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中班語言教案10篇(優選)

中班語言教案10篇(優選)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語言教案10篇(優選),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語言教案10篇(優選)

中班語言教案10篇(優選)1

活動目標:

1、感知秋天的色彩和秋收的景象,學習詞語:“黃澄澄,紅彤彤,金燦燦,亮晶晶”。

2、嘗試運用已有經驗替換詩歌中的水果,進行簡單的仿編。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投影儀。

活動過程:

1、教師提問,引出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秋天是什麼樣的?秋天有哪些水果?這些水果又是什麼顏色的?

2、學習詩歌

(1)師:老師把小朋友講的這些水果,編成了一首美麗的詩歌,在這美麗的畫報裏呢!

(2)引導幼兒注意觀察投影儀上的圖片,朗誦詩歌,讓幼兒通過多種感官欣賞感知詩歌的內容。

(3)教師帶領幼兒共同朗誦詩歌。

3、進一步學習理解詩歌內容。

(1)師:在秋天的畫報裏有哪些水果?它們是什麼顏色的?

(2)教師幫幼兒理解,並學説詞語“黃澄澄,紅彤彤,金燦燦,亮晶晶”

(3)教師:是誰鑽進了果園,為什麼説風娃娃在翻着彩色的畫報呢?

(4)教師帶領幼兒完整的朗誦詩歌。

4、引導幼兒根據詩歌的結構,仿編詩歌。

(1)師:秋天的樹林裏還有什麼?它們是什麼顏色的?

(2)啟發幼兒替換詩歌中的水果的名稱。

附詩歌:秋的畫報

黃澄澄的梨,

紅彤彤的棗,

金燦燦的蘋果,

亮晶晶的葡萄,

風娃娃鑽進樹林,

在翻着——

彩色的畫報。

活動反思:

秋天是一首詩,秋天是一幅畫。詩歌《秋的畫報》內容清新簡短,它用鮮豔的色彩和好吃的水果來描述秋天,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多彩的秋天。它以視覺和味覺上的享受到讓幼兒感受到了秋天特有的美,感受到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整個活動下來,總體環節上都很流暢的下來,幼兒基本上都理解了詩歌的內容,同時也在欣賞的基礎上學習創編詩歌。

中班語言教案10篇(優選)2

設計背景

動物是受關注的,幼兒喜愛動物也是與生俱來的,而動物身上的奧祕則是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動物尾巴的特徵”成了“找尾巴”活動的話題,我設計了此活動。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傾聽、參與活動、願意講述的習慣。

2、豐富幼兒的知識,讓幼兒知道許多小動物都有他們相應的尾巴。

重點難點

掌握一些常見動物尾巴的特徵

活動準備

動物絨玩具;老虎、松鼠、猴子、袋鼠、狗、貓等動物為把背景圖一幅;斷尾巴的動物及尾巴圖片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説一説。

1、用布遮住動物絨玩具的身體,尾巴露出布外。

2、猜一猜,這是什麼動物?你怎麼知道的?猜對的小朋友讓小動物親一下。

3、小結:動物尾巴的特徵。

二、看一看,説一説。

1、出示動物尾巴背景圖,請你和旁邊小朋友説説,那些動物躲在裏面?

2、請幼兒找出躲在裏面的小動物是誰?並説你怎麼知道的?

3、小結:除了這些動物尾巴還有那些動物尾巴?

三、遊戲:找尾巴。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能夠培養幼兒傾聽願意講述的習慣,讓幼兒掌握了一些常見動物尾巴的特徵。但是有小部分幼兒在參與討論過程中不夠積極互動,今後還要在這方面多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

中班語言教案10篇(優選)3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感受小豬憨厚、可愛、樂於助人的性格。

2.理解從“紅紅的東西”到“紅靴子”的變化過程。

活動重點:

在教學目標的確定和教學方法、過程的設計上努力體現以兒童發展為本的現代幼兒教育理念,把“樂意參與講述活動,理解從“紅紅的東西”到“紅靴子”的變化過程,以及在平時有樂於助人的良好品德作為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表演道具(背景圖一幅,小豬、狐狸、八哥鳥、小熊頭飾,紅靴子一隻、花一束)

活動過程:

一、自由講述,引出課題

出示課件第一幅畫面,讓幼兒觀察圖片上是什麼地方?是誰?

提問:小豬發現的這個口小底大的紅紅的東西,摸上去很光滑,象什麼呢?可以用來做什麼呢?

(讓幼兒同伴之間自由講述,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想法,從而引出故事發展情節。)

二、視聽結合,想象講述

1.課件逐一展示,讓幼兒利用發散思維,鼓勵他們大膽想一想並説一説。

提問:你覺得小豬會碰見誰,小動物又會對小豬説什麼?小豬把這個紅紅的東西當作了什麼?

