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教學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教學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的語文教案教學,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教學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教學1

本課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詩歌。文題藴含豐富,以“綠色的課本”喻“大自然”,形象貼切且引人遐思。作者以敏鋭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細膩的筆觸展現了大自然的絢麗多姿,召喚少年兒童熱愛自然,勇於探索,從大自然這“綠色的課本”中汲取豐富的營養。

本詩結構嚴謹、層次清晰、語言流暢而又飽含激情,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教學時,我指導學生把激情朗讀和豐富想象有機結合,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學習第一小節時,為了讓學生理解“綠色的大門”、“清涼的綠陰”等詞語,我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春天來了,綠色的大自然正向我們徐徐展開……讓學生初步感受綠色大自然的秀美與神奇;第三、第四行中的兩個“去吧”是對少年兒童的親切呼喚,我指導學生激情呼喚,讓學生深深地融入情境之中。

學習第二至五小節時,我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明亮的眼睛”曾經觀察到的大自然動人的畫面,回顧自己置身於大自然懷抱中的感受,想象大自然和人類和諧共存的歡樂和温馨,傾聽大自然對自己的呼喚。

這首詩激情澎湃,生機勃勃,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引導學生品味詩歌內在的意藴,把握詩人情感的脈搏,不大聲喊。同時鼓勵學生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情緒的變化,讀出自己內心美好的感覺。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教學2

《變色龍》這篇課文通過記敍發現變色龍、端詳變色龍、放回變色龍的經過,展示了變色龍的外形、捕食和變色的特點。因為變色龍生活在熱帶叢林中,這兒的學生對之都不熟悉,所以教學時,我先從變色龍的外形特點入手,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和文中的插圖對變色龍有了個感性的認識。文中描寫變色龍外形的句子沒有多少,可是有順序,有特點。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的發現,我在黑板上依次板書:全身——頭(嘴、眼睛)——身軀(背、腹部、尾巴),再加上教師的講解,學生不僅對變色龍的外形有了清楚的瞭解,而且也知道了描寫外形要有一定的順序。接着,我讓學生試着看板書描述變色龍的外形,他們的回答非常流利。

根據學生對變色龍名字的好奇心,我又引導學生通讀文章的第14小節,讓學生了解變色龍能根據周圍的環境情況變色的特點。學生對這個內容的學習都頗感興趣,饒有興趣地進行了補充,如把變色龍放在楓葉上,變色龍會變成——,把變色龍放在枯草叢中,變色龍會變成——

在學習變色龍的捕食特點時,文中描寫變色龍眼睛的詞句,很好地體現了語文課的特點,“它的每隻眼睛都能單獨轉來轉去,分別觀望四面八方的東西。當它的兩隻眼睛同時注視前方時,就會產生一種立體感……”在教學這兩句時,我先讓學生讀文後説説變色龍眼睛的獨特之處,學生都能回答出來,但我沒有侷限於此,而是讓學生再次讀文,揣摩語句,你覺得哪些詞語能很準確地反映出它的這個特點呢?學生很快就有了答案:“單獨、分別”。因為在所有的脊椎動物中。只有變色龍的眼睛獨一無二,而且兩隻眼睛能分別觀望。我適時進行總結:當我們準確地使用詞語,就能準確反映事物,把自己的意思準確地表達出來。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教學3

激發起學生的感恩之火

——《師恩難忘》一課文質兼美、情感至深。記敍了作家劉紹棠童年時代的啟蒙老師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生動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並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滲透做人的道理。從而培養了作者對文學的熱愛,引導他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文章內容雖然簡單,且只舉了一個故事的例子,但是字裏行間透出的是老師的智慧、老師對學生的負責與關心以及作者對田老師的喜愛、敬佩和感激之情。如何讓學生理解“作者為何難忘師恩”這個問題並激發起學生的感恩之火呢?

教學中,我緊扣關鍵詞語“娓娓動聽”、“身臨其境”、“引人入勝”等想象田老師把古詩改編成動人的故事來講課的經過,引導學生細心體會老師不僅教給了學生知識,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還不忘教導學生做人……使學生深入體會到老師的“恩”和對學生的愛。然後,在這樣的感情基礎上,帶着學生感受作者對老師的喜愛、敬佩和感激之情,理解感悟文中重點句子——“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裏,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抓句子和抓詞語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教學中,我抓住文中的一個重點句:“我在田老師那裏學習了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着我。”這個唯美的句子是一個比喻句,學生很容易就發現了這點;然後,讓學生通過句子理解田老師對作者影響之大後。學生談了很多,也表現出了對文中田老師的敬佩。這時的學生便與課本產生了共鳴,也就更明白這也是令作者難忘的“恩情”。而最後一小節中“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句,學生本來不明白,我指導學生先理解兩個“樹”的不同意思,再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理解句子的意思,學生從中感受到培養一個人才的不容易,從而對老師的敬佩之情更深了。課後,我抓住第29個教師節即將來臨的契機,讓學生完成一些與“謝師恩”有關的綜合實踐活動,如做一張祝福卡,寫一寫自己的老師等,相信學生從內心迸發的對老師的感恩之心會更讓人感動!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教學4

馬上就要教《裝滿昆蟲的衣袋》一課了,對這一篇課文怎樣教呢,心中有了幾點思考,現將其擇要記錄下來。

昨天,我認真研讀了教材。這篇課文用淺顯的文字描述了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從小就對昆蟲非常着迷的故事,提示了法布爾成長為昆蟲學家的祕密。

應該説,這篇文章從法布爾的身上就反映了前篇課文《滴水穿石的啟示》中“滴水穿石”的精神。是“滴水穿石”精神的最好、最直接的佐證。所以我們在教學時是否可以承接前文,設計一段談話,導入課題,一是引起學生對本文的興趣,二也可以讓學生更深的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

引入課題時,可讓學生研讀課題,看看學生能從課題中得到什麼信息,讀了課題後又產生哪些疑問,這樣讓學生帶頭問題自讀課文,與課文對話,與自己對話,思考在讀課文中你又明白哪些,又產生了哪些問題。你認為課文中有哪些描寫較精彩的段落,找出來再仔細研讀,看看你能從中獲得哪些啟示。這樣在讀中引導學生對課文理解,接下來教師在講讀課文時就輕鬆多了,也能有針對性的解決學生在讀中發現的問題。

