猜。如果這次翻車了,就要在 × 上打 √ 表示翻車。介紹積木的排列方法與記錄結合起來。 紅線 綠線 紅線 綠線

<<<123>>>

教師:説實在的大班小朋友第一次嘗試記錄,大部分就能記錄,很不簡單。

楊: 介紹表格是一個較為重要的環節,我在介紹的次序上做了簡單的調整,從第二格紅線開始講起,逐步分析符號的意義,在和幼兒一同分析了前2格符號的意義後,讓幼兒猜猜x符號的意義,增加了遊戲的氛圍也調動了情緒。特別是最後介紹圓圈的意義,運用排除的方法,帶幼兒一次一次分析,幫助幼兒尋找最適合最正確的意義。這樣幼兒的印象比較深,比較清晰。在第一次表格(較難)的基礎上進行的修改,更符合幼兒的水平。因此,效果較好。

教師:一定要向您學習,學習您以孩子為中心的工作方法。因為第一次活動時,您發現了圖表有問題,馬上就進行了第二次修改。雖然部分孩子掌握的不盡如人意,導致我們老師對記錄方法產生不同的意見。從這次活動中,我們發現只要從實際出發,挖掘孩子的潛力,就能有針對性的進行再創造。

教師:您現在覺得使用這張圖表還有什麼不足的地方嗎?

楊:還有不足,橫線標記,想改成豎線標記

活動回顧:幼兒進行操作

幼兒實際進行操作,教師在每組分別指導孩子,並且隨時提醒幼兒記錄,有問題時互相交流,使每個孩子都充分的活動。

教師:孩子們玩盡興了嗎?願意跟您回來進行討論嗎?

楊:我覺得幼兒玩得很盡興。因為,我給了他們充分的實驗時間,大約有20 分鐘。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沒有打斷過幼兒的活動 。我給了他們活動時的自由空間包括活動空間和心理空間。無論出現什麼樣的意外(沒有考慮的)情況,我都沒有給予否定或不理睬。始終是充滿鼓勵地説:“你可以試試”“再去拿一張記錄表”“給你換一輛小汽車。”我始終認為教師在科學實驗活動中引導、激發幼兒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努力解決問題才是科學實驗活動的最高目標。即便這個問題是教師自己也沒有想到的。也不知道答案的。

教師:這一過程充分體現了教師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您並未生硬幹預,而是以一個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到幼兒學習的行列中去,成為幼兒忠實的有能力的夥伴,與孩子一起探索、假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本身就是一種互相學習。我想我們老師都要朝這個方向努力。

活動回顧:集體交流

教師和幼兒一起觀看記錄圖表,讓幼兒指着自己的記錄圖表,説説在幾塊積木上跑的最快最遠。

生1:我是在搭第三塊積木時,車跑得最快。

生2:我是在搭兩塊積木時,車跑得最快。(這種回答最多)

師:如果你們是小司機,喜歡在很高的斜坡

上開車嗎?

生:喜歡。

師:翻車也不怕嗎?

生:(情緒高漲)不怕。

師:我們大班的小朋友都很勇敢,可是從很高的斜坡上掉下來會摔死的,車也會摔壞的。如果你出車禍,爸爸媽媽回傷心的,希望你們珍惜生命,不要在很高的斜坡上開車。

教師:這一段交流促使孩子回顧、比較、梳理深化了記錄活動,激發了孩子參與本次活動的熱情。

楊:在幼兒充分操作、記錄的基礎上,請幼兒根據自己的記錄結果進行小結。是希望幼兒把實驗中的感性認識上升成理性的認識。用科學的方法推翻課前的假設——坡子越高車子跑得越快。並能把實驗中獲得的經驗運用到自己今後的生活動中。

教師:您是否設計了後面的環節“在很高的斜坡上開車……”

楊:幼兒的回答大大出乎我的預料,但尊重孩子的想法是我的宗旨,尊重不等於贊同。因此,我首先肯定了幼兒的勇敢精神。再引導幼兒珍惜愛惜生命,進行安全教育。這也是符合新綱要中的整合教育精神。把健康教育自然地結合進科學活動。

教師:您在評價時,沒有因為孩子們未按自己的思路回答問題而打斷或不予理睬幼兒的講述,而是引導幼兒珍惜愛惜生命,把安全教育融入到科學教育活動中。這一點值得我們借鑑。

楊:雖然有這個意識,也進行了嘗試,但畢竟這是公開課中的意外情況,還是擔心話題跑得太遠,求穩的心態還是有的。

教師:其實您還可以引導幼兒討論,如果出車禍了,爸爸媽媽會怎樣?老師同學會怎樣?這又是一個生成活動的好題材。

活動回顧:教師的體態語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的語調平穩,手勢不多,隨着內容進行有張有弛。請小朋友回答問題時,教師的手勢作邀請狀,而且不停地用手撫摩孩子讓他們平靜下來。

教師:您的手勢運用的特別好,使孩子能感受到愛、尊重。這充分體現您尊重幼兒、平等的對待幼兒的態度。

楊:課堂氣氛很熱烈,幼兒經過充分的實驗,都有很多信息想和老師、小朋友交流分享。這時請幼兒回答問題,點名已不能控制局面,因此,用幅度較大的手勢,被請到的幼兒知道這請我。不知你們注意了沒有,在我身邊特興奮的幾個,我不聽地摸他們的頭提示他聽聽別人的意見。

