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交際禮儀文書 >稿件 >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評課稿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評課稿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評課稿,評課有利於信息的及時反饋、評價與調控,調動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快來參考評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評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評課稿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評課稿1

今天我在高三(6)班聽了我們學校謝老師的課《碳酸鈉和碳酸氫鈉》。該課高三複習的一節專題複習課。謝老師根據自身的優勢和學生的特點,開出了一節相當精彩的課。在此,我對謝老師的課堂教學談談自己的理解。

之前教師發展中心曾國眼老師就“彈性先學課堂變革”做了專題講座,提出要由學會變為會學,就是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作精神和實踐能力。特別是提出來要有預學任務單,以問題設計為主形式,讓學生把課堂內容事先做個學習,那麼謝老師的這堂課就充分體現了這樣一個主題。

在上課前一天晚上,謝老師就把預學案發給學生,裏面的內容包括: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性質的`比較,這些內容是學生已經學習過的,因此可以讓他們在複習的基礎上查漏補缺。在課堂上,謝老師先根據預學案的內容和學生一起復習,通式通過投影學生答案的方式,來指出一些問題,特別是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接着通過如何鑑別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如何通過實驗設計來鑑別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或者兩者同時存在來引入本節課的重點。整個課堂謝老師留給學生的時間比較充足,讓學生有較多的時間來思考,同時注重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超前性和主動性。整節課教學三維目標明確,教學設計合理,教學思路清晰,教學過程中思路的層次、脈絡清晰,課堂上教學思路運作的效果較好。

以上幾點是本節課值得我學習和鑑賞的。當然本節課也存在一些需要探討的地方,比如説,氫氧化鈣和碳酸氫鈉兩種不同情況的反應方程式應該引導學生掌握,對最後的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鑑別上,定性和定量分析,特別是實驗,應該有一定的提煉。

以上這些,是我個人的不成熟的幾點看法,不對之處,敬請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評課稿2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實驗探究》這部分內容,其性質並不是本單元教學的難點,知識層面要求不高。作為科學探究的“區別Na2CO3和NaHCO3的實驗”,教材的設計是以列表的形式提供信息,由學生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且實驗都是簡單易做,學生可以通過努力獨立完成或者小組合作完成。

根據以上特點,我淡化了Na2CO3和NaHCO3化學性質的教學,將本節的教學目標定位在“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並且將科學精神、探究精神融入教學當中。從生活引入,以實驗探究、討論式教學法的形式展開,特別是設計學案,輔助教學,引導和啟發學生進行主動建構,充分發揮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又可充分發掘教師的輔導作用,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情感。

本節教學設計的主線是:創設情境、猜想設疑、實驗探究、小組討論、得出結論、總結內容、習題鞏固。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運用引導-實驗探究、對比的教學方法進行邊講邊實驗教學。這在教學中突出學生動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觀察能力、對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一系列猜想、實驗、討論、歸納等活動中完成知識與能力的建構,體驗探究實驗的無窮樂趣。

在授課時,由於第一次上公開課,我在前面幾分鐘有些緊張,而且毛病是語速過快。在引導學生設疑進行探究實驗前,我提前引導告訴了會有的實驗現象,這就改變了當初實驗的初衷,從探究式變成了驗證式實驗。在學生實驗前,對“等量比較”的實驗原理沒有強調好,使得一些學生沒有按照學案上的要求實驗,進行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溶解度對比時,加水過多或兩支試管加水不一樣,而感受不到熱量和溶解度的'差異。而在進行碳酸鈉與鹽酸的反應,有所要求的是稀鹽酸的濃度,濃度太大或太小,都無法觀察到現象,濃度為0.5mol/L即可。

在內容處理方面,考慮到學生有預習,且對前面的知識掌握較好,對於4個科學探究,前3個我在20min內就完成。對於碳酸鈉與鹽酸的互滴,我給學生實驗的時間就較多,因為現象要對比慢慢觀察。而且對現象的解釋慢慢引導,讓學生一步步找出答案。最後總結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鑑別,我讓學生總結,既可以看到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又發揮了學生的主導性,在整節課起了個小高潮。時間分配較合理,能在40min完成本課時的內容。

學案的設計較好,有連貫性。關鍵是引導學生用好學案,很多學生做完實驗沒有意識去討論、填寫學案,等我用ppt打出答案後,又急急忙忙去抄答案。這一點不好,以後的公開課如果要用到學案,相信會提前發給學生,課前思考解決,課內討論得到較合適答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jiliyi/gaojian/jler8l.html
專題