本文中的法布爾正是憑着對昆蟲的“痴迷”走進了科學的殿堂,成為著名的昆蟲學家。整篇文章落眼“痴迷”,以小法布爾抓會唱歌的蟲子、放鴨子的故事來生動地講述他從小對昆蟲“痴迷”程度。那麼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們又是否可以從“痴迷”入手,設計一系列問題導讀呢?讓學生圍繞“痴迷”認真研讀課文,從一些關鍵詞語、關鍵句子中感悟、體會出大自然對法布爾的誘惑,給法布爾帶來的樂趣,感受法布爾身上的探究精神。

最後,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我們還可以拓展一下課文,讓學生談談你從中收到哪些啟發,還有這樣的事例嗎?能開個“故事會”嗎?等等。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教學5

這是一篇演講稿。説句心裏話,從開始準備的那一刻起,我就對教學內容產生了許多的困惑,除了讀後就可以知道的“四問”外,還需要我教給學生什麼?教學內容的構建問題再一次橫在了我的面前,以至於開始上這一課的時候,我還是惴惴不安,當一位教師面對着一篇文章時不知如何下手時這種感受就會非常強烈。我特意在網上查了一下這種文學樣式,它具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講為主,二是演為輔,由於我們面對的是文字信息,講的內容和形式自然是關注的重點。既然是演講,必然有一個鮮明的主題——“每天四問”,這在第一節中就被開門見山,這給了我一個啟發,讓我沿着這個思路,和學生一起理清這篇文章的敍述順序:提出主題——具體闡述——總結全文。這是理解內容的過程,也是學生感受演講形式的過程。

但是整堂課下來,還有許多的不足,那就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對陶行知的瞭解還侷限於一個乾癟的文字羅列層面,沒有更為生動和貼近的東西,陶校長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作這樣的演講,自然有它的時代的影子,而這我遠遠沒有涉及。

2.對典型文本的遣詞形式沒有關注。演講應該用的是口頭語言,沒有抓住有代表性的地方讓學生與書面語言進行比較,這實是一種失誤。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教學6

教學目的

讀背詞《西江月》

教學步驟

一、介紹辛棄疾。

南宋著名愛國詞人,歷來同蘇軾並稱。

二、整體感知

1.生自由讀。

2.獨立思考詞的意思。

三、師生討論,理解詞句的意思。

西江月:詞牌名。

黃沙道:即黃沙嶺,地名。在江西上饒西南。

“七八個星”二句:這兩句是倒裝句,意思是,天外有七八個星,山前落了兩三點雨。

社:社祠,就是土地廟。“見”通“現”。

四、想象詞中描繪的畫面,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在靜穆的夜色裏,作者一邊趕路,一邊悠閒地欣賞着美妙的自然景色。徐徐清風中,傳來了蟬的鳴聲,還傳來了稻花的香味和青蛙的叫聲。

一會兒,天空陰雲聚合,近處的星星已被雲彩遮沒。只有遠處的天邊還剩幾顆稀疏的星星,暴雨即將來臨。作者緊走幾步,經過小溪的橋頭,便出現了他熟悉的茅屋小店。

五、體會詞中表達的感情。

全詞描寫的是黃沙嶺的夜景,通過美麗的自然風光描繪,表現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六、比賽背誦。

七、抄寫這首詞。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教學7

知識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瞭解AABB和ABAB的疊詞的特點,積累這兩類詞語。

3、學會5個生字,綠線中的3個生字只識不寫。掌握多音字“濟”,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能力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能給課文分段,並歸納段落大意。

2、藉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課文的意境美,體會嫦娥的品質。

 情感目標:

學習嫦娥心地善良、為民造福的品質。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感受課文的意境美。

媒體設計:

課文錄音、投影片

教學時間:

三教時

第一教時

 知識目標:

學習生字詞語。指導學生讀通讀順課文。

能力目標: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能給課文分段,並歸納段落大意。

一、賞“月”吟詩,引入新課。

投影富於色彩感的《月之圖》。

在中秋的夜晚,看着一輪圓圓的月亮從水面升起,作為一個受過中華傳統文化薰陶的中國人,心中此時會不由冒出許多的詩句來,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比如……(讓生去補)

在四年級,我們還學過一首蘇軾在中秋之夜寫的詞……

引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師:是啊,在月圓的中秋之夜,天各一方的人們多麼盼望能和自己的親人相聚在一起。這是一個多麼温馨而甜蜜的時刻啊。記得小時候,一到中秋的晚上,我常常倚在奶奶的懷裏看月亮,看吳剛伐桂,看玉兔搗藥,聽奶奶講嫦娥奔月的故事。

學生齊讀課題,解題:奔,奔向。

“奔”是個多音字。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任務:

(1)讀要過關(正確地讀,流利地讀)

(2)自學好生字新詞(會讀、會寫、理解),常規:比較組詞、課後描紅。

2、自學情況交流。

(1)認讀生字詞。

遠古崑崙山后羿逢蒙嫦娥

敬重*詐貪婪接濟寶劍時值中秋迫不及待

威逼翻箱倒櫃灑滿銀輝焦急樹影婆娑企盼

(2)指名開火車朗讀課文,不足處及時指導練習。

(3)討論課文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歸為一段。

討論交流後總結。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講后羿為民除害,射掉九個太陽。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講嫦娥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藥,飛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講人們想念嫦娥,企盼團圓。

再讓學生試着用簡練的語言給三段分別列一個小標題,交流後板書: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想念嫦娥。

(4)看詞語串講課文。

師:列小標題,我們是把課文讀短了,這是本領;讀完課文,頭腦中留下了印象,這時能用自己的語言將頭腦的印象生動地講出來,這也是本領。這節課先來個簡單的,請你用上黑板上的詞語將這個故事講出來。試試吧。

同桌共練→指名講述

 三、佈置作業

1、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弟弟妹妹聽;

2、採記“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有關中秋、月亮的傳説。

3、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教時

 知識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能力目標:

精讀課文,感受課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為民造福的品質。

情感目標:

學習嫦娥心地善良、為民造福的品質。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教學過程:

一、從圖引入

1、今天我們繼續讀美麗的民間故事——(讀題)《嫦娥奔月》。提起“嫦娥奔月”,我們頭腦裏就會出現一幅畫。什麼樣的畫?

