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單簧管波爾卡教案與反思

單簧管波爾卡教案與反思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單簧管波爾卡教案與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單簧管波爾卡教案與反思

教材分析:

《單簧管波爾卡》是一首以波蘭民間音樂為素材創作的器樂曲,這首經波蘭作曲家、單簧管演奏家羅修斯卡改編成的樂曲一直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後來,樂曲又被改編成各種樂器獨奏曲和合奏曲。“波爾卡”是起源於捷克民間的一種二拍子的快速的圓圈舞。全曲輕鬆活潑、情趣詼諧、旋律流暢、給人以一氣呵成之感。

設計思路:

本課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趣味情景,律動體驗”為主題,面向全體學生。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創設了做夢這樣一個情景,以“小蜜蜂採蜜”這樣一個離孩子生活很近的情故事,結合圖形譜運用聽賞、旋律線條感受、律動等方式、讓學生在聆聽、感受、體驗、發現、創造、表現中享受音樂的主題旋律帶來的輕鬆活潑、情趣詼諧的特點。本課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表現欲,教師通過設計的各個教學環節,喚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興趣和熱情,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審美態度。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聆聽和表演,感受音樂的情緒、節奏,表現樂曲的情緒。

2、過程與方法:結合圖形譜,運用音樂律動的方式來感受表現音樂。

3知識與技能:

(1)初步認識西洋木管樂器——單簧管的形狀、音色和演奏方式。

(2)初步感受樂曲各個部分的旋律,能聽辨出主題旋律。

教學重點:感知、表現波爾卡音樂的歡快、流暢的情緒。

教學難點:分辨樂曲的情緒及旋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等特點。

教具準備:琴、多媒體、圖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渲染氣氛————瞭解波爾卡

1、隨《微笑波爾卡》律動。

2、簡介波爾卡。

3、看波爾卡舞蹈視頻。

二、介紹樂器、感受音色——————瞭解單簧管

1、看單簧管圖片

2、聽音色,看演奏姿勢並模仿吹奏。

3、揭題。

4、簡介單簧管。

5、辨別單簧管與雙簧管的形狀,音色。

三、欣賞教學——————《單簧管波爾卡》

(一)整體感受,初步聆聽

1、初聽:律動。這個音樂有可能表現的是什麼?

2、故事導入

3、復聽:師畫圖譜,生聆聽觀看。

4、發現了哪些相同點與不同點?

提示:音樂一樣的時候看到的是(花)。

不一樣的時候看到的是(小草、柳樹)。

主題花出現了(3)次。

(二)分段聆聽,逐步深入

1、A段音樂:做旋轉的動作。

(1)初聽:花的音樂給我們的感覺?

(2)復聽:律動。

(3)用“嘣”隨琴慢速模仿。

2、B段音樂:滑滑梯,一上一下。

(1)初聽:小草的音樂帶給你怎麼樣的感受?

(2)再聽:律動。

3、A段音樂:用“嘣”隨琴慢速模仿。

4、C段音樂:做舒展的動作。

(1)初聽:柳樹的音樂與小草相比有什麼不同?

(2)復聽:律動。

5、A段音樂:律動並哼唱。

(三)完整欣賞:律動。

四、課堂延伸、拓寬視野

1、創編《勞動波爾卡》

2、欣賞薩克斯版《單簧管波爾卡》

五、總結風格、結束教學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一、精心設計導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本節課設計的導入上,我創設生動的學習環境,採用做夢,小蜜蜂採蜜的故事貫穿始終,使他們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故事講完了,曲式結構也就出來了。將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感知生活,提高認識能力,引導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

二、從曲式結構入手,通過身體動作感受音樂結構特點。欣賞音樂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欣賞音樂的方法,分析音樂作品的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採用整體———部分———整體欣賞的方法,沿着蜜蜂採蜜的路線,運用動起來的方法,引導學生認真地有步驟地聽辨音樂,首先利用旋轉的動作,抓住樂曲的主題(A段)。每聽一遍樂曲,總要針對一定的問題去聽、去思考。以誘發其好奇心,促使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和認真回答問題。在此基礎上對比去聽其他段落。在聆聽中引導啟發學生通過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的性質特點,它們都很喜歡,有較高的積極性,突破了音樂欣賞沉悶枯燥的缺點,達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三、欣賞教學首先要學會聽,本節課所有教學形式都是在不影響聽的情況下進行的,不做過多的花樣分散聽的注意力。選取最簡單,最單純的版本,讓學生能很深刻的記住單簧管的`音色。

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表現音樂。在本節課中,樂曲欣賞次數較多,但由於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並不感到重複乏味。相反多次的欣賞加深了學生對樂曲的印象。每次聆聽後先聽聽學生的對音樂的理解,尊重學生的意見,此基礎上教師再加以引導,不束縛學生的思想。

五、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用生動的故事、形象直觀的圖譜區分樂曲結構;用律動參與的方法感受音樂的情緒。

不足之處:

一、學生的想象力太過束縛,不敢大膽想象。也不太善於用語言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二、可以適當給學生時間,讓他們有自己創編的時間。

三、音樂課件製作水平有待提高。比如:對視頻畫面清晰度的處理,音樂長短的裁剪等。

四、説話語速過快,不易低段學生的理解。

總之,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深深地感到在音樂教學中,將遊戲,表演、律動等諸多形式引進課堂,融音樂基本技能訓練於聽、玩、、動之中,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中情趣盎然的學習,是變苦為樂學的良好途徑,是優化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

學生的音樂感受和音樂探索能力是需要在不斷的音樂體驗和音樂實踐中提升的,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此基礎上,我將繼續努力探索更好的教學方法,總結先進的教學經驗,上好每一堂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74dgo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