2.完整的欣賞故事,併為故事取名字。

提問:和小夥伴討論一下,為故事取一個名字。

(在幼兒邊觀察邊講述的過程中欣賞故事的發展和結束,重點理解從“紅紅的東西”到“紅靴子”的變化過程,最後,完整的欣賞故事,併為故事取名字,充分體現了活動的完整性以及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

三、遷移主題,滲透教育

提問:你喜歡小豬嗎?為什麼?

(分析了故事中小豬的性格特點,讓幼兒感受到了小豬憨厚、可愛、樂於助人的性格。)

提問:請你説説在平時拾到東西后是怎麼做的?是怎麼樂於助人的?

(結合生活經驗,通過討論,滲透到平時的生活中,從而鼓勵幼兒爭做樂於助人的好孩子。)

四、故事表演,積累經驗

請幼兒自由組合分配角色進行表演。

(讓幼兒進入情境表演區,戴上頭飾,分角色根據故事內容進行表演,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更好的理解掌握故事內容。)

活動延伸:

結合美術活動,讓幼兒用橡皮泥做一做靴子,感受作品中想象物品的形狀特徵。

活動反思:

我在設計這一活動時,打破以往上語言課的常規模式,設計成講述在前,

故事在後的形式,讓幼兒作為活動的主角,帶着問題積極主動地思考、想象,大膽講述,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內容,與此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隨着一幅幅畫面的出現,激發小朋友的興趣,運用畫面提供的線索,讓幼兒盡情想象,並勇敢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

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貫徹《綱要》精神,寓教育於幼兒活動中,始終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為他們創造一個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的語言交流環境,讓他們在自主、創新的活動中發展了語言能力,達到活動的目的。

中班語言教案10篇(優選)4

設計意圖:

這首詩歌短小精悍,讀起來朗朗上口。詩歌用生動形象的小動物形象,用擬人的手法,用對話的形式告訴了孩子們,遇到事情和困難要自己去嘗試、積極的面對,才能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因為中班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如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生活自自理能力等方面都在突飛猛進地發展,他們更需要外界的精神支持和鼓勵,讓他們獨立、放手的去嘗試,為大班各方面能力進一步發展打下結實的基礎。

活動目標:

1.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學習角色對話,初步模仿不同角色的語氣,體驗兒童詩的情趣。

2.知道遇到事情要自己獨立的嘗試才能獲得成功。

活動準備:

詩歌圖譜(小猴、小鴨、小鷹、果樹、池塘、大山)、配樂詩、山、池塘、樹的場景佈置,小猴、小鴨、小鷹、猴媽媽、鴨媽媽、鷹媽媽的胸飾。

活動過程:

一、逐一出示圖譜引入詩歌名稱,猜想詩歌內容。(老師和孩子的互動中可以用詩歌中的語言迴應幼兒)

師:老師給你們講一個好聽的故事,樹上的果子熟了,小猴子和媽媽來到果樹下,小猴想吃果子,他會對媽媽怎樣説?(對了,小猴説“媽媽我要吃果子)媽媽會怎麼回答(媽媽説:樹上多着呢,自己去摘吧)?這樣,小猴學會了什麼本領?(暗示,爬樹)

師:天氣真好,鴨媽媽帶着小鴨來到池塘邊,小鴨想洗澡,它會對媽媽怎麼説呢?猜猜媽媽又會怎麼説(媽媽是這樣説的)?這樣,小鴨子學會了什麼本領?

師:鷹媽媽帶着小鷹大山下,小鷹想知道山那邊有些什麼,它會怎麼問媽媽的?媽媽會帶它去還是讓它自己去?(對了,媽媽説……),這樣,小鷹學會了什麼本領?

師:老師把這幾個故事編成一首詩歌,名字叫《自己去吧》,我們一起來欣賞。

二、學習朗誦詩歌。

1.完整欣賞詩歌,初步瞭解詩歌內容

師:詩歌裏有哪些小動物?他們都學會了什麼本領?

師:我們再來聽一遍,聽聽動物寶寶們是怎樣對媽媽説的?(讓幼兒帶着目的欣賞)。

2.再次欣賞詩歌,引導幼兒掌握動物媽媽和寶寶們的語言。

以遊戲的形式學習動物媽媽和寶寶的對話。(老師分別出示小猴子、小鴨子、小鷹圖片與幼兒互動)

(1)學習動物寶寶對話。遊戲一“看誰學得對”

指導語:你聽清了動物寶寶對媽媽説的話嗎?大家來玩遊戲“看誰學得對”,你們來當小動物,老師當媽媽,我指着哪隻小動物,你就變成這個小動物,還要用詩歌裏的話對媽媽説。(這一環節老師可提示幼兒)

小猴説……,小鴨説……。小鷹説……

(2)學習動物媽媽對話。遊戲二“我來當媽媽”。

指導語:你們太棒了,如果請你來當媽媽會嗎?