2、(課件出示)看,引説:藍藍的——天,圓圓的——月,衣帶飄飄的——嫦娥。感覺怎樣?(美)

3、課文中有一段話具體描寫了嫦娥奔月的這幅畫面,能找到嗎?

4、讀一讀。讀文字有什麼感覺?(同樣“美”,板書)(激發)嚮往美的同學一定爭着讀;心中擁有美的同學一定渴望讀)

5、老師也想讀:(老師讀,不同,我們來對照讀一下,到底有什麼差別。)

飄飄悠悠——飄悠(更輕更柔、有一種飄蕩的美感)

碧藍碧藍——碧藍(喜愛的情感在裏面)

二、揣摩人心

1、這段文字抽出來讀我們感覺很美,現在請同學們將這段文字送回文章裏去,把課文整體讀一讀,留意一下,當你再一次讀到這段文字時,你還認為嫦娥奔月僅是畫面的美嗎?

2、學生輕聲讀課文。

3、人更美:心地的善良。能具體説説嗎?先默讀,把一些支持你想法的語句用線畫下來。

學生讀畫後:同學們一定把自己的認識化為了智慧的波浪線了,我們來交流。

先從總體上把握。體會在兩點上:一是接濟貧苦的鄉親們。二是不讓壞人逢蒙害人,不顧一切吞下仙藥。

(1)什麼是“接濟”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樣接濟貧苦的鄉親們的嗎?

例:村東的王二家沒米下炊了,孩子們圍鍋台餓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

村西的李三家又添了一口,孩子是生了,卻一塊布來包裹,嫦娥知道了,就立即……

這種給以物質上的具體援助,就叫——“接濟”,像這樣事例説也説不完,所以鄉親們都——十分喜歡她。

(2)第二件事情是關鍵,這件事是因一個人而生,那個人就是——逢蒙。那是一個*詐貪婪的小人。“*詐”(虛偽騙人)體現在哪兒?“貪婪”呢?(“把仙藥交出來!”)面對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麼做的?讀。

“周旋”,什麼叫“周旋”呢?這樣,我們來演一演,我來演那個*詐貪婪的逢蒙,誰來演嫦娥?

逢蒙:快把仙藥交出來?

嫦娥:仙藥?什麼仙藥?

逢蒙:別裝蒜了,你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得到的,那天,你丈夫把藥交給了你,是你藏起來了,説,藏在那兒了?

嫦娥:你一定聽錯了,那天是他採的草藥賣了錢當我藏起來的。逢蒙兄弟,你缺錢嗎?我送你一些。你先坐下,喝口水,我來給你拿。

逢蒙:哼,別跟來這一套,我不會聽錯的。(接着翻箱倒櫃搜起來)

與扮演嫦娥者交流:你為什麼要與逢蒙周旋呢?(照應課文中的“心想”)當週旋失敗後,你又為何一口吞下仙藥?(進一步強化“心想”)

多善良的嫦娥啊,誰來將第5自然段來讀一篇,再現那個驚心動魄的場面。

4、(接着學生),嫦娥吃了仙藥,突然身體就變輕了,飄飄悠悠飛了起來……(讀那段文字)

5、現在我們感覺這段文字美,是不是又多了一個理由,那是——因為嫦娥的心美。

6、嫦娥的心是美的,但嫦娥此刻的內心你能體會到嗎?你願意成為的嫦娥的知音嗎?請你用一個詞語描述嫦娥此刻的心情。

(1)欣慰——可以讓鄉親們少受到傷害,救了鄉親

(2)遺憾——不能再為鄉親們排憂解難了

(3)留戀、不捨——留戀人間的生活,這人間有他的丈夫,那位勇猛無比的后羿。

7、如果當嫦娥身體輕起來,飛出了自己精心收拾的那個温馨的家,飛離了自己曾經與鄉親生活過的村莊,越飛越高,心中湧起的最強烈的情感應當是什麼?這幅圖有個細節是不是改一改更適當呢?(出示修改後的圖)——我們是不是也把這段文字改一改。(淚眼朦朧,不時迴轉頭來遙望大地。)

三、昇華情感

1、嫦娥深愛她的丈夫,她的丈夫呢?你從課文裏哪些細節得知的?讀7小節,我不想聽你説,我想聽你讀。(放音樂)

2、、后羿對嫦娥的情感,也是天地可鑑。“嫦娥!嫦娥!”這是課文中后羿唯一對嫦娥説的話,其實,后羿的心中有多少話要對嫦娥説啊。但萬語千言,一切均濃縮在這連聲的呼喚聲中,全體男生讀。

3、同學們,嫦娥奔月就意味她與丈夫……意味她美滿的家庭將……意味鄉親們再不能……現在再讀這段話(第六小節),你的心情怎樣?(交流後)讓我們帶着對嫦娥的敬意,帶着美好事物破裂帶給我們的無奈、傷痛再來讀這段話吧。

4、因為這樣的美好情感,也就產生一個美好的節日,那就是——讀最後一小節。

四、引疑探究

其實,《嫦娥奔月》有許多版本,李商隱曾經寫過一首詩,其中有兩句是這樣的:“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指名學生講偷藥的故事。

討論:你喜歡哪個故事?為什麼?(純潔的月亮,純潔的嫦娥——美)

師:我也喜歡,但課文的故事裏,我也發現了問題(指導自相矛盾處),我曾經跟大家講過,編故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自圓其説,怎樣才能把這個故事編得更完美呢,這個任務交給同學們課後完成。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教學8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詢問年的體裁特點,把握課文結構,瞭解課文內容。

2、通過閲讀,進一步體會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同時理解作者“崛起於城中同步,希望於困頓同在”這句話的含義。

3、學習本文大量運用列數字、作比較等説明事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查找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延伸導入

1、學完《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你感受了什麼?

2、揭示課題,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着變化,我們一起走進《中國一日》,確實感受一下。

二、閲讀感悟

1、瞭解新聞的體裁結構。

2、默讀課文。

出示閲讀提示:

A、認真閲讀課文;

B、想一想,作者從哪幾方面寫了“中國一日”?

