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郊遊》音樂優秀教案(通用6篇)

《郊遊》音樂優秀教案(通用6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郊遊》音樂優秀教案(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郊遊》音樂優秀教案(通用6篇)

《郊遊》音樂優秀教案1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歡快的特點,理解音樂的主題。

2、嘗試用動作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體驗隨樂表演的樂趣。

3、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通過肢體律動,感應固定拍。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瞭解日月潭風景區相關知識。

2、物質準備:音樂CD、背景圖一幅。

活動過程:

一、以去郊遊引入,帶領幼兒隨音樂律動進場,初步感受音樂旋律。

二、欣賞音樂。

1、完整欣賞音樂,初步感受音樂歡快的旋律特點。

2、教師結合動作,引導幼兒再次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所表現的主題。

3、結合圖譜欣賞音樂,幫助幼兒理解樂曲的結構。

4、分段欣賞音樂。

(1)請幼兒看圖譜説説:哪些音樂像是表現小朋友繞樹林拐彎,哪些音樂像是表現小朋友擦汗,哪些音樂像是表現快到了景點,小朋友很高興?

(2)引導幼兒用動作有節奏地表現郊遊時繞着樹林走、擦汗、快到景點很高興、擺造型拍照留念等。

三、表現音樂。

1、引導幼兒嘗試聽音樂完整表演一遍。

2、引導幼兒從空間層次上用不同的肢體動作表現最後的造型。

3、用自己設計的造型再次聽音樂完整表演。

四、拍照結束,幼兒聽音樂去下一個景點郊遊。

活動反思:

從今天教學目標的達成度上來看,我覺得今天的活動基本能夠達成目標,從第一次的傾聽音樂,孩子們就能夠愉快的聽着音樂擺動,到後來用肢體表現時,也能用輕鬆的動作表現音樂,並且幼兒能夠根據旗幟進行分組,能協調好用一種方式來開展遊戲,遊戲是幼兒也表現的十分愉悦。

在傾聽理解音樂的環節上,孩子們能區分出音樂的不同特點,有些孩子説出前面的音樂是過草地,但在爬山時,有孩子提到了樹林,這可能與出示的圖片有關係,讓孩子聯想到了樹林,老師在選擇圖片的時候,可能可以再考慮的多一些,排除一些其他因素。

看圖譜時,幼兒很容易辨別出草地和爬山的音樂的不同,但是在説出理由的時候,可能老師比較急切一點,還可以多一點空間留給幼兒,讓他們説説為什麼這是草地,這是爬山,而老師沒等孩子説就自己把“平平的是草地,越來越高的就像是爬山”都説出來了。

創編過草地動作時,孩子們發揮自主性,編的動作較為豐富,並能符合過草地輕快、活潑的旋律,爬山的動作也能根據重重的、一步一步的節奏和感覺來創編。

整個遊戲環節,孩子們在導遊阿姨帶他們去旅遊的這種情景中,玩的還是十分的愉快和投入的,只是在最後的時候,孩子們可能有些興奮過頭,對於音樂的傾聽也關注的少了點。

《郊遊》音樂優秀教案2

一.活動目標

1.感受A段音樂的歡快B段音樂的優美,體驗共同演奏的樂趣,

2.探索歌曲的表演動作,以及演奏時樂器的配置方案。

3.討論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案,根據樂曲的變化設計配器方案,學習用不同的樂器來表達音樂的不同情緒,能夠用鈴鼓、碰鈴、圓舞板、雙響筒等樂器演奏歌曲。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會唱歌曲《郊遊》。

2.鈴鼓、碰鈴、圓舞板、雙響筒等樂器。

三.活動過程

1.複習歌曲,進一步感知歌曲結構的情緒。

(1)這首歌有幾段? 哪幾段是一樣的? 第一、第三段音樂聽起來怎麼樣?

(2)第二段音樂怎麼樣?

2.創編動作。

(1)在引導幼兒觀察操作卡片畫面進行講述後,鼓勵幼兒探索用什麼動作表示手拉手、很高興去郊遊的情景。

(2)鼓勵幼兒探索怎樣表演第二段音樂中表現的優美景色。

(3)老師根據幼兒想象的動作組合成歌表演,並進行集體練習。

3.討論配器方案,為歌曲伴奏。

(1)請幼兒思考用什麼樂器演奏音樂優美部分?

B段的比較抒情,可以延長的,適合用什麼樂器?

(2)請幼兒思考用什麼樂器演奏音樂大家歡快地去郊遊的部分?