大班科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使孩子們瞭解物體放到水中有沉浮現象。

2、培養孩子們對自然現象的興趣和動手能力。

3、培養孩子們的細緻觀察能力。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重點難點

1、這節課的重點在於讓小朋友們知道水有向上託物體的力(浮力)。

2、難點是漂浮的物體在一定情況下也能下沉。

活動準備

能盛水的傢俱(如:盆、桶等)並加滿水,小皮球、小石頭、幹木塊

活動過程

1、讓孩子們輪流感受水的浮力。老師先讓孩子們將小皮球放在盛滿水的盆中,小皮球浮在水面,然後叫他們用手把小皮球按到水底,讓孩子們感受水有把球向上託的力,再把手鬆開,小皮球馬上浮到水面上。問孩子們:小皮球被我們按到水底,一放開手小皮球為什麼自動浮起來?我們按小皮球的時候手有什麼感覺?小朋友都説:手被彈開的感覺。結論:這是水中有浮力。

2、讓孩子們把石頭和幹木塊分別放入水中,觀察沉浮情況:石頭很快沉到水底,而幹木塊卻浮在水面上。提問孩子們:為什麼石頭沉到水底,而幹木塊又浮到水面上?結論:石頭重,容易下沉;而幹木塊輕,容易浮在水面上。

3、讓小朋友們説一説,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學到了什麼。

教學反思

1、本節課是幼兒園大班的科學常識課,主要通過實踐來了解,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找到答案,用玩的方式讓他們更好的感覺到學科的樂趣,讓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使他們樂於觀察、樂於嘗試,發現問題再去解決問題。

2、每一個孩子都能積極的加入到活動中,可以很好的從各個角度發現問題。

3、在今後做活動要準備多些設備,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動手做,讓他們對學習感到興趣。

4、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將會將實驗物品換一換,再讓它們嘗試更多,孩子們更深一步瞭解沉與浮。

小百科:力指物體在流體(包括液體和氣體)中,各表面受流體(液體和氣體)壓力的差(合力)。公元前245年,阿基米德發現了浮力原理。

大班科學教案4

設計意圖:

這個時代是一個複製時代。從工廠裏流水線上大批量的產品複製到複印機、傳真機、電腦複製、再到生物克隆……如何讓幼兒發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複製現象,並感受複製方法給人們帶來的便利呢?於是設計此活動,目的是讓幼兒初步瞭解各種複製現象,嘗試最簡單的複製方法。接下來,我們將利用家庭資源指導幼兒進一步探尋複製現象、填寫問卷調查表,並就幼兒調查和收集到的內容,投放在區域活動中體驗、操作和交流。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各種複製的現象,感受複製方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2、嘗試簡單的複製方法,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課件《有趣的複製》,投影儀、電腦

2、操作材料(分兩次投放)

活動過程:

一、出示獎牌範例,提出任務要求。

師:小朋友,幼兒園新年運動會就要到來了!今天,陳老師要請你們來為運動會做一件很重要的準備工作。

提出要求:

1、在指定時間內加工出許多和這個大小一樣、圓圓的獎牌。

2、給五分鐘時間,時間一到就停止操作,數一數然後貼在展示板1上,坐回座位。

幼兒自由製作。教師觀察製作情況,提醒幼兒在既定時間內完成任務。

二、對比、分析作品,引發對複製現象的關注。

集體提問:你做了幾個?引導幼兒對比,説出獎牌的製作情況。小結:這些獎牌形狀大小各不相同。

討論:要是把這些獎牌獎給小朋友,他們會喜歡嗎?有沒有辦法作出一模一樣的獎牌?生活中是不是有許多一模一樣的東西 ?你們在哪兒見過?

三、觀看工廠車間製作的錄像,瞭解複製現象。

提問:剛才工人生產產品的時候快不快啊?他們是用什麼辦法做出這麼多一模一樣的東西?

小結:小朋友都講得很好,原來工人叔叔就是用機器、模具很快的做出了許多一模一樣東西的,這種方法就叫做複製。

四、嘗試運用簡單的複製方法再次製作獎牌,體驗複製帶來的便利。

師:我們可不可以也用複製的方法很快地做出許多一模一樣的漂亮獎牌呢? 老師同樣給你們五分鐘時間,看這次做得是不是比上一次更快更好。

大班科學教案5

設計意圖:

《樹葉書籤》是大班主題活動《金色的秋天》的一個探究實驗的科學活動。活動幫助幼兒學習製作樹葉書籤,感受制作過程中的樂趣,激發幼兒探索、思考的`慾望。遵循《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體現幼兒園教育活動以“幼兒發展為本”的原則,符合幼兒愛動手、愛擺弄的年齡特點,提供幼兒親自操作的機會,在活動中有意識地創設環節,請幼兒互相交流在探究中的發現,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因此,本人預設了以下三個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

1、探索製作樹葉書籤的方法。

2、親自嘗試動手製作書籤,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3、激發幼兒對探索大自然的興趣,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每桌一份各種形狀的樹葉(已在鹼水中煮過)、桌上鋪上乾布

(2)每人一個鑷子、一個投入鹼水的燒杯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談論幼兒見過的各種樹葉。

2、設置懸念,怎樣把樹葉保存下來。

二、討論製作樹葉書籤的方法。

1、探討樹葉的選擇。

2、探討製作的方法。

3、教師操作演示,幼兒仔細觀察操作過程。

三、幼兒動手製作書籤。

1、提出要求。

2、幼兒操作。

四、展示交流,感知各種樹葉的葉脈特徵。

大班科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知道南極北極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瞭解它們的一些主要特徵。

2、樂意將自己收集的信息與同伴分享,產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地球儀。

2、幼兒用書《南極和北極》。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對有關南極和北極的問題進行討論。

活動難點:

認識南極和北極的人、動物和交通工具。

活動過程:

1、出示地球儀,瞭解南極和北極的位置:

(1)簡單説説地球儀的用途。

(2)介紹在地球儀上自己知道的國家和地區區域:

“我們居住的城市(大約)是在哪個位置?”