幼兒當媽媽,教師當動物寶寶,在互動中完整欣賞詩歌。

三、表演詩歌。

1.嘗試模仿不同角色的語氣

師:詩歌裏的動物寶寶和他媽媽的聲音一樣?我們聽一聽他們的聲音有什麼不同?(示範一句)一起來學一學動物寶寶和它媽媽的聲音,(完整朗誦詩歌)

2.佈置場景,幼兒自由選擇角色,戴上胸飾,分別表演動物寶寶和媽媽的對話。跟着配樂詩表演。

師:現在老師要帶小朋友到森林裏去玩,這是果樹、池塘、大山,老師準備了動物寶寶和媽媽的胸飾,我們用詩歌裏的語言表演一次,表演時一定要注意,寶寶和媽媽的聲音是不一樣的。

3.互換角色表演詩歌。

師:現在我們換一下角色,剛才當動物寶寶換成當媽媽,當媽媽的換成當動物寶寶表演詩歌。

四、遷移經驗

師:小朋友們表演真棒,詩歌的名字什麼?詩歌裏的小動物沒有媽媽的幫助,小動物學會本領了嗎?為什麼?沒有媽媽的幫助你學會了什麼本領?

小結:我們要像小動物一樣,自己學本領,不要依賴別人,要自己大膽嘗試、獨立完成。

五、延伸活動

師:回家後請小朋友嘗試一件新的本領,要自己獨立完成,然後把它編到詩歌裏或者畫在畫紙上。

活動反思:

讓學生自主探究,在朗讀中感悟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是這節課的成功之處。

中班語言教案10篇(優選)5

活動目標:

1、通過繪本故事,讓幼兒瞭解毛毛蟲的生長及變成蝴蝶的演變過程。

2、嘗試運用肢體動作表現毛毛蟲和蝴蝶的動作。

活動準備:

自制多媒體課件;繪本故事書裏的各種(包括卵、各階段毛毛蟲、蛹和蝴蝶等)圖片各一張;音樂;本週每天早上晨間談話時引導幼兒説出當天是星期幾,讓幼兒對一週中有哪七天有初步的認識。

活動過程:

1、教師(紮了一條毛毛蟲似的辮子"出場")引導幼兒説出今天是星期五(知道過了星期五就是週末星期六和星期天,要休息兩天);教師問小朋友,發現老師的打扮有什麼變化,引起幼兒注意,幼兒很興奮地説出老師的辮子很好玩,教師問:"老師今天這樣打扮漂亮嗎?""為什麼覺得老師很漂亮呢?""老師的辮子像什麼?"教師邊扭動着辮子做爬的動作邊問幼兒,幼兒很新奇地回答:"老師的辮子像毛毛蟲!"。教師告訴幼兒今天要請一位新朋友來做客,所以特地梳了一條"毛毛蟲"辮子,希望這位新朋友--毛毛蟲會喜歡自己。

2、教師邀請幼兒一起來請出毛毛蟲朋友,"有請毛毛蟲朋友!"話音剛落,隨着"嗨,小朋友們,我來啦!"的招呼聲,屏幕上飛來了一隻小蝴蝶。(教師適時展示多媒體課件)"呀!這哪是毛毛蟲,明明是小蝴蝶飛來了呢。"小朋友一片譁然,老師問小朋友毛毛蟲是什麼樣子的,是怎麼爬的,請小朋友學一學,小朋友們都很活躍,立刻用自己的身體在地上爬着示範了起來。老師請小朋友們告訴小蝴蝶我們請的不是它,小蝴蝶卻説:"沒錯!是我,是我,就是我,我就是毛毛蟲。""不信,你們一起來敲開下面這扇神祕之門吧。"説着,小蝴蝶飛走了。這時大屏幕上出現了圖書《好餓的毛毛蟲》的封面,就是小蝴蝶説的"神祕之門"。

3、教師要求小朋友仔細觀察這扇"神祕之門",問小朋友都看到了什麼,"原來是毛毛蟲,什麼樣的毛毛蟲,它的表情怎樣?""還看到了什麼?"小朋友説看到了字,老師請小朋友跟着老師一起讀出圖書的書名《好餓的毛毛蟲》。教師請幼兒都舉起小手,數"1、2、3"一起用力敲開這扇"神祕之門",隨着兩遍"篤、篤、篤"的敲門聲,"吱呀"一聲,"神祕之門"打開了,出現了《好餓的毛毛蟲》的扉頁。集體欣賞故事《好餓的毛毛蟲》,引導幼兒觀察每一幅圖畫所表達的意思,並提出相應的問題:

(1)教師請幼兒仔細觀察扉頁,都發現了什麼……--樹葉上躺着什麼?(重點突出有一個卵)--還看到了什麼?知道這是什麼時間?(通過觀察到有月亮)--毛毛蟲是怎樣從卵裏出來的,它是什麼樣子的?(引導幼兒説出"啵"這個像聲字,並知道毛毛蟲的樣子是又小又餓)

(2)星期一,毛毛蟲吃了什麼食物,數量是多少?(引導幼兒初步認識漢字"一")--毛毛蟲是怎麼吃的?(引導幼兒説出吃穿了一個洞)

(3)在後面的圖畫出現之前,引發幼兒思考和想像:

--如果你是毛毛蟲,星期二你會想吃什麼?吃穿幾個?星期三呢?……(直至星期六)--接着觀察圖畫,引導幼兒説出星期二至星期六毛毛蟲分別吃了什麼?數量各是多少?(隨着不同數量食物的出現進行10以內數的點數)(引導幼兒初步認識漢字"二"至"六")

(4)星期六,毛毛蟲吃完食物後怎麼了?星期天,毛毛蟲吃完樹葉後又怎麼了?(對比前後毛毛蟲的表情,讓幼兒學會比較)

(5)毛毛蟲吃飽後又是什麼樣子的?它後來幫自己造了個什麼?它的房子叫什麼名字?(重點讓幼兒認識"繭")

(6)從"繭"裏面出來的會是什麼動物呢?(適時制懸念,引發幼兒展開豐富的想像)在幼兒講述時,教師利用圖片演示毛毛蟲演變為蝴蝶的自然生長規律。(圖片的擺放教師應有意識地擺成一個圓形,代表這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

4、這時屏幕上的小蝴蝶又飛了過來,它問小朋友,是不是已經明白了它就是毛毛蟲變的?小蝴蝶還邀請小朋友和它一起去採花粉……小朋友們十分興奮,躍躍欲試。

5、教師和小朋友們一起扮演毛毛蟲,小朋友們一起邊講述毛毛蟲的生長過程,當説到毛毛蟲為自己造了個房子時,要求幼兒説出"繭",然後在"繭"裏面練成了飛的本領,最後"毛毛蟲"們變成了一隻只美麗的蝴蝶,伴隨《化蝶》的音樂,一起歡快地飛到花園去採花粉了……(幼兒離場)

活動反思:

《好餓的毛毛蟲》是一本家喻户曉的英文童書,這本書的顏色非常鮮豔,封面上大大的毛毛蟲馬上就可以吸引孩子的目光,老師可以藉助這本繪本引導孩子認識星期、水果、顏色、食物名稱以及蝴蝶的成長曆程等,也可告訴小朋友每天都有新的變化,天天都需要學習,就像毛毛蟲每天吃的東西都不一樣,當然也有有趣的小插曲,譬如毛毛蟲吃多了會肚子痛等,小朋友很快就可以理解,總之涵蓋的教育內容非常豐富,基於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已有經驗,我設計了一節數學活動。

中班語言教案10篇(優選)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初步瞭解水--水蒸氣--水的變化過程。

2.根據故事內容,嘗試用圖片貼出小水滴的旅行過程。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初步瞭解水--水蒸氣--水的變化過程。

活動難點:

根據故事內容,嘗試用圖片貼出小水滴的旅行過程。

活動準備:

1.課件《小水滴旅行記》

2.小水滴圖片若干;4幅小水滴旅行圖片若干份3.音樂《去郊遊》《火車開了》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談話,引出活動內容師:小朋友,你們喜歡郊行嗎?現在老師帶你們一起去郊遊好嗎?(《去郊遊》的音樂響起,老師帶幼兒邊做動作邊進入活動室。)師;哇,小朋友們快來看這是什麼呀?

(老師帶幼兒到事先設計好的場地,有許多的小水滴。)師:小水滴你在這幹什麼?

師模仿小水滴的聲音答:(小朋友好!我和你們一樣喜歡旅行,這次我很想到天上去旅行,你們説行嗎?我該怎麼去呢?誰能幫我想想辦法?

幼:自由回答師:小朋友們真棒,都能開動小腦筋幫小水滴想辦法。現在,王老師就請小朋友聽聽《小水滴旅行》的故事。

二、基本部分: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教師講述故事,幼兒傾聽故事(播放課件、放靜音)

1.講述故事師提問:

a小水滴的家在哪兒?

b太陽照着小水滴,小水滴覺得怎麼樣?它們的身體變的怎麼樣了?變成了什麼?

c許多小水滴變成水蒸氣升到天空後碰到了一起,變成了什麼?

d飛到很高的天空,小水滴覺得很冷,它們怎麼辦?又變成了什麼?

2.播放有聲課件,完整欣賞故事師:小朋友回答得真棒,現在讓小水滴自己講講它的旅行故事吧!(播放課件)師幼共同小結:小水滴旅行的故事聽完了,我們一塊説説,小水滴是怎樣旅行的?(由水-水蒸氣-雲-雨-水)3.遊戲(1)角色表演遊戲a師:哎,這兒就是小水滴的家-小溪,有誰願意做小水滴,和我這個水滴媽媽一塊旅行去。

b教師邊講故事,邊帶領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水滴變化過程的狀態。(還可以給幼兒拍照)(2)操作遊戲師:小朋友和小水滴一塊旅行快樂嗎?(快樂)小水滴也很開心。可她還有一件事情想請我們幫忙,我們安靜下來聽聽看,好嗎?

