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愛蓮説》學案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愛蓮説》學案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課時安排:一課時

《愛蓮説》學案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設計:           審核:          主審: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內容,熟讀並背誦全文。 

       2、認識古代仁人不慕榮利,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二: 教學重點:

 1、 能順暢地朗讀,理解文章內容並背誦。 

2、 體會作者的生活態度。

三: 教學難點:

1、瞭解“説”這種古代文體及其特點。 

2、掌握本文以物喻人、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四:學習過程 :

(一)、預習導入: 

1、 瞭解“説”這種文體

"説"就是古代-種以議論為主的文體,既可以説明議論,也可用來抒發感情。本文就是一篇借物詠志諷世的散文。  

2、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周敦頤,宋代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字茂叔。“元公”是他死後的諡號。

周敦頤非常博學,而且人品很高,胸懷磊落,為官清正,深得民心,為百姓所愛戴。《愛蓮説》是他在公元1068年擔任南康郡守時寫下的。他曾帶領屬下在官署的一側挖池種蓮,後人稱為"愛蓮池"。每當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風吹過時,田田荷葉輕搖,朵朵鮮花頷首,陣陣馨香撲面。周敦頤憑欄放目,觸景生情,深感官場的黑暗,深愛蓮花的高潔,寫下了著名的《愛蓮説》。

3、讀準字音。

     頤(     )     淤(     )     濯(      )      褻(    )      

清漣(     )    不蔓(     )不枝       噫(        )  

   鮮(      )有聞(二)課堂探究

(二)課堂研討

1、初讀美文

要求:聲音響亮,讀準字音,朗讀流暢 ,把握節奏 

2、聽錄音,再讀課文,讀出語氣及情感

3、積累重點詞語,疏通文意

蕃:        獨:      染:          濯:         益:        植:     

褻:        鮮:        宜:

重點句子翻譯: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找出文章主旨句

5、説説文章從哪些方面寫蓮的,分別讚美了君子的哪些品格?

6、文章為什麼寫菊和牡丹?

7、文章運用了什麼寫法?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三)拓展延伸。

1、 積累關於蓮花的古代詩詞。 

2、學了這篇課文後你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麼心的認識和看法?

(四)反饋檢測: 

1、《愛蓮説》選自《   》,作者    ,是     時著名的       家. 

2、《愛蓮説》的結構,我們可以概括為:一條線索,即以    為線索;兩個陪襯,即以     為蓮的總陪襯,以     和      作為蓮的旁襯和反襯; 

3、《愛蓮説》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 

5、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一句話是: 

8、作者描寫蓮花,為什麼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答: 

9、本文讚揚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不與惡濁世風同流合污,但並不孤高自許。但在我們生活中常聽到人們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樣看待這兩種觀點的呢? 

答: 

10、《愛蓮説》在寫作方法上是藉助某種事物來抒發情感,我們稱這種寫法為:  

                               

11.解釋下列句中加線詞的意思。(2分) 

①可愛者甚蕃 ( ) ②亭亭淨植( ) 

12.下列句中加線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陶後鮮有聞 芳草鮮美 B.香遠益清 清榮峻茂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後鮮有聞 此人一為具言所聞 

1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4解釋“之” 

①水陸草木之花 之: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③無絲竹之亂耳之: ④何陋之有 之: 

15、《愛蓮説》作者通過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進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質 

16、寫出蓮花的別稱二個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答案

課堂探究

2、語氣如: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在這裏沒有實際意義,只是有舒緩語氣的作用,應輕讀。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作者抒發自己志向的一句,應用慨歎的語氣來讀,而“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則是對世人追求富貴之風的一種鄙夷,應用諷刺的語調讀。

“菊之愛”一句,有惋惜的意思,陶淵明雖不同於世人,但是和作者的喜好也不盡相同,作者認為只有像蓮花這樣“出污泥而不染”才是真正的君子,因此對“菊之愛”一句應該讀出惋惜的語氣。

第二段的“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是肯定句,應讀出肯定的語氣,後面的“蓮,花之君子者也”是強調的語氣,應比前兩句讀得重一些。

4、主旨句:蓮,花之君子者也

5、生長環境: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可褻玩焉。

體態香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風度氣質: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不孤高自傲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達事理,行為方正;不攀附權貴

香遠益清--美名遠揚

亭亭淨植--志潔行廉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儀態端莊令人尊重

6、菊:品格高潔超凡脱俗--正襯

牡丹:貪慕富貴追逐名利--反襯

7、運用了以物喻人、託物言志的寫法。抒發了作者不慕名利高潔傲岸的節操

反饋檢測參考答案 

1、《愛蓮説》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是北宋時著名的哲學家,“元公”是他的諡號。 

2、《愛蓮説》的結構,我們可以概括為:一條線索,即以愛蓮 為線索;兩個陪襯,即以草木之花為蓮的總陪襯,以菊花和牡丹作為蓮的旁襯和反襯; 

3、《愛蓮説》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5、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6、“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一句話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寫蓮花,為什麼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表達自己潔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態度,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讚揚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不與惡濁世風同流合污,但並不孤高自許。但在我們生活中常聽到人們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樣看待這兩種觀點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種觀點,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處惡濁的環境也能獨立不移。 

10、《愛蓮説》在寫作方法上是藉助某種事物來抒發情感,我們稱這種寫法為:借物抒情(託物言志)。 

11、文中對蓮花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答:通過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進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品質。 

12、“獨愛蓮”,“獨愛菊”兩個“獨”字,表現了他們怎樣的生活態度? 

答:表現出他們遺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同時又相對錶明周敦頣不同於陶淵明的生活態度。 

13、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作者讚揚的蓮花的高貴品質。 

答:正直、通達、莊重、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遠揚。 

11.①多(0.5分)②樹立或立(0.5分)12.D(2分)13.對於蓮花的愛好(0.5分),像我g 樣的還有什麼人呢(0.5分)對於牡丹的愛好(0.5 分)人該是很多了(0.5分) 1⑷①的 ②助詞,起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可不譯 ③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可不譯 ④助詞,在這裏是賓語提前的標誌,無實義 

15不慕名利、潔身自好 

16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gjw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8vkqy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