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小青蛙回家》幼兒園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

《小青蛙回家》幼兒園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青蛙回家》幼兒園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小青蛙回家》幼兒園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

《小青蛙回家》幼兒園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1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愉快、活潑的情緒,初步學唱歌曲。

2.感知“××︱”與“×××︱”的節奏型,體驗用聲勢表現節奏的樂趣。

3.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作的快樂。

4.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歌曲課件

活動過程:

一、課件導入,引起興趣。

1.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個小小的朋友,(引出青蛙)看這是誰呀?(青蛙)

2.青蛙是怎麼走路的?它唱歌的聲音又是怎樣的?

二、感知“××︱”與“×××︱”的節奏型,用聲勢表現節奏。

1.播放課件,感受歌曲中不同時值的節奏。

師:我們的小青蛙朋友是怎麼跳、怎麼唱的呢?

師小結:小青蛙有時慢慢跳、慢慢唱,有時快快跳、快快唱。

2.理解節奏圖的含義。

師:老師這裏有兩幅圖,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哪一幅是小青蛙在慢慢跳、慢慢唱?哪一幅是小青蛙在快快跳、快快唱呢?

3.幼兒看着節奏圖,用聲勢表現節奏。

師:那我們先來學一學小青蛙慢慢跳、慢慢唱,好嗎?

三、學唱歌曲《小青蛙回家》。

1.教師範唱歌曲。

師:小青蛙唱唱跳跳它要到哪裏呢?;本文……我們來聽一聽(教師範唱歌曲一遍)師:小青蛙要幹什麼呀?(回家)它回到家了嗎的?我們再來聽一聽。(看課件,並逐句演示圖示)

師:小青蛙回家了嗎?小青蛙跳着、唱着高興的回到了家。我們的這首歌就叫《小青蛙回家》,你們想不想也來唱一唱呀?

2.幼兒學唱歌曲1—2遍。

3.幫助幼兒學習有困難得樂句。

師:你覺得自己哪些地方不太會唱的,有困難的,請你説出來,我們一起幫你,一起來學。(根據幼兒的需要,單獨練習有困難的樂句)

師:你們説小青蛙回家的心情應該是什麼樣的?那我們就高高興興地再來唱一唱吧。

4.以接唱的形式練習歌曲。

師:這首歌曲很特別,裏面有很多地方是小青蛙的叫聲,我發現,我們小朋友特別喜歡唱小青蛙的叫聲,那我來唱前面的歌詞,你們就唱青蛙的叫聲好?怎麼唱呢?(教師示範兩句後演唱一遍),你們唱的那麼好,我也想來試試,我們換一換怎麼樣?(如果幼兒覺得有困難,請便上的老師幫幼兒一起唱)

四、歌表演結束活動。

想不想一邊唱歌,一邊做表演呀?那我們一起邊唱邊跳吧!(歌表演結束)

活動反思:

《小青蛙找家》一課,選自人音版教材小學一年級音樂教科書第八課。它包括聆聽、歌曲和創編與活動幾部分內容。它們之間互相關聯,貼近學生的生活,童趣盎然。

音樂;學會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並能創編動作,從中體驗到學習音樂的快樂。我整體的教學思路是以“動物”作為本課的主題情境和主線,設計環環相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看、聽、想、説、做的過程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愉悦感受。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課應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的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基於這種理念,在課的一開始,我就説“歡迎大家進入愉快的音樂課堂。今天啊,老師要帶同學們去愉快的動物王國裏參觀一下。”這樣導入,既促進了師生關係,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整堂課的愉快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對於低年級學生而言,模仿各種小動物,模仿他人活動,他們十分樂意。我設計了動物動畫卡通形象,讓學生通過模仿小動物的聲音和形象,在模仿活動中來抒發自己的快樂。突破以前沉悶老套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在愛聆聽音樂時,讓學生模仿小青蛙的各種形象,並且分小組合作用自制的沙筒和形體語言來模擬夏天的狂風暴雨。讓學生隨着音樂一起來表現音樂形象,引導他們參與音樂實踐活動。這樣無形中就讓學生理解了音樂,體會了音樂形象,也提高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新的教學理念告訴我們,一切的學習方式都應該用符合兒童情趣的方式進行。教學時應注重學生的自主探討,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注重交流合作,體驗共同學習的樂趣。在歌曲教學這一部分,我先讓學生充分而完整的聆聽歌曲,然後根據歌曲的節奏特點,用鼓聲來敲擊節奏,讓學生通過聽音來排擊節奏。這樣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解決了歌曲的難點。雖然這種方法對一年級的學生有點困難,但由於平時注重這一方面的訓練,所以還是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鼓勵學生探究學習,激發創新求異思維,在本課中也有體現。我充分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與動手能力,進行探究性與創造性的學習,教學中想讓孩子們用沙筒來模仿雨聲,但是教具有限。於是在課前引導孩子們自己去尋找,看身邊有沒有什麼物件可以充當沙筒來代替雨聲。於是就有了在塑料瓶子裏裝上沙子或者小石子的“沙筒”,這不但滿足了全體學生想動、好動的慾望,也充分發揮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與動手操作能力。另外,鼓勵學生自己為歌曲創編動作打破了以前“照葫蘆畫瓢”的方法,給孩子們營造了樂學,想學的教學氛圍。

