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最後一課蘇教版初二上冊語文教案

最後一課蘇教版初二上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後一課蘇教版初二上冊語文教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最後一課蘇教版初二上冊語文教案

最後一課蘇教版初二上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意思的寫法。利用課文中的情節,不失時機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設想:1、安排三課時。2、教學重點與難點:

韓麥爾先生的服飾、語言、神情、動作,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感情,小弗郎士變化中表現的愛國感情是本文教學的重點。第一人稱寫法的作用,也是本文教學的重點。文章中重要語句含義的分析和文章中的處處照應則是本文的難點,應加啟發與點撥。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歷史背景,作者情況,小説的結構。

教學步驟:

1、教師簡介作品的歷史背景和作者。本文是篇外國短篇小説,作者都德是法國19世紀後半葉傑出小説家,《最後一課》是作者愛國主義短篇小説的代表作之一。本文通過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學生小弗郎士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中的見聞和感受,真實地反映了淪陷區的法國人民慘遭異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以及爭取祖國解放和統一的堅定意志,集中地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它是以普法戰爭法國慘敗、割地賠款這一歷史事件為背景的,以愛國主義為題材的作品,古今中外不勝枚舉。但這篇小説卻別出心裁,既沒有揭露敵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寫法國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選取一所普通小學中最後一堂法語課來反映尖鋭的民族矛盾,把淪陷區人民對祖國的眷念、熱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都傾注在最後一課中。都德(1840~1897),法國著名小説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長篇自傳體小説《小東西》。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以後,都德應徵入伍,後來曾以戰爭生活為題材,創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圍》(收在現行的高中課本中)《最後一課》等。《最後一課》是他的短篇小説代表作。

2、請同學提出本課中的生字、生詞。注字音,釋詞義。鋸踱挾皺督叟攤曠懊隸鑰匙哽賺

應該掌握的詞:宛轉:這裏指鳥聲抑揚動聽。踱來踱去:慢步行走。詫異:覺得十分奇怪。哽住:聲氣阻塞。

3、教師範讀或讓學生朗讀課文。

4、引導學生理清本文脈絡,把握本文結構。依據故事情節的發展,本文可分幾部分?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全文按情節發展,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1至6自然段,寫的是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第二部分,7至23自然段,寫的是小弗郎士上了難忘的最後一節法語課。第三部分24至29自然段,寫韓麥爾先生悲壯地宣告“最後一課”結束。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描寫;教室中異常情景的描寫;韓麥爾的語言、行動、神態的描寫,小弗郎士心理反應和思想感情變化的描寫。

教學步驟

1、讓學生朗讀第一部分,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提問:“我”為什麼想別去上學了,有幾個原因?討論,回答。教師小結:共有兩個原因。一是遲到會受到韓麥爾先生的批評。一是怕老師檢查功課,自己完成得很不好。“況且”,是連詞,進一步説明情況。這兩個原因,促使小弗郎士想逃學。

提問:小弗郎士在上學的路上看到了什麼呢?討論,回答。教師小結:看到的是:天氣温暖而晴朗,畫眉鳥在宛轉地歌唱,鋸木廠後邊的草地上普魯士士兵在操練,還有鎮公所邊的廣告牌前圍滿了人。這裏揭示的是小弗郎士目睹自然景象和社會現象。自然景象是那麼的優美恬靜,對一個頑皮的孩子有着極大的誘惑力;對社會現象,小弗郎士有的是感到有趣但是不理解(普魯士士兵的操練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有的是理解但又令人沮喪(廣告牌──我們的一切壞消息都有是從那裏傳出來的)。這就含蓄地點出了《最後一課》的社會背景,也是小弗郎士思想感情變化的社會環境。

提問:小弗郎士多麼想在晴朗的藍天下,宛轉的畫眉鳥的叫聲中,開心地玩兒,可是他説,“我還能管住自己”。課文中哪些地方表明了他能管住自己?(交流,回答)教師小結:首先,急忙向學校跑去,不再看普魯士士兵的操練,還有,看見許多人在看佈告,他也沒有停步;再有,聽到華希特跟他開玩笑,還是繼續跑,跑得“上氣不接下氣”。

以上就是課文的第一部分。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第1自然段,以獨白式的心理描寫,生動地刻畫了小弗郎士是一個稚氣、貪玩、不愛學習的學生。──他閃過逃學的念頭。第3自然段,寫他在路上看到的景物,但他沒有為之所動,“急忙向學校跑去”。這又突出了他性格的另一面:小弗郎士的意志力,他終於戰勝了逃學的念頭。這些也是小弗郎思想感情變化的基本條件。第4至6自然段,寫小弗郎士經過鎮公所時的心理活動。這裏展示的是他性格的另一側面,即對敵人的恨──一切環消息都是從那裏傳出來的。

