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柳子厚墓誌銘》精品教案

《柳子厚墓誌銘》精品教案

教學目標:

《柳子厚墓誌銘》精品教案

1、瞭解墓主一生文章震世,輕躁被斥的主要事蹟,理解有識之士在封建社會的傾軋中生存的痛苦和憤慨。

2、認識文章夾敍夾議的寫法特點。

3、領會作者概括的"士窮乃見節義"的生活哲理和"文窮而後工"的藝術規律。

文言整理:

重點實詞虛詞:因、逮、坐、率、比;古今詞義:證據、出入等。

第一課

教學要點:

指導學生讀懂文句,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進程:

一、簡介。

(一)簡介柳宗元。早年為考進士,文以辭采華麗為工。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後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永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敗,貶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貶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師,又出為柳州(今屬廣西)刺史,政績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於任所。被貶期間,寫了大量的山水遊記、寓言和人物傳記。山水遊記中以“永州八記”最為著稱,其中不但描繪了當地的自然景物的,更融入了遭受政治挫折後內心的苦悶。寓言以《三戒》等最為著名,篇幅短小,文字犀利,極力鞭撻社會醜惡現象。為文主張“文者以明道”,強調文章鍼砭時弊的作用,致力於文體文風及語言的革新。為人正直,所交皆當世名人。

(二)墓誌銘

墓誌銘常常由標題、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組成。

1.標題: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種名組成。如《柳子厚墓誌銘》。

2.正文:一般分為"志""銘"兩部分。"志"用散文,記述死者姓氏、仕履及一生主要事蹟;"銘"用韻文,表示對死者的讚頌和哀悼。起先,一般將墓誌銘刻石,埋入墓中,後來則立石於墓前,成為墓碑。

3.落款:註明立碑的單位名稱、撰文者姓名,同時署上成文日期。有的墓誌銘立碑單位名稱或撰文者個人姓名已寫在標題下,所以落款只註明成文日期即可。

(三)與韓愈的交情。

柳宗元與劉禹錫同屬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又同時被貶,可以説柳宗元與劉禹錫是志同道合。但是,韓愈與柳宗元作為同期為文者,共同倡導古文運動;作為同朝為官者,政治主張和思想信仰卻截然不同。柳在政治態度上屬於變革派,韓則是保守的,他對柳宗元參與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很不贊同,嚴厲指責。柳是信仰佛教的`,而韓愈一生以儒家道統觀念的"衞道者"自居,極力排斥佛老,他曾因上《論佛骨表》反對憲宗迎接佛骨進宮供奉而被憲宗命令處死,幸得人相救才免於一死,但被貶到距長安七千六百多裏的潮州任刺史,直至穆宗即位才又內召為國子監祭酒。韓柳作為同朝的不同政見者,絲毫沒有影響他們作為朋友和文友的關係。在《柳子厚墓誌銘》中,韓愈對柳宗元的業績、人品、文章給予了高度的評價,這實是"和衷共濟"、"和而不同"、"兼容幷包"的典範。

(四)本文在“重情義”上處處有所突顯,是文章一條線索。

二、疏通文句

1、自讀、掌握每段重點詞句(提示如下):

第一段:皇考以事

第二段:逮有子證據率俊傑廉悍踔厲風發屈

第三段:用事者例出務記覽氾濫停蓄

第四段:不足因其教禁質錢子本相侔令書其傭比一歲

第五段:亦在遣中白其大人拜疏以柳易播改刺連州士窮乃見節義亦可以少愧矣。

第六段:勇於為人故坐廢退貴重顧藉推輓窮裔自持

第七段:立然諾盡竟

第八段:嗣

2、朗讀、翻譯全文。

三、理清文章思路

1、思考:文章各段分別寫什麼?可分為幾部分?