師模仿小水滴口吻:"我在旅行時拍了4張好看的照片,我想把這4張照片按照我旅行的先後順序貼在這張賀卡的框中,貼好後送給我們的好朋友們,讓他們和我們一起來分享這次和小水滴旅行的快樂好嗎?請小朋友幫我一起貼。"(小朋友們搬上自己的小椅子有秩序地到桌子旁輕輕坐好。按小水滴旅行的先後順序貼在標有的賀卡框中)(幼兒自由貼,教師巡視指導)三、結束部分:聽音樂,小朋友貼的真不錯,(放《火車開了》的音樂)火車開來了,我們坐上火車,幫小水滴送賀卡給它的好朋友吧!

(帶幼兒開火車隨音樂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小水滴旅行記》這個活動它即屬於科學領域,有屬於語言領域。孩子們從小就對水既熟悉又特別感興趣,我們直接説自然界中的水有液態、氣態和固態三種狀態,他們一定不感興趣。大班的幼兒處於探索期,對水是熟悉的,但對水的三態變化卻不能很好的認識與理解,因此我設計了這堂課,主要是讓幼兒在語言故事中掌握水與水蒸氣互變的淺顯的科學道理。

在這堂課中,我覺得最成功的地方就在於設計了形象的場景和許多圖片,其次就是師幼互動。形象的場景和圖片激發了幼兒幼兒活動探究的興趣,同時師幼之間適時互動為幼兒的感情交流提供了平台,也有了經驗的分享,更有不同觀念的碰撞與提升。

作為中班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們都希望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被他人所接受。如果我能在講述故事中多多關注每個孩子的表現,並把遊戲參與到故事中,多與他們建立互動的空間,並對他們的表現給予及時的反饋與鼓勵。在提問中,多引發孩子進行深層次的探討和思考,孩子的積極性會更高,整節課上下來的效果也會更好。

從這堂課的教學當中,我深刻的領悟到了我們在教學中應善於創設情境,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引導孩子,善於抓住孩子的心理,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動,那麼孩子習才會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中班語言教案10篇(優選)7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故事,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2.學會用“XX多麼XX,就有多愛你”的句式來表達愛。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活動難點:

學會用“XX多麼XX,就有多愛你”的句式來表達愛。

活動準備:

白板課件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

1.師:“今天啊老師帶來了一個關於愛的故事。”出示繪本封面

“這上面是誰呀?”(小兔子和兔媽媽)

“原來啊這是關於小兔子和兔媽媽愛的故事”

2.師:“兔媽媽和小兔子是怎麼愛的呢,我們來聽一聽”

二、分段欣賞故事

1.老師講述故事第一段,播放小兔子説話錄音

2.師:小兔子和兔媽媽是用什麼動作來表達愛的?一起來做一做。

師:對,把手張開,張到怎麼?小兔子説了什麼?

老師扮演兔媽媽張開手説:“我愛你有這麼多”。

師:兔媽媽愛的多還是小兔子愛的多?

師;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小兔子還用了什麼動作説了什麼話來表達對媽媽的愛?

3.老師繼續講故事

師:小兔子和媽媽用了哪兩個動作,説了什麼話來表達愛的?(引導幼兒大膽發言:愛要大聲説出來)請幼兒上來做動作

師:你們還有誰比他愛的還要多呢?

師:小兔子還用了什麼動作來表達愛呢?

4.出示小兔子跳的圖片

師:“小兔子在做什麼呀?”(跳)

師:“那你們猜猜看這次小兔子又會對媽媽説什麼呢?請你跟旁邊的小朋友説一説”

幼兒自由討論

5.師:“剛小兔子用了哪些方式來表達對媽媽的愛呀”

請幼兒説一説,老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圖片,讓幼兒再次學習句式:XX多XX,就有多愛你。

6.繼續講故事

師:小兔子和媽媽説着説着來到了山腳下他們看到了什麼?(引導幼兒把話説的長一點)

師:小兔子用看到的景色裏的一件東西來表達對媽媽的愛,你們來猜猜看會是什麼?

師:小兔子指着小路説:媽媽,路有多長,我就有多愛你。説的好聽吧,小兔子説了什麼呀?

師:你能用其他的東西來表達對媽媽的愛嗎?請幼兒説一説

7.老師講述故事最後部分

三、完整欣賞

教師播放ppt繪本和背景音樂完整講述故事

拓展延伸:

師:小兔子愛媽媽嗎?那你們愛自己的媽媽嗎?你們又是怎麼愛自己的媽媽呢?