《小青蛙找家》有它的光彩之處,但也存在不少遺憾。比如,在學生完整而充分的聆聽音樂,並且隨着音樂表現音樂形象時,學生更多是專注於手上的動作,而忽略了耳邊的音樂,造成了課堂的紊亂。

另外,學生在模仿音樂形象時,發生了爭執,這些都需要老師及時發現並且調節。

總之,“感受音樂,體驗快樂”是本課的宗旨。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當然,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應儘快轉變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而努力!

《小青蛙回家》幼兒園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2

活動目標:

在幼兒學唱“小青蛙回家”的同時,通過語言情境的創設讓幼兒學習用不同的聲音,速度更好的來鞏固喝掌握歌曲內容。

活動準備:

青蛙貼絨一個 圖譜一張

活動過程:

一、新教歌曲“小青蛙回家”

1、森林裏要舉行“動物音樂會”。在音樂會中要進行發聲練習。那你們來猜猜會有那些小動物參加呢?(2~3位幼兒)

a小青蛙參加完音樂會,現在它要回家了,聽一聽它是怎麼回家的(教師清唱歌曲一遍)

2、重點練習基本節奏:x x | x x | x x | x x | x x x | x x x |

a、剛才小青蛙是怎樣回家的?(一邊蹦一遍唱)

你能學一學嗎?(請個別幼兒)

出示圖譜:

b、我想了個好辦法,把小青蛙邊蹦邊唱的情景畫了下來。

c、師唱一遍節奏後問: 表示什麼? 表示什麼?

那我們一起來學當小青蛙吧。(幼兒練習重點處)

3、完整演唱兩遍。

我們都是小青蛙的好朋友,讓我們唱着歌一起送小青蛙回家好嗎?(第一遍)

還沒有到家呢,再送一程吧!(第二遍)

二、學習用不同的聲音,速度來鞏固歌曲

1、用輕的聲音唱;

a、我們也送累了,讓我們休息一下吧,來玩個變變變的遊戲好嗎?

b、變變變,我們都變成一隻很小很小的小不點兒青蛙,小不點青蛙在唱歌的時候聲音是怎樣的呢?(輕)

c、那我們也來學做一隻小不點青蛙來學它輕聲的聲音。(幼兒用輕輕的聲音來唱)

2、用響亮的聲音來唱;

a、變變變我們都變成了一隻很大很大的青蛙。

b、這隻大青蛙唱出來的聲音是怎樣的。(很響亮的)

c、提醒大家一句,這隻大青蛙可是個大歌唱家,聲音又響亮又好聽。

d、想當回大歌唱家嗎?那我們就用響亮好聽的聲音和大青蛙一起唱一次吧。

3、用慢的速度唱;

a、小青蛙走了這麼長的路,走不動了,走起路來速度變得怎麼樣了(慢);

b、那我們用很慢的速度來唱小青蛙走路。

4、用快的速度來唱;

a、這時青蛙媽媽一個勁的給小青蛙打手機,不知家裏發生什麼事了,小青蛙急着回去,該用怎樣的速度來唱(快);

b、看哪隻小青蛙最着急。讓我們趕快趕回家(第一次),加把勁兒,馬上要回家了(第二次);

c、嗨!趕到了,原來是媽媽催我們回家吃飯呢,那我們和客人老師説聲再見吧!(彈旋律幼兒出活動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9d0q8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