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小班科學有趣的魔術瓶教案

小班科學有趣的魔術瓶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科學有趣的魔術瓶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科學有趣的魔術瓶教案

小班科學有趣的魔術瓶教案1

活動目標:

1. 瞭解雞蛋的構造,感知蛋外殼的硬和內部的軟。

2. 感知蛋製品的硬軟。

3. 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 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 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母雞圖片、生雞蛋一個、各種蛋製品若干、蛋殼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通過故事瞭解雞和蛋之間的關係,感知故事中蛋殼的硬

1.出示母雞圖片,你知道雞媽媽有什麼本領?

2. 教師講述故事《一個奇怪的蛋》後提問

小雞出殼了嗎?它是怎麼出殼的?小猴為什麼要用石頭把蛋殼砸破?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雞蛋?

二、出示雞蛋,認識雞蛋的構造。

1. 老師這也有一個雞蛋,我們來看看它是什麼形狀的?

2.請小朋友摸一摸,告訴大家蛋寶寶摸上去有什麼感覺?(滑滑的、硬硬的)

3.這個滑溜溜的、硬硬的殼裏藏着什麼呢?怎樣才能看到裏面的東西?

4.教師打開雞蛋,這圓圓的,黃黃的是什麼?(蛋黃)透明的呢?(蛋清,煮熟後叫蛋白)

5.請小朋友來摸一摸,有什麼感覺?(軟軟的、粘乎乎的)

小結:原來硬硬的蛋殼裏藏着軟軟的蛋黃和蛋清。蛋黃和蛋清裏含有豐富的營養,每天吃一個蛋,可以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

三、瞭解蛋製品,感知它的軟硬。

1.你吃過哪些用蛋做成的食品?它是軟軟的還是硬硬的?

2.老師這也有許多蛋製品,請小朋友看一看,嘗一嘗。你吃的是什麼?是軟軟的還是硬硬的。

四、蛋殼粘畫。

雞蛋做的食品好吃嗎?蛋寶寶渾身都是寶,軟軟的蛋黃和蛋白可以作成各種美味的食品,硬硬的蛋殼還可以做成好玩的東西呢。

1.出示蛋殼粘畫,這是什麼?它是用什麼做的?小朋友想試一試嗎?

2. 幼兒製作蛋殼粘畫。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一直是我比較薄弱的的領域,對於科學領域的特徵和環節把握都比較模糊。此次活動的設計,在準備階段我借鑑了網上的《有趣的蛋》,在此基礎上修改了第一次——將環節留下,內容更換。在請教其他老師以後,發現對幼兒的提升較少,科學性不強,可實施性也不強,所以進行了第二次的更改設計。

將幾位教師的建議融合,加上自己的理解,生成了最終教案。整個活動下來,環節還是較為流暢的,但是評課以後發現了更多的問題。首先,班級日常工作在此次開課中也展現出了不同的問題,比如班級座位安排問題。由於班級空間不大,區域櫃子擺放後,孩子們的作為受到了影響,平時捱得較近就讓孩子分排坐了,沒有考慮孩子的視角問題,疏漏較大。

小班科學有趣的魔術瓶教案2

設計意圖:

幼兒的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溶解現象:果珍、牛奶、糖水、鹽水等,幼兒對這種現象非常好奇,經常會説“果珍不見了”“牛奶化掉了”,從而發出疑問“果珍哪裏去了,糖到拿裏去了”。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理解溶解現象,我設計了本活動。在設計活動前,我仔細研究了以前的小班溶解教案,發現活動很有效地幫助幼兒認識到什麼東西能在水裏溶解,但活動過於簡單(分兩步走:感知果珍、牛奶、糖、鹽會溶解;嘗一嘗溶解後的果珍、牛奶、糖、鹽)。由此我設計的活動分三步走:感知、區分什麼東西能在水裏溶解,什麼東西不能在水裏溶解;瞭解溶解的過程;嘗一嘗果珍在水裏溶解後的水的味道。以感性的認知逐步向生活實際過渡,幫助幼兒更好地感知溶解現象。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感知溶解現象。

2、願意參加科學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把自己的發現告訴老師和同伴。

3、通過玩玩、講講發展幼兒的.思維,激發求知慾。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每個幼兒一個杯子,一根攪拌器。

2、白糖、鹽、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蘋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紅豆、綠豆、小石子,沙子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操作材料,激發興趣

(出示一杯白開水和奶粉、細鹽、蘋果、各種豆豆)孩子們,你們看,這是什麼?(認識蘋果、奶粉、細鹽、各種豆豆) 這裏還有一杯白開水。如果我把這些東西都放到水裏去,會怎麼樣?(請幼兒回答)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來試一試,好嗎!