這一部分中有兩處是為下文埋下了伏筆,一是小弗郎士心裏想,“又出什麼事了?”一是小弗郎士意識到華希特的話是開玩笑。這都在文章後面得到了呼應,使得文章渾然成為整體。這部分在直接描寫小弗郎士的同時,間接地表現了韓麥爾先生的嚴厲,為下文做了鋪墊。

2、引導學生分析第二部分。

(1)請同學讀第7至10自然段,引導同學進行分析。

提問:跑到學校後,小弗郎士發現有哪些情況不同往常?

教師小結:其一,過去開始上課的時侯,總是“一陣喧鬧”的教室,現在“一切偏安安靜靜的”,“總”,強調的是一貫性,習以為常了,“偏”顯出安靜得異乎尋常。其二,平時嚴厲的老師,今天卻“很温和”。其三,老師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禮服。其四,後排還坐着好些鎮上的人,特別是郝叟老頭還翻開了一本初級讀本。這就是小弗郎士跑到學校後,發現的種種不平常的現象,渲染出一種嚴肅、悲憤的氣氛。通過小弗郎士對教室情景的'感受,渲染了“最後一課”的嚴肅、莊嚴、悲憤的氛圍。這是第一部分的第一層。

(2)請同學讀第11至16自然段,引導同學進行分析。

提問:韓麥爾先生的講話,連用了兩個“最後”,它們的含義各是什麼?表達了韓麥爾什麼樣的心情?交流,回答。

教師小結:第一個“最後”的含義是,韓麥爾先生的教學生涯,由於普魯士軍隊的入侵,將要被迫結束;表達了無比沉痛和憤慨的心情。第二個“最後”的含義是,小弗郎士這些法蘭西的兒童,由於普魯士軍隊的入侵,將不能再學習自己祖國的語言,今天的最後一節法語課,將是多麼重要,多麼寶貴!它深沉,含蓄地表達了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對祖國的語言無比珍視,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無限依戀的感情。這種愛與恨交織着的複雜、深沉、濃烈的感情,通過兩個“最後”,準確地表達了出來。

提問:小弗郎士聽到了這樣的話,思想上有哪些變化?請同學們齊讀第12自然段,要把“萬分難過”、激憤的心情讀出來。

請同學們默讀第13、14自然段。教師小結:當韓麥爾先生宣佈:“今天是你們最後一節法語課”時,小弗郎士聽了如晴天霹靂,震動極大。這“最後一課”本身就是抗議侵略者奴役法國人民的愛國舉動。在這嚴肅、莊重、悲憤的氣氛中,小弗郎士埋藏在心底的愛國情、亡國恨一齊迸發出來。“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之所以獨立成段,是為了突出韓麥爾先生的話在小弗郎士感情上的強烈共鳴與巨大反響。老師的話,使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其思想感情發展的脈絡是惋惜—→後悔—→熱愛—→依戀。他首先感到萬分難過,無限惋惜“再也不能學法語了”;為過去“曠了課去找鳥窩,到薩爾河去溜冰”而悔恨;對祖國語言、祖國曆史的強烈的愛,“語法啦、歷史啦……捨不得跟它們分手了”;對老師──韓麥爾先生的深深依戀,“我忘了他給我的懲罰”,這都是因愛國主義激情而起的變化。

請一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第15、16兩自然段。

提問:為什麼説:韓麥爾先生是個可憐的人?教師小結:韓麥爾先生身為法蘭西人,但卻不能教法語,他辛勤工作了四十年,由於普魯士的入侵,被無辜地趕下講台,不能再教祖國的語言。這實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韓麥爾先生身着莊重的禮服來告別講台,既表現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也強烈地刺激與調動了小弗郎士的愛國主義激情。小弗郎士對韓麥爾表示了深切的敬、愛,豈只是對老師的敬愛,裏面更包含了共同遭遇互相同情等複雜的感情。是以愛國主義感情為基礎的。這是第二部分的第二層。

(3)引導學生分析第三層。

①請同學們默讀第17自然段。教師講解:當輪到小弗郎士背書時,他願意付出任何代價來聲音宏亮、口齒清楚地背下來,可當時,開頭幾個字他就“弄糊塗了”,他“心裏很難受,頭也不敢抬起來”。這時他想的不再是害怕老師的“訓斥”,而是有了一種負疚感,一種羞恥感。