C、在你不理解或不知道的地方做下記號。

D、讀完後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交流。

3、交流閲讀提示B。(從中國的消費、市場、住宅、交通運輸、人口、國內生產總值等方面)

4、小組選擇一個內容,以畫圖表的方式把具體的數字呈現出來。提供學習資料:瑞典人口總數880萬,芬蘭人口總數524900,挪威人口總數462萬。澳大利亞人口總數1900多萬。

5、各小組把列好的表格展示並解説。

6、討論:中國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板書:改革開放)

7、拓展:在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是否可以安枕無憂了呢?出示網上調查資料

20xx年世界人均GDP排行榜

1. 盧森堡43,940

2. 挪威43,350 5. 香港36,800

3. 瑞士39,880 6. 日本34,510 8. 加拿大31,300

4. 美國37,610 7. 丹麥33,750 9. 冰島30,810 98. 中國1,700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教學9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口語交際。

教學重點:善於表達,説話有順序,條理清楚,有重點。

教學過程:

一、回憶綜合性學習開展的活動情況。讓學生代表彙報活動情況,引發學生交流的慾望。

二、閲讀17頁口語交際內容提示,説説你通過閲讀明白了什麼?想一想你喜歡選擇什麼內容來和同學交流?

三、按同學選擇內容分為三個組找好位置,並確定好交流方法。

四、指導辯論方法和技巧。幫助學生確定好辯論雙方的角色,幫助明白各自的任務。

五、學生開展口語交際活動,要求説話有順序,條理清楚,有重點。教師適當進行點撥。對辯論小組評選出最佳辯手和獲勝方。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習作。

教學過程:

一、閲讀習作要求,讓每一個學生弄明白本次習作的要求。

二、確定自己寫作的內容範圍。

三、帶領學生再次重温學過的課文,體會故事怎樣才能表達清楚,怎樣才能吸引讀者,強調真實,有重點,有條理,精彩的地方要善於描寫,寫出自己真實的情感。採訪筆記要注意格式,注意語言的真實,要寫出自己的心得。記一次辯論,要寫清楚辯論的經過,精彩的地方寫具體,寫出辯論雙方的語言、神態、動作等,自己參加過的同學要寫出自己在辯論時的表現,心理活動等。還應該寫出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四、學生交流選材、寫作內容等。

五、學生自己動筆形成初稿,教師隨機指點,個別輔導。

六、學生交流閲讀習作,相互提出鼓勵、幫助和修改意見。

七、講評範文。

八、學生再次修改,謄寫。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教學10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大雁塔小學地處著名的古蹟大雁塔西側,毗鄰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創辦於1960年。整個校園精心設計規劃,形成了一個綠化、美化、淨化、文化的優雅育人環境。學校現有48個教學班,教工135名,學生3000多名。學校於1978年分別經省、市、區政府批准定為省、市、區三級重點小學和對外開放學校。1991年被確定為國家教育科研八五電化教育實驗學校。1998年分別被國家教育部和陝西省教委確定為首批全國現代化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陝西省現代化技術實驗學校。學校多次獲得多種省、市、區級的先進、優秀等稱號。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的意圖在於擴大學生的閲讀量,引導學生在閲讀實踐中鞏固精讀的方法。文章從四個方面介紹了紅樹林:遠觀紅樹林,近賞紅樹林,紅樹林的繁殖,紅樹林的精神。文章語言優美生動,堪稱寫景佳作,所以在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多積累。

教學建議

1.在語言文字方面,教師在教學時,要幫助、引導學生多積累。

2.遠觀和近賞紅樹林部分,在朗讀時側重點有所不同,教師在朗讀時可作適當的引導和示範,當學生出現不同的感悟方式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3.課後可安排一篇習作,寫一種你瞭解的植物,有對這種植物的介紹,並進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從而歌頌身邊具有這種精神的勞動者。

教學目標:

1.認識並正確、規範地書寫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紅樹林被稱為奇觀的原因,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課文內容,進而形成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培養民自豪感。

5.體會紅樹林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

1.瞭解紅樹林的壯觀、美麗、奇特,體會紅樹林對大自然不求索取,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

2.能繼續獨立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課文內容,形成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3.在閲讀實踐中鞏固精讀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和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巧設情境,激趣導入。

1.有這樣的一個人,他熱愛森林,長白山的茫茫林海,給他留下了許多綠色的夢,但令他從沒想到的是:在大海里也有着夢幻般的森林。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他,走進他為之陶醉和震撼的海底奇觀紅樹林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認為紅樹林是什麼樣子的?

(鼓勵學生大膽地想象,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然後交流課前查閲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地輕聲讀課文,可以同桌合作,可以小組合作,注意生字的讀音,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

2.紅樹林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默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紅樹林的?試着寫出課文的提綱。

4.根據課文內容,把文章分成三大部分。

三、精讀課文,感悟理解

1.在作者的心目中,紅樹林是一個海上的世外桃源,是神話裏龍宮的大花園,那麼,你喜歡海南島的紅樹林嗎?為什麼?

2.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3.學生自讀自悟做批註。

(這是一個自我學習、自我體悟的過程,學生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註,談理解,為下文的合作交流做一個鋪墊。)

4.合作交流學習。

(1)説説自己喜歡紅樹林的原因。

(2)文章的哪個部分或者哪個自然段使你有着這樣的感受?抓住重點的句段,精讀理解。

(出示金鑰匙:有些文章,我們閲讀時不必通篇細讀。在瀏覽之後,可以選擇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感興趣的段落,用學過的方法精讀。)

遠觀紅樹林:漲潮時,紅樹林在海水中動態的美;退潮時,紅樹林的芳馨和婀娜、絢麗多姿。

近賞紅樹林:世外桃園。縱橫交錯、盤根錯節、幽靜神奇。

紅樹林的繁殖:胎生的特點,飄落於地,紮根於土。簡單而令人讚歎。

紅樹林的精神:首尾照應。理解為什麼把紅樹林比作具有奉獻精神的海岸衞士。

(對大自然不求索取,但卻默默地奉獻,造福於人類。)點題昇華。

(3)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應該怎樣讀?