二、動手試一試

1)觀察教師實驗:

教師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讓幼兒觀察白糖放進水裏怎麼樣了?

(看不見了、溶化了)

2)教師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讓幼兒觀察小石子放進水裏怎麼樣了?

(還能看見、不溶化)

問:請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時見到的什麼東西放進水裏也能溶化?(鹽、果珍、奶粉等)

教師小結:有的東西放進水裏能溶化,變得看不見了,而有的東西放進水裏不能溶化。

3、讓幼兒做小實驗(任選一種)

1)介紹活動材料,讓幼兒知道實驗材料的名稱。

鹽、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紅豆、綠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讓每個幼兒試一試,選擇一種材料放進水裏,觀察結果如何。

3)交流實驗結果:知道有的東西放進水裏看不見了,溶化了,有的東西不溶化能看得見。

4、提問個別幼兒

請個別幼兒説一説你把什麼東西放在水裏了?怎麼樣了?

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活動延伸:

教師繼續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物質溶解於水的現象,鼓勵幼兒多做小實驗,通過實驗掌握更多的知識。

活動反思:

開放式的科學教學必須為幼兒創作主動猜想,大膽實驗,總結結果的機會,其中,師生間適當的應答方式,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總是提出已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儘量避免幼兒回答錯誤,這中提問不但抑制了幼兒的創作型,而且還使幼兒容易產生盲目服從權威的心態,不利於健全人格的發展。我們要實行開放式教學,師生間的交流應是平等的討論。

小班科學有趣的魔術瓶教案3

活動目標:

1.幼兒對顏色感興趣,在玩色中,體驗發現的樂趣。

2.在活動中能仔細觀察,樂於探索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顏色。

3.在認識三原色的基礎上,通過動手操作,發現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

幼兒對顏色有初步的感知。

活動前教師和幼兒一起玩變魔術的遊戲。

2.物質準備:

小礦泉水瓶若干、瓶蓋提前塗上顏料、紅黃藍顏色標記、帶標記的瓶蓋若干。

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探索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顏色。

難點:發現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活動過程:

(一)遊戲"變魔術"引起幼兒的興趣。

1.導入情景:小朋友想不想看老師變魔術?

2.出示魔瓶,引起幼兒的興趣:這是什麼?水是什麼顏色的?

3.教師變魔術,依次變出紅黃藍三種顏色,並引導幼兒觀察:魔術瓶裏的水寶寶變成什麼顏色了?你見過什麼東西是這個顏色?

(二)幼兒變魔術,感知三原色。

1.幼兒自由取瓶子變魔術,初步感知不同的顏色,小朋友我們來當小小魔術師,看看誰能變出好看的顏色。你的水寶寶變成什麼顏色了?還有誰變出這個顏色?

2.給顏色做標記我們來給你的魔術瓶做個標記吧,你的水寶寶是什麼顏色的?可以做個什麼顏色的標記?請小朋友選與水寶寶相同顏色的標記貼在魔術瓶上。

3.引導發現魔術的祕密水寶寶為什麼會變顏色?祕密藏在哪裏,找一找?

小結:顏料溶解在水裏,水變了顏色。

(三)換瓶蓋,變顏色。發現色彩的變化

1.通過操作,發現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這裏有許多的瓶蓋,看看這些瓶蓋裏藏着什麼顏色?怎樣讓你的水寶寶再變顏色?

2.請幼兒選一個和自己的水寶寶顏色不一樣瓶蓋玩變色遊戲。

你的水寶寶變色了嗎?又變成什麼顏色了?怎麼變得?