②請一名同學讀第18、19兩自然段,引導同學進行分析。

提問:怎樣理解韓麥爾説的“總要把學習推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討論、交流。教師小結:明天總是有的,“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拖到明日的結果是連自己祖國的語言都不會説,不會寫,而且由於普魯士軍隊的入侵,將失去了學習自己祖國的語言的權利與自由。這當然是最大不幸,這裏表現了韓麥爾先生十分沉痛的心情。

提問:第18自然段中有兩處使用了單引號,其中一處還在單引號中用了省略號,體會一下引號裏的內容和標點符號的作用。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第一處的單引號裏的內容是模擬像小弗郎士這樣的阿爾薩斯人的想法、説法和做法。第二處的單引號裏的內容是模擬普魯士入侵者的口吻,用來説明、強調上述想法、做法所產生的後果,是遭到入侵者的侮辱,他們還能説出許多類似的話來,韓麥爾先生不願想下去了,更不願意説下去了,所以用了省略號,那沉痛的心情,都凝聚在這省略號中。

提問:課文第19自然段又有一處用了省略號,它的作用是什麼?交流、討論。教師小結:韓麥爾先生責備自己過去也沒有盡到責任,説到這裏感到十分的內疚與痛心,特別是已經無法補救這些過失的時侯,他就更感到痛苦,一時説不下去了,所以用了省略號。這省略號中包涵了韓麥爾先生的深刻的自責,也表現了韓麥爾先生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責任感。

提問:小弗郎士不能背出書來,韓麥爾先生的態度與語言表現了什麼感情?討論、交流。教師小結:韓麥爾先生是一貫以嚴格與嚴厲著稱的老師。現在,當小弗郎士背不出書來時,他沒有嚴厲的批評,而是真摯、沉痛地總結了以往的教訓:

首先,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這是對小弗郎士的教育,也是對阿爾薩斯人直率的批評。還有,你們的爹媽對你們的學習不夠關心。──這是對家長的善意的指責。這兩點都體現了韓麥爾先生的民族責任感,也體現了他從事教育事業的一種使命感。最後,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這是對自己的嚴格的自省與解剖。

這三點是韓麥爾對祖國的深情,對事業的忠誠,對民族、對後代負責的集中表現。韓麥爾先生的“赤子之心”表現在他的這種態度與語言中。這都深深撥動了小弗郎士和鎮上來聽課的人心靈上的愛國感情之弦。

③請一名同學讀第20自然段,引導同學進行分析。

提問:怎樣理解“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教師小結:這是韓麥爾先生針對侵略者禁教法語而説出的話,包含着熱愛祖國語言、熱愛祖國的深沉感情。

提問:怎樣理解“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教師小結:這裏運用了比喻修辭方法。監獄,人失去了自由,任人宰割,敵人佔領的阿爾薩斯正是這樣,如同監獄。打開監獄大門,指趕走入侵者,讓陽光重新照耀在法蘭西的大地上。祖國的語言,是聯繫人們思想的紐帶,共同語言,維繫了民族的向心力與凝聚力,它能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地激發人們的愛國激情,團結起來,趕走入侵者。所以説語言是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語重心長,含義深刻。

提問:小弗郎士覺得“真奇怪,今天聽講,我全都懂。”為什麼?教師小結:韓麥爾先生真摯、深沉、語重心長的話,深深地打動了小弗郎士,使他把對祖國的熱愛,化為珍惜最後一節法語課的行動,專心,積極,因此他認為“挺容易”,“全都懂”。

④請同學們默讀第21自然段。提示思考:這一節中有“字帖”“金甲蟲”“鴿子”等描寫,體會一下這些描寫的表現力量。

教師講解:韓麥爾先生有意地把字帖上全部寫上了法蘭西、阿爾薩斯,意思是阿爾薩斯永遠屬於法蘭西,絕不屬於普魯士;這些字帖成了飄揚在孩子們心上的國旗。因此習字時也就格外地專心,教室裏安靜極了,只是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很容易使人“分神”的金甲蟲來“光顧”,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多麼專心致志!還有小弗郎士對“鴿子”叫聲、產生的聯想,是表現了一個兒童對入侵者的仇恨與諷刺。

⑤請一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第22自然段。教師講解:這一段主要寫了韓麥爾先生的神態和小弗郎士的內心獨白。

