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認識長短》教案範文(通用3篇)

《認識長短》教案範文(通用3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認識長短》教案範文(通用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識長短》教案範文(通用3篇)

《認識長短》教案1

一、説活動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小班數學活動。比較、排序在小班的教學和遊戲活動中,我們會經常運用到。我將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吸管和鉛筆投放到活動中,運用啟發性、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幼兒觀察吸管盒、鉛筆的外形特徵,重點探索、發現比長短的方法,就是將吸管鉛筆一端對齊就能比出另一端的長短。活動中問題的提出直接指向活動目標,突出重點,激發幼兒的問題意識,感受比較的需要,體會比較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幼兒不斷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説活動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及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能力、發展水平,制定本次目標:

1、知道長和短,學習比較物體的長短。

2、能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順序進行排序,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三、説活動準備

1、教師:吸管一根;一份從長到短排好隊的吸管。

2、幼兒:長短、粗細、顏色不同的吸管若干;不一樣長短的吸管每人3根,排序卡1張。

四、説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用一端對齊的方法比較吸管的長短。

難點:通過比較,能將3根吸管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排序。

五、説教法、學法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給足幼兒自由的時間與空間,提供豐富的'材料,採用啟發探索法、觀察比較法與幼兒有效地進行互動,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幼兒在活動中以多感官觀察發現,探索、感知吸管的不同外形特徵以及用一端對齊比較吸管長短的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幼兒通過看一看、比一比、説一説等多種形式,主動積極的參與活動,感受比較的需要,從而為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打下鋪墊。

六、説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分為四個環節:

首先,引導幼兒觀察吸管,瞭解吸管的外形特徵;其次,通過兩兩比較使幼兒初步感知吸管的不同點,並通過探索比長短的方法;其次,引導幼兒將3根吸管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排序,強化比的方法;最後,將兩種不同的排序方法分開展示,引導幼兒檢查排序情況。

第一環節,活動剛開始直接出示鉛筆、吸管,提問:“看,這是什麼?鉛筆、吸管各是什麼樣子的?”調動幼兒觀察物體的興趣,通過看看、説説,多感官感知吸管、鉛筆的外形特徵,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吸管盒鉛筆的認知。

第二環節,再次提供吸管盒鉛筆,引導幼兒自選第二根進行兩兩比較,通過觀察使幼兒感知吸管的多樣性,如吸管是五顏六色的、有粗有細、有長有短,豐富對吸管的瞭解。重點引導幼兒通過眼睛看和動手操作,初步感知吸管有長有短,並探索比較的方法。教師以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幼兒探究比長短的方法,拓展幼兒的經驗,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環節中,在知道比長短方法的基礎上,讓幼兒通過比較3根吸管的長短再進行排序。強化幼兒比的方法,培養幼兒按長短排序的能力。通過一名幼兒在集體面前操作,有助幼兒直觀地觀察、瞭解排序的方法,為孩子們下一步的操作奠定基礎。同時教師以啟發性的問題,發散幼兒的思維,從而幫助幼兒感知另一種從長到短的排序方法,豐富幼兒的排序經驗。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最後第四環節,教師有意識地將從短到長和從長到短的排序卡分兩邊展示在黑板上,讓幼兒檢查排序情況。這樣既有助幼兒再次直觀感知這兩種不同的排序方法,同時又能鞏固幼兒的排序經驗,使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

《認識長短》教案2

活動目標

1. 知道物體有長有短。

2. 學習比較長短的方法,並能比較物體的長短。

3. 能從周圍環境中的物品學習比較長短,感受長短認知的樂趣。

4. 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5. 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重難點

重點:認識長短,知道物體有長有短。

難點:學習比較長短的方法,並能比較物體的長短。

活動準備

巧虎玩偶、多媒體PPT課件、兩根長短不一的紅繩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今天啊,巧虎媽媽要帶着我們的好朋友巧虎去超市買東西,他們在超市裏看見了很多有趣的東西,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他們看見了什麼有趣的東西嗎?

2.出示圖片,引出主題

(1)利用出現的長短不一的金箍棒、鉛筆、直尺、勺子等物品,讓幼兒知道物體有長有短師:哪個物品長?哪個物品短?

(2)通過談話法,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中還有什麼長短不一的物體,進一步鞏固知識,讓幼兒知道物體有長有短師: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我們教室中還有哪些物品有長的,也有短的?請你們找出來,説一説。

(3)通過觀察、比較、談話等方法,讓幼兒學會比較長短師:你是用什麼方法比較出來長短的呢?

(讓幼兒根據以往的經驗,説一説如何比較長短)

3.小結:知道物體有長有短,比較長短時,要使物體的一端對齊(利用並置比較的方法比較長短)

邊説邊操作:兩個朋友比長短,先躺下,左對齊;眼睛向着右邊看,就能比出長和短。

活動延伸

1.利用兩根長短不一的紅繩,進一步鞏固知識,讓幼兒學會比較長短。

2.請小朋友們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尋找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學習比較長短,體驗長短認知的樂趣。

《認識長短》教案3

【目的要求】:

1、在遊戲活動中通過對應比較的方法感知物體的長短;

2、在操作中學習比較物體的長短,找出最長和最短;

3、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判斷力,體驗學習的快樂。

【教具準備】:

1、教具:長棒

2、學具:

(1)、長棒

(2)、長短一樣的3根鉛筆

(3)、長短不一樣的3根吸管

(4)、長短不一樣的3條毛線

【教學過程】:

一、預備活動:

走線:學生隨着優美的旋律輕輕地走在線上。

二、以“長棒城堡”引入活動。

1、感知長短。

師:小朋友們,歡迎來到“長棒城堡”!今天是長棒國王的節日,我們的長棒娃娃已經等候多時了。

師:長棒過歡慶節日。看他們多高興!這些長棒哪裏不一樣呢?(教師引導幼兒説出“長短”的不同)

2、認識最長和最短。

師:三根長棒娃娃誰最長呢?(教師引導將“長棒”一端對齊進行比較,找出哪根最長哪根最短。)

三、出示鉛筆、吸管、毛線,讓學生找出最長和最短。

師:咦,鉛筆朋友、吸管朋友,還有毛線朋友也來比長短了,請小朋友幫忙找找看誰最長,誰最短。你怎麼知道?用什麼方法知道的?

四、學生操作:

1、教師提出要求:

(1)、比較時一定要將長棒一端對齊進行比較。

(2)、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出哪根棒子最長;哪根棒子最短。

五、遊戲活動:比一比

師:盛大的舞會就要開始了,請小朋友們每人邀請一根長棒娃娃一起跳舞吧。和你的好朋友比一比,並要説出:我的最長(短)。

六、收拾學具,活動自然結束。

師:長棒娃娃要回家了,現在請小朋友輕輕地把它們送回家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7nedq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