小結: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就變成另外一種顏色了。

(四)結束部分除了這些顏色,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的顏色,顏色把我們的生活打扮得非常美麗老師今天把這個魔術瓶送給你們,回去後再用它變出更多美麗的顏色。

活動延伸:

1.引導用變出的顏色進行塗鴉畫。

2.引導玩配色遊戲感知更多的顏色變化。

活動反思:

利用變魔術的形式,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對於小班幼兒來説,“變魔術”真的很神奇,尤其是老師給他們“施了魔法”之後,瓶子裏的水真的能變了,孩子們都覺得非常有趣。整個活動中,都以圍繞“變魔術”來開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小班科學有趣的魔術瓶教案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飲料瓶的多種玩法中體驗到快樂和成就感。

2、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健康意識。

3、激發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創新能力。

4、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1、乾淨的各種飲料瓶若干、水桶四個(裏面盛有不同顏色的水)。

2、水果盤四個(分別盛有黃豆、花生、玉米),兩盆沙子。

活動過程

一、引導觀察,激發興趣

讓幼兒觀察飲料瓶,説説對飲料瓶的認識及瞭解。

師:"這些瓶子上面都印有什麼?它是盛什麼的?"(根據已有的經驗,讓幼兒自由説説這些都是什麼飲料瓶,幼兒爭相回答,發表自己的看法。)

師:"飲料被大家喝完了,這些空瓶子有什麼用?"(可以賣錢) (我媽媽用飲料瓶做了一個花瓶)"這些瓶子今天來到我們活動室,想和咱們小朋友一起做遊戲,你們高興嗎?"(高興)

二、自由探索飲料瓶的多種玩法。

(一)幼兒自由玩空飲料瓶

1、師:"飲料瓶有很多的玩法,我知道你們都想試試,你們可以拿一個玩,也可以拿兩個,還可以拿多個玩,還可以幾個小朋友一起玩,玩吧!"[放自由玩音樂](幼兒自由嘗試)

提醒幼兒注意安全,觀察幼兒玩法,並指導。

2、交流玩法:"你的玩法真好,給大家表演一下。" "誰的玩法跟他的不一樣?你是怎麼玩的?"(幼兒示範)

引導幼兒嘗試多種玩法。

(二)幼兒自由玩裝有東西的飲料瓶

1、剛才,小朋友們玩的是空飲料瓶,如果瓶子裏裝上東西是不是更好玩?來咱們試一下。

出示準備好的黃豆、花生、玉米、兩盆沙子、不同顏色的水。

師:"小朋友們把這些東西裝進瓶子裏,慢慢地裝,裝好後擰緊瓶蓋,這樣裏面的東西就不會灑出來。可以裝一瓶,也可以裝幾瓶。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朋友一塊玩。"(幼兒把瓶蓋擰下後,根據自己的意願裝這些物品,教師指導幼兒把瓶蓋擰緊。)

2、讓幼兒自由嘗試裝上東西后飲料瓶怎麼玩?[放自由玩音樂]

提醒幼兒注意安全,觀察並指導幼兒玩法。

發現有的幼兒與玩空瓶子的玩法相同。師:"你這個玩法很不錯,再想想看看有沒有更好的玩法?" 3、交流玩法,引導幼兒嘗試多種玩法。

三、談話小結

師:"飲料瓶好玩嗎?(好玩)剛才,小朋友你們的玩法都很棒,其實,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廢舊物品都可以用來當玩具,你們知道都有哪些物品嗎?這些物品不要隨便亂扔。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所投放的材料——飲料瓶,雖然是人們生活中的丟棄物,但對於幼兒遊戲來説卻有很大的用處,可以把它當成遊戲材料,進行多種遊戲。結合中班幼兒的能力發展水平,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在幼兒合作和探索飲料瓶的多種玩法上。

活動中,我首先讓幼兒通過自由玩瓶子,來提取和激活他們原有的生活經驗,引發幼兒遊戲的願望。接着,採取了“好玩法大家共享”的方法,讓幼兒在反覆的親身體驗中,積極的探索飲料瓶的多種玩法。從整個活動來看,大部分的時間是孩子們在活動,在通過肢體和大腦的活動來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經驗。在活動過程中幼兒的思維得到了鍛鍊,經驗得到了提升。通過玩瓶子,幼兒在實踐中培養了創新能力,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同時,該活動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2mm8e3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