(3)尋找南極和北極的位置:

“你知道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在哪裏嗎?最低的温度是多少?”“從地球上看一看,我們居住的地方離南極近還是離北極近?”

2、交流信息,引導幼兒對有關南極和北極的問題進行討論:

(1)你知道南極和北極的哪些事情?那裏有哪些特別的地方?

(介紹因紐特人的生活方式。)

(2)南極和北極有些什麼動物?(閲讀圖書,認識南極的企鵝,北極的北極熊。)

(3)南極和北極的人常用的交通工具是什麼?(認識狗拉雪橇。)

3、提出問題,激起幼兒繼續探索有關南極和北極奧祕的興趣:

(1) “南極和北極有白天和黑夜嗎?為什們企鵝不怕寒冷?”

(2)“你還想知道哪些南極和北極的事情?”

大班科學教案7

【活動設計】

自然角是我們在幼兒園區角創設中的一個難題,怎樣讓孩子真正的走進自然角,承擔起自然角中的主體責任,讓自然角不再是一種簡單的植物的擺設,讓自然角永遠的充滿生機是我們一直在探求和期望的,從今年上半年時我們幼兒園把自然角作為我們一個課題,將自然角和我們的課程能夠結合起來,這段期間不光是我們的老師我們還有我們的孩子都越來越關注自然角,但是在照顧植物的時候往往會出現兩種情況,要麼就是長期的忘記澆水,要麼就澆過多的水,因為他們不瞭解澆水的方式方法,因此,讓我們的孩子從本質上了解植物“喝水”的原理是很有必要的,讓他們感知之後才可以在自然角中真正瞭解為什麼要澆水,該怎麼樣澆水。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知道植物是靠根部吸水、莖部輸送水分的。

2、萌發對植物喝水現象的探究熱情,初步學會照顧植物的簡單方法。

【活動重點】

通過實驗,瞭解植物喝水的祕密。

【活動難點】

能準確表達自己觀察到的科學現象。

【活動準備】

1、課前和幼兒一起將芹菜放入紅色墨水裏。

2、植物根吸水的視頻,植物莖吸水的ppt。

3、兩位幼兒一組實驗材料:已經吸水的芹菜,放大鏡一個。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瞭解萬物生長離不開水。

ppt出示斑馬、大象、小朋友喝水的情景,(同一張)

問:他們在幹什麼?(喝水),為什麼要喝水?他們是靠什麼喝水的?人和動物都需要喝水,那麼植物需要喝水嗎?它沒有嘴巴怎麼來喝水?為什麼?

老師帶來了一株芹菜,我們來猜一猜,它是靠身體的那一部分來喝水的?為什麼?

二、實驗驗證,引發孩子探究熱情。

1、PPT呈現實驗結果,問:你看到了什麼?植物是靠什麼喝水的?

小結過渡:原來植物是靠根來喝水的,那麼水又是怎樣“跑到植物全身的呢?”

2、剛才我們一起將芹菜放在紅色的顏料裏,現在大家一起再來看看,出示植物喝水前和喝水後的變化,(出示芹菜喝水現象對比圖)

問:你發現了什麼祕密?

小結:原來植物是靠莖部來傳輸水分的,植物的莖到底長得什麼樣呢?今天我們要來做小小植物學家,來解剖一下芹菜的莖。

三、合作探究,瞭解植物莖的運輸功能。

1、用圖示的方法顯示莖的橫截面和縱截面。

2、講解操作要求:兩人一組,先把把芹菜橫着剪,縱向剪,然後用放大鏡看看莖的樣子有什麼不一樣,等一會和大家一起分享。

3、小組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孩子觀察的橫截面有紅色的點,縱切時看到紅色的線。

4、集中交流、討論,請你用紅線上來畫一畫你看到的。問:你發現了什麼?為什麼會這樣?植物是怎樣“喝水”的?

5、出示一捆的吸管。

小結:植物的莖縱向看像吸管,有長長的通道。橫向看有一個個小孔,植物就是靠根吸收水分,然後利用莖這根長長的細細的小圓管運輸水分的。

四、遷移經驗,進一步引發孩子關愛植物的美好情感。

出示一盆腐爛的仙人掌,引導孩子觀察:仙人掌怎麼了?為什麼會爛呢?説明自己的理由,再請相同意見的幼兒舉手表決(由於小朋友給它澆了太多的水,讓它的根爛了)

教師總結:雖然植物需要喝水,但每一種植物要喝的水都是不一樣的,我們的自然角有許多植物,該怎麼照顧呢?聽聽科學小博士的建議PPT播放澆水要領:第一、土壤乾燥需要水,第二將水澆在根部,要澆透水;第三早上或傍晚是最好的澆水時間。

反思:

在活動中我出現了一個以前在試教的時候從沒有出現的現象,由於早上的芹菜都是比較濕,芹菜不再吸水了,它吸水的速度很慢,所以導致活動中實驗的現象不是很明顯。還有就是我們孩子的回答也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不知道我們班的孩子其實對於根吸水的現象已經有了感知,所以孩子在第一環節就很直接的將我的答案回答出來了,讓我有些侷促,所以可能對於根吸水的現象我們可以忽略,其實科學活動中我覺得自己的語言還是不夠精煉,有些話説得有些囉嗦,孩子拋出的問題我並不能及時很好的給予迴應。

大班科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認識、瞭解牙齒的名稱,正確對待換牙現象。

2、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學習保護牙齒的方法。

3、發展幼兒嘴巴動作的靈活性。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牙齒模型 課件

活動過程:

一、認識牙齒

1、小朋友,平時我們是用什麼來吃食物的呀?為什麼我們是用嘴巴吃食物呀?請你們張開嘴巴,互相看看旁邊小朋友的牙齒,説説牙齒是怎樣的?(請幼兒先互相觀察,自己先説説牙齒是怎樣的)

2、(教師出示牙齒模型)小朋友,看這是什麼?(牙齒模型)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牙齒都是什麼樣的?(牙齒有上下兩部分,上下兩部分是一樣的)

①認識門牙:我們來看最前面的這些牙齒,它們是扁扁的,這些叫做門牙。扁扁的門牙可以切斷食物。

②認識尖牙:旁邊的這些牙齒更尖一些,尖尖的這些牙齒叫做尖牙,尖尖的牙齒可以撕拉食物。

③認識磨牙:裏面這些方方的牙齒力量最大,可以壓碎食物,叫做磨牙。

二、丁丁的故事

一)丁丁擔心啥

1、有一個小朋友叫丁丁一天早上他的牙齒搖動了。他的牙齒怎麼會搖動了呢?我們來聽聽故事,聽完故事我們就知道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了!

2、播放課件前半部分(開頭至“、、、、、、就用手輕輕地碰碰牙齒”)

3、提問:丁丁的牙齒搖動了,他以為牙齒怎麼樣了?(爛掉了)丁丁為什麼以外牙齒爛掉了?丁丁為啥不敢大聲説話、不敢張大嘴吃飯,還用手捂住嘴巴?

二)丁丁換牙了

1、丁丁的牙齒真的爛掉了嗎?讓我們來繼續聽故事吧!

2、播放課件後半部分(從“這時,老師看見了、、、、、、”至結束)

3、老師為什麼讓丁丁別害怕?

4、新的牙齒是怎樣長出來的?要讓新牙不長得歪歪扭扭,應該怎麼辦?(請班上一些已經換牙的幼兒出來,引導幼兒正確對待換牙現象 ,記住一些注意事項,使牙齒能長得漂亮)

三)乳牙與恆牙

1、教師以乳牙的口吻講述《老朋友和新朋友》

2、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牙齒和老師的牙齒:告訴幼兒老師和爸爸、媽媽是大人了,現在的牙齒就是恆牙,恆牙一般有28——32顆。而小朋友還沒換牙的都是乳牙,乳牙有20顆。

3、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恆牙要來替換乳牙?恆牙長出來的時候,乳牙會怎麼樣?(搖動、脱落)

3、恆牙會永遠和我們在一起,幫助我們吃東西。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

小百科:一般而言,牙齒呈白色(正常人略帶微黃色),質地堅硬。牙齒的各種形狀適用於多種用途,包括撕裂、磨碎食物。

大班科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認識螺絲,知道螺絲由螺桿和螺帽組成,瞭解螺絲旋轉上升的特性。

2、通過操作活動,知道螺桿和螺帽在匹配的情況下,可以連接、固定物體,培養幼兒的科學興趣,以及觀察分析的能力。

3、瞭解螺絲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活動準備:

1、每幼兒兩塊螺絲玩具,不同直徑的螺絲。

2、細鐵絲、雙面膠、透明膠、小細繩等。

活動過程:

(一)認識螺絲的結構

1、“今天,徐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樣有趣的東西,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請你們拿出前面的螺絲,看一看,玩一玩,試試能不能把它分開?”

2、幼兒操作。

3、集中交流。

“螺絲能不能分開?你們有沒有看仔細,螺絲長什麼樣子的啊?”(出示課件介紹螺絲各個地方的名稱。)

教師小結:這是一枚螺絲,這個可以拿下來像帽子一樣的東西,叫螺帽。這個長的長長的東西,叫做螺栓。在螺栓上有一圈一圈的螺紋,有螺紋的地方叫做螺桿。除了螺桿上有螺紋,螺帽裏面也有螺紋,因為有螺紋,所以螺桿和螺帽能夠緊緊的咬合在一起。

(二)玩螺絲,知道螺絲有匹配的特性

1、老師提供匹配和不匹配的螺絲若干。

“老師這兒有許多不同大小的螺栓和螺帽都混在了一起,請小朋友幫幫忙,給它們配對,用你們的巧手把螺桿和螺帽擰在一起,看哪組快。”

2、幼兒操作,匹配螺絲。

3、交流。

“你們一組一共配對了幾個螺絲啊?”(請幼兒介紹螺絲配對的方法)小結:我們給螺絲配對的時候,要選擇一樣大小的螺栓和螺帽,螺帽大了往下掉,螺帽小了擰不上去,螺絲螺帽不大不小正好擰緊才算配對成功。

(三)操作試驗,總結螺絲作為固定連接材料的優點

師:“我們剛才認識了螺絲,也和螺絲玩了一玩,現在,我給你們介紹一些其他的材料,他們是細鐵絲,繩子,雙面膠和透明膠。請你們選用籃子裏的一種材料,把中間有孔的積木牢牢的固定在一起,好嗎?”(遊戲材料:螺絲、細鐵絲、小細繩、雙面膠和透明膠,放在四個容器裏,幼兒分成四組,每人兩塊中間有孔的積木玩具。)

2、幼兒操作。

3、交流。

“你用了什麼材料來固定的?”(把5種材料固定的玩具分別展示出來)

比較“我們來比一比,那種材料固定的最牢。”

4、教師總結:用螺絲作為固定連接材料是最方便、真結實的,螺絲的本領真大。

(四)尋找螺絲,進一步認識螺絲的作用

1、“請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教室裏或者別的地方,哪些地方是用螺絲連接固定的?”

