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關於科學教案範文5篇

關於科學教案範文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科學教案範文5篇

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在平時的活動區活動中,孩子們總是要花很長的時間來收拾玩具,來來回回跑很多趟,有時一次只搬運一塊玩具,而且大多數都是單獨收拾玩具,很少與同伴進行合作。針對這一情況,老師設計了這一活動,旨在通過活動提高幼兒合作能力,在活動中探索出各種又省時又省力的搬運玩具的方法。

教案目的: 1.探索搬運玩具的各種方法和策略。

2.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體驗合作和幫助他人的快樂。

教案准備: 幼兒玩具若干,有大小輕重的不同種類;工具材料若干,

塑料袋,大小塑料筐等;將場地佈置成森林模樣;錄音機,

磁帶;請一位教師扮演豬媽媽。

教案過程: 一.從已學的《拔蘿蔔》引出問題,嘗試創新解決。

1.提出問題:小朋友們都聽説過《拔蘿蔔》的吧!蘿蔔拔出來了,可老爺爺又犯愁了,蘿蔔很大很重,用什麼辦法把蘿蔔運回家呢?

2.幼兒提出多種解決辦法,教師鼓勵幼兒的創新精神。

二.活動:搬玩具。

1.進入情境:教師接電話,告訴幼兒:剛才我接到豬媽媽從森林打來電話,説她從商店買了很多玩具準備運回家,可半路上車壞了,那些玩具又多又重,她一個人搬不動,想請我們去幫她搬玩具,你們願意幫助她嗎?

2.教師與幼兒共同嘗試搬玩具。

(1)聽着歡快的音樂進入大森林,找到豬媽媽和玩具。

(2)找到豬媽媽,看看有些什麼玩具?

嘗試將玩具搬回豬媽媽的家,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行為,可協助,不正面指導。針對幼兒活動予以評價。

A請幼兒談談搬玩具的感受。幼兒可能出現:

a幫助別人,心裏很高興。(對幼的想法予以表揚、鼓勵)

b很輕鬆。(請幼兒説説是怎麼搬玩具的,對在搬玩具中使用了工具和有創新表現的予以肯定、讚賞)

c很累。(請幼兒説説是怎麼搬玩具的,為什麼會感到累)

B豬媽媽為了表示感謝,決定將玩具送給小朋友。教師提出

問題:豬媽媽家離小朋友的家很遠,用哪些辦法搬玩具才能

搬得又快又輕鬆。

C幼兒討論並説出自己的辦法。

(3)再次嘗試搬玩具。

將玩具從豬媽媽家搬到小朋友的家,鼓勵幼兒儘量儘量與他人合作搬玩具。

3、歸納總結經驗,體驗成功。

(1)歸納方法。

(2)與現實生活相聯繫,遷移經驗。

今天小朋友們在搬玩具時使用了很多巧妙的辦法,終於成功了。如果以後你們遇到什麼困難也不要怕,只要開動腦筋,就一定會成功的。

(3)拿着豬媽媽送的玩具到户外去玩。

活動反思:

兒童教育家阿莫納什維説:“創造條件將兒童在中固有的自由選擇機會和全身心投入的心態遷移至教學過程中去,從而使幼兒自己去探索和發現。”我為孩子們的探究活動提供了的環境,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這是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基礎。在活動中教師不是簡單的把方法告訴幼兒,而是引導幼兒自己發現問題,自己得出結論,鼓勵幼兒充分發表自己的體驗和感想。通過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流,幼兒不僅體會到了幫助他人和成功的樂趣,而且學會了合作。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玩手電筒,喜歡操作、擺弄,能想辦法讓手電筒亮起來。

2、認識電池的正負兩極,瞭解電池正負相連可以亮起來的道理。

3、體驗探究安裝手電筒的樂趣。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悦。

活動準備:

1、老師準備各式各樣的老式手電筒和電池(用於幼兒拆開、觀察手電的組成)。

2、記錄表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以謎語的形式導出手電筒,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一根鐵柱膽不小,頭帶玻璃平頂帽;

一隻眼睛亮閃閃,哪兒黑往哪兒瞧。——(手電筒)

提問:手電筒是用來做什麼的?手電筒為什麼會發出光亮?

二、出示手電筒和電池,讓幼兒進行組裝。

1、出示各式各樣的手電筒和電池,請幼兒觀察,瞭解手電筒和電池的多樣性。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電池,認識電池的正極和負極。

小結:電池不管是大的、小的、胖的、瘦的,它都有一個正極,一個負極。

3、請幼兒把手電筒與各種電池相匹配,探索如何組裝能使手電筒亮起來。

4、能安裝成功的幼兒操作演示,知道正負極相連可以使手電筒亮起來。

三、請幼兒用組裝好的手電筒進行探究小遊戲。

1、請幼兒把手電筒放在水彩筆一側約10釐米的地方,逐漸改變手電筒與水彩筆的角度,觀察影子長短的變化。瞭解手電筒與水彩筆的角度越小,影子越長,手電筒與水彩筆的角度越大,影子越短。