韓麥爾先生的神態,是那麼的依依不捨──好像要把小教室的東西都裝在眼睛裏帶走似的,這神態本身就是一種深深的、濃濃的情。

小弗郎士的內心獨白,表現了他對韓麥爾先生這種心境的理解與同情。四十年來,這裏有他的家園、校園,這裏有他從事的而且津津樂道的事業,這裏有他熟悉的被他裝扮的環境。現在,他必須和它們分別,只因為普魯士的入侵!他要永遠離開這地方了!他是被迫的,是忍痛離開的。他的處境小弗郎士充分理解,使人感受到小弗郎士經過了這“最後一課”由貪玩不懂事,變得懂事了。

⑥讓學生默讀第23自然段。提問:第23自然段寫出了什麼內容?交流,討論。教師小結:這一段寫了韓麥爾先生站好最後一班崗,上完了應上的法語課和歷史課。還寫了郝叟老頭念法語的情景。特別是寫了聽到郝叟老頭的既發抖又古怪的聲音時,小弗郎士感到又想笑又難過。他想笑的是“聲音的古怪”,但是隻是“想”而沒有笑出來;他感到難過的是郝叟“聲音都發抖了”。正是這“發抖”和“難過”,是孩子和老人們在愛國這一基點上的共鳴。也可以看出小弗郎士在最後一課中的成長。這就是課文第二部分的第三層,寫韓麥爾老師與學生們在愛國主義精神的鼓舞下,在最後一課中認真教學的感人情景。這一部分寫出了阿爾薩斯被普魯士佔領後的最後一節法語課。深刻地展示了形式上的法語課實際上已成為一節生動的、深沉的愛國主義教育課,而且是一節極成功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它促進了小弗郎士這些法蘭西明天希望的變化成長,讓他們的心頭都飄揚着法蘭西的國旗;它還促進了郝叟老頭──阿爾薩斯人的覺醒。

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第二、三、四題。

2、閲讀、體會課文後文。

最後一課蘇教版初二上冊語文教案2

【教學內容】

《最後一課》下課部分內容。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2、通過表演,加深學生對韓麥爾先生的愛國之情的理解。

【教學重點】

通過分析韓麥爾先生的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他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敵人的仇恨。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運用課本劇的形式詮釋課文內容,刻畫韓麥爾先生的形象。

【教學用具準備】

鍾、號子、錄音機、多媒體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導言

在教室裏,到處充滿着愛國主義氣氛:課桌的鐵桿上掛着美麗的“法蘭西”“阿爾薩斯”等字帖;小孩子在在專心畫“杆子”,鎮上的老人們正捧着初級讀本,發出古怪的聲音;韓麥爾先生正一動也不動,瞪着教室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裏的東西全部帶走似的……可就在在這時,鐘聲響了,最後一課下課了。大家想一想韓麥爾先生此時此刻的心情會怎樣又會怎麼做呢?下面請一位同學朗讀一下“下課”部分內容。

二、自主、合作學習

朗讀“下課”部分內容後,討論回答下面的問題。

1、這部分內容主要描寫哪個人物?(板書:韓麥爾先生)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韓麥爾先生形象的?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明確:這部分主要從神態、語言、動作三個方面來描寫韓麥爾先生形象的。神態方面主要是從“臉色慘白”和“哽住”來體現;語言方面主要是從韓麥爾先生所説的話語當中可以看出;動作方面主要是從描寫韓麥爾先生的一些動詞可以體現。

(板書:神態:慘白哽住語言:法蘭西萬歲動作:使出靠着)

2、教堂的鐘聲響了,韓麥爾先生為什麼“臉色慘白”和“哽住”?

3、如何理解“他轉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這句話的意思?

引導:第一題:“教堂的鐘聲響了”意味着什麼?此時韓麥爾先生會想些什麼?心情怎樣?第二題:韓麥爾先生寫字時心情會怎樣?從他寫出字的內容“法蘭西萬歲!”又可以表現出他內心對祖國充滿着怎樣的感情?