2、討論:

全文八段,可分為三部分;

(一)(1)寫死者家世。

(二)(2-6)選取柳宗元一生五個主要方面敍寫:少年才俊、出仕被貶、柳州政績、以柳易播及文學成就。

(三)(7-8)寫子厚之死、歸葬及銘辭。

佈置作業:

通譯全文,整理重點實詞。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重點體會本文議論與敍述相結合的特點,體會柳宗元的為人正直重情的高尚品"以及“士窮乃見節義”的哲理

教學進程:

討論一:文章從哪幾個方面寫柳宗元的為人的?摘出具體語句。(文後練習三)

(一)小結:主要從他為人的品格、學業成就和做官的政績等方面加以介紹。

(二)給你印象最深的是柳宗元怎樣的為人?選取文章精彩語段,説説柳宗元令你敬佩的地方,賞析作者寫人的方法。

1、第五段――以柳易播這一典型事例,柳宗元自身被貶,處境困窘,――據説這次他被貶還是因為劉禹錫寫了一首詩,叫《玄都觀看花詩》,觸怒了執政,柳宗元也跟着倒黴,但柳不但不怨劉,而是關心朋友,真誠體貼到神情――為之“泣”下,舉動――冒死以請,為朋友如此篤情重義,如此捨己為人,怎不讓人感動。難怪作者稱讚之餘要借題發揮,寫下一段抨擊世態人情的話。對比柳年輕時“名聲大振,一時皆慕與之交,諸公要人,爭欲令出我門下,交口薦譽之”,現在被斥了,無人願意出面為他講一句話,世風不古,人情澆薄,世態真真炎涼至極!作者在這裏活畫出那些唯利是圖、重利輕義的小人的醜陋嘴臉,出語嚴峻,痛快淋漓。作者雖然對柳宗元參與的改革持反對意見,但不影響他跟柳宗元之間的個人感情。他對柳在重情重義品格高尚這一方面是多麼敬重啊!

2、齊讀體會作者寓於其中的感情、感慨、感歎。

二、貫穿文章諸多材料的主線是什麼?文章各段是怎樣體現這一脈絡的?

提示;以朋友之義為主線:

第一段寫死者家世中對其父柳鎮強調了兩點:一是孝道,這與下文對劉禹錫母親的關切相呼應;二是剛直,表明品格,這是暗為柳宗元參與王叔文改革辯白。

第二段,寫他俊傑廉悍,踔厲風發,率常屈其座人等語,都寫暗示他的為人正直磊落。

第三段,寫他驟升,遠貶。升,不是柳鑽營得來,得罪用事者,一貶再貶,同樣不是他的過錯。寫他的為人正直。

第四段,寫他設計贖歸奴婢,關心百姓疾苦,寫他給衡、湘地區士子口講指畫為文,寫他關心人,樂助人的品性。

第六段,寫他少年勇於為人,坐廢退,沒人舉之,沒人推輓,暗寫他不願與權貴交結,沒人提攜,“故卒死於窮裔,材不為世用,道不行於時。”

第七段並非閒筆,迴應了前面議論交誼的話,裴行立和盧遵在費用和人力方面的幫助,緊扣朋友之義這一主線,比襯柳生前為人之正直,藉以鞭撻世俗的醜惡風習,使文章更進一步,突出了文章主旨。

第8段銘文語短情深,因為死者生前曾以無後為憂,而死後孩子又特別小;所以銘文是對死者最大的安慰,同樣表現作者對柳的一往情深。

三、略議文學創作的規律“文窮而後工”這一規律

作者説“雖使子厚得所願,為將相於一時,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你能“辨之”嗎?和同學交流你的意見。

作者是傾向於“為將相於一時”未必是得。如果被排斥的時間不長,如果困厄不沉重,柳未必能下苦功學習,寄情於文章,取得流傳於後世的成就,這是毫無疑問的。司馬遷説過,富貴而名摩滅者,不可勝數,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説的正是這一道理。文窮而後工,這是文藝創作的一條規律。歷史多少豪傑志士的成就證明了這一點,你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屈原、蘇軾、梅堯臣、曹雪芹等等。

四、作業:見《學習與評價》95頁

整理本文重點實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8qw3r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