2、請幼兒將自己探究的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

3、關掉活動室的照明燈,拉上窗簾,請幼兒用手電筒自由照射,感受光的直線傳播和光於影子的關係。

四、手影遊戲

遊戲玩法和要求:每個小組選一人打亮手電筒照在牆面上,其他幼兒用手組裝各種造型進行遊戲,然後更換打燈人輪流遊戲。

活動延伸

1、讓幼兒瞭解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電池。

2、引導幼兒繼續觀察、瞭解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需要用電池,電池是什麼樣子的,自己嘗試拆裝。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我注重了以幼兒的自由探索為主的科學活動方式,始終圍繞:為什麼手電筒亮起來了?這條主線展開,幼兒對活動內容掌握還是不錯的,能正確區分出電池的正負極,並能正確安裝手電筒,使幼兒充分體驗到了探究安裝手電筒的樂趣。

但在實驗的環節,也存在着不足:如實驗次數過多,為保證每名幼兒都能掌握活動內容,實驗時間有點長,幼兒交流的時間縮短。在科學活動中,會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比如易碎的小燈泡,電線裏面的金屬絲等,應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小百科:手電筒簡稱電筒,是一種手持式電子照明工具。一個典型的手電筒有一個經由電池供電的燈泡和聚焦反射鏡,並有供手持用的手把式外殼。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會用猜測、驗證的方法探索不同形狀的紙板都有一個能頂起來的點,嘗試尋找紙板的重心位置.

2、對探索如何頂起紙板感興趣,感受反覆實驗探索獲得成功的喜悦。

教學的重點、難點:

1、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紙板只有一個能頂起來的點。

2、鼓勵幼兒探索發現支撐面與物體平衡的關係。

活動準備:

1、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各種形狀的硬紙板若干;

2、記錄紙、吸管、水彩筆人手各一支。

3、盤子、橡皮、紙杯、等實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介紹材料直接引入,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這裏有一些圓形的紙片和小吸管,老師請你們來猜一猜,小小的吸管可以把圓形的紙片穩當地頂起來?(幼兒自由猜測)

師生進行猜測、討論

2、探索,驗證圓形紙片的重心位置

1)、提出問題,引起爭議。

教師:這個小吸管能把這圓形的紙板頂起來嗎?(幼兒討論、猜測)

2)、動手操作

3)、表達交流:説説你的發現,你發現了什麼?

4)、教師總結:老師這邊還有一些紙片,它們有什麼不同呢?這個小吸管能把它頂起來嗎?想不想試一試

3、嘗試頂各種形狀紙片,進一步感知重心的位置

教師:小的吸管可以把圓形的紙片穩當地頂起來,老師這裏還準備一些圖形,還有記錄表,把你們自己操作結果記錄下來了,那吸管到底能不能把圖形頂起來呢?我們就一起來做做這個小實驗。

(1)提出要求:做實驗的時候小朋友要細心、耐心,不要放棄,多試幾次,(2)把你嘗試的結果記錄下來,可以頂起來的,就在實驗結果這一欄打勾,不可以頂起來的就打叉。

4、幼兒操作,教師指導,提醒幼兒正確的操作方法,並和同伴交流。

5、師生驗證 在剛才的小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

6、教師小結:原來,要一隻手握好筷子把它豎直,另一隻手把紙板穩地放在筷子上,而且要不斷地調整紙板的位置,直到找準位置才能穩當地停住。那麼這個位置到底在哪裏呢?

(三)繼續探索,尋找、記錄頂點位置

1、教師:現在,我們要再試一試,直到紙板能夠穩當地停在吸管上時,(1、)你用吸管頂好不動,然後用吸管把鉛筆頂住紙板的位置畫個圓圈,畫好後馬上用吸管驗證一下。

(2)、如果自己一個人不行可以請好朋友幫忙。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要點:提醒幼兒正確的操作方法,減少誤差。

3、提問個別幼兒:你是怎麼操作的?

4、教師小結,小朋友為每張紙板都找到了一個能穩穩當當頂起來的點,其實這個點可不是普通的點,它有一個非常專業的名字,叫做物體的“重心”,每一樣東西都有“重心”

“只要找到了重心,就能把物體穩穩當當地頂起來”

(四)生活經驗遷移

1、教師:老師現在收集一些在我們生活中經常看到的東西,這些東西有“重心”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2、只要我們找到了它們的重心,就能在那一點上穩當地把它頂起來。現在,我們就來試試吧!

