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鄉愁 >

鄉愁教學過程設計

鄉愁教學過程設計

鄉愁》是一首新格律詩,也可以説是一篇帶有淡淡哀傷情思的美文,教學該怎麼設計呢?

鄉愁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誦讀中感悟詩中感情的層次與變化

2.指導學生學會抓住詩歌中的意象去理解詩歌

3.引導學生感悟詩中情、情中理:兩岸溝通、祖國統一是人心所向,是歷史的必然

教學重點:

學會抓住意象去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情理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初中階段我們學過哪些表現鄉愁的古詩詞?(學生當場回憶背誦馬致遠的《天淨沙&8226;秋思》)是啊,鄉愁就是遊子想家時那種牽腸掛肚的思念自古以來有多少文人騷客抒發過這種美好的情愫余光中的《鄉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長、音調動人的一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一首膾炙人口的現代抒情詩

二.揭示目標,明確任務

三.整體感知,誦讀欣賞

1.齊讀註解①,瞭解作者

補充背景:1928年餘光中出生於南京,1949年隨國民軍到台灣,台灣與大陸由於人為的長期隔絕,有近四十年不通來往,漂流到孤島上去千千萬萬的同胞無時無刻不在思念着祖國和親人余光中也不例外余光中在台北的辦公室靠着台灣東海岸,他説:“我看太平洋和美國有什麼意思?這也許是天意,我憑窗而立,就可以直視海峽,可以眺望香港,可以一生守望着我的大陸大陸是母親,台灣是妻子,香港是情人,美國是外遇”這一番話讓我們感受到余光中的故園情結是多麼的濃烈!1972年,飽嘗了23年鄉愁之苦的余光中終於按捺不住,在台灣的寓居內,用了僅僅20分鐘時間創作了《鄉愁》,唱出了兩岸人們共同的思鄉曲1992 年餘光中第一次回大陸探親,圓了43年來的思鄉夢;2004年春節,余光中在中央電視台親自朗誦了這首詩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聽這首詩的配樂朗讀,感受詩人的濃濃鄉情

2.朗讀悟情:

(1)指導朗讀:在詩中註明重音,朗讀時語調舒緩,感情深沉,節與節之間要有起伏

(2)學生展示朗讀,其他同學做好評價

四.自主學習,合作鑑賞

(一)賞析意象,感悟詩歌的情感美(着重指導學生學會抓住意象理解抽象情感的方法)

1.鄉愁本是十分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種情感,詩是通過什麼具體可感的事物來表達的?為什麼選取這樣的事物?

【明確】詩人巧妙地將“鄉愁”這種情感進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對應物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裏,“鄉愁”分別寄託在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等具體可感的對象上這種技法.通常稱之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郵票——寫信可寄相思 (初涉人生,詩人對母親的思念寄託在一封封的家書上)

船票——乘船可解相思 (一張船票雖然窄小,卻凝結着對妻子的不盡相思)

墳墓——生死隔絕哀思難訴(墳墓矮小,卻將慈母與我天人相隔,既無家書傳達,又無船隻抵達,其間的酸楚似乎已成了鄉愁的全部

海峽——海水無盡憂思無盡(海峽雖然淺淺,卻將台灣與大陸分隔多年,遠望大陸,這思鄉之情就融進了這一灣海峽之中)

【小結】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羣人的家國之思全詩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長長的餘味

2.四個時間序詞代表了哪四個人生階段?每個階段的鄉愁是否一樣?這首詩的四個意象是按照什麼關係排列的?它們之間又有着什麼關係?

【明確】即小時候—長大後—後來—現在四個人生階段,概括了詩人的一生的鄉愁

小時候——母子之情

長大後——夫妻之愛

後來 ——喪母之哀

現在 ——戀國之思

【小結】層進關係前三節都表達對親人的思念感情愈來愈強烈,過去的鄉愁是為了襯托現在的鄉愁,在最後一節詩人將個人的悲歡與愛國之情,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具有以往鄉愁詩無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唱出了時代的共鳴

3.這四種對象前表修飾、限制的形容詞和數量詞有什麼特點?它們共同突出了這四樣東西的什麼特徵?在詩中有什麼表達效果?

【明確】“一枚”“一張”“一方”“一灣”四個數量詞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四個形容詞都以一種看似輕描淡寫的方式,把鄉愁濃縮於四個面積小程度輕的對象之上,恰恰反襯出詩人內心深處濃烈的思鄉情感

4.詩歌的第四節對詩意的拓展有怎樣的重要作用?

【明確】如果去掉第四節,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鄉的詩;有了第四節,前三節就成了鋪墊,這一節又畫龍點睛,鄉愁的詩意昇華為國愁和民愁了

【小結】詩人用一個個具體可感的形象闡明抽象的鄉愁,這就是創設意象意象是理解和賞析詩歌的主要途徑,寫詩也要善於創設意象

(二)賞析形式,感悟詩歌的音樂美((在學生歸納的基礎上加以點撥,不作重點講)

詩歌是非常注重形式的,這首詩形式完美體現在哪幾個方面?(引導歸納)

標籤: 教學 鄉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xiangchou/lrpp3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