提示幼兒A段腳步的適合用雙響筒

(3)請幼兒看老師指揮做現用樂器的模仿動作,用樂器看指揮演奏。

(4)請幼兒和小夥伴交換樂器看指揮演奏。

《郊遊》音樂優秀教案3

設計思路:

現在的孩子,平時有很多機會和家人一起玩出遊玩,因此他們也會有許多郊遊的經驗和大家一起分享,從他們活潑的語言與生動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他們對外出的嚮往與熱愛,並且能自豪的描述自己的新發現,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風光,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他們的視野。根據他們喜愛郊遊這一情緒特點,我選擇了音樂活動《郊遊》,歌曲的旋律活潑明快,很適合中班幼兒演唱,將歡快的節奏、簡單易記的歌詞與孩子歡快的心境相結合,相信孩子們學唱的積極性會更高,並能在音樂中獲得愉悦的情感體驗,另外要感受並演繹出歌曲A段中“X X XX X”的歡快節奏與B段中較之緩慢而優美旋律的不同的風格,這對中班年齡的幼兒又是有一定挑戰的,將作為本次活活動的重難點。

本次活動將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節通過分享討論初步感受郊遊的快樂;第二環節在感受體驗中學唱歌曲,並感受歌曲前後兩段不同的風格,進一步體驗郊遊時的快樂;第三環節在與老師、同伴的合作表演中運用肢體語言表現歌曲中郊遊的快樂情景。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在學習踵趾小跑步的基礎上,嘗試歌表演。

2.在郊遊的情境中,體驗和同伴共同舞蹈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

活動過程:

一、分享討論——感受郊遊真開心

你知道什麼是郊遊?你和誰去郊遊過?心情怎麼樣?

二、感受體驗——熟悉音樂,學習舞步

1.完整欣賞歌曲

歌曲裏的小朋友是怎麼去郊遊的?看到了哪些景色?

2.教師進行歌表演

你看見了哪些動作?(重點練習踵趾小跑步)

單個動作可在中間的空地方練習,連起來後幼兒可一個個排好隊,在教室裏繞圈練習。

3.幼兒學跳(重點練習踵趾小跑步)

單個動作可在中間的空地方練習,連起來後幼兒可一個個排好隊,在教室裏繞圈練習。

三、合作表演——嘗試兩人合作表演

1.這個舞蹈還可以兩人一起跳呢(觀看視頻)

兩個人跳和一個人跳有什麼不同?(腳的方向、有高低變化)

2.幼兒嘗試兩兩合作表演

幼兒兩兩合作練習,注意腳是不是打架。高低變化時怎樣才能跟上音樂?

3.幼兒兩兩手拉手,在郊遊的情境中進行表演。

《郊遊》音樂優秀教案4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歌曲《郊遊》,感受歌曲的ABA結構,初步學習用跳躍和連貫兩種唱的方式來表現歌曲。

2.遷移以往的歌唱經驗,嘗試做跳躍和連貫的動作來幫助理解和表現歌詞內容。

3.通過演唱《郊遊》使學生喜愛秋天,從而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4.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幼兒有郊遊的生活經驗。

2.幼兒用書:《郊遊》(活動前指導幼兒看畫面,引起有關郊遊的回憶)。

3.相關視頻。

活動過程:

一、引發幼兒關於“郊遊”的美好回憶。

教師:小班的時候老師、爸爸媽媽帶你們去粱豐生態園玩了你們還記得嗎?玩了些什麼?

教師:在生態園裏你都看到了什麼?你玩的開心嗎?

二、創設情境——導入歌曲。

教師:同學們,這節課老師要帶你們到美麗的野外去做什麼呢?你們聽!

教師:我們要去做什麼呀?(學生回答去郊遊,揭示了歌曲題目。)

教師:你們想去郊遊嗎?

教師:要去郊遊了,你們現在的心情怎樣?(學生回答高興、興奮等。)

三、幼兒學習歌曲《郊遊》。

1.出示歌片掛圖,幼兒用好聽的詞語讚美、誇耀秋天的變化。

2.教師範唱歌曲。

3.教師帶領幼兒跟琴歌唱,並引導幼兒理解B段歌詞。

教師:歌裏唱到白雲和陽光怎麼樣?青山和綠水怎麼樣?你們還想去郊遊嗎?那我們一起出發吧!

4.教師引導幼兒討論歌曲中間部分和前後部分兩種不同的演唱風格。

教師:你們發現我唱的時候中間和前後重複的地方有什麼不同嗎?

5.教師當導遊,創設遊戲的情境,帶領幼兒完整地學唱歌曲1~2遍。

教師:剛才我們郊遊是去××地方了,現在你們還想去哪裏郊遊?各位遊客,下面我將帶大家去××地方遊玩,請做好準備。

6.教師啟發幼兒創編彩雲飄的動作,教師帶幼兒邊做動作邊唱歌。根據幼兒創編情況決定唱2~3遍。

教師:誰能做和別人不同的彩雲飄動作?(個別幼兒示範動作,教師提升並反饋幼兒動作,再帶領大家集體練習。)

四、選擇打擊樂器,配伴奏類型。

教師:我們怎樣才能更好地表現歌曲呢?