2、幼兒自由發言。

3、小結。

出示課件總結“螺絲被運用到了生活中的很多地方,我們的剪刀是用螺絲固定的,爸爸媽媽戴的手錶裏面用到了很多很多的螺絲固定,我們的電視機中間用到了螺絲固定,爸爸的汽車上也用到了很多很多的螺絲。今天我們回家,再去找一找,看一看,問一問,還有什麼地方用到了螺絲。除了我們今天用到的這種螺絲,還有什麼樣的螺絲?”

大班科學教案10

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幼兒的發展依賴於生存的環境,幼兒每時每刻都在與環境發生交流,環境是幼兒發展的資源,幼兒只有與環境的交互作用,才能獲得發展。”而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資源的不斷開發和浪費的日益嚴重,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已成了不爭的事實。如何讓幼兒從小樹立起環保的意識,增加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呢?我利用幼兒日常熟悉的垃圾生成教育活動,在活動中讓幼兒通過認識各類生活垃圾,瞭解哪些是可以循環再用,並通過分類操作,更好地瞭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培養了環保意識,達到玩中學,玩中做的目的,從而真正發揮了孩子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活動目標:

1、知道垃圾與生活的關係及回收垃圾的作用。

2、嘗試給垃圾分類。

3、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增強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收集來的礦泉水瓶、可樂罐、塑料袋、廢舊電池、果皮、廢紙、樹葉等廢棄實物或照片。

2、做紙漿的工具、三個垃圾桶、白色卡紙和水彩筆。

3、有關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相關圖片和影像資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

1、教師:“什麼是垃圾嗎?環衞工人為什麼每天都要清掃垃圾呢?”

2、幼兒自由結伴討論。

教師:“如果我們的周圍都是垃圾,生活會變得怎麼樣?我們應該怎麼辦?還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處理垃圾?”

教師:“今天,我們撿來的垃圾應該怎樣處理呢?為什麼?”

二、瞭解不同垃圾的腐化及再利用。

1、介紹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教師:“我們可以怎樣給垃圾分類呢?”

教師:“像塑料製品、玻璃、金屬、紙製品這樣還可以利用的垃圾叫作可回收垃圾,像腐敗的菜葉這樣沒有用的垃圾叫作不可回收垃圾。”

2、認識有機垃圾。

(1)教師:“菜葉等垃圾腐爛後會有什麼用?”

(2)學習詞彙:有機垃圾。提問:“還有哪些也是有機垃圾?”

(3)看影像資料(一):回憶菜葉的變化,瞭解菜葉等垃圾在土中會腐爛,這些垃圾可以慢慢變成肥料,讓其他植物長得更好。

3、認識有害、有毒垃圾。

(1)看影像資料(二):觀察塑料袋的變化,並與菜葉的變化進行比較,得出結論:塑料袋不會腐爛,只會越積越多污染環境,動物不小心吃了會有危險,我們把這些垃圾叫‘有害垃圾’,所以要儘量不用或少用這些東西,以保護環境。

(2)教師:“我們小朋友都知道還有一種垃圾有毒,是什麼?誰來説説廢電池對我們有哪些危害?”

(3)看影像資料(三):瞭解廢電池的毒害,知道廢電池要作特別處理。

教師:“廢電池是有毒垃圾,亂扔能使一大片的土地不長莊稼或污染水源,我們要把它進行單獨回收,專門處理。

(4)經驗擴展:“還有哪些垃圾是有害垃圾?”

4、觀察“做紙漿實驗”,認識可回收垃圾。

(1)提問:“老師是怎麼做的?你發現了什麼?”

(2)小結:紙可以做成紙漿再造出新的紙,紙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叫 ‘可回收垃,圾’,學習詞彙:‘可回收垃圾’。

三、垃圾分類。

1、看影像資料(四):垃圾分類、回收的錄像片段。

提問:“垃圾車把垃圾送到哪裏去了?垃圾回收後可以製成哪些新的產品?”

2、認識“回收利用”標記。

(1)出示“回收利用”的標誌,讓幼兒根據圖意猜測該標誌的含義,並説説在哪些地方看到過這一標誌。

(2)講解“回收利用”標誌含義。

提問:“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為什麼?”(紙、玻璃瓶、易拉罐、礦泉水瓶等經過加工處理,可以製造出新的產品。)

(3)啟發幼兒設計“不能回收利用”的標誌圖。

提問:“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為什麼?應該怎樣處理這些垃圾?”(焚燒或深埋。)

(4)將黑板上的磁性垃圾圖片按可以回收利用與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兩類,教師檢查幼兒分類情況。

(5)教師小結:如果我們能回收利用這些物品,就能淨化環境,保護資源。

3、引導幼兒將垃圾分類。

(1)教師:“怎樣才能讓工人叔叔更好、更方便地處理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2)遊戲:看誰做得對。教師説出某一垃圾的名稱,如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幼兒就做形似的動作;如果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X”的動作。

(3)出示貼有標誌的三隻垃圾分類裝桶(可回收、不可回收、廢舊電池回收),請個別幼兒將垃圾按標誌分類。

(4)組織幼兒戴上手套清理北京市的垃圾,並進行分類。

四、 學習製作垃圾標記及分類垃圾桶。

(1)出示垃圾桶,提出製作標記來區分垃圾桶。

教師:“老師這兒的垃圾桶都一樣怎麼辦呢?我們該做什麼樣的標記呢?”