3、幼兒再次嘗試探索,感受成功的快樂。

(五)活動延伸:

教師:請小朋友回家後再找找其他的東西,也來做這個有趣的小實驗,還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去尋找“重心”的資料,找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運用到重心的原理。

活動反思:10月18日下午,我給孩子帶來了一節科學活動《頂紙板》,反思本次活動的目標基本達到,我先通過各種圖形導入,讓幼兒觀察激發幼兒的興趣,通過猜測那些圖形紙板能頂起來,再實踐到用勾線筆頂起紙板,探索由易到驗,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悦。現將總結如下:

成功點:

1、探索由易到難,體現學習的漸進性,通過嘗試找到支撐點,幼兒很快用吸管頂起紙板,第一次探索的成功,為孩子們積極參與第二次的探索,做了充分的鋪墊。

2、科學來源於生活,科學服務於生活。通過動手操作,幼兒再次藉助各種圖形的材料嘗試探索,感受成功的快樂這一環節讓幼兒感知科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繼續探索的慾望。

3、用勾線筆頂起各種形狀的紙板時,孩子們有的將勾線筆立在桌面上,再將紙板平放在筆頭上,這樣更有利於找到紙板的重心,使得紙板平穩地頂在吸管上穩當頂着紙板,雖然剛開始找不到平衡點,但通過多次的試放,孩子們終於成功地頂起紙板了。

不足之處:

1、科學活動語言要簡練,輕聲指導這點老師話過多。

2、第二次探索用筆頭頂起紙板時,要求提得不夠清晰,導致有的幼兒將手頂在紙板、有的吸管沒握好,導致吸管歪歪頂不起來。

雖然活動中,還存在着不完美,但正因為這些不完美,我才能看到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總之,我們應藉助幼兒園這個平台,讓孩子們放開手腳,大膽嘗試,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趣味、奇妙,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拓寬他們感知、他們所能實踐的空間,促使每位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富有個性地發展,成為學習的主人。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冰是涼的、硬的、光滑的,初步瞭解冰是由水變成的,冰遇熱會化成水。

2.學習製作“冰花”

3.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1.讓家長提前在家為幼兒動制一盤冰和一個八寶粥小碗。每組一盆温水。

2.教師做好的冰花、彩紙、大的果凍盒、水、毛線等物品。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玩家長做的冰塊。

教師問孩子這些冰是誰給做的?是怎麼做出來的?

2.教師引導孩子感知冰的特點。

(1)師:小朋友仔細看一看冰是什麼顏色的?幼兒:沒有顏色、很亮……

(2)師:剛才你們摸冰的時候,有什麼感覺?幼兒:涼涼的、很炸手。

(3)孩子們,捏冰的時候怎樣?幼兒:很硬很硬、捏不動…..

(4)老師請小朋友將冰放在手心裏,看看冰有哪些變化?手上的水又是怎樣來的。

(5)並在手裏會慢慢化成水,説一説還有什麼方法化成水?

(6)請幼兒將自己的冰放在温水盆裏,觀察冰慢慢融化的過程。

3.教師演示製作冰花的方法,幼兒學習製作冰花。

(1)小朋友你們看老師做的冰花漂亮嗎?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2)教師問幼兒現在的冰和剛才你們玩的冰有什麼不一樣?請幼兒説説不一樣在哪兒?

(3)小朋友仔細觀察老師的冰花是用什麼材料做出來的。你們想想做?

(4)教師和幼兒共同製作冰花。

(5)教師和幼兒把做好的冰花放在室外,(因為幼兒園沒有冰箱)待第二天欣賞冰花。

4、欣賞冰花。

第二天把冰花取出,掛在外面的一根繩子上,共同欣賞誰做的冰花最漂亮。

【活動延伸】

請家長配合,在家在製作一個冰花。讓幼兒觀察冰花融化的現象;早晨的時候,觀察窗户上的冰花。

【設計意圖】

現在正是冬季最寒冷的時候,我利用冬天的特徵,讓孩子們通過親身體驗得知水遇冷會上凍結成冰,那冰遇到熱就會化成水這一科學道理。於是我精心設計了這節科學課。

小百科:冰是無色透明的固體,分子之間主要靠氫鍵作用,晶格結構一般為六方體,但因應不同壓力可以有其他晶格結構。密度比水小。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運用以有經驗,嘗試用各種辦法解決問題。

2、學會運用統計的方法進行比較。

3、感受有趣的科學現象,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小毛巾、大塊積木若干,海綿、衞生紙、玻璃瓶、塑料瓶、小桶、小盆、水若干,膠管、石子若干,虹吸現象實驗材料。

活動過程:

一、看圖,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回答解決的辦法。(圖上有一個小桶,內裝滿水,另有一個空盆。)

老師提問:不用倒的方法,怎樣將小桶裏的水運到空盆裏去?

二、操作活動:

1、進入操作場地,幼兒根據老師提供的材料進行設想,找出合適的操作材料。

2、幼兒交換自己的設想和想法

3、進行操作,驗證自己的設想。老師巡迴指導。

三、幼兒分享操作感受。

1、你選擇的是什麼材料,是怎樣操作的?

2、通過操作覺得哪些材料能夠幫助將水轉移到另一個空盆裏。

四、比較三種方法的實效性。

1、共同找出可行的三種方法,(用杯子舀、用體積大的材料壓、用吸水的材料轉移)通過比賽的方式感受每個方法的實用效果。

幼兒自由選擇一種方法,進行比較。

2、老師出示準備好的統計表格,請幼兒用或表達自己的意見

3、老師和幼兒一起通過統計表格比較三種方法。

五、老師引導幼兒小結出今天實驗的收穫。

六、老師演示虹吸現象,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標籤: 科學教案 範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dz79g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