教師:第二大樂句優美、柔和,應用什麼打擊樂器伴奏,請把你選擇的打擊樂器舉起來,互相看看誰的樂器不適合為這一大樂句伴奏?

教師:讓我們邊唱邊用自制地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吧!

活動延伸:

1.區角活動:在音樂角提供《郊遊》音樂供幼兒唱歌表演,也可進行樂器演奏活動。在美工角設立“郊遊”主題作品區,張貼幼兒關於郊遊或旅遊主題的作品。

2.領域滲透:在本次活動中變化郊遊地點,滲透了科學、社會領域方面的內容,這樣既開闊幼兒視野,也使幼兒興趣始終保持在適宜狀態。

活動反思:

本次音樂活動是一個歌唱活動。《郊遊》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它是ABA結構,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活潑歡快,中間第二段比較柔和,唱了郊遊的風景。活動開始我以談話導入,引導幼兒説説郊遊地的風景,根據幼兒的回答我用簡筆畫的形式畫了下來,從而引出第二段歌詞。接着我用動作引導幼兒説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詞。歌詞理解後,讓幼兒通過聽教師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後再用鋼琴伴奏,一句句學習歌唱。等唱了兩到三遍後請幼兒編動作,邊表演邊唱,這樣比較能幫助幼兒記住歌詞。雖然大多數幼兒能大概將歌曲唱出來,但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們覺得興趣缺缺;而且後面邊表演邊唱,孩子們會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輕,應該在幼兒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再加動作比較好。

《郊遊》音樂優秀教案5

教學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結構與節奏,掌握小兔“跳、蹦”兩個基本動作。

2、大膽探索創編木偶小兔的動作,並能合着音樂節奏運動。

3、享受遊戲情景營造的快樂,發展空間協調能力和結伴交往遊戲的能力。

4、嘗試運用圖形對小兔頭飾進行創造性的裝飾與表現。

教學準備:

1、需裝飾的'兔子頭飾及裝飾材料,糨糊、棉籤、抹布等若干。(用旅行揹包裝好)

2、錄音機,兔子舞音樂,節奏鮮明的勁舞音樂。

3、事先請一老師扮演兔姐姐。

4、活動室佈置成大森林教學過程:

1、在《郊遊》音樂中師幼入場幼兒隨意坐下欣賞音樂,感受快樂情緒。(幼兒自由做動作,如拍手、拍腿等)

2、探索創編兔子的動作。

師講故事,激發幼兒創編的興趣師:“讓我們都變成小兔,起來跳舞吧。”“小小兔子變變變——”幼兒做出兔子的造型。

幼兒創編兔子的舞蹈動作,全體幼兒表演兔子舞。

師:“我們都已經變成了小兔子,讓我們跟着音樂跳起兔子舞吧!”老師請到的小兔就是領頭人,請他到中間表演小兔的動作,其餘小兔模仿他的動作。”

以“領頭人”的方式,幼兒隨音樂舞蹈一次。

3、用“兔姐姐”教學的方式,學習小兔跳、蹦兩個基本動作。師:“剛才X小兔的動作特別有節奏,有精神。”幼兒跟着學。“X小兔跳舞時笑的特別甜。”幼兒跟着學。

兔姐姐用跳、蹦基本動作出場。

師:“你好,兔姐姐!”

兔姐姐:“你好!小兔子們。”

師:“兔姐姐,你去哪裏呀?”

兔姐姐:“我要去參加篝火晚會啊,你們看我正在練習。”

師:“太棒了!你能不能帶我們一起去呀?”

兔姐姐(做思考狀):“行是行,可是你們學會兔子跳了嗎?”請幼兒上來學兔子跳。

學習第一個基本動作:兔跳。

兔姐姐:對了,兔子跳是用腳尖輕輕地跳,低低地跳,想我這樣。還要有節奏,瞧這樣。“示範:

“前後前前前;1234。”

(跳跳跳跳跳拍手拍手拍手拍手)幼兒自由練習。

學習第二個基本動作:兔子蹦。

兔姐姐:“小兔子們跳的真不錯,如果再加上兔子蹦起來的動作就更好看了,瞧我這樣。”示範:

“前後前前前;蹦嚓蹦嚓蹦嚓蹦嚓。”

(跳跳跳跳跳踢腿併攏踢腿併攏)如果你們學會了這個動作,就可以去參加篝火晚會了。再見!”(兔姐姐下)師帶幼兒伴樂自由練習。

4、引導幼兒大膽運用圖形對小兔頭飾進行創造性的裝飾。

師:“小兔們真棒!這麼快就把兔姐姐教給我們的動作學會了。啊,我們馬上就要去參加篝火晚會了。對了,剛才兔姐姐對我説,我們去之前還得化化粧,不然就參加不了晚會。可是怎麼化呢?哈!有了。我請我的百寶袋幫幫忙!打開看看,哇,這是什麼啊?小兔,可是這個小兔的臉怎麼光光的,一點也不好看,我們再看看八寶袋裏還有什麼?