(2)幼兒分組進行設計垃圾桶標記,在白紙卡片上畫標記。

(3)展示各組幼兒設計的標記,請幼兒介紹為什麼要這樣設計標記。

(4)教師給每組幼兒提供垃圾桶,請幼兒粘貼標記。

(5)師幼共同欣賞彼此設計的標記並説出其含義。

(6)欣賞兒歌:

小朋友 講衞生 廢棄物 不亂扔

歸好類 可再生 節資源 保環境

活動延伸:

1、將垃圾分裝桶放在活動室的一角,督促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分類處理垃圾。

2、開展“大手拉小手”活動,向父母宣傳垃圾分的意義,做個“環保小衞士”。

活動評析: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幼兒知道了更多關於垃圾的知識,瞭解了不同垃圾的處理方法,同時學會了簡單的分類。活動中,運用的錄像和實驗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幼兒的思維積極,發言大膽,而分組教學給了幼兒更多的發言機會。垃圾分類標誌圖的設計更給了幼兒主動參與及繼續思考的機會,教學效果較好!

大班科學教案11

設計意圖:

連接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但他們對連接物體的這一科學原理概念模糊,需要我們提供、創設一個研究、探索的機會和環境。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本次活動讓孩子們利用物品的連接,通過遊戲、探索、嘗試連接現象,知道"連接"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從而激發孩子們觀察、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瞭解物體之間的多種連接方式,發現有的物體連接不需要輔助物,有的要輔助物。

2、能根據需要輔助物連接的材料的特殊結構,找到合理的連接方式。

3、鼓勵幼兒積極的參與活動,體驗探索連接的樂趣。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重點:

瞭解物體之間的多種連接方式。

難點:

尋找輔助物來連接。

活動準備:

1、布條、繩子、扭扭棒、勾子、回形針、筷子、兵乓球、紙盒。

2、活動圖片活動過程:

一、快樂連接師:今天我們來玩一個"快樂連接"的遊戲,請小朋友找一個自己的好朋友,想個辦法讓你們兩個能連在一起。

二、我會連接

(一)請幼兒把不需要輔助物連接的物品連接,並説説連接的方式。

1、出示材料一:繩子、布條、勾子、扭扭棒、回形針。

2、幼兒操作材料,教師巡視指導。

3、請幼兒説一説。

師:你剛才連的是什麼?;本文你是怎麼把它們連接在一起的。為什麼它們會連接?

小結:用了勾、綁等方法把同一種東西連在一起。因為他們開可以勾、可以綁。

(二)請幼兒把需要輔助物連接的物品連接,並説説連接的方式。

1、出示材料二:筷子、兵乓球、紙盒。

2、讓幼兒操作,並發現它們不能單獨連接。

師:這些材料為什麼不會連接在一起?可是它們也想和好朋友連接在一起,你們能用剛才的那些朋友來讓他們連接嗎?

3、在材料一中尋找輔助材料來幫助它們連接

4、幼兒操作材料,教師巡視指導。

師:你請了誰來幫助他們連接?

小結:這些東西雖然自己不能連接,但通過了朋友的幫忙他們也能夠連接在一起。在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的連接,看看它們連接在一起會怎麼樣?

三、生活中的連接

1、出示圖片(插頭與插座、水管與水龍頭、鋼筋連接等)。2、觀看圖片,瞭解連接給我們帶來方便與美觀。

師:小小的連接作用可真大,不但能美化我們的環境,而且還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四、活動延伸:找連接

師:我們生活中還有好多的連接,讓我們一起去找找吧!

大班科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手機的構造和功能,感受手機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2、能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與客人老師進行交流,並能運用簡單的圖案進行記錄。

3、積極參與遊戲,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前請幼兒收集有關手機的信息,觀察家長的收集,收集手機模型。

2、手機店:擺放各款玩具手機。

3、幼兒人手一份記錄表,筆。

活動過程:

一、參觀手機店,引起孩子學習的興趣。

教師: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周老師剛開了一個店,開了一個什麼店呢,先不告訴你們,現在跟着周老師一起去參觀一下吧,好不好啊?(播放音樂,參觀手機店)

二、瞭解手機的構造。

1、教師:剛剛參觀了周老師的手機店,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手機,請小朋友説一説你看到的手機是什麼樣的?

