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神奇的力》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神奇的力》含反思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神奇的力》含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神奇的力》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現由於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種物體在空中會自由下落。

2、通過各種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感知不同物體下落速度不同是與物體重力和空氣浮力有關。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操作材料:各種糖紙、羽毛、報紙、雪花片、球、小沙包、手絹、紙杯

輔助材料:剪刀、透明膠、夾子、雙面膠、泥工、綵帶。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感知物體自由下落的現象。

(1)師:“今天老師準備了許多東西,請你們來玩一玩,把這些玩具往上扔,看看你會發現什麼。”

(2)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3)你剛才扔的是什麼東西?你扔這些東西的`時候有什麼感覺?它落下來的速度是什麼樣的?

2、再一次拋接物體,發現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啟發幼兒任意選兩樣玩具同時拋接,發現物體下落速度不同。

(2)引導幼兒兩兩相伴,同時拋接物體,發現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3、啟發幼兒探索改變物體下落速度的方法。

(1)師出示兩張相同的紙,啟發幼兒能讓我們以不同的速度落下來。

(2)幼兒嘗試探索:如將紙折成飛機就扔得高些,落下來也快些。夾子夾住羽毛使羽毛落得快。

4、為什麼物體都會往下落?師:“扔上去的物體為什麼會落下來呢?”(是由於地球的引力。)

5、 小結:今天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知道物體由於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後都會下落。輕而大的物體扔不高,落下來也慢;重而小的物體扔的高,落下來也快,通過改變,也會改變它的速度。

6、組織幼兒觀看人在太空中的錄象。

7、活動延伸: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繼續感知。

《神奇的力》活動評析評析者:吳蓉活動評析:教師能關注幼兒的興趣愛好,根據幼兒生活經驗的內容來制定活動主題,在活動中,教師按循序漸進的原則,設置了三個操作活動,讓幼兒從最初的玩到有目的的玩,再到探索的發現,環環相扣,來讓幼兒感知物體的下落與地心的引力、物體的重量和空氣的浮力有關;通過嘗試改變物體下落的速度,發揮幼兒創造性,培養幼兒動手能力。

活動建議:

1、教師的教育隨機性有待進一步加

2、教師的示範操作需要尊重客觀現實。

活動反思:

吸引力是一種看不見、摸不着的“力”,通過遊戲的層層引導,首先感知物體的下落現象,其次比較兩種物體的下落速度,再次討論怎樣改變同一物體的下落速度,讓幼兒積極的參與遊戲,並嘗試通過感受、探索、發現、引導幼兒完成學習任務。這樣使幼兒由被動學習者變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培養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使科學活動順利地延伸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不為“教”而教,只是幼兒的“學”而教,突出幼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dx3ppe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