師:今天呀我們學了很多動作和好聽的話來表達愛,請小朋友回家後也對媽媽表達一下愛,好不好呀。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學會用“XX多XX,就有多愛你”這個句式以及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活動一開始以圖片導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接着分段講故事,通過故事內容和小兔子的話來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和學説這個句式。在這個過程中,多采用翻頁的形式進行講解覺得不叫單一,可採取多多種形式來讓幼兒更投入其中。在讓幼兒的回答時,還是自己講的.較多,應該讓孩子多説,並且對於孩子的回答應該多多追問,拓寬他們的思維。在進行創編的時候可能是孩子們已經看多這本繪本整個創編過程比較順利,因此我就請幾個小朋友來創編應該多請孩子來説一説。最後完整欣賞的時候,由於孩子們已經聽過這個故事,單純的讓老師來講可能孩子就不怎麼有興趣聽,可以採用分角色的方式,孩子們扮演小兔子,老師扮演兔媽媽來表演整個故事,這樣孩子們可以參與其中,會覺得更有趣。

中班語言教案10篇(優選)8

活動設計背景

5-6歲,是幼兒個性形成,語言發展的好時機。通過故事有趣的情節、畫面、引發幼兒的好奇心,利於幼兒擴展思維、經驗,發展幼兒語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同時也是對幼兒進行良好教育,讓幼兒自信、善於發現自己的優點與他人的優點的契機。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專心傾聽,能根據畫面情節講述故事內容。

2、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領,別小看自己。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領,別小看自己

教學難點:學説完整句“我不會…可是我會…”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動物圖片(大象、小象、小鳥、蛇、獅子、老虎)景物圖片(山、樹、花、河)其他圖片木頭道具

知識經驗準備:初步懂得自然界中動物們特有的本領

活動過程

一、開始活動創設情境激發幼兒的興趣

1、教師以魔術師的身份出場,表演魔術,讓幼兒大膽猜想可以變出什麼?(幼兒自由討論)

2、教師出示教具(小象),根據小象的表述,引出故事—想飛的小象

二、活動進行講述、引導、交流、互動理解故事內容

(一)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啟發提問

1、我的故事講得是一隻什麼樣的小象?他為什麼想飛?

2、故事裏還有什麼小動物?(幼兒邊説教師邊將動物融入教學掛圖中)

(二)結合掛圖完整講述故事啟發引導幼兒有表情、有動作的模仿故事對話內容

1、小象看見天上的小鳥,它想幹什麼?(回答要語言結合動作)

2、蛇會飛嗎?他會什麼本領?蛇是怎樣對小象説的?

3、獅子説了什麼?老虎又是怎樣説的呢?

4、小象有什麼本領?它最後還想飛嗎?為什麼?

(完整表述為掌握句式做基礎)

(三)師幼合作完整講述故事

結合掛圖,表情、動作、聲音表現出動物的特徵,使故事生動

(四)談話交流我的本領

1、讓幼兒説説自己會什麼?有什麼本領我會…

2、讓幼兒説説自己不會什麼?需要學習別人哪些方面我不會…

3、鼓勵幼兒大膽的、響亮的在集體面前説説自己或好朋友的不同本領啟發幼兒學説完整句“我不會…可是我會…”(教師適時指導,可以提供例句或圖片)

(五)遊戲活動“傳木頭”

規則:將幼兒分為四組小象隊,木頭放在每組最後一名幼兒手中,教師説開始時,木頭從後向前傳遞,放入筐中,時間到哪組小象的木頭多為獲勝。獲勝隊伍獎勵小象粘貼,加強組每組派出兩名幼兒邊説邊表演,自己會什麼,不會什麼

三、活動結束教師引導讓幼兒歸納故事中心

1、想飛的小象—聽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麼?

教師小結:小象一開始總是羨慕別人,後來小象知道自己的本領後變得看的起自己,而且感到很幸福。小朋友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本領,我們要相互學習,都是最棒的!

四、活動延伸設疑激發下節課興趣

小象回到森林,又有怎樣的故事發生,下節課讓我們一起去森林看看吧

教學反思

活動的導入激發了幼兒的興趣,使接下的環節順利的展開。幼兒通過對動物的瞭解,用不同的聲音、表情、模仿故事對話內容,想象、思維、語言得到發展。本課結束後,平時也要多加強幼兒社會性的培養,為幼兒樹立信心,並善於發現自己與他人的優點。遊戲讓課堂變得活躍,體現教學遊戲化、故事化。

中班語言教案10篇(優選)9

活動設計背景

設計意圖:兒歌《好朋友》形式較一致,語言較多重複,易於幼兒記憶內容接近幼兒的生活,幼兒易於理解,通過幼兒的學習能感知兩個事物之間的關係,激發幼兒思索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是相關聯的,擴散了幼兒的思維,然而在最後一句的問答,“鳥籠對小鳥説:‘我們是一對好朋友。’小鳥説:‘不對,我的朋友是森林、藍天、白雲,還有愛鳥的孩子也是我的好朋友。’”一個轉折打斷了幼兒的慣性思維,引發幼兒重新思考,激發了幼兒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幼兒能複述兒歌內容,增強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擴散性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感知兩個事物之間的關係。

2、幼兒語言的表達。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茶壺、水杯,桌子、椅子,筆、紙,鑰匙、鎖,圍巾、手套。

2、教具:鳥籠、小鳥,藍天、白天,大森林和綠草地的背景圖。

3、同操作材料相同的圖片5組,漢字“好朋友”。

活動過程

一、幼兒分組操作(將操作材料分組擺放好,供幼兒操作)

二、教師以情境性的語言引入兒歌內容。

提問:你們剛才玩了什麼,怎麼玩的?