明確:“臉色慘白”是因為教堂的鐘聲響了,最後一課下課了,韓麥爾先生想到自己再也不能在這裏教法語了,內心無比悲痛。因為悲痛,所以説話哽往了。還有韓麥爾先生用一連串有力的動作,寫出“法蘭西萬歲”集中體現了韓麥爾先生失去國土,失去國語後,內心無比悲痛的心情,從中讓我們感受到:他對祖國的無比熱愛,對敵人的無比仇恨。以及他對法蘭西的未來充滿必勝的信心。

(板書:愛祖國恨敵人)

三、課本劇表演

過渡:剛才,同學們透過韓麥爾先生的神態、動作、語言,體會到他的內心世界。那麼如何把韓麥爾先生的神態、動作、語言和小弗郎士的心理,通過表演的形式展現出來呢?(依次打出課件

指導學生課本劇表演。

1、神態方面“臉色慘白”“哽住”。

組織形式:分析這兩個神態都是由於什麼原因所致?(悲痛)引導學生用悲痛的神情來表演“臉色慘白”;用悲痛的心情去演平常被哽住神情來處理“哽住”。

2、語言方面:“我的朋友啊,我──我──”“法蘭西萬歲!”“放學了,──你們走吧。”

組織形式:引導同學們先思考:這三句話都可以用什麼樣的感情去朗讀?(悲痛)再讓學生注意看第二句“法蘭西萬歲!”,除了悲痛的感情之外,還有包含着怎樣的感情呢?(對法蘭西的未來充滿必勝的信心)明確感情基調後,讓學生聽錄音磁帶朗讀;接着,學生進行模仿錄音磁帶朗讀和自行設計朗讀。

3、動作方面:他轉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他呆在那兒,頭靠牆壁,話也不説,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

組織形式:教師先示範表演,然後學生進行模仿或自行想像表演。

4、小弗郎士的表演:用他理解的目光隨着韓麥爾先生的移動而移動。

組織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

(請幾個男生把韓麥爾先生整個過程嘗試性表演,從中選出優秀的學生,充當韓麥爾先生角色;另外選三個學生分別充當小弗郎士、敲鐘手、吹號手的角色;剩下的同學充當“最後一課”的學生,配合韓麥爾先生寫出“法蘭西萬歲”,同時讀出這一句話的內容。)

四、拓展性學習

把“我的朋友們啊,我──我──”這一句話,韓麥爾先生想對學生説的話補充出來。

明確: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補充:第一,對國土的愛;第二,對敵人的恨;第三,對祖國充滿着必勝的信心。

五、小結

1、齊讀“下課”部分內容。

2、“下課”部分主要寫韓麥爾先生這個人物,通過他的神態、語言、動作,充分表現出他對祖國的無比熱愛,對敵人的無比仇恨。這是小説的高潮部分,也是小説的結局部分。行文至此,嘎然而止,這樣安排更耐人尋味,更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板書設計〗

7、最後一課(都德)

神態:慘白哽住

下課──韓麥爾先生語言:我──我──愛祖國恨敵人

動作:使出靠着

《最後一課》教學反思

法國作家都德的小説《最後一課》勘稱一篇愛國主義的宣言,至今仍為人們傳誦。但在教授這篇課文時,我卻考慮到了這樣一個問題,現在的孩子們能找到與文章的情感共鳴嗎?如果沒有感情上的認同,沒有調動起他們學習文章的情緒,那麼對這篇文章的分析再透徹又有何用?如何先創設一種情境,讓孩子們飽含激情地去學習這篇文章呢?根據自己的知識積累和網上資料整理,我決定打破一貫的從背景入手的傳統導入形式。

我開頭沒給他們講普法戰爭,而是談抗日戰爭,講日本在佔領我國的領土時,除了燒殺搶掠的罪惡行徑外,還推行了另一套方案──讓中國人學日語,讓中國人徹底忘記自己的祖先,成為他們的奴隸,然後詢問:“你們覺得他們的做法能行得通嗎?”孩子們異口同聲地答:“不能,我們中國人怎麼能成為他們的奴隸呢?”又有學生意猶未盡的説了句:“小日本,辦不到!”我一聽,情緒有了,就繼續説:“是啊,有多少中華兒女為了維護祖國的尊嚴,為了祖國的語言不被玷污而犧牲了性命,因為他們愛自己的國家、愛祖國的語言,我們不也一樣嗎?”學生們沉默了。我順勢引入新課:“其實,不僅是我們,世界上每一個國家的人民也都是一樣的,那麼現在,就讓我們來體會一下法國的阿爾薩斯人在即將失去説法語的權利時候的痛苦與悲憤吧!”

這個導入使學生入境了,他們聽得格外認真,而且給人感覺是,他們似乎一下子長大了,懂事了。

這也讓我認識到,如何調動孩子們學習文章的情感在教學中是至關重要的,這種情感上的共鳴比讓他們從寫作手法等文學角度來理解文章更能提高他們的鑑賞能力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0jpvl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