2、(出示翻蓋手機和直板手機)教師:請小朋友看一看這兩款手機一樣嗎?哪裏不一樣?原來有蓋子的叫翻蓋手機,打電話時需要打開蓋子的。沒有蓋子的叫直板手機,打電話時不需要打開蓋子。

3、(出示滑蓋手機)教師:看,這款手機好奇怪啊,沒有蓋子,但是能往上推,你們知道這種手機叫什麼名字嗎?原來它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滑蓋手機。

4、教師:工人叔叔真聰明,設計出了翻蓋手機、直板手機、滑蓋手機等這麼多不同款式的手機,真了不起。

5、(投影儀出示手機實物)教師:請小朋友看一看,手機上面都有些什麼啊?手機上面有屏幕,下面有鍵盤,鍵盤上有數字,這些事數字鍵,還有是表示功能的,是功能鍵。

6、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嗎,手機裏還藏着祕密呢!(拆開手機)原來手機裏還藏着電板和SIM卡呢,手機要有了電板和SIM卡才能使用。

三、瞭解手機的功能。

教師:你們在家裏玩過爸爸媽媽的手機嗎?他們的手機有什麼本領呢?(打電話、發短信、玩遊戲、拍照…)手機有很多的本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試一試手機到底有哪些本領。你們想先試一試手機的什麼本領呢?(打電話)(請一個小朋友打電話給爸爸媽媽,跟爸爸媽媽聊一聊)剛剛小朋友打了一個電話給媽媽,我們知道了手機有打電話的功能。(接着試一試拍照、錄音等功能)

四、學當小記者。

1、教師:手機又很多的本領,今天請你來當一回小記者,去採訪一下客人老師的手機有什麼本領?

2、教師:這裏有一張調查表,上面有很多圖片,你們認識嗎?(介紹各種圖片代表的意思:信封圖片表示可以發短信,鐘的圖片表示時間,話筒圖片表示可以錄音,照相機圖片表示可以拍照)如果你採訪的客人老師的手機有這種本領,就在圖下打√,沒有就空着,如果客人老師的手機還有新本領,就請你用你看得懂的圖畫畫在下面空格里。

3、幼兒找一位客人老師進行採訪並記錄。

五、集中討論交流。

1、教師:現在請小記者到前面來介紹一下,你採訪的客人老師的手機有哪些本領。(幼兒介紹)

2、教師:通過採訪,我們知道手機一般都有拍照、發短信、聽音樂、攝像等本領,手機的作用可真大,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手機還有更多的新本領等着我們去發明呢,相信我們小朋友肯定能做一個小發明家的。

大班科學教案13

一、設計意圖:

尊敬的園領導、老師們,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節大班的科學活動課《有趣的沙漏》。我們幼兒園有個大沙池,小朋友們很喜歡到裏面去玩沙。他們使用各種工具玩沙,總是很興奮地説着自己的發現。但是他們都只是單純的玩耍,還沒有知識的建構。《綱要》科學領域提出了:對周圍事物和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的目標。針對幼兒玩沙的這種興趣和目標我設計了這節活動。試圖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初步瞭解沙漏中沙的流速與洞口大小、洞口數量之間的關係,並在積極探索中,嘗試與同伴相互合作。

二、説教學目標

本節課作為大班秋季主題的學習內容,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情況,我擬定了以下幾點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沙漏可以用來計時。

2、能力目標:發展比較、觀察、判斷的能力,瞭解沙漏中沙的流速與洞口大小、洞口多少之間的關係。

三、説教學重難點

在探索中觀察發現沙漏中沙的流速與洞口大小、洞口多少之間的關係,能與同伴相互合作製作簡易的沙漏。

四、説活動準備

教師演示用的自制沙漏,空飲料瓶、沙、自制漏斗、紙杯、瓶蓋、膠布、剪刀。

五、説教法和學法教法:

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掌握本次科學探索活動的內容,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直接演示法:利用製作好的簡易沙漏,引導幼兒觀察沙是怎麼流下來的?

2、PPT圖片認知法:利用圖片讓幼兒認識沙漏的樣子。

3、談話、講述法:給幼兒介紹沙漏的簡單用途(古代用來計時)。

4、視頻教學示範法:幼兒觀看沙漏的製作視頻

5、比較、總結法:比較圖片中哪個沙漏的流速更快。

學法:

在指導幼兒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方面,我主要採用以下方法:

實驗探究法、討論法、觀察法和體驗法,給幼兒自由發展的空間。

六、説教學流程設計

1、讓幼兒直接觀察沙是怎麼流下來的,激發他們的興趣。

2、利用小紅帽人物引出沙漏圖片,讓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沙漏。

3、簡單介紹沙漏的用途。(可以計時)

4、幼兒相互合作,製作沙漏。

5、觀察、比較沙漏中沙的流速。

6、討論:為什麼你們的沙漏流沙的速度不一樣?

7、教師小結:沙流得快慢和洞的大小有關,洞大流得快,洞小流得慢,如果洞一樣大,洞多的就流得快。

8、PPT圖片比較,請幼兒判斷哪個沙漏的流沙速度更快,並説明原因。

接下來是我的活動過程,請老師們多多指導!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科學活動課,整個活動過程,都是幼兒自己動手探索的過程,如自己舀沙裝沙,選擇瓶蓋、合作用膠布固定兩個瓶口等等。通過這次活動,我體驗了做"引導型教師"的快樂。引導幼兒注意和觀察每一活動所呈現的現象,啟發他們討論這種種現象的原因。如:為什麼沙子漏不過去或沙是從哪裏漏下來的?比較沙子的流速快慢以及為什麼等等,啟發引導幼兒根據這些現象去討論、去思考,從而得出沙流得快慢和洞的大小有關的結論。當幼兒製作好有趣的沙漏時,我對他們表示了充分的肯定。當幼兒感到教師認可自己的成果時,幼兒會有一種成就感,進而產生更強烈的學習慾望,樹立更強的自信心。不過也存在不足的地方,我的引導語,提問的方式不到位,有些結論急於説出結果,沒讓幼兒有足夠的時間考慮。如果我能更放手地讓孩子們探索相互合作的有效方法,教育作用必然更大。

大班科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通過尋找,採摘馬蘭的活動引導幼兒識別馬蘭,並初步瞭解馬蘭的用途。

2.學習涼拌馬蘭,感受到做菜餚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馬蘭、野草、小籃子。

2.製作馬蘭的各種調味品。

活動過程:

一、觀看錄像,引起興趣,瞭解馬蘭的生長環境。

過渡句:今天,有這麼多的客人老師來看我們大(3)小朋友學本領,開心嗎?