聽,你們聽到沒有,有一對好朋友在説悄悄話,我聽到了,茶壺對水杯説:“我們是一對好朋友。”水杯説:“對。”

(幼兒被老師帶入了情景,專注的傾聽)

我們聽到誰在説話,説什麼?(教師邊請幼兒回答,出示邊圖片、漢字)

水壺為什麼對水杯説:“我們是一對好朋友。”

那你們仔細看一看,想一想,有哪幾對好朋友也經常在一起,他們會説什麼呢?

幼兒1:圍巾和手套是朋友。(教師提醒:那他們會説些什麼話呢?)

幼兒1完整自己的句型:圍巾對手套説:“我們是一對好朋友。”手套説:“對。”(教師可以提醒加帶動幼兒完整的説)

幼兒2:筆對紙説:“我們是一對好朋友。”紙説:“對。”

(教師讚賞幼兒2,並請其他幼兒一起重複他的語言,逐步引導幼兒用兒歌的語言表述)

三、教師講述兒歌第一段,幼兒完整的學習。

教師:有那麼多好朋友在説悄悄話,

茶壺對水杯説:“我們是一對好朋友。”

水杯説:“對。”

圍巾對手套説:“我們是一對好朋友。”

手套説:“對。”

桌子對椅子説:“我們是一對好朋友。”

椅子説:“對。”

鎖對鑰匙説:“我們是一對好朋友。”

鑰匙説:“對。”

筆對紙説:“我們是一對好朋友。”

紙説:“對。”

四、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擴散性的想象。

教師:除了剛才説的這麼對好朋友,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經常在一起。(幼兒自由討論)

幼兒獨立回答,引導幼兒用兒歌的語言表述。(教師用簡筆畫記錄)

幼兒1:插頭對插座説:“我們是一對好朋友。”插座説:“對。”

幼兒2:牙膏對牙刷説:“我們是一對好朋友。”牙刷説:“對。”

幼兒3:太陽對天空説:“我們是一對好朋友。”天空説:“對。”

幼兒4:電腦對鼠標説:“我們是一對好朋友。”鼠標説:“對。”

五、引出兒歌最後一段,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保護鳥類的情感。

教師:生活中有那麼多好朋友,小鳥也來找朋友,鳥籠對小鳥説:“我們是一對好朋友。”小鳥會説什麼呢?為什麼?小鳥的朋友會是誰?(引發幼兒思考)

幼兒1:小鳥説對,因為我爺爺家的小鳥就在鳥籠裏。

幼兒2:小鳥説“不對。”因為小鳥不想在鳥籠裏,它喜歡飛。(教師:“那你認為小鳥的朋友是誰?”動動腦筋想一想我們小鳥和誰經常在一起呢?)

幼兒2:小鳥的朋友是天空。

幼兒3:小鳥的朋友是樹上的鳥窩。(幼兒在自由的爭論)

教師出示背景圖,完整的講述最後一段。

鳥籠對小鳥説:“我們是一對好朋友。”

小鳥説:“不對,我的朋友是森林、藍天、白雲,還有愛鳥的孩子也是我的好朋友。”

教師小結:小鳥的朋友是愛鳥的孩子,我們也要做愛鳥的孩子,保護我們的環境,保護小鳥和我們大家的家園,這樣,小鳥也會是我們的好朋友。

幼兒1:不要亂丟垃圾。

幼兒2:不要把樹砍掉。

六、請幼兒為兒歌取名字。

幼兒1:我們是一對好朋友。

幼兒2:朋友。

幼兒3:好朋友。

七、跟着音樂《兩隻小鳥》做律動。

兒歌:好朋友

茶壺對水杯説:“我們是一對好朋友。”

水杯説:“對。”

圍巾對手套説:“我們是一對好朋友。”

手套説:“對。”

桌子對椅子説:“我們是一對好朋友。”

椅子説:“對。”

鎖對鑰匙説:“我們是一對好朋友。”

鑰匙説:“對。”

筆對紙説:“我們是一對好朋友。”

紙説:“對。”

鳥籠對小鳥説:“我們是一對好朋友。”

小鳥説:“不對,我的朋友是森林、藍天、白雲,還有愛鳥的孩子也是我的好朋友。”

八、總結:

孩子們,老師和你們是一對好朋友嗎?當然是。好,來,我們拍拍手,一邊拍一邊説,老師對小朋友説:“我們是一對好朋友。”小朋友説:“對!”(在激情和興奮中下課。)

教學反思

教師提供給幼兒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和動手動腦的機會,以物品擬人化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和興趣,興趣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動力。但幼兒對茶壺、水杯、鎖、鑰匙等較感興趣,對筆、紙、圍巾、手套不是很感興趣,我應該考慮到這個問題,準備一些較有新意的,激發幼兒的興趣,改變一下兒歌的內容。在學習兒歌內容中利用圖片加深幼兒對於作品的理解,並加入了漢字,將口頭語與書面語結合,培養幼兒對於漢字的興趣。在最後一段中以全球最關心的問題——環境保護為切入口,將作品的句式做了改變,拓展了幼兒的思維,並把語言的發展與時代的要求緊密結合。幼兒注意力集中,也很感興趣,在活動結束後應加上活動延伸:收集一些資料反映環境的惡化,讓幼兒深入的瞭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中班語言教案10篇(優選)10