練習朗讀。側重點有所不同:

①遠觀部分重點要突出這一海上奇觀的雄偉、壯麗,朗讀時適合用高昂的語調來表現。

②近賞部分重點突出這一世外桃源的幽靜、神祕,朗讀時適合用舒緩的語調來表現。

③教師相機指導,學生出現不同的感悟方式時,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感受。

5.全班交流。

四、總結全文

1.學完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麼?

2.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作者被海南島瓊山的紅樹林深深吸引,在讚美這一奇觀的同時,更要讚美的是紅樹林的精神,從而進一步讚美具有紅樹林精神的人,這就是借物喻人的寫法。

五、佈置作業

學習作者的寫法,觀察一種你瞭解的植物,由對這種植物的介紹,進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從而歌頌身邊具有這種精神的勞動者。

課後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的意圖在於擴大學生的閲讀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鞏固精讀的方法。所以,在具體學習文章內容時,根據金鑰匙的提示(有些文章,不必通篇細讀,可以選擇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用學過的方法精讀。)我嘗試把精讀和略讀相結合,教學的前半段,側重於略讀點撥,後半段側重於精讀指導,目標明確又各有側重。精讀、略讀都是閲讀的基本方法,精讀是略讀的基礎,略讀是精讀的補充。小學閲讀教學應以精讀訓練為主,但也不是把培養閲讀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託在精讀上。只有精讀與略讀互相融合,綜合運用,才能提高學生學生的閲讀能力,在課堂,要引導孩子有目的的略讀,有創意的精讀。對於略讀,我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在學習本課時,學生繼續用《雅魯藏布大峽谷》中學到的列提綱的方法梳理文章內容,整體感知課文。對於精讀,我主要教給孩子讀書的基本方法:有滋有味地讀,抓住關鍵詞語讀,在讀中感悟理解。學生還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交流探究,共同進步,課堂氣氛寬鬆平和,學得有聲有色。

總評:

在本單元的三篇主題課文中,《紅樹林》是一篇略讀文章。略讀課文作為閲讀教學的載體之一,它在一個教學單元中的定位、目標以及閲讀方法等,是有別於精讀課文的。王老師在本課教學中力求體現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

1.在教學目標確定上,重在從閲讀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根據課標的精神,略讀課文旨在通過閲讀,快速捕捉信息,粗知文本大意,至於文字的訓練,文章的結構、語言修辭等有關知識性方面的,則不是它所要特別關注的,不必作繁鎖的講解和精細的語言文字訓練。本課教學,着重在讓學生從課文中捕捉三類信息:一是課文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紅樹林的?二是所描繪的每一方面都有着怎樣的特點?三是作者由紅樹林聯想到了什麼?

2.在教學策略運用上,重在自讀為主,略而不簡。略讀課文,必須抓住主要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自讀自悟、重點探究以及拓展延伸,做到自讀為主,略而不簡,教略學豐。本課教學,一是注意引導學生憑藉課後兩個問題,自讀自悟。以學生為主,以自讀自悟、合作學習為主,突出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切實讓學生自讀自悟;二是注意引導學生憑藉金鑰匙,精略交互。略讀與精讀雖然各不相同,各有側重,但是隻是相對而言的,精讀精到什麼程度,略讀略到什麼程度,並沒有絕對的明確的界限。他們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配合使用,都是閲讀策略、閲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構成要素。因此,本課教學注意引導學生憑藉金鑰匙,在自讀自悟、粗知大意、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進行,精讀略讀交互進行,相互配合,努力促進學生閲讀策略和閲讀能力的形成和發展。三是注意引導學生憑藉金鑰匙,內引外連。略讀課文的教學,還要注意以一篇帶多篇,以一點帶一片,注意以教材為拓展點,內引外連,進行語文課外拓展性學習與綜合性實踐。本課教學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課後安排的一篇習作,從課內向課外拓展,努力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3.在學法的指導上,根據本組內容和本課金鑰匙,本課教學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訓練,培養學習能力與學習習慣。主要突出二項:①繼續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文章內容,進而形成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②培養學生邊讀邊想、作點批註的習慣。把最使你感動的地方畫下來,也可以在書旁簡單寫一寫自己的感想。這個要求放在金鑰匙中提出,目的不是寫讀書筆記,而是培養學生邊讀邊想、作點批註的習慣。本課設計注意在自學前提出要求,自學後組織交流,目的在於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除此之外,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在教學時還要體現出人文關懷,文以載道,學生在閲讀的同時,不僅是知識的獲得,更是人生的智慧的提升,是精神的體悟,是生命的湧動和成長。而這一點,也正是本課上竭力在做的。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教學11

本班學生共42人,男生23人,女生19人。學生都是附近農村的,父母雖然都在身邊,但是農村基礎教育薄弱,幾乎沒有家庭輔導。 通過與學生接觸,以及平時學生上課的表現與作業情況的觀察,發現此班學生學習習慣一般,特別優異的學生很少,有一小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不好。

《樓蘭之死》是北師大九冊三單元的一篇拓展閲讀課文。《樓蘭之死》是一篇飽含着強烈情感的説明文,作者通過描述樓蘭古城被沙漠吞噬,以及塔克拉瑪干由綠洲變成沙漠的觸目驚心的史實。這篇課文可與《中國一日》這則新聞進行對比教學。比如:這兩篇都是説明文,都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等説明方法,但在表述的過程中又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因此,將這兩篇文章進行對比閲讀,會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收穫。

知識與技能:通過閲讀,使學生了解引用、舉例、詮釋等説明事物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生態植被被破壞的嚴重性,從而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緊迫感。

1、 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生態植被被破壞的嚴重性,從而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緊迫感。

2、 通過閲讀,使學生了解引用、舉例、詮釋等説明事物的方法。

一、導入新課:讀題目,引導質疑。

1、師朗誦《從軍行》。解釋詩意。

2、板書樓蘭,在地圖上指出它的位置。

3、引導學生想象樓蘭的樣子。

4、補充課題《樓蘭之死》

5、質疑課題,板書有代表性的問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自學文中字詞;思考剛才大家提出的問題。

2、全班交流。

三、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預設統領全文的問題:樓蘭前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樓蘭死了的原因是什麼?