1. 師:現在,徐老師請你們看一段錄像。

2. 提問:(1)這是我們在幹嗎?(挖馬蘭)

(2)你還在什麼地方看到過馬蘭?

小路邊、瓜地、田邊、花壇、竹園等

3. 師小結:原來在潮濕的泥裏,我們都可以找到馬蘭。

二、區別野草與馬蘭,進一步認識馬蘭的外部特徵。

提問:你在挖馬蘭時,你是怎麼知道它是馬蘭呢?

師:老師這裏有許多馬蘭,可它和野草混在一起了?你能幫忙把馬蘭找出來嗎?你們可以互相對比,商量一下,哪些是馬蘭,把找出來的馬蘭放在旁邊的筐子裏。

(幼兒選擇馬蘭。)

提問:請你來告訴大家,你是怎麼來區分野草和馬蘭的?

(讓幼兒自由回答)

師小結:馬蘭的葉子是綠色的,橢圓形的,葉邊是鋸齒形的。葉片上有細細的絨毛。馬蘭的根很光滑,有點紅有點綠,聞起來有股清香味。

三、馬蘭的用途。

1. 師:那你們知道馬蘭有什麼用嗎?

2. 幼兒自由討論。

3. 師小結:馬蘭可以當飼料餵豬餵羊,也可以做藥材曬乾後可以泡茶喝。 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還可以止血,也可以做菜燒來吃呢,還可以作餡料做湯圓,味道 還很好。

四、製作、品嚐馬蘭。

1. 師:你們吃過馬蘭嗎?(如吃過)那你嚐嚐的馬蘭是什麼味的?

2. 師:那現在我們來嚐嚐馬蘭的味道?(幼兒嘗原味)

3. 提問:味道怎麼樣呀?(如果幼兒説“不好吃”)

那怎麼辦呢?(幼兒回答)

4. 師: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調料,你們去試試讓馬蘭吃起來更美味, 不過在放鹽的時候不能放太多,先少放一點,淡了在放一點。

5. 師:你們可以給客人老師嚐嚐你做的美味的馬蘭?

大班科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瞭解物體振動會發出聲音,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

2、初步瞭解噪音的危害,喜歡欣賞悦耳的聲音,對聲音感興趣。

3、知道製造噪音是不禮貌、不文明的行為,同時也能避免聽噪音。

活動準備

1、聲音:切菜的聲音,接水的聲音等。

2、準備容易發出聲音的物品:鈴鼓、裝有黃豆的小瓶子。

活動過程

一、傾聽聲音。

1、複習歌曲《山谷迴音真好聽》,在歌聲中體會聲音的美好與神奇。

2、教師:聲音的本領可大了,不僅能告訴我們誰來了,還能告訴我們發生了什麼事。

現在請你們閉上眼睛仔細地用耳朵聽一聽,你聽到了什麼聲音?

二、觸物遊戲

1、體驗猜測聲音的樂趣。

教師:聲音真是我們的好朋友,請你上來隨便摸一樣東西,並讓它發出聲音,小朋友要猜猜是什麼東西發出的聲音。

2、請幼兒上前遊戲,讓其他幼兒一起聽辨聲音,並説説自己的聽辨理由。

三、操作活動,繼續感受不同的聲音,瞭解物體的振動會發出聲音。

1、教師:看!桌子上那麼多的東西也都忍不住要發出聲音了,可它一個人發不出,需要小朋友的幫助。請你們去試試看,説説自己是用什麼辦法讓它發出聲音的。

2、請幼兒逐個用自己桌上的東西發出聲音,大家一起聽辨聲音,感受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

四、引導幼兒討論:你喜歡什麼聲音?為什麼?

1、組織幼兒傾聽錄音機中播放的不同聲音

切菜的聲音

馬桶沖水的聲音

可怕的聲音

敲門聲

打雷聲

救護車聲音

颱風

2、説説自己喜歡聽到什麼聲音?不喜歡聽到什麼聲音?為什麼?

3、幼兒自由交流:自己聽過喜歡的和不喜歡的聲音,特別是要談談聽到不喜歡的聲音時,是什麼感覺?(不舒服、心煩、害怕等等。)

五、介紹噪音的危害,教育幼兒避免聽噪音。

1、教師:不好聽、亂糟糟的聲音我們叫它噪音,噪音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害處。

經常聽噪音,耳朵會變聾,還容易得心臟病。

2、引導幼兒積極討論。

小朋友如果到了有噪音的地方應該怎麼辦?(捂住耳朵,或者離開那裏。)

六、教師小結並鼓勵幼兒學習控制音量的禮儀。

不同的場合需要不同的聲音,上課發言要聲音響亮是為了讓別人聽清楚;人多地方説話聲音輕是為了不影響別人,不製造噪音。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根據場合來確定聲音的輕或響。

標籤: 科學教案 大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g2v7k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