設計意圖:

秋天,帶孩子們在操場玩,一個孩子驚奇地喊道:“老師,瞧,樹葉在跳舞。”於是,孩子們都跑去看落葉。這些情景與本月的教學內容《落葉》不謀而合,“小樹葉由綠變黃,一個個好像穿着金黃色裙子的小姑娘,攙着大樹媽媽在秋風中翩翩起舞”這些句子與幼兒的生活,幼兒的想象真是緊緊相扣。《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對作品進行體驗。”所以我決定運用多媒體課件學習散文《落葉》,讓幼兒通過眼、耳、口的巧妙結合,真切地感受到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教學目標:

1.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2.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教學準備:

材料準備:

多媒體課件《落葉》

知識準備:

瞭解春天、夏天、秋天時樹葉不同特徵。

方位準備:

幼兒呈半圓形坐好。

教學流程:

一、幼兒交流,導入新課。(幼兒通過觀察春、夏、秋樹葉的不同變化,瞭解到樹葉的季節性變化特點,自然引出秋天的落葉。)

出示春、夏、秋天的樹木圖,師:小朋友,請仔細觀察,圖中的樹葉有什麼不同?

二、完整欣賞散文,運用動畫引導幼兒理解散文內容。

1.出示動畫,有感情地配樂朗誦散文。(通過音樂、動畫、散文的有機整合,深深地感染幼兒,使幼兒瞭解到散文的意境,使整篇散文的學習起到“未有曲調先有情”的作用。)

2.第二遍出示動畫,幼兒再次熟悉散文內容。(在此環節中幼兒看着圖示試着將散文內容基本表達出來,真正的體現“幼兒自主學習在前,教師引導在後”。)

3.教師帶着幼兒朗讀散文的最後一段“小樹葉在秋風中飄呀飄呀,飄向四面八方,一個個都安下了家,它們心裏還惦記着大樹媽媽,盼着大樹媽媽明年春天生出許多許多小娃娃。”引導幼兒讀出小樹葉愛媽媽的情感。

三、引導幼兒用抱一抱、親一親、看一看等動作體驗母子相親相愛的情感。

四、圍繞愛媽媽的話題進行自由交談,體驗母子親情。

師:小樹葉是怎麼愛媽媽的?你喜歡自己的媽媽嗎?説説你是怎樣關心媽媽的?

活動延伸:

請每個寶寶對媽媽説一句關心的話或做一件事愛媽媽的事。

教學反思:

散文《落葉》選材來自我們身邊的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神奇變化總是吸引幼兒關注、好奇的目光,激發起幼兒探究的慾望,教材中童話般的意境將落葉這一平常之物賦予了極強的生命力,生動、形象地向幼兒展現了一幅美麗的自然景象,並在童趣中將散文優美的意境、擬人化與誇張的修辭手法等語言美的魅力充分體現出來。

一、找準時機,開展活動。

孩子思維具有形象生動的特點,如果沒有直觀形象的參照物,讓他們憑空想象事物,是有很大難度的。因此,我特意選擇這金色的秋天,來進行本活動。孩子們最近聽的是秋天的故事,唱的是秋天的歌,看的是秋天的景物,吃的是秋天的水果和蔬菜。總之,孩子是滿眼皆秋色。落葉當然也是眼中之物了,這就有了活動之源。所以,孩子們在活動中興趣盎然,興致勃勃。

二、多媒體創設意境,激發興趣,突破難點。

散文的內容是對幼兒零散的“秋天的感受”的最好概括,但抽象的文字內容幼兒不易理解。幼兒對事物的感知往往是直觀形象性的。生動形象的動畫課件將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配樂朗誦中,幼兒將會再次身臨其境。通過欣賞,幼兒對散文內容有了一定的整體感受,初步感受到散文的美,體驗了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三、適度延伸,深入感受。

為了讓幼兒進一步理解與體驗散文帶來的優美意境,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所以設計了活動延伸:“請每個寶寶對媽媽説一句關心的話或做一件事愛媽媽的事。”因為下課不是學習的結束,而是進一步拓展的開始。所以創設發展語言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充分的表達機會,活動延伸滿足了幼兒表達的願望,將課堂延伸到家庭。

當然,本次活動也有好多地方值得探討。例如對於散文中難理解的詞“惦記、焐焐、盼望”,教師雖然引導解釋,但孩子還是不能真正理解;再如課中孩子儘管在我的引導下學得興致勃勃,但沒有主動提問的現象,就連他們不能理解的地方也沒有提出來,這説明我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求索。我一定努力進取,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打造自己的教學品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4yw7z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