幼兒用圖形對小兔頭飾進行裝飾

5、進一步熟練韻律動作,享受遊戲情景的快樂。

師戴上頭飾:“現在,讓我這個兔子姐姐帶你們去參加篝火晚會吧。不過天黑了,森林裏可能會迷路,小兔千萬不要掉隊!”

眾幼兒用基本動作組合成韻律動作前行。

師:終於來到目的地了,瞧,熊熊的篝火都已燃起來了,讓我們到大草地上找個位置,等待晚會的開始吧。”

錄音機傳來有魔力的聲音:“哈哈,親愛的兔子朋友們,兔子音樂會馬上就要開始了,在今天的舞會中,我們將選出跳的最棒的木偶兔子,作為我們的小舞星,併為他戴上最美麗的花環。好!讓我們隨着音樂盡情地跳起來、動起來、扭起來吧!”

勁舞音樂響起,眾幼兒表演創編的木偶兔子的各種舞蹈動作。

有魔力的音樂再次響起,幼兒邀請客人老師共舞。

6、晚會結束師:

孩子們,時候不早了,我們該回家了。

《郊遊》音樂優秀教案6

教學內容

音樂活動《郊遊》

教學目標

1、瞭解歌曲aba的結構特點,感受a段音樂的歡快,b段音樂的優美。學習用歌表演形式表達音樂的不同情緒。

2、能根據歌曲內容表演動作,討論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萌發用音樂表現生活的興趣。教學準備已會唱歌曲、歌曲樂譜、樂器(鈴鼓、碰鈴、雙響筒等)。教學重點與難點了解歌曲aba的結構特點,能用樂器進行歌曲演奏。教學方法與手段探索操作法;樂器輔助教學。活動過程:教師活動幼兒活動設計意圖一、引導幼兒複習歌曲,進一步感知歌曲結構和情緒。

1、齊唱歌曲,要求唱得整齊、動聽。

師:上次老師請小朋友學了《郊遊》這首歌,現在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2、感知歌曲的aba結構。

師:這首歌曲一共有幾小段?

總結:這首歌裏一共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可以叫做aba形式。

3、引導幼兒感知歌曲第一、三段和第二段的情緒區別。

提問:第一段和第三段的節奏怎麼樣?感覺怎麼樣?

師:第二段的節奏和第一、三段有什麼不一樣?

進行歌唱,複習歌曲。

知道歌曲分三段,理解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

第一、三段表現歡快的情緒,第二段表現優美的景色,比較柔和。通過了解歌曲aba的結構特點,感受a段音樂的歡快,b段音樂的優美。學習用歌表演形式表達音樂的不同情緒。二、引導幼兒創編動作。

1、鼓勵幼兒探索用什麼動作表示手拉手、很高興地去郊遊的情景。

2、鼓勵幼兒探索怎樣表演第二段音樂中表現的優美景色。

師:第二段裏,我們看到了青山綠水,可以做些什麼優美的動作呢?

3、根據幼兒創編的動作,引導幼兒組合成歌表演,並帶領幼兒進行集體表演。

用拉手晃動的動作表現走路的情景。

自編一些優美、柔和的動作。

隨老師一起進行歌表演。通過對歌曲的理解,引導幼兒根據歌曲內容創編表演動作,並進行集體歌表演。三、引導幼兒用樂器進行歌曲伴奏。

1、出示樂器。

2、提問:什麼樂器適合演奏歡快郊遊的部分?

師:什麼樂器適合演奏音樂優美的部分?

3、出示樂譜。

4、進行分組看樂譜練習演奏。

5、引導幼兒看指揮演奏。

要求雙響筒或圓舞板要演奏得輕快,碰鈴、鈴鼓拍搖要連貫。

用雙響筒或圓舞板表示走步節奏。

用碰鈴、鈴鼓拍搖表示音樂的優美。

瞭解不同樂器的分奏情況。

練習後,看指揮隨音樂演奏。通過討論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萌發用音樂表現生活的興趣,通過分樂器的歌曲演奏,使幼兒學會樂器的使用,能對打擊樂活動更感興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32m0l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