文中關鍵的詞:碧波盪漾 廢墟

預設師生雙邊活動:

1、讀課文,想一想:樓蘭前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2、交流回答,讀出相關的句子。相機板書 繁榮消亡

3、默讀課文2-5自然段,思考:樓蘭為什麼死了?小組交流樓蘭死了真正的原因。(樓蘭和羅布泊靠近大沙漠;地表的植被被破壞;人對植被的破壞加速了沙化的進程。)

4、作者是用什麼方法來向我們介紹的?

5、全班歸納。結合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詮釋、舉例、列數字)

6、樓蘭死了,留給人們的是什麼?我們身邊也有類似的事發生。列舉身邊見到的環境惡化的例子。

7、小結:回想着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的古城,再看看今天人們依然在肆無忌憚的破壞着我們的生存環境。引讀課文最後一自然段,加強語氣:如果不讓悲劇重演的話,我們應該怎樣做?討論交流。

四、閲讀欣賞

反覆朗讀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詮釋、舉例、列數字、具體事例。)

五、拓展練習:蒐集有關自然環境的資料,準備辦一期手抄報。

六、課堂小結:

回想着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的古城,再看看今天人們依然在肆無忌憚的破壞着我們的生存環境。引讀課文最後一自然段,加強語氣:如果不讓悲劇重演的話,我們應該怎樣做?討論交流。

七、作業:

將練筆的頻率加強,不侷限於每日的日記練筆。)

四、研讀課文,領悟人物形象

1、師:書讀至此,我相信,有一位人物形象肯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説出他的名字。

指名同學上台板書。

2、你眼中的船長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語句看出來的?請用~~線劃記→指名用詞語板書船長的特點。

3、朗讀彙報,反覆品讀,領悟人物形象。

根據學生板書,隨機彙報。

(1)果斷(捨己為人)(關心婦女)......

對全船人員下達命令:乘客先走,船員斷後;乘客中的婦女先走,其他乘客隨後;決定救出60個人,忘記了他自己。

在危難時刻,船長首先想到的是乘客,是弱者,是他人。

(2)沉着、鎮定、精明、指揮有方。

船長和機械師、大副的對話,並對大副下了開槍的命令,可分角色朗讀的方式,體味語句的簡潔。

(3)威嚴、有人情味(關心孩子)

船長直至船沉入海里,始終沒有離開船長的崗位,沉船之前,還特意指示救出年幼的見習水手克萊芒。

對比反覆品讀、評讀。

(反思:本環節隨機性很強,教師應特別注重課堂的生成性。

在第二次課中,教師在這方面做得挺好,真正地落實了關注學生。比如:學法默讀的肯定;糾正學生的誤導:哈爾威船長的死是應該的......這兒不再詳談)

五、探究質疑,深化認識,實話實説,昇華情感

1、船長用槍威脅爭先恐後逃生的人,他這樣做對嗎?

學生競相辯論。

課件播放影片片斷:人羣一片混亂;持槍喝令;威嚴指揮......

(再次感受特定情境中人物的特殊言行)

2、師:還記得,幾年前與朋友一起看《泰坦尼克號》(略談情節),當影片結束時,我已經熱淚盈眶了,我至今也忘不了,女主人公深埋在皺紋裏的那雙含淚的眼睛和她那段飽含哀怨的訴説:鐵達尼號沉沒時,有1500人落海,附近有20艘救生艇,只有一艘回頭,6人獲救,1500人才活了6個,後來,救生艇上的700個人只有等待,等死,等着活命,等着寬恕,可是永遠也等不到......(可播放課件有關畫面)。

今天,諾曼底號遇難了,船長哈威爾先生在指揮着眾人脱險後,自己隨船犧牲了,你有什麼想説的?

3、實話實説,任選一種身分,想像説話。

你就是生還者之一,你想對船長説:......

你就是船長,當你隨着船兒慢慢下沉,你想説:......

你就是這艘在英倫海峽上堪稱最漂亮的輪船諾曼底號,當你身受創傷,目睹遇難的這一幕,你想説:......

六、總結課堂,完善板書

捨己為人威嚴

大義凜然果斷

忠於職守......

師:我們敬愛的哈爾威船長用自己捨己救人、忠於職守的偉大人格魅力為我們樹起了一座雄偉的豐碑!讓我們將無窮的敬意化為美妙的旋律,獻給他!

(《鐵達尼號》音樂響起)

(反思:文章,是展示作者的思想,展示作者的存在的舞台。因為有了閲讀,才可以讓我們走進作者的心靈。透過閲讀,進而來閲讀人生,閲讀生活,閲讀快樂。對於類似於《諾曼底號遇難記》這種文字美、精神更美的文學精品,我想,語文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是一種體驗。所以,我確定了研讀這篇課文的重點是:感受哈爾威船長這個形象,我猜想,編者的意圖也不過如此。我們都知道,在烽火連天的戰爭歲月,容易產生金戈鐵馬、氣吞萬里的熱血男兒,而現在的和平年代同樣有生與死的考驗,同樣可以產生光照日月的英雄。但是,説容易,做卻真的很難。試想,當我們面臨生死抉擇時,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像哈爾威船長一樣鎮定自若地指揮他人脱險而置自己生死於度外呢?我不敢肯定自己能,所以,我也沒理由通過四十分鐘的這一堂語文課,就硬逼着孩子們全部將思想化為行動。我定位的教學目標中情感滲透點和德育滲透點是:感受船長人性的美,為他的人性美而感動。本來,拓展環節,我還想把學生的視角引到和平年代的搶險救災(如非典時期的白衣戰士;衡陽11*3事件中在烈火中永生的消防戰士,等)還有勇鬥邪惡等。讓孩子們在感受英雄羣像的同時,震撼心靈,引起自己的思想二因子:高尚與渺小在震撼後進行對話......但時間沒來得及。我不知道我定位的目標對不對。

曾記得張豔春老師推薦給我一句話:有文化才有底藴,有底藴才有底氣,有底氣才有靈氣。作為語文教師,我感受更深。目前靈氣不足的我是因為缺乏一種底氣,底氣不足的根本原因在於還須大力增加底藴,用什麼來充實?只有靠平時的不斷學習不斷充電了。慶幸的是,在學習氣氛濃厚的白鶴小學,我不會讓自己倦怠。)

(反思:下面是有效作業設計的嘗試。)

七、課件出示作業

1、愛讀書的你,提前閲讀第22課《豐碑》吧,課文將讓你的心懷再次湧動無窮的敬意......

2、愛説故事的你,回家後把《諾曼底遇難記》這個感人的故事講給家人聽吧......

3、愛寫作的你,此時的心兒一定很不平靜吧,拿筆寫下你想説的吧......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教學15

教學目標 :

1.從田忌兩次賽馬轉敗為勝的事情中,使學生懂得遇事要細緻觀察,認真思考,採取適當的方法才能取勝,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2.體會孫臏足智多謀,學習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

3.默讀課文,理清課文條理,給課文分段,概括各段段意。

4.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兩次賽馬時雙方三匹馬出場順序的不同,體會孫臏足智多謀,學習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默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二)理清課文條理,分段並概括段意。

(三)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教學重點

(一)瞭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二)理清課文條理,分段並概括段意。

三、教學過程

(一)介紹背景,導入 新課。

戰國時期,齊國的貴族喜歡賽馬。賽馬前,每個人根據自己的馬奔跑的速度,把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時,這三等馬各賽一場,誰的馬贏的次數多,誰就獲勝。《田忌賽馬》一課講的就是田忌參加賽馬的事。這場賽事如何呢?請同學們藉助字典朗讀課文,並畫出不理解的字詞和句子。

在這一教學環節教師起一個指導作用,學生藉助字典自己完成字詞的學習和課文結構的分析。之後教師要對這一學習內容進行檢查和講評。

(二)檢查預習,掃除課文中的文字障礙。

1.讀熟生字,填寫生字表。

2.辨別字形,讀準字音。

生字諷是後鼻音,可以多讀幾遍反覆體會,一定要讀準。

忌字是上下結構,心字底。上面是己,不是已。

蔑字的下面不要少寫一點。

序字是半包圍結構,廣字作偏旁,裏面的予不能加上一撇,寫成矛。

3.解釋詞語,為理解課文做準備。

譏諷:用含蓄尖刻的語言嘲笑刺激別人。

胸有成竹:畫竹子時心裏已經有了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情之前已經計劃好該怎麼辦。

掃興:(因遭到阻礙或挫折)敗壞了興致。

垂頭喪氣:形容失意或挫折時情緒低沉的樣子。垂頭,耷拉着腦袋。喪氣,意氣頹喪。

挖苦:用尖酸刻薄的話譏笑人。

疑惑:心裏不明白,不相信。

得意洋洋:形容得意時神氣十足的神態,也叫洋洋得意。

誇耀:向別人顯示自己的本領、功勞、地位、勢力等。

目瞪口呆:目瞪,睜大眼睛直盯着不動。形容受驚而愣住的樣子。

輕蔑:看不起,不放在眼裏。

約定:經過商量而確定。

孫臏:戰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著有《孫臏兵法》。

4.結合課文理解詞語。

請同學自由讀一遍課文,在教師的指導下,聯繫上下文,討論理解詞語的意思。

垂頭喪氣一詞是形容失望的神情。在課文中是寫田忌缺乏再賽的信心。

挖苦這個詞是講有的人用尖酸刻薄的話譏笑別人。這個詞在這篇課文中出現是表現了田忌在賽事不利的情況下連好朋友的誠摯幫助都不能正確地理解了。

胸有成竹是比喻做事之前已經有主意了。在課文中説明孫臏經過對主客觀的分析,已有了轉敗為勝的策略和把握。

譏諷的意思是用尖刻的話嘲諷對方的錯誤、缺點和某種作法。本課中講到田忌的馬輸了,齊威王嘲笑田忌。從這裏可以看出齊威王驕傲自滿,這是他的弱點。

輕蔑就是輕視、不放在眼裏的意思。課文中講到齊威王的馬贏了以後盲目樂觀,實際上暴露了他只憑馬力不善於智取。

目瞪口呆説的是眼睛直盯着一處不動,嘴説不出活來的樣子。課文中表現了齊威王看到意料之外的結果之後吃驚而又發愣的樣子,可是他現在覺醒已為時太晚。

這樣分析理解詞語能夠使較難的問題迎刃而解,對理解課文有好處。

5.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感知全文。

學生一邊聽教師朗讀一邊要思考這篇課文講的是什麼內容。

在同學充分發言的基礎上,教師要歸納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田忌賽馬》講的是戰國初期,齊國軍事家孫臏幫助齊國大將田忌在和齊威王賽馬時轉敗為勝的事。

6.理清課文條理,分析課文結構。

課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敍的,根據故事發展的幾個部分可以把課文分成四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講田忌和齊威王賽馬,三場全輸了。

第二段(第3~12自然段)講孫臏看了這次賽馬,認為田忌可以取勝,田忌決定再和齊威王賽一次。

第三段(第13~17自然段)講田忌照孫臏的話去做,第二次賽馬果然贏了齊威王。

第四段(第18自然段)總結了第二次賽馬田忌取勝的原因。

從課文的結構可以看出來,《田忌賽馬》一文是以賽馬為線索,具體記敍了比賽的過程。在結尾處又畫龍點睛地點出了第二次賽馬取勝的原因。

(三)朗讀全文,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做準備。

(四)作業 。

1.抄寫生字、詞。

2.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人物關係。

3.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從田忌兩次賽馬轉敗為勝的事情中,使學生懂得遇事要細緻觀察,認真思考,採取適當的方法才能取勝,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二)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學習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一)從田忌第二次賽馬轉敗為勝的事情中,使學生懂得遇事要細緻觀察,認真思考,採取適當的方法才能取勝,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二)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學習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

三、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學習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瞭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請同學默讀課文,找出課文中講的是誰和誰賽馬?進行了幾次比賽?

學生讀書後回答問題,教師板書。

(課文中講的是田忌和齊威王賽馬,前後進行了兩次比賽。)

(板書:田忌 齊威王 第一次 第二次)

課文怎樣寫賽馬的經過的呢?比賽的結果怎樣呢?我們一起認真地學習這篇課文。

(二)學習第一段

找一位同學朗讀第一段,把學生帶入故事情節中,教師抓住時機進行提問。

田忌為什麼會失敗?垂頭喪氣説明什麼?

(課文中講到比賽時他們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齊威王的馬每個等級都比田忌的馬強,誰強誰弱已經很明顯了。在比賽中又恰好是上等馬對上等馬,中等馬對中等馬,下等馬對下等馬。所以田忌失敗了。垂頭喪氣是低着頭,很失望的樣子。從這個詞可以體會到田忌失敗後情緒頹喪,缺乏信心再戰的心態。)

(板書:齊威王 上 中 下 田忌 上 中 下 敗 勝)

各自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在文中説明什麼?

(各自是各人自己的意思。這個詞説明比賽前各人自己給馬分等級,決定出場順序。)

理解了這一點很重要,這説明馬的出場順序是由自己決定的。如果田忌很好地觀察對方,做一番周密的計劃,可能也不會失敗。你認為田忌有沒有勝利的可能呢?他怎樣做才能賽過齊威王呢?

組織學生討論,充分地發表意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拋開課文設身處地地給田忌出主意想辦法。同時也進行了素質教育,教育學生遇事要多觀察,多思考。

同學們的想法都有道理,今後不論遇到什麼事都要動腦筋,經過認真觀察思考後再做決定,不要再做第二個田忌了。其實,後來田忌也勝了一次,他是怎樣轉敗為勝的呢?我們學習第二段。

(三)學習第二段

請學生小聲讀第二段,畫出三個人物説話時的動作、神態,體會每個人物的精神狀態。

找同學説一説文中三個人的表現。

(孫臏胸有成竹;田忌垂頭喪氣,沒有信心;齊威王得意洋洋,很有把握再取勝。)

孫臏憑什麼説齊威王的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這一問題主要是提示和幫助學生理解孫臏是在觀察賽馬的同時,認真分析,從中找出取勝的可能性。由此突出孫臏善於觀察,認真思考、分析的好習慣和好品質。

(因為孫臏對第一次比賽進行了細緻的觀察,得出的這樣一個結論。)

請同學再讀一讀這一段再看一看齊威王的表現。

(齊威王正洋洋得意地誇耀自己的馬,還譏諷田忌還不服氣?從這裏可以看出齊威王根本就沒有把田忌放在眼裏,表現出非常的驕傲自滿。

還有一處是這樣寫的:齊威王輕蔑地説:那就來吧!從這句話中也可以看出齊威王有勝利的自信,沒有失敗的思想準備。

讓同學們討論分析以上內容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孫臏正是抓住了齊威王驕傲自滿的弱點才決定安排田忌與齊威王再賽一次,使仍沉浸在勝利的喜悦中的齊威王毫無失敗的思想準備。

請同學們分角色朗讀這一段,要讀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第二次戰況如何呢?我們繼續學習第三段。

(四)學習第三段

孫臏是用什麼辦法幫田忌取勝的呢?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前後桌討論一下孫臏採取的戰術。

(孫臏重新安排了馬的出場順序。)

請一位同學在黑板上畫一畫孫臏安排的馬的出場順序,或在投影機上用不同顏色的棋子代表雙方的馬,擺出孫臏安排的馬的出場順序,以加深學生對這一內容的認識和理解。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多請幾位同學用不同的方法演示。教師可選取與課文中講的內容相同的方法進行板書。

(板書:下 上 中 上 中 下)

這樣的出場順序就一定能取勝嗎?經過和結果如何呢?哪位同學來分析一下。

(孫臏這樣安排馬的出場順序説明他非常聰明,有智慧。第一場比賽用的是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結果輸了。第二場用的是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結果贏了。第三場比賽用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結果又贏了。三場比賽兩勝一負,田忌贏了齊威王。)

(板書:勝 敗)

通過這樣的分析,使學生明白孫臏針對彼勝我敗的原因採用了下等馬對上等馬,上等馬對中等馬,中等馬對下等馬的方法,除此之外什麼辦法都對田忌沒用。從而讓學生明白孫臏善於觀察,勤于思考,有着驚人的智慧。為學生理解課文最後一句奠定了基礎。

(五)學習第四段

齊讀最後一句話,然後啟發學生思考。

馬還是原來的馬,第二次比賽田忌為什麼能二比一取勝呢?

指導學生統觀全文討論分析,田忌第一次賽馬失敗的原因是齊威王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而田忌又不懂得調配自己的馬,比賽中採取的方法不當,只注重馬的力量,必然要失敗。孫臏觀察到了齊威王的馬比田忌的馬快不了多少,所以採取了重新排列馬的出場順序並以此幫助田忌以二比一戰勝了齊威王,這次突出了人的智力。經過這樣的討論之後,學生會很自然地明白馬還是原來的馬,只是調換子一下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

這句話中的只就説明什麼?

(説明很簡單,沒有費太多的力氣,結果卻大不一樣。)

教師要補充説明智慧的作用,讓學生明白這樣一個簡單的辦法可不是誰都能想的出來的。

通過田忌第二次與齊威王的馬比賽,你認為孫臏是怎樣的一個人?從田忌賽馬的這件事中你受到了什麼啟示。(發散思維。)

(六)總結板書,歸納中心思想。

田忌和齊威王的賽馬第一次失敗是由於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所以三場比賽田忌都失敗了。孫臏經過觀察和思考認為齊威王的馬比田忌的馬快不了多少。所以採取了新的方法,田忌轉敗為勝。前後兩次比賽的區別就在於鬥力和鬥智。因此可以説,田忌和齊威王的賽馬不是力量的比賽,而是智力的比賽,田忌的勝利是孫臏智慧的勝利。

(板書:鬥力 0 3 鬥智 2 1)

在此分析的基礎上,請同學體會並歸納中心思想。

(這個故事説明了只有細緻觀察,認真思考,把各方面的情況綜合起來加以分析,才能得出科學的方法取得勝利。)

(七)齊讀全文,進一步理解兩次比賽的不同結果。

(八)作業 。

1.完成課後思考、練習題。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